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事業單位會計科目明細表每個科目涵義
(一)資產類 科目涵義
第101號科目
現金: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的庫存現金。
第102號科目
銀行存款:本科目核算事業單位存入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各種存款。事業單位應加強對本單位銀行賬戶的管理,由會計部門統一在銀行開戶,避免多頭開戶。
第105號科目
應收票據: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因從事經營活動銷售商品而收到的商業匯票,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
第106號科目
應收帳款: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因提供勞務、開展有償服務及銷售產品等業務應收取的款項。
第108號科目
預付帳款:本科目核算按購貸、勞務合同規定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
第110號科目
其他應收款: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除應收票據、應收帳款、預付帳款之外的其他應收、暫付款項,包括:借出款、備用金、應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項等。
115號科目
材料: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庫存的物資材料以及達不到固定資產標準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
第116號科目
產成品: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生產並已驗收入庫產品的實際成本。從事勞務活動的後勤事業單位,其勞務成果可視同產成品核算。
第117號科目
對外投資: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通過各種方式向其他單位的投資,包括債券投資和其他投資。
第120號科目
固定資產: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原價。
第125號科目
待攤費用: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如預付保險費、固定資產修理費、資料費等。
第126號科目
庫存有價票券: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發行的各種內部有價票券。如理發票、餐券、入場券等。
(二)負債類 科目涵義
第201號科目
借入款項: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從財政部門、上級主管部門、金融機構借入的有償使用的款項。
第202號科目
應付票據: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對外發生債務時所開出、承兌的商業匯票,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
第203號科目
應付帳款: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因購買材料、物資或接受勞務而應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本科目適用於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後勤事業單位。
第204號科目
預收帳款: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按照合同規定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預收的款項。
第205號科目
應付工資: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應付給職工的工資總額,包括工資總額內的各種工資、津貼等,不論是否在當月支付,都應通過本科目核算。
第206號科目
應付福利費: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按規定標准提取的福利費。
第207號科目
其他應付款: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應付、暫收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款項,如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存入保證金、應付統籌退休金、個人交存的住房公積金等。
第210號科目
應交稅金: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應交納的各種稅金。
第211號科目
預提費用:本科目核算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後勤事業單位預提但尚未實際支出的各項費用,如預提的租金、保險費、借款利息等。
第212號科目
發行有價票券: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內部發行的有價票券。如理發票、餐券、入場券等。
(三)凈資產類科目涵義
第301號科目
事業基金: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擁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凈資產,主要包括滾存結余資金等。
第302號科目
固定基金: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購入、自製、調入、融資租入(有所有權的)、接受捐贈以及盤盈固定資產所形成的基金。
第303號科目
專用基金:本科目核算事業單位按規定提取、設置的有專門用途的資金的收入、支出及結存情況。
第306號科目
事業結余: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在一定期間除經營收支外各項收支相抵後的余額。
第307號科目
經營結余: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在一定期間各項經營收入與支出相抵後的余額。
第308號科目
結余分配:本科目核算事業單位當年結余分配的情況和結果。
(四)收入類科目涵義
第401號科目
財政補助收入: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按照核定的預算和經費領報關系收到的由國管局和上級單位投入的各類事業經費。
第 403號科目
上級補助收入: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收到上級單位撥入的非財政補助資金。
第404號科目
撥入專款: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收到主管部門、上級單位或其他單位撥入的有指定用途,並需要單獨報帳的專項資金。
第405號科目
事業收入: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為機關服務所取得的,具有補償性、服務性、非盈利性的收入。
第409號科目
經營收入: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在為機關服務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盈利性的收入。
第412號科目
附屬單位繳款: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收到附屬單位按規定繳來的款項。
第413號科目
其他收入:本科目核算事業單位除上述各項收入以外的收入。如對外投資收益、固定資產出租、外單位捐贈未限定用途的財物、其他單位對本單位的補助以及其他零星雜項收入等。
(五)支出類科目涵義
第502號科目
撥出專款:本科目核算主管部門或上級單位撥給所屬後勤事業單位的需要單獨報帳的專項資金。
第503號科目
專款支出:本科目核算由主管部門、上級單位或其他單位撥入的指定項目或用途且需單獨報帳的專項資金的實際支出數。
第504號科目
事業支出:本科目核後勤事業單位為機關服務發生的實際支出。有財政補助收入的後勤事業單位,其財政補助收入必須按規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改變資金用途。
第505號科目
經營支出: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在為機關服務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發生的各項支出以及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後勤事業單位的已銷產品的實際成本。
第509號科目
成本費用:本科目核算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後勤事業單位應列入勞務(產品、商品)成本的各項費用。
第512號科目
銷售稅金: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提供勞務或銷售產品應負擔的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第516號科目
上繳上級支出:本科目核算附屬於上級單位的獨立核算後勤事業單位按規定的標准或比例上繳上級單位的支出。
第 517號科目
對附屬單位補助: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用非財政預算資金對附屬單位補助發生的支出。
第520號科目
結轉自籌基建:本科目核算後勤事業單位經批准用財政補助收入以外的資金安排自籌基本建設,其所籌集並轉存建設銀行的資金。
(1)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費收取方式擴展閱讀:
財會[2017]25號
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高法院,高檢院,各民主黨派中央,有關人民團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了適應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需要,規范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政府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我部制定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現予印發,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勵行政事業單位提前執行。
執行本制度的單位,不再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准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醫院會計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彩票機構會計制度》《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測繪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國有林場與苗圃會計制度(暫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等制度。
㈡ 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等聯合印發《關於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
答案來C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源使用費標准提高一倍,這是運用價格這一經濟手段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體現,其目的是保護耕地,控制與開發土地相關的建設項目,促進企業節約用地。這一政策不利於吸引外資,因此增加了企業成本,④項捨去。選C。
㈢ 40年產權的公寓樓到期了,國家會沒收房子嗎
40年產權的公寓樓到期了,國家不會沒收房子。只要在到期前一年提出續期申請,國家一般會批准續期。
1、《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1條第1款: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提出續期申請。
2、土地使用者提出續期申請後,土地管理部門應在合理期限內,盡快作出答復,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外,均應予以批准。
3、《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1條第2款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如果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未按法定期限申請續期,以及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未批准其續期申請,土地使用權由國家無償收回。
(3)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費收取方式擴展閱讀:
公寓樓與普通住宅在用地性質和產權方面的區別
1、住宅只能建在住宅用地上或商住用地上,而公寓可以建在住宅用地上也可以建在綜合性用地(商住)、商業用地或教育用地等其他性質用地上。
2、建築的使用性質,開發公司是按住宅用房還是按公寓為業主辦理產權手續,住宅的產權年限為70年,居住型公寓的產權年限也為70年,而商務型公寓根據用地性質產權為40年或50年,酒店式公寓根據用地性質產權為40年。
3、《關於「公寓」建設管理的若干規定》還要求,房管部門對「公寓」進行房屋產權登記時必須明確為「公寓」,並在房屋產權證上的房屋用途一欄標注為「公寓」。
㈣ 什麼是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
國有資產,是指屬於國家所有的一切財產和財產權利,包括經營性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和資源性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佔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它是各級政府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在政府部門履行各項職能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主要包括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和國有資產出租出借收入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所屬後勤服務中心和所屬經濟實體上繳的國有資產佔用費。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主要分三類進行管理:一是規定省直行政單位(包括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出租、出借國有資產所形成的有償使用收入和省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包括國有資產出售、轉讓、置換、報廢、報損等取得的變價收入和殘值收入),全額繳入「湖南省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二是事業單位出租、出借資產納入部門預算管理。三是對財政部門監管的與黨政機關暫未脫鉤的省直行政事業單位舉辦的經營實體和省直事業單位對外投資、出租、出借和擔保等佔有、使用的經營性國有資產,徵收國有資產佔用費。
㈤ 什麼叫住商不動產
住商不動產一般不講究手續的,跟商業掛鉤,就是充當買賣房子中的橋梁,收取內一點點中介費容而已。
1、說到資金的問題,還是要自己親力親為比較好,現在市面上很多住商不動產商都是只管收錢,很多手續都要自己去辦。
2、不動產制度在今年也開始實施了,看出來國家很重視這個政策的,不動產就是指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可移動的土地、土地定著物、與土地尚未脫離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於土地並且不能分離的其他物。
(5)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費收取方式擴展閱讀
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
宅基地制度改革主要任務有4項:一是改革完善宅基地權益保障和取得方式,二是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三是探索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機制,四是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目標是建立依法公平取得、節約集約使用、自願有償退出的宅基地制度。不少地方以此為抓手,推動農村發展呈現出新氣象。
一是保障了農民「戶有所居」用地。
二是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各試點地區積極探索農房抵押、出租、合作開發等途徑,不斷顯化宅基地財產權益。
三是推動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㈥ 國土部門收取土地出讓金的具體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方式有三種:協議、招標、拍賣。
在這三種方式中,招標和拍賣具有公開性、競爭性,一般不存在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現象;協議出讓由於沒有引入競爭機制,土地由誰使用,特別是土地出讓金的確定,具有主觀因素。非法低價(包括無償)出讓主要發生在以協議方式出讓土地的行為上,因此規范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至關重要。
1992年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出台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區別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按標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於標定地價的40%」;
1995年又出台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規定,協議出讓最低價根據商業、住宅、工業等不同土地用途和土地級別的基準地價的一定比例確定,具體適用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確定協議出讓最低價應當綜合考慮征地拆遷費用、土地開發費用、銀行利息及土地純收益等基本因素。
1、土地出讓金就是土地出讓金是指各級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按規定向受讓人收取的土地出讓的全部價款(指土地出讓的交易總額)。
2、或土地使用期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續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門繳納的續期土地出讓價款,或原通過行政劃撥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入股和投資,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價款。
3、土地出讓金不是簡單的地價。對於住宅等項目,採用招標、拍賣的方式,可通過市場定價,土地出讓金就是地價。可是對於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配套房等項目,以及開發園區等工業項目,往往不是依靠完全的市場調節,土地出讓金就帶有稅費的性質,是定價:
㈦ 行政事業單位收支分類改革後經濟分類和功能分類應該怎麼區分
依據不同的維度劃分的,經濟分類比較具體,功能分類比較模糊:
收入分類反映政府收入的來源和性質,支出功能分類反映政府各項職能活動,支出經濟分類反映各項支出的經濟性質和具體用途。
經濟分類是統計商品服務支出(公用經費)、個人和家庭支出和工資福利支出三個方面,這種分法即使公布到款,也會知道政府的錢花到哪裡。
功能分類是統計系統支出(教育系統、行政系統、農林牧、衛生系統等等),這種分法即使公布到款以下的項依然不知道錢的具體去向。如人大事務、公立學校等。
支出經濟分類是按支出的經濟性質和具體用途所作的一種分類。在支出功能分類明確反映政府職能活動的基礎上,支出經濟分類明確反映政府的錢究竟是怎麼花出去的。支出經濟分類與支出功能分類從不同側面、以不同方式反映政府支出活動。
支出功能分類、支出經濟分類與部門分類編碼和基本支出預算、項目支出預算相配合。在財政信息管理系統的有力支持下,可對任何一項財政支出進行「多維」定位。清清楚楚地說明政府的錢是怎麼來的、幹了什麼事、最終用到了什麼地方。
(7)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費收取方式擴展閱讀:
改革後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由「收入分類」「支出功能分類」「支出經濟分類」三部分構成。
一、收入分類收入分類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來源和性質。根據目前我國政府收入構成情況,結合國際通行的分類方法,將政府收入分為類、款、項、目四級。其中,類、款兩級科目設置情況如下:
1、稅收收入。分設20款: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退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和牌照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其他稅收收入。
2、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分設6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失業保險基金收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工傷保險基金收入、生育保險基金收入、其他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3、非稅收入。分設8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專項收入、彩票資金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4、貸款轉貸回收本金收入。分設4款:國內貸款回收本金收入、國外貸款回收本金收入、國內轉貸回收本金收入、國外轉貸回收本金收入。
5、債務收入。分設2款:國內債務收入、國外債務收入。
6、轉移性收入。分設8款:返還性收入、財力性轉移支付收入、專項轉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轉移收入、彩票公益金轉移收入、預算外轉移收入、上年結余收入、調入資金。
㈧ 一般預算收入、基金預算收入的區別是什麼,能不能具體點
一、具體內容不同
一般預算收入包括工商稅收,關稅,債務收入,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其它收入,包括事業收入、外事服務收入、中外合資企業其它收入等。
基金預算收入劃分為8類:即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收入、商貿部門基金收入、文教部門基金收入、農業部門基金收入、土地有償使用收入、其他財政稅費附加收入、基金預算調撥。
二、繳納方式不同
一般預算包括就地繳庫,集中繳庫以及自繳自匯。國庫收到預算收入後,按照財政管理體制規定的預算級次和收入劃分,將入庫款項分別劃解入各級國庫
基金預算收入的中央基金收入由財政部各地專員辦事機構就地監繳入庫或由中央主管部門集中收繳入庫,地方基金預算收入由地方部門收繳入庫。中央與地方共享基金收入由地方收繳後按基金所屬的預算級次分別解繳入庫。
三、財務處理方法不同
一般預算收入該科目按「國家預算收支科目」中的一般預算收入科目設置明細賬,年終結賬時將該賬戶貸方凈發生額如數轉入「預算結余」科目
基金預算收入是先收後支。財政總預算會計應當在已有基金預算收入數額的范圍內辦理基金預算支出。基金預算收入與基金預算支出應當做到自求平衡。
四、收取的規定不同
一般預算財政收入是通過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由各級財政部門組織並納入預算管理的各項收入。 基金預算收入是按規定收取,轉入或通過當年財政安排,由財政管理並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等。 一般預算財政支出是各級財政部門對集中的一般預算收入有計劃地分配和 使用而安排的支出。
㈨ 什麼是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
一、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屬於正式發票,可以入帳。
二、非稅收入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范圍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 入、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罰沒收入、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主管部門集 中收入、政府財政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等。
三、非稅收入改革取消了單位的收入過渡戶,應繳非稅收入直接繳入相應的政府非稅收入財政專戶,在指定的代理銀行開設財政專戶,並將以往「單位開票、單位收費」的征繳方式,改為實行非稅收入「單位開票、銀行代收、實時入庫(或專戶)」的征繳方式。
中央單位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通過直接繳庫和集中匯繳兩種方式,應用《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以強化對截留、坐支收罰資金逃避財政專戶和私設金庫管理。
(9)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費收取方式擴展閱讀
1、行政事業性收費
是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根據 法律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有關規定,依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 務的過程中,按照成本補償和非盈利原則向特定服務對象收取的費用。
2、政府性基金
是指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為支持某項公共事業發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無償徵收的具有專項用 途的財政資金。
3、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
包括國家機關、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代行政 府職能的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 產出租、出售、出讓、轉讓等取得的收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范圍內實行特許經營項目的
有償出讓收入 和世界文化遺產的門票收入,利用政府投資建設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設置停車泊位取得的收入,以及 利用其他國有資產取得的收入。
4、國有資本經營收益
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國有資本分享的企 業稅後利潤,國有股股利、紅利、股息,企業國有產權(股權)出售、拍賣、轉讓收益和 依法由國有資本享有的其他收益。 彩票公益金是政府為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通過發行彩票籌集的專項財政 資金 。
5、罰沒收入
是指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執行處罰的部門依法實施處罰取得的罰沒款 和沒收物品的折價收入。
6、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
是指以各級政府、國家機關、實行公務員管理的 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名義接受的非定向捐贈貨幣收入,不包括定向捐贈貨幣收 入、實物捐贈收入以及以不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企業、個人或者 其他民間組織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
7、主管部門集中收入
主要指國家機關、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 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集中所屬事業單位收入,這部分收入必須經同級財政部門批准。
8、政府財政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
是指稅收和非稅收入產生的利息收入,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計息,統一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