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板與腳手架的攤銷量為什麼不一樣
相對來說,腳手架的周轉次數要比模板多一些,因為模板除了通用模板外,大部分是按設計要求定做的,有可能只能用在一個工程上,該工程完了也許就用不上啦
㈡ 模板攤銷費的計算公式
模板攤銷量的計算公式:攤銷量=一次使用量x(1+施_工損耗)x{[1+(周轉次數,1)x補損率]/周轉次數,(1,補損率)50%/周轉次數]}。
「長期版待攤費用」科目應按費用的種類設置明細分類賬,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攤銷的各項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應按費用項目披露其攤余價值、攤余期限、攤銷方式等。
(2)智多星水利模板製作要除攤銷次數么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採用攤銷方法核算的,實際發生的大修理支出,應在大修理間隔期內平均攤銷。如兩次大修理的間隔期為3年,就應在36個月內平均攤銷。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在租賃期限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
在攤銷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時,應按受益對象分攤攤入工程施工權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工程施工 ×××
開發成本或生產成本 ×××
管理費用 ×××
貸: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
㈢ 計算模板攤銷量我是新手,大家幫幫忙好嗎題目如下....先謝謝啊,懸賞10哦
模板攤銷量=一次使用量*{1+(周轉次數-1)*補損率}/周轉次數
=7.3598*{1+(8-1)*10%}/8
=1.56立方米
你沒有你所在省建築工程基價依據交底培訓資料嗎 那上面就有
㈣ 什麼是模板攤銷量
模板攤銷來量是指為完成一定源計量單位建築產品的生產,一次所消耗的周轉性材料的數量
也就是說
你的所有模板
現澆層樓板
在拆的時候報廢了多少.
這個報廢的平均量就是模板攤銷量.
計算公式如下:
攤銷量=
一次使用量×(1+施工損耗)×[1+(周轉次數-1)×補損率/周轉次數-(1-補損率)50%/周轉次數]
㈤ 定額中模板攤銷次數如何換算
1、確定採用定額的模板原攤銷次數。(這個從定額配套的基礎交底資料或者說明中有)
2、根據目前模板的攤銷次數,調整定額中模板主材的消耗量即可。例如:假設原定額木模按5次攤銷,實際按3次。那麼直接調整定額材料中板枋材(或復合木模板)消耗量為原來的1.67倍即可(5/3)。
(5)智多星水利模板製作要除攤銷次數么擴展閱讀
累計攤銷(accumulated amortization)是針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而言的,這與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同理,只是為了區別而使用的稱謂不同而已。
是反映了企業在使用無形資產過程中,對其價值的分期收回行為及收回額,其計提攤銷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採用在使用或受益期間內直線平均法。
設立意義:無形資產雖不象固定資產具有有形的損耗,但其會隨著使用過程的各種因素(如科技進步,泄密,市場轉型等等)、環境的影響,在時間的推移過程中,其實際的使用價值會出現下降,為了能使其價值在預計的使用期間內得到補償與回收,而採取分期攤銷的方法,將其分期收回。
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雖不進行分期攤銷,但必須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對其的價值進行減值測試,通過計提減值准備的方式,對其價值進行收回。
累計攤銷用法如下:
如同固定資產要單獨核算累計折舊一樣,新制度對無形資產新增加了一個一級科目「累計攤銷」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計提的累計攤銷。
二、本科目應按無形資產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累計攤銷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企業按月計提無形資產攤銷,借記「管理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②處置無形資產時,還應同時結轉累計攤銷,借記本科目,貸記相關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累計攤銷額。
㈥ 模板費攤銷的計算問題
模板是建築業使用的材料,又稱胎子板,就是把剛打好的鋼筋混凝土用它綁在周圍,讓內他成容型。一次使用量就是一個建築工地一次需要的全部胎子板一次攤銷量就是一次領用的胎子板在一次使用中要攤銷的數,周轉次數就是該批胎子板能使用的次數舉例:假如一工地一次領用模板價值10000元該模板能周轉使用4次那一次使用量=10000元、周轉次數=4次、一次攤銷量=10000/4=2500元
㈦ 模板一次使用如何計算攤銷
看使用定額是多少次計算攤銷的(說明或附錄中有說明)把模板的數量乘以攤銷次數即可。
㈧ 定額中模板攤銷次數如何換算
1、確定採用來定額的模板原攤銷次源數。(這個從定額配套的基礎交底資料或者說明中有)
2、根據目前模板的攤銷次數,調整定額中模板主材的消耗量即可。例如:假設原定額木模按5次攤銷,實際按3次。那麼直接調整定額材料中板枋材(或復合木模板)消耗量為原來的1.67倍即可(5/3)。
㈨ 定額規定模板周轉次數應為多少
沒寫具體周轉幾次,只寫了周轉性材料按材料周轉次數攤銷計入定額內。專
攤銷量= 一次使用量×屬(1+施工損耗)×[1+(周轉次數-1)×補損率/周轉次數-(1-補損率)50%/周轉次數]
說實話這個我也不是很精通,個人經驗:規則建築一次周轉7次左右。但實際施工可達20次。不規則的大概是5次左右。但實際施工會有10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