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涉稅問題的研究

無形資產涉稅問題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1-01-23 02:33:02

『壹』 企業自行研發無形資產財稅處理及納稅調整

企業自行研發無形資產財稅處理及納稅調整
一、自行研發形成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要求對企業進行的研究開發項目,應當區分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分別進行核算。對於研究階段的支出,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成本,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一)研究階段支出的確認與計量。研究,是指為了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的調查。研究階段是探索性的,是為進一步的開發活動進行資料及相關方面的准備,已經進行的研究活動將來是否會轉入開發、開發後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等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考慮到研究階段的探索性及其成果的不確定性,企業無法證明其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的存在,不符合資產確認的條件,因此對於企業自行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有關支出應當在發生時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有關支出發生時,借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期末,將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轉入當期管理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研究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
(二)開發階段支出的確認與計量。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相對於研究階段而言,開發階段應當是已完成研究階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基本條件。考慮到開發階段的研發項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較大,對於自行研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滿足特定條件的予以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否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1、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的會計處理。開發支出發生時,借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研究開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應按「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
2、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的會計處理。有關支出發生時,借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期末,將開發階段發生的支出轉入當期管理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
(三)自行研發形成無形資產的列報
1、自行研發達到預定用途無形資產的列報。只有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才將「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金額轉入「無形資產」科目。資產負債表中的「無形資產」項目需根據「無形資產」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累計攤銷」和「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2、自行研發尚未形成達到預定用途無形資產的列報。由於「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額在期末已轉入「管理費用」科目,因此「研發支出」科目的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正在進行的研發項目中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這也就是說,對於尚未形成達到預定用途無形資產的項目,仍然在「研發支出」科目中進行核算。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項目則需要根據「研發支出」科目的「資本化支出」明細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填列。
例: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經董事會批准研發某項新產品專利技術,該公司董事會認為,研發該項目具有可靠的技術和財務等資源的支持,並且一旦研發成功將降低該公司的生產成本。該公司在研發過程中發生材料費用4273.5(進項稅726.5)萬元,人工工資1000萬元,其它費用4000萬元,總計發生研發支出10000萬元,其中,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為6000萬元。該公司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2010年10月20日達到預定用途。假設甲公司對該新技術採用直線法,按10年攤銷,無殘值。
分析:首先,甲公司經董事會批准研發某項新產品專利技術,並認為完成該項新型技術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財務等方面能夠得到可靠的資源支持,並且一旦研究成功將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因此,符合條件的開發費用可以資本化。其次,甲公司在開發該項新型技術時,累計發生10000萬元的研究與開發支出,其中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支出6000萬元,符合「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的條件。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1)發生研發支出: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4000
——費用化支出 6000
貸:原材料 5000
應付職工薪酬 1000
銀行存款 4000
(2)2010年10月20日,該專利技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管理費用 4000
無形資產 6000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6000
——費用化支出 4000
(3)2010年12月末攤銷
攤銷金額的計算:6000÷10×3÷12=150(萬元)
借:管理費用——專利技術 150
貸:累計攤銷 150
二、自行研發形成無形資產的稅務處理
(一)自行研發項目對當期所得稅的影響。
《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對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允許再按其當年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的50%,直接抵扣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該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因此,在計算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時,應對利潤總額進行納稅調減:調減的金額分別是「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支出金額50%,「累計攤銷」科目攤銷金額的50%,從而減少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
(二)自行研發形成無形資產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
1、自行研發無形資產計稅基礎的確定。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對於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與按照會計准則初始確認的成本是一致的。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發支出,在形成無形資產時,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成本和計稅基礎是不同的。會計准則確定的成本為研發過程中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而稅法確定的計稅基礎則是在會計入賬價值的基礎上加計50%.即享受稅收優惠的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為賬面價值的1.5倍。
2、自行研發無形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
對於自行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中,如果是由於攤銷或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應當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金額為暫時性差異的金額與適用稅率的乘積。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當達到預定用途時,即從「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轉入「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形成了差異。但由於此事項不是企業合並,並且事項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雖然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也不得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企業會計期末研發尚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在「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核算,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列入的項目為「開發支出」而不是「無形資產」。對於「開發支出」項目來說,其形成無形資產尚存在不確定性因素。「開發支出」列入了資產負債表,在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時,應就「開發支出」項目來確定其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其賬面價值為「研發支出」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對於計稅基礎沒有明確規定。
承上例,假如甲企業對該新技術採用直線法,按10年攤銷。無殘值。2010年10月31日,該新專利技術的可收回金額為9000萬元。假設甲企業2010年的利潤總額為7000萬元,無其他的納稅調整事項。則甲企業2010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為:
(1)2010年末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賬面凈=6000-6000÷10×3÷12=5850(萬元)。
因為2010年末可收回金額為9000萬元,可回收金額大於賬面凈值所以不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所以2010年末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賬面凈值=5850(萬元)。
(2)2010年末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5850×150%=8775(萬元)。
(3)自行研發無形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8775-5850=2925(萬元)。
(4)自行研發無形資產形成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0。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由於自行研發形成的暫時性差異不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所以只能計算出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的暫時性差異的金額,但不能將2925×25%=731(萬元)計人遞延所得稅資產。也就是說雖然這項自行研發無形資產存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其應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為0.
2010年的應繳所得稅=(7000-4000×50%-6000÷10×3÷12×50%)×25%=1231(萬元)。
甲公司2010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為(單位: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231
貸:應繳稅費——應繳所得稅 1231
三、納稅調整
(一)2010年專利技術攤銷納稅調整
2010年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九《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5行無形資產,本期會計攤銷金額150萬元,稅收攤銷金額225萬元,納稅調減額75(225-150)萬元,相應在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第46行無形資產攤銷,調減應納稅所得額75萬元。
(二)2010年費用化支出加計扣除納稅調整
2010年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五《稅收優惠明細表》第10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費用,本期發生額4000萬元,稅法准予扣除額6000(4000×1.5)萬元,納稅調減額2000(6000-4000)萬元,相應在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第39行加計扣除,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000萬元。

『貳』 無形資產如何做稅務處理

企業持有的無形資產成本,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通過「無形資產」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無形資產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成本。

無形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外購的無形資產,按應計入無形資產成本的金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2)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按應予資本化的支出,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科目。
購買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貸:銀行存款
用固定資產換購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銀行存款
營業外收入
自行研發出的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
(2)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貸:無形資產
(3)處置無形資產,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叄』 以無形資產投資是否涉稅

【問題】 我公司和另一公司聯合研發的一項技術,事務所評估價值為300萬元,我方佔90萬元。請問以評估價值入賬要交稅嗎?我公司要以這項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是否涉稅? 【解答】 你公司與他人聯合開發技術的行為從根本上說還是屬於自行開發而非受讓,以評估價值入賬顯然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所以既不符合現行會計制度,也不符合稅務方面的規定。會計方面,如果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則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如果執行新企業會計准則,則應該將實際發生的費用區分為研究和開發費用,研究階段所發生的費用直接費用化記入損益,開發階段所發生的費用資本化為所開發技術(無形資產)的成本。稅務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照開發過程中的實際支出計價。《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納稅人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准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新的企業所得稅法(2007)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准予扣除,但企業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故綜合來看,你公司不能直接以評估價值確認無形資產,而應按會計制度或准則的規定來處理,即使你單位按評估價值入賬,所計算的攤銷費用也不能稅前扣除。 如果開發完成後聯合開發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以評估價值買斷該技術,即另一方轉讓自己享有的份額,則屬於與開發本身無關的進一步的經濟行為,那麼轉讓份額的一方就發生了轉讓無形資產的應稅行為。單純的聯合開發行為以及按評估價值確定各方享有的份額本身不涉及交稅,但也不能按評估價值入賬。 不過,你公司可以對評估價值作備查登記,以作為進一步經濟行為的價值參考。如你公司要以該項無形資產投資,則可以將評估價值視為公允價值來確定你公司的出資份額。

『肆』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論文,要真實案例

知識經濟具有許多不同於工業經濟的特點,隨著它的到來,如同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愈來愈依賴於科技的進步一樣,企業的進步也愈來愈依賴於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的作用已退居第二。無形資產的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事關企業的存亡興衰,因此無形資產的概念必須明確,計量范圍必須擴大。只有更廣泛、更客觀、更准確地計量無形資產,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才能有利於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及政府管理部門等的科學決策。探討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問題進行一些粗淺分析。
一、無形資產的地位變化及其確認條件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貿易增長更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與此同時,無形資產價值在企業中所佔比重,正在不斷上升,有的已佔絕大部分。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中企業無形資產所佔比重約為20%,90年代則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進步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的比重,已從20世紀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幾年國際貿易中,以技術貿易為代表的無形資產貿易迅速增長,年平均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其它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各國技術貿易總額1964年為27億美元,1974年為110億美元,80年代中期為400億美元,1993年則高達1500億美元,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在我國,如北京愛特信互聯網技術公司(搜狐網頁)無形資產含量就佔80%以上。由此可見,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無形資產既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是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強企業技術經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現有規范中缺乏對無形資產予以會計確認的具體標准,因此,各企業對無形資產的認定顯得比較混亂。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從表面上看,這一主要以列舉方式定義的無形資產似乎一目瞭然,但目前公司的實際披露狀況卻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國傳統會計中,無形資產雖有所反映,卻一般只有7~8項,許多無形資產價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務品牌,企業品牌等,卻未能納入會計核算范圍,足見傳統會計無形資產確認范圍之狹窄;而另一方面,據有關統計,上市公司列示的無形資產具體名目累計已達百種之多,而且,很多無形資產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如「鄉村會員證」、「電話選號」、「DOT」等。
因此,如何加強無形資產具體類別名稱的規范,已成為無形資產規范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鑒於上述所指出的問題,無形資產核算的范圍應該得到明確限制,同時對無形資產具體構成項目的名稱應作出簡明而有效的統一規范。這里就產生一個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問題,即滿足什麼條件下的無形資產項目才能作為企業無形資產入賬。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無形資產原則公告」(草案)認為,只有滿足與該資產項目相聯系的未來經濟利益可能流入企業且已被證實有充足的資源,並能夠可靠地計量該資產項目的成本。我國會計准則的規定與之相似。據此,一般地認為只有外購或接受投資取得的無形資產才可以被確認為無形資產,而自創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的開發研究成本則不予確認。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則應當根據實際適當予以確認,這是因為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有關要求,如不確認這些無形資產,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權責發生制的要求,諸如商譽等作為反映企業具有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時提供,勢必不能滿足經營者正確報告受託責任的要求,也不能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各方決策的需要。
二、關於無形資產計量方面的問題
技術進步所導致的企業生產函數中知識資本比重的不斷增加,因此,為了提供客觀、真實的無形資產價值,必須合理反映自創無形資產。自創無形資產計量,在理論上應包括在開發研究和持有期間的全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費用支出,但在實際計量操作過程中形成了與有形資產不同的特徵:
首先,無形資產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識性無形資產的取得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存在著復雜的智力支付過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帶有隨機性、偶然性和關聯性。由其負擔全部研究開發試驗等費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別歸類分配也十分困難,導致其成果價值與其對應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無形資產成本的缺項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取得無形資產所支付的各項費用只有予以資本化後,方能計入無形資產,而在一些知識性無形資產取得的前期開發、培訓、試驗等費用因無法資本化,難以進行成本計量,不能計入無形資產,導致不少無形資產被排除在外,這樣反映的無形資產就顯得支離破碎。
再次,無形資產成本的象徵性。由於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項性所決定了無形資產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徵意義。例如商標權,其成本僅含有其注冊登記等相關費用,並非其全部費用。這樣就使得無形資產價值缺位,企業蒙受重大損失。正因為如此,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無形資產計量基礎逐漸由會計學家的投入價值轉變為經濟學家的產出價值。
正由於計量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有些被部分企業列為無形資產的項目在另外一些企業卻被當作了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從而導致企業間無形資產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業把本該資本化的無形資產項目列為當期費用處理,從而致使企業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當表達,帳外無形資產趨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投資者對投資決策的正確評價。
要正確計量無形資產,可以考慮設置「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該賬戶性質和用途同「生產成本」賬戶。自創無形資產時,先將無形資產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用、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待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功,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和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失敗,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進行追溯調整。
三、關於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
無形資產地位的急劇上升,使得無形資產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描述起著重要性的作用。因此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應該充分、公開、真實與科學,真實地反映無形資產的原始價值、攤銷價值和凈值的增減變化形態以及新創造價值的情況。但是目前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只規定對無形資產攤銷等採用直接沖減原始價值的處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的增減變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費用中的無形資產攤銷份額。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信息應通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各種有關的附表及附註等形式予以披露。
1. 無形資產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披露。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在資產方設置「無形資產」項目,以價值形式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存量。但這只是其凈值,從中看不出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和在成本費用中所佔的份額,其披露是殘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及外界有關部門與人士對無形資產信息的要求,應該進行改進和採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累計攤銷價值和凈值。這可以通過增設「無形資產攤銷」科目並改革現行資產負債表有關無形資產的編制方法來實現。在報表中以三種價值形態分別列出,其關系如下:
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凈值
2. 無形資產信息在損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過損益表來反映無形資產所創造的效益,並不是直接而是間接反映的,故而不能從我國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損益表中直接取得無形資產損益情況,例如對無形資產轉讓損益,只能通過其轉讓收入、支出,分別匯集到其它業務收入、其它業務支出科目中,通過損益表的其它業務利潤項目來反映。又如對於某些無形資產,如專有技術等,因為知識經濟時代高新尖技術的大量採用,技術革新而導致的提前廢止,在沖銷其凈值的同時增加營業外支出,在損益表中從營業外支出項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對應分攤的無形資產攤銷額,則通過損益表中的管理費用項目反映等等。這種間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情況的做法,顯然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無形資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兩條,要麼改革現有損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的情況;要麼通過設計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來進行直接披露。
3. 無形資產信息在有關附表中的披露。為了詳盡反映無形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可以設計編制「無形資產增減明細表」,主要項目應按類別反映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按項目反映全部無形資產增減變化的動態,即年初余額、本年增加額、本年減少額、年末余額等。
企業根據內部管理與外部需要,也可以編制「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 、「開發研究成本明細表」等等,作為正式報表的附表,與報表同時報送。
4. 無形資產信息在會計報表附註中的披露。盡管以上正式報表與其附表已經基本上能夠比較詳細地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各類信息,但不同企業無形資產的業務千差萬別,且數量繁多、交易頻繁、變化無常,在知識經濟時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報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簡單的定量信息,不少有關無形資產定性及其它信息無法給予詳盡反映,因此必須在相關的會計報表中以附註的形式加以披露。如應該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列示有關R&D的詳細信息,至少也應該列明當年的管理費用中含有多少數額的R&D的詳細信息。
參考文獻:
1.於玉林.21世紀會計之光.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2.呂勁松.無形資產會計.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3.蔡吉祥.無形資產.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伍』 無形資產涉及所得稅的會計處理的問題

初始確認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會產生差異,初始確認的賬面價值是1000萬元,專計稅基礎也是1000萬元。屬你想,加計扣除只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加大了扣除項,會計上是不做賬的。因此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但是影響應繳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也就是說影響應納稅額。兩個概念。

『陸』 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納稅問題

形成無形資產之後,無形資產的攤銷同樣按50%加計扣除,所以需要乘以150%。

『柒』 無形資產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的差異

一、無形資產的計價

1.對於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但是,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按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投資者作為資本金或者合作條件投入的無形資產,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金額計價。

2.對於購入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購入的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為購置、建造和生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在有關資產購建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

3.對於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已經計入各期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在該項無形資產獲得成功並依法申請取得權利時,不得再將原已計入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資本化。《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或自行開發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等),不得直接扣除,允許以攤銷方式逐步扣除。無形資產開發支出未形成資產的部分准予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無形資產開發支出未形成資產,那麼會計與稅法規定是一致的。但本例中專利權開發支出跨年度,在不能確認是否能開發成功形成資產的情況下, 2002年發生的開發費用200萬元仍不得在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如果2003年確認開發失敗,不能形成資產,那麼2003年的開發費用300萬元可在稅前列支,同時2002年發生的開發費用可以申報扣除,即在確定2003年應納稅所得額時可申報追加調減2002年度發生的開發費用200萬元。

二、無形資產的捐贈與受贈

1.無形資產捐贈差異。稅法規定,企業如果捐贈貨物,應視同銷售,需要繳納增值稅,若屬於消費稅的納稅范圍,還需要繳納消費稅;如果捐贈的是不動產,還要繳納營業稅。由於捐贈無形資產不屬於有償轉讓,所以不繳納營業稅。

在會計核算中,企業捐贈無形資產,只需借記「營業外支出(捐贈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如果被捐無形資產已提減值准備,還應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將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如果捐贈無形資產符合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條件,按稅法規定,可在稅前扣除;如果不符合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條件,而是非公益、救濟性捐贈,則在年終所得稅匯算時,作永久性差異的納稅調整。

2.接受無形資產捐贈差異。企業接受捐贈時,按應確定的實際成本借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繳所得稅額貸記「遞延稅款」科目,差額貸記「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准備」科目,並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在企業轉讓時,應按稅法確認的應稅所得額或清算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借記「遞延稅款」、「所得稅」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外資企業接受無形資產捐贈時,根據憑證的價值,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待轉資產價值」、「銀行存款」等科目。稅法規定,外資企業不論接受貨幣性捐贈還是非貨幣性捐贈,都要作為當年收益,前者應一次性計入當年收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後者可先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有餘額時,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年終時,企業應按「待轉資產價值」科目的賬面余額,借記該賬戶,按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應繳的所得稅或用以彌補虧損後的差額,計算當年應繳納的所得稅,即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扣除應繳所得稅後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三、無形資產的攤銷

由於內外資企業接受無形資產捐贈的稅法規定不同,因此,內外資企業接受無形資產價值攤銷的稅法規定也不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內資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不得進行價值攤銷(即其攤銷額不得在稅前扣除);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受贈無形資產入賬後要進行價值攤銷。這就形成了一項永久性差異,年終應進行所得稅納稅調整。外資企業不論接受無形資產、固定資產還是其他非貨幣性資產捐贈,都可以進行價值攤銷、計提折舊或結轉成本,如果按稅法與會計規定計算的金額不等,其差額為時間性差異。

土地使用權作為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其價值應按納稅人支付給國家或其他單位的出讓金確認,但其價值攤銷則受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限制約。稅法規定攤銷期不得短於使用期,納稅人只能按合同規定的使用期平均攤銷。《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法律、合同或企業申請書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或者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期限不得少於10年;而《企業會計制度》對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則規定其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稅法與會計規定雖都以10年為界,不過一個是下限,一個是上限。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企業不論外購商譽還是自創商譽,均不得進行價值攤銷,也就是說,即使會計處理進行了價值攤銷,其攤銷額也不得在稅前扣除,要進行納稅調整。筆者認為從納稅籌劃的角度考慮,在會計中,自創商譽不予確認為好,外購(合並)商譽也不宜高估。

四、無形資產的投資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納稅人對外投資的成本不得折舊或攤銷,也不得作為投資當期費用直接扣除,但可以在轉讓、處置有關投資資產時,從取得的財產轉讓收入中減除,據以計算轉讓所得或損失。因此,企業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由無形資產轉化為長期投資後,在投資期間不得對該項無形資產進行價值攤銷。如果企業以未入賬的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應先確認為一項無形資產後,再按上述要求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這里有兩種情況:

一是因當初的研究開發費用已計入當期損益,沒有作為一項無形資產予以確認,現在要將其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對外投資,企業先要確認其入賬價值,然後按確認價值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二是以當初按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對外投資,按國家有關規定,企業應先補交土地出讓金,當然應該按實際支付額入賬,基本不存在納稅籌劃問題。

五、無形資產的轉讓

無形資產轉讓有兩種方式:一是轉讓使用權,二是轉讓所有權。在轉讓過程中,除了按轉讓合同金額雙方計繳印花稅,轉讓方還要按轉讓金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城建稅。只轉讓無形資產的使用權,按轉讓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轉讓額計算的應繳營業稅貸記「應交稅費 (應交營業稅)」科目,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轉讓所有權時,則按被轉讓無形資產的轉讓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已提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按其攤余價值貸記「無形資產」科目,對支付的相關費用和應繳營業稅貸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科目等,對轉讓凈損益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如果是以無形資產交換其他非貨幣性資產,印花稅要按購銷兩份合同金額計繳。

無形資產轉讓方除了按轉讓金額計繳營業稅,作為換回的貨物,其入賬金額中可能含有消費稅,並視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及是存貨還是固定資產,在價外或價內反映增值稅額。對無形資產轉讓收入,在扣除無形資產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及被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時的無形資產賬面凈值後,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在轉讓之前,應充分考慮不同轉讓方式的企業稅負,以求整體稅負最輕、轉讓凈收益最大。

『捌』 無形資產投資增值都涉及哪些稅收問題

(1)營業稅 ——2016年5月1日後改增值稅。
《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國稅發[1993]149號)八、轉讓無形資產

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但轉讓該項股權,應按本稅目征稅。

(2)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三、企業以部分非貨幣性資產投資的所得稅處理(一)企業以經營活動的部分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東以其經營活動的部分非貨幣性資產向股份公司配購股票,應在投資交易發生時,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有關非貨幣性資產和投資兩項經濟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並按規定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第二十五條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該公司應當將上述處置無形資產收益並入年所得計征企業所得稅。

『玖』 關於無形資產納稅差異影響應交所得稅的問題

簡單問題復雜化了。150%是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法30條,條例95條)內:每年攤銷的無形容資產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加計扣除50%。企業正常核算扣除的無形資產攤銷400萬元/年,稅法允許400*150%=600萬元。15000萬元是企業正常核算的結果,再多扣200萬元即可:
應交企業所得稅=(15000-200)*25=3700(萬元)

『拾』 無形資產出資所涉及到的稅收問題

我們這里可以無形資產增資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涉稅問題的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