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會計准則下無形資產規定的主要變化有哪些
新會計准則下無形資產規定的主要變化:
(一)無形資產的定義和適用范圍發生變化
(二)無形資產研究與開發費用的處理方法有變化
新准則將自創無形資產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如果能夠同時滿足新准則列出的五個條件,可進行資本化處理,計入無形資產。
(三)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有變化
新准則認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合理攤銷,即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企業預期消耗該項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無法可靠確定消耗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四)無形資產披露的比較
新准則要求披露的內容增加了4項,分別為:①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的估計情況;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依據;②無形資產攤銷方法;③作為抵押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當期攤銷額等情況;④計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金額。這種修訂,充分體現了相關性原則,為利益相關
❷ 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會不會引起賬面價值的變動為什麼
對於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需要計入管理費用,不能計入無形資產。也就不會引起賬面價值的變動。
❸ 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會不會引起賬面價值的變動為什麼
對於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需要計入管理費用,不能計入無形資產。也就不會引起賬面價值的變動。
❹ 以無形資產向外單位投資引起什麼會計要素變化
資產內部的增減變化。如無形資產減少,長期股權投資增加。
根據《公司法》第回二十七答條第三款「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30%」的規定,股東以無形資產出資應當符合法定比例。但2014年3月1日起執行的新《公司法》取消了無形資產出資比例的限制。
無形資產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實體且不具有流動性,為特定主體所有,並在將來給企業帶來額外經濟利益的一種資產。例如:專利權、版權、特許權、租賃權、商標權等。
(4)無形資產變化原因擴展閱讀:
資產特徵:
1、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2、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另外,會計中入賬的資產必須是可以可靠計量的。
資產通常分為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兩大類,前者如貨幣資產、存貨、應收賬款等,後者如長期投資、房屋設備等。
根據經濟周轉特性的不同,資產可以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等。另外,根據特殊的目標,資產又劃分為非金融資產和金融資產,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等類別。
❺ 為什麼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不引起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增減變動
按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取得的已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正在進行中的研究專開發項目,在取得後發屬生的支出應當再次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按照研究與開發費用的處理方法進行確認。在開發階段,可將有關支出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的成本,但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開發階段的支出不能全部資本化,必須符合相關的條件):
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5.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作為管理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
即然後續支出計入當期損益。那麼當然不引起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發生增減變化
❻ 下列各項中會引起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發生增減變動的有( )。 a 內部研發無形資產
選擇ACE
B里研究階段的支出是費用化的支出計入管理費用
D里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要記入管理費用 滿足資本化的直接計入無形資產成本 才會導致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發生變化
望採納
❼ 為什麼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會引起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變動呢
出售無形資產也就是把無形資產賣出去了,當然無形資產也就減少了,相應的賬面價值也就減回少了,銷售款進答來當然其他業務收入也就增加了,相應的利潤也就增加了資產也就增加了,但這增加的是銀行存款的賬面價值,就不是無形資產了也就是不會影響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你知道嗎
❽ 新的會計准則中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為什麼改變,改變了是好還是壞.
摘要: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在企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提供相關、可靠的無形資產會計信息有助於信息使用者的正確決策。新會計准則的出台對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究竟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無形資產會計信息的質量又將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本文從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信息披露等方面對無形資產的新舊會計准則進行比較,並結合國際會計准則,認為新准則相比舊准則在一些重要方面發生了變革,體現了國際趨同,也給企業的盈餘管理提供了空間,給會計實務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本文還對無形資產會計准則仍需完善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無形資產 會計准則 國際趨同 盈餘管理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包括1個基本准則和38個具體准則在內的新會計准則體系,並要求上市公司於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執行,中央國有企業於2008年年底之前全面執行。新會計准則的頒布,既是對原有會計准則的修改與完善,也體現了會計的國際趨同,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無形資產的新准則在關於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披露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文擬就新舊無形資產會計准則(以下簡稱新准則、舊准則)的一些重要規定進行比較,並結合國際會計准則對其進行探討。
一、關於無形資產的確認
在無形資產的確認方面,新准則與舊准則相比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
(一)可辨認性標准新准則將無形資產定義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從該定義我們可以看出,與舊准則相比,新准則強調了無形資產的可辨認性,而把不可辨認的商譽等排除在外。對於可辨認性標准,新准則規定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資產「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獲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認可、租賃或者交換」。另一種是無形資產「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第一種情況說明如果資產是可分的,就是可辨認的。但可分性是可辨認性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其必要條件,除了可分性之外,企業也可以按其他方式辨認資產,這就是第二種情況所指出的。新准則中有關無形資產的可辨認性要求及其符合條件,我們可以在《國際會計准則38號—無形資產》中找到基本相同的規定,鮮明地體現了我國會計的國際趨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