⑴ 為什麼商譽只能進行減值測試,而不能攤銷呢
今年的新准則裡面,商譽不屬於無形資產了,所以它不可以攤銷,但是商譽仍屬於資產的范疇。
⑵ 為什麼資產減值不分攤給小股東(cpa,會計,資產減值)
在合並報抄表中體現的是長襲期股權投資的還原。
即使長投在個別報表裡提了減值。
但是再合並報表層,母公司角度來說就是相當於一家公司。把子公司的資產和負責全部並進來了。 資產已經減值,那在合並報表並進來的資產負責就已經是減值後的資產和負責了。 他會通過少數股東權益來計量小股東的凈資產份額(也可以理解為母公司對少數股東的負債)。
⑶ 商譽是攤銷好還是計提減值好拋開政策的規定,只從理論思考。
不看法規的情況下當然是攤銷好,可以把商譽均勻計入各期,對各期損益影響均衡。計提減值准備時對當期損益影響數額較大,造成各期損益波動很大。
⑷ 計提商譽減值會讓企業利潤減少,為什麼還要計提
因為商譽減值充滿主觀因素, 所以企業不以通過計提大額商譽減值從而達回到「大洗澡答」的目的。即通過集中確認損失在某一年度,換取以後數年間較輕的費用等,從而提升後續年度盈利。
⑸ 什麼叫商譽減值
商譽是收購過程中支付的對價相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溢價部分國際上對商譽在會計上的處理有三種方式,一開始就處理掉,逐年攤銷,發生時做減值;下面分別來講:
1、一開始就處理掉收購完成時就和所有者權益進行抵消,這樣會造成總資產下降的效果,而且對當期利潤影響很大。
2、逐年攤銷把商譽視為無形資產,會計上常用的攤銷是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是機器設備、房屋建築、交通工具等,攤銷年限是5到40年。無形資產是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等,攤銷年限是5到20年。s把商譽作為無形資產也正常,逐年攤銷,對企業的利潤影響平滑掉了。
3、發生時做商譽減值這是我們國家目前使用的會計准則,在並購動作發生時,把溢價部分記在「商譽」這個會計科目下,每年做一次減值測試,如果發生事實的減值,就在會計上做減值處理,也就是把商譽都去掉了,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在並購發生後會大大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並購一家企業/項目,你的收入和盈利一般都會增加的,但是你並購的成本卻沒有計算為成本,業績上會非常好看。壞處就是一旦發生減值,那麼對當期利潤的影響非常大,效果就是現在看到的,比如天神娛樂預虧70億元,一次性把商譽都處理掉,來個財務大洗澡。
從2015年開始深圳的人口大幅增加,這也導致深圳的房價成為四個一線城市中漲幅最大的城市。總結:從宏觀上來看,成本決定了房價的下限,而供需決定了房價的上限,人口、金融政策、土地供應都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影響供需水平。
⑹ 商譽減值損失為什麼要計入運營費用
商譽是公司的無形資產,其價值不可避免的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對於商譽價值的這專種變化,不同准則的屬處理方法不太一樣,IFRS規定只要定期進行減值測試即可,而UK GAAP規定可以以20年為限逐年攤銷。
但無論何種處理方法,所得到的損失都是非直接費用,即與生產環節沒有直接關系。道理上也講得通,因為似乎沒有什麼明確的辦法將一個減值合理的分攤到數件產品上去,更何況擁有商譽的企業產品線構成一般都較為復雜。@周漢淼的評論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折舊也通常被認為是非直接費用,因而計入運營費用。
但是商譽減值一般都會在報表中單獨披露。
來源於網路
⑺ 商譽在確認以後,持有期間為什麼要攤銷和進行減值測試
商譽是不攤銷的。但由於它價值和整體相關,沒有實物形態。所以每年年末要做減值測試。規定。
⑻ 商譽減值和攤銷的會計分錄怎麼寫借貸方科目分別是什麼國家對這方...
商譽只減值不攤銷
商譽減值不能沖回
⑼ 既然計提商譽減值會讓企業利潤減少,為什麼還要計提,不計提不就沒事了嗎
因為商譽減值充滿主觀因素, 所以企業不以通過計提大額商譽減值從版而達到「大洗澡權」的目的。即通過集中確認損失在某一年度,換取以後數年間較輕的費用等,從而提升後續年度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