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產商品對外捐贈,會計分錄貸方應該是【庫存商品】還是【主營業務收入】呢
自產商品對外捐贈不確認為企業收入,企業所得稅——增值稅上要做視同銷售處理。會計分錄貸方應該是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會計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企業應設置「營業外支出」賬戶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核算。企業發生各項營業外支出時,記入這個賬戶的借方;期末結轉損益時,從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1)對外捐贈無形資產計入擴展閱讀:
企業以債務重組方式收回的債權,以低於應收債權賬面價值的現金收回債權的,企業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項應收債權已計提的壞賬准備。
借記「壞賬准備」科目,按應收債權的賬面余額,貸記「應收賬款」等科目,按其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債務重組損失)。
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按應付債務的賬面價值小於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等的差額,記入「營業外支出」科目(債務重組損失)。
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未來應收金額小於應收債權賬面價值的,首先沖減已計提的壞賬准備,借記「壞賬准備」科目,已計提的壞賬准備不足以沖減的。
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債務重組損失),按未來應收金額小於應收債權賬面余額的差額,貸記「應收賬款」等科目。
企業發生的罰款支出、捐贈支出,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物資在運輸途中發生的非常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
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按照最新的會計准則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按實際取得的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
按該項無形資產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按該項無形資產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按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
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金」,按其差額,貸記「資產處置損益」,或借記「資產處置損益」。只有當無形資產報廢時,按其賬面價值轉作當期營業外支出。
企業應當按照「營業外支出」科目支出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營業外支出」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營業外支出」科目應無余額。
㈡ 國有資產如何處置
一、為了促進國有資產的有效使用和合理流動,維護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正當權益,適應商品經濟規律要求,國有資產處置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依法處置原則。國有資產處置是國家的一種經濟權力,必須依據國家法律行使。
2、等價有償原則。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國有資產處置的實物運動和價值運動是同一的。為了維護國家權益,國有資產處置必須是等價而有償的。
3、經濟效益原則。國有資產處置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服從價值規律的要求。
二、國有資產處理辦法:
第四條資產處置范圍
(一)已停用一年以上,且不能證明確需繼續使用或已被新購置具有同類用途資產替代的資產以及其他閑置資產。
(二)已超過規定使用年限且不適合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國家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三)沒有規定使用年限或未達到規定使用年限,經技術鑒定確需報廢(淘汰)的固定資產。
(四)單位因撤銷、合並、分立、改制、隸屬關系改變等原因發生產權或佔有、使用權轉移的資產。
(五)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資產處置的其他情形。
(2)對外捐贈無形資產計入擴展閱讀:
一、國有資產處置收入是在等價有償的資產處置過程中所取得的國有資產變價收入。包括:
①企業兼並價款;
②破產企業清理收入扣除清償債務後的余額;
③資產拍賣所取得的變價收入;
④無形資產轉讓收入;
⑤出租資產收取的租金;
⑥出售股票的收入;
⑦產權變動中發生的其他收入,如土地使用權、采礦權有償出讓和轉讓收入等。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實際上是國有資產存量的轉化形態,一般應上交國家,用於國有資產的再投入。
二、報損核銷
國有資產的報損、報廢與核銷是對國有資產處置過程中的價值變動的財務處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國有資產損失,需要進行財務處理的工作包括:
①被兼並企業的資產核銷;
②破產企業的資產核銷;
③因閑置、不需用而被拍賣的國有資產,其帳面價值的調整;
④因自然災害而毀壞的國有資產報損;
⑤資產清查、清理中進行的資產盤虧。
㈢ 下列關於無形資產的處置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無形資產的處置具體包括轉讓.無償調出.對外捐贈
C,應轉入「待處置資產損益」科目
㈣ 對外捐贈無形資產會計如何處理
企業抄對外捐贈固定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時,應當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無形資產」等科目,同時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等科目。
其中「營業外支出」科目記錄的金額為捐贈資產的賬面價值(自產產品為產品的生產成本;外購產品、原材料為外購成本;無形資產等資產則為歷史成本減除攤銷以及減值准備後的余額)加上資產捐贈過程中所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等稅費之和。
而「應交稅費」科目記載的金額則為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或者稅法規定的計稅價格和適用稅率計算確定的應交稅費額。
企業對外捐贈資產,包括捐贈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應按正常會計處理要求核算,待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再按計算的會計利潤根據稅法要求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計算企業所得稅。企業對外捐贈資產分為捐贈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兩種情況。不論企業對外捐贈何種形式的資產,一律作為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賬戶。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對外捐贈無形資產會計如何處理
㈤ 以無形資產對外捐贈貸方可能有營業外收入嗎
無形資產對外捐贈,是企業的資產減少,形成營業外支出,不涉及營業外收入。
借:營業外支出
貸:無形資產
㈥ 對外捐贈的支出不屬於費用,那他屬於什麼啊,營業外支出
對外捐贈支出,屬於和營業沒有直接關系的支出,因此在"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會計分錄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捐贈支出
貸:銀行銀行等(如涉及實物捐贈,還要考慮涉及到相關稅費)
捐贈庫存商品企業以自產產品捐贈活動不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不存在現金流入條件,不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 -收入》規定的收入確認標准,不應作為收入處理,稅法則要求視同銷售處理,因而應在年末進行納稅調整。
(6)對外捐贈無形資產計入擴展閱讀:
營業外支出的稅法規定:
1、各種贊助支出不得稅前扣除。
2、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交納的罰款、滯納金不得稅前扣除。
3、納稅人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包括銀行罰息)、罰款和訴訟費可以稅前扣除。
4、損贈支出又具體分為以下情況:
(1)納稅人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允許稅前扣除。
(2)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大於零的數額。所得款將捐給貧困人民。
在《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一條明確定義:《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所稱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
5、財產損失。
6、國家稅法規定可提取的准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備金,均不得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扣除項目。即企業計提的八項准備金,除經稅務機關批準的計提不超過年末按《企業會計制度》計提基數0.5%的壞賬准備可在稅前扣除,其他不得在稅前扣除。
7、債權人發生的債務重組損失,符合壞賬的條件下,報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後,可以稅前扣除,債務人發生的債務重組損失,不得稅前扣除。
8、出售職工住房的財產損失。企業出售職工住房的收入計入住房周轉金,不計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因此,發生的出售職工住房的財產損失也不得稅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