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計主要做什麼工作
會計跳槽到了新的單位後,交接會計憑證,賬簿,納稅申報密碼,變更辦稅人員,這些都是必須要做的一些基礎工作,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做不好,那麼會計也無法在新單位開始新的工作。會計把一些基礎的工作做好後,剩下的就是快速進入到工作的狀態。
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2. 商業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是什麼
商業會計成本核算的方法
【問題】
商業企業中零售主營業務成本如何計算?
【解答】
對於零售商品,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方式。
月終,為計算出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必須按一定的方法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綜合差價率是指按企業全部商品的銷售及庫存比例計算的差價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通過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將「商品銷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額調整為本期已銷商品的實際成本,「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的期末余額則是期末庫存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採用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確定商品的銷售成本,計算手續比較簡便,但只適用於商品種類較少,各種商品的進銷差價比較接近的企業。
【例1】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庫存商品」總賬余額為573
000元、「受託代銷商品」總賬余額為190
000元、「商品進銷差價」總賬余額(分攤前)為161
440元,8月份「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的貸方發生額為246
000元。則:
8月份已銷商品
應分攤的進銷差價=246
000×16%=39
360(元)
應根據以上計算結果作如下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
39
360
貸:主營業務成本
39
360
分類(櫃組)差價率是指按企業各類商品或各營業櫃組的銷售及庫存比例計算的差價率。在這種計算方式下,「庫存商品」、「商品進銷差價」、「商品銷售收入」、「受託代銷商品」等賬戶均應按商品大類(櫃組)設置明細賬。
計算公式如下:
採用分類(櫃組)差價率計演算法確定商品的銷售成本,其計算結果能夠較准確地反映實際情況,在實際工作中應重點應用此種方法。
【例2】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庫存商品」、「受託代銷商品」、「商品進銷差價」、「商品銷售收入」各明細賬戶的金額如表所示:
表1
零售商店部分賬戶金額表
營業櫃組
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
月末「受託代銷商品」賬戶余額
月末「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
本月「主營業務收入」貸方發生額
日用品櫃
134
000
──
25
260
76
500
化妝品櫃
107
750
44
800
39
288
93
000
食品櫃
163
250
──
29
865
108
250
合
計
405
000
44
800
94
413
277
750
各櫃組的進銷差價率可計算如下:
各櫃組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如下:
日用品櫃:76
500×12%=9
180(元)
化妝品櫃:93
000×16%=14
880(元)
食品櫃:108
250×11%=11
907.50(元)
根據以下計算結果作如下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日用品櫃
9
180
——化妝品櫃
14
880
——食品櫃
11
907.50
貸:主營業務成本——日用品櫃
9
180
——化妝品櫃
14
880
——食品櫃
11
9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