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固定資產攤銷表怎麼填制

固定資產攤銷表怎麼填制

發布時間:2021-01-16 10:31:10

1.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中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如何填寫

一、固定資產原值填年末數。本年折舊填本年度的累計折舊額,當然包括固定資產出售前計提的折舊額。

二、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寫如下:

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計算提取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第2列「計稅基礎」,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計算稅前扣除折舊、攤銷的金額。

第3列: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計算提取折舊、攤銷額的年限

第4列: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計算稅前扣除折舊、攤銷額的年限。

第5列: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計算本納稅年度的折舊、攤銷額。

第6列: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計算稅前扣除的折舊、攤銷額。

第7列:金額=第5-6列。如本列為正數,進行納稅調增;如本列為負數,進行納稅調減。

第8列「以前年度納稅調整增加額」:填報以前年度資產折舊、攤銷因會計和稅收的時間性差異而納稅調整增加的金額。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5)電子設備,為3年。以上是按稅務的折舊年限,如果你會計上不是按上述年限計提的折舊,要按照差額來進行調整。

(1)固定資產攤銷表怎麼填制擴展閱讀:

在納稅申報表中,除了有11項的年所得項目以外,還有每項對應的「應納稅額」、「已繳(扣)稅額」、「抵扣稅額」、「應補(退)稅額」。

其中按照稅法規定屬於免稅或免徵的所得的項目在「應納稅額」中按0填寫;對已經繳納或已經由單位扣繳的稅款在「已繳(扣)稅額」中填寫;按稅法規定允許抵扣的稅款在「抵扣稅額」中填寫;「應補(退)稅額」中填寫的,是「應納稅額」與「已繳(扣)稅額」、「抵扣稅額」的差額部分。

扣繳義務人應於簽訂合同或協議後20日內將合同或協議副本,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並辦理有關扣繳手續。

2. 資產折舊,攤銷情況及納稅調整明細表怎麼填

這表是填會計上的固定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計提折舊和攤銷的金額與稅法上的比較,如果會計的折舊、攤銷與稅法上的要求一致,就不存在納稅調整了。
資產原值、折舊攤銷年限、本期折舊攤銷額三列中的「會計」和「稅收」填一樣的金額就行。
原值就是資產原值,一般等於計稅基礎;折舊年限,按照使用年限來填;本期折舊額就是本年計提的折舊。
一、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列「資產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處理計提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2.第2列「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
3.第3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4.第4列「資產計稅基礎」: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據以計算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5.第5列「按稅收一般規定計算的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一般規定計算的允許稅前扣除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不含加速折舊部分。
對於不征稅收入形成的資產,其折舊、攤銷額不得稅前扣除。第5至8列稅收金額應剔除不征稅收入所形成資產的折舊、攤銷額。
6.第6列「加速折舊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的加速折舊政策計算的折舊額。
7.第7列「其中:2014年及以後年度新增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額」:根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扣除明細表》(A105081)填報,為表A105081相應固定資產類別的金額。
8.第8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9.第9列「金額」:填報第2-5-6列的余額。
10.第10列「調整原因」:根據差異原因進行填報,A、折舊年限,B、折舊方法,C、計提原值,對多種原因造成差異的,按實際原因可多項填報。
二、表內、表間關系
(一)表內關系
1.第1行=第2+3+…+7行。
2.第8行=第9+10行。
3.第11行=第12+13+…+18行。
4.第19行=第20+21+…+24行。
5.第27行=第1+8+11+19+25+26行。
6.第9列=第2-5-6列。
(二)表間關系
1.第27行第2列=表A105000第31行第1列。
2.第27行第5+6列=表A105000第31行第2列。

3.第27行第9列,若≥0,填入表A105000第31行第3列;若<0,將絕對值填入表A105000第31行第4列。
4.第1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8列。

5.第2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2列。
6.第3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5列。

7.第4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8列。
8.第5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1列。
9.第6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4列。

3. 資產折舊,攤銷情況及納稅調整明細表怎麼填

這表是填會計上的固定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計提折舊和攤銷的金額與稅法上的比較,如果會計的折舊、攤銷與稅法上的要求一致,就不存在納稅調整了。
資產原值、折舊攤銷年限、本期折舊攤銷額三列中的「會計」和「稅收」填一樣的金額就行。
原值就是資產原值,一般等於計稅基礎;折舊年限,按照使用年限來填;本期折舊額就是本年計提的折舊。
一、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列「資產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處理計提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2.第2列「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
3.第3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4.第4列「資產計稅基礎」: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據以計算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5.第5列「按稅收一般規定計算的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一般規定計算的允許稅前扣除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不含加速折舊部分。
對於不征稅收入形成的資產,其折舊、攤銷額不得稅前扣除。第5至8列稅收金額應剔除不征稅收入所形成資產的折舊、攤銷額。
6.第6列「加速折舊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的加速折舊政策計算的折舊額。
7.第7列「其中:2014年及以後年度新增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額」:根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扣除明細表》(A105081)填報,為表A105081相應固定資產類別的金額。
8.第8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9.第9列「金額」:填報第2-5-6列的余額。
10.第10列「調整原因」:根據差異原因進行填報,A、折舊年限,B、折舊方法,C、計提原值,對多種原因造成差異的,按實際原因可多項填報。

4. 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怎麼填寫

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填寫如下:
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權計算提取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第2列「計稅基礎」,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計算稅前扣除折舊、攤銷的金額。
第3列: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計算提取折舊、攤銷額的年限。
第4列: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計算稅前扣除折舊、攤銷額的年限。
第5列: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計算本納稅年度的折舊、攤銷額。
第6列: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計算稅前扣除的折舊、攤銷額。
第7列:金額=第5-6列。如本列為正數,進行納稅調增;如本列為負數,進行納稅調減。
第8列「以前年度納稅調整增加額」:填報以前年度資產折舊、攤銷因會計和稅收的時間性差異而納稅調整增加的金額。

5. 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怎麼填

這表是填會計上的固定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計提折舊和攤銷的金額與稅法上的比較,如果會計的折舊、攤銷與稅法上的要求一致,就不存在納稅調整了。
資產原值、折舊攤銷年限、本期折舊攤銷額三列中的「會計」和「稅收」填一樣的金額就行。
原值就是資產原值,一般等於計稅基礎;折舊年限,按照使用年限來填;本期折舊額就是本年計提的折舊。
一、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列「資產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處理計提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2.第2列「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
3.第3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4.第4列「資產計稅基礎」: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據以計算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
5.第5列「按稅收一般規定計算的本年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一般規定計算的允許稅前扣除的本年資產折舊、攤銷額,不含加速折舊部分。
對於不征稅收入形成的資產,其折舊、攤銷額不得稅前扣除。第5至8列稅收金額應剔除不征稅收入所形成資產的折舊、攤銷額。
6.第6列「加速折舊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的加速折舊政策計算的折舊額。
7.第7列「其中:2014年及以後年度新增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額」:根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扣除明細表》(A105081)填報,為表A105081相應固定資產類別的金額。
8.第8列「累計折舊、攤銷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歷年累計資產折舊、攤銷額。
9.第9列「金額」:填報第2-5-6列的余額。
10.第10列「調整原因」:根據差異原因進行填報,A、折舊年限,B、折舊方法,C、計提原值,對多種原因造成差異的,按實際原因可多項填報。
二、表內、表間關系
(一)表內關系
1.第1行=第2+3+…+7行。
2.第8行=第9+10行。
3.第11行=第12+13+…+18行。
4.第19行=第20+21+…+24行。
5.第27行=第1+8+11+19+25+26行。
6.第9列=第2-5-6列。
(二)表間關系
1.第27行第2列=表A105000第31行第1列。
2.第27行第5+6列=表A105000第31行第2列。
3.第27行第9列,若≥0,填入表A105000第31行第3列;若<0,將絕對值填入表A105000第31行第4列。
4.第1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8列。
5.第2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2列。
6.第3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5列。
7.第4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8列。
8.第5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1列。
9.第6行第7列=表A105081第1行第14列。

6. 固定資產怎麼攤銷

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中規定,對於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在計提折舊專
時,屬應當按照該項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即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和已計提的減值准
備)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如果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的價
值又得以恢復,該項固定資產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確定方法,按照固定資產價值恢復後的賬
面價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就是說,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以後,直接影響到固定資產應計折舊額或稱折舊基數,若某個會計期末,一旦固定資產開始
計提減值准備以後,不再適用原來按原價(如年限平均法)或賬面凈值(如雙倍余額遞減
法)為基數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這也意味著計提減值准備的當期期末變更了固定資產的計價
政策,由固定資產凈值計價改為按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價,根據會計政策變更的會
計處理辦法,還應採用追溯調整法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關項目的金額。

7. 年報,有關固定資產的表怎麼填

納稅人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時,應如實填寫和報送下列有關資料:

(一)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從網上列印,一式兩份、並加蓋單位公章);

(二)財務報表;

(三)備案事項相關資料;

(四)總機構及分支機構基本情況、分支機構征稅方式、分支機構的預繳稅情況;

(五)委託中介機構代理納稅申報的,應出具雙方簽訂的代理合同,並附送中介機構出具的包括納稅調整的項目、原因、依據、計算過程、調整金額等內容的報告;

(六)涉及關聯方業務往來的,同時報送《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

(七)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的各分支機構,應將分支機構的營業收支等情況在報總機構統一匯算清繳前報送分支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總機構應將分支機構及其所屬機構的營業收支納入總機構匯算清繳等情況報送各分支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

(八)繳納營業稅的納稅人需提供營業稅納稅申報表復印件(全年各月份)、營業稅完稅憑證復印件。

(7)固定資產攤銷表怎麼填制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處置,包括固定資產的出售、轉讓、報廢和毀損、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

一、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固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予以終止確認:

(1)該固定資產處於處置狀態;

(2)該固定資產預期通過使用或處置不能產生經濟利益。

二、固定資產處置的處理

(1)企業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對其預計凈殘值進行調整。

(2)企業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固定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3)企業將發生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

8.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中資產折舊、攤銷納稅調整明細表如何填寫

1.第4列「資來產計稅基礎」:填報納自稅人按照稅法規定據以計算折舊、攤銷的資產原值(或歷史成本)的金額。-------一般 情況下是按資產原值來填。

2.按稅收計提的折舊:關於固定資產折價的最低年限,《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築物,為20年;(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5)電子設備,為3年。以上是按稅務的折舊年限,如果你會計上不是按上述年限計提的折舊,要按照差額來進行調整。

9. 匯算清繳的固定資產及折舊審核表怎麼填啊

本表適用於各類納稅人填報。
本表按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分為三大類、13個小項共計17行;主要反映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資產的折舊或攤銷額應作納稅調整額及以前年度確認折舊或攤銷的時間性差異等的計算過程。在具體填報該附表時,納稅人可根據稅法規定和企業會計核算情況進行適當分類。
本表第10列第17行為正數時,填入附表四《納稅調整增加項目明細表》第3列第8行,為負數時填入附表五《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第18行;第14列第17行填入附表五第18行。
(三)填表說明
固定資產
第1列第1行:「固定資產小計」
1、填報納稅人本期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平均原值。
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
第1列第2行:「房屋建築物」
1、填報納稅人本期計提折舊的房屋、建築物類固定資產的平均原值。
2、數據來源:來源於會計核算中計提折舊的(房屋、建築物類固定資產年初原值余額+1至11月末原值余額)/12。
3、注意事項:開業不足一年,或年度中間歇業的,以實際經營期計算。
第1列第3行、第4行填報要求同第2行。
第2列=第3+4+5+6列。
第3列第1行:「固定資產小計」
1、填報納稅人本期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中記入製造費用的金額。
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本行=2行+3行+4行
第3列第2行:「房屋建築物」
1、填報納稅人本期計提房屋建築物類固定資產折舊額記入製造費用的金額。
2、數據來源:來源於會計核算中,本期記入製造費用的房屋建築物類固定資產折舊額。
第3列第3行機器設備、第4行電子設備運輸工具的填報要求同第2行。
第4列至第6列分別填報納稅人本期按照會計核算的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中計入「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在建工程」的金額。相關要求同第3列。
根據總局最新文件,本表第六列後增加「計入其他」一列,填報納稅人在應付福利費和其他業務支出中核算的折舊或攤銷額。
第7列「應予調整的資產平均價值」:
1、填報除國家統一規定的清產核資外的企業資產重估增值、接受捐贈資產價值(2003年以前受贈)、外購商譽和其計提折舊、攤銷額以及資產會計計價與稅收計價差異的調整額。金額為負數時以「—」表示。
2、數據來源:來源於納稅人分析,會計核算中固定資產計價與企業所得稅政策關於固定資產計價差異的調整額。並按其固定資產的分類分別填入本列2至4行。合計數填入本列第1行。
第8列「本期資產計稅成本」:
1、本列主要反映有關固定資產按照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確認的可以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值,主要用於計算允許稅前扣除的折舊額。
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金額等於第1+7列 (原值+調整額) 。並按其固定資產的分類分別填入本列2至4行。合計數填入本列第1行。
第9列「允許稅前扣除的折舊或攤銷額」:
1、本列主要反映按照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計算的,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額。
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本列第2、3、4行金額=第8列對應行次(小計、合計欄除外) ×稅法規定的年折舊率或年攤銷率。
固定資產殘值比例統一確定為5%。
納稅人可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採取直線折舊法。除另有規定者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房屋、建築物為20年。
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為5年。
第10列「本期納稅調整增加額或減少額」:
(1)反映會計核算中實際計提的折舊額(2列),扣減「允許稅前扣除的折舊額」(9列)的差額,正數為納稅調增額,負數為納稅調減額。
(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計算所得,本列金額=第2-9列。並按其固定資產的分類分別填入本列2至4行。合計數填入本列第1行。
(3)前1-10列的操作實例:
例題:A公司欠B公司200萬元,通過協商A公司決定用市場價值180萬元,賬面價值為150萬元的固定資產償還此債務。
(假設會計、稅務折舊年限均為10年)。
會計處理:
B公司收到固定資產後會計核算:
借:固定資產: 200萬
貸:應收賬款 200萬
B公司收到固定資產後,會計上對該項固定資產計價為200萬元,企業所得稅政策上該項固定資產的計稅成本為180萬元。如果B公司沒有其它方面的差異,180萬元-200萬元=-20萬元,通過本表第7列第3行反映。
所得稅填報:200萬元填列本表第1列第3行,本表第2列第3行填列20萬元,本表第7列第3行填列20萬元,本表第8列第3行填列180萬元,本表第9列第3行填列18萬元,本表第10列第3行填列2萬元。
本列17行合計:正數為納稅調增額填入附表四「納稅調整增加項目明細表」第3列第8行(折舊、攤銷支出);負數為納稅調減額填入附表五「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第18行內(其他納稅調減)。
第11列「本期轉回以前年度確認的時間性差異」:
1、本列填報納稅人按照會計制度規定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形成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在本期的納稅調增額。
2、數據來源:來源於納稅人以前年度確認的時間性差異(遞延稅款貸項)在本期轉回數(遞延稅款借項)。並按其固定資產的分類分別填入本列2至4行。合計數填入本列第1行。本列第十七行填入附表四第7行。
3、填報例題:某企業某固定資產原值20萬元(不考慮殘值),會計折舊年限4年,稅收規定不低於5年。會計上年折舊額為5萬元,稅前可扣除的折舊額為4萬元。前4年每年調增1萬元,第5年會計上不再扣除,但稅前仍可扣除4萬元。(前4年每年調增1萬元填列到第10列,第5年稅前仍可扣除的4萬元填列到第11列)。
第12列「本年結轉以後年度扣除的折舊或攤銷」:
1、填報會計核算已列支的折舊或攤銷,但按照稅收規定不得在本期扣除的數額,即在本年度已作納稅調整,將在以後年度應予納稅調減的時間性差異。
2、數據來源:來源於本表第10列,本列金額=第10列。
第13列「以前年度結轉額」:
1、本列主要填報以前年度累計的固定資產折舊額,未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時間性差異額。
2、數據來源:金額等於上年度本表第15列「累計結轉以後年度扣除或攤銷」。
第14列「本年稅前扣除額」:
1、填報以前年度調增結轉的折舊在本期的扣除額,本列第17行填入附表五「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第18行內。(與本期第10列17行的納稅調減額一並填到其他納稅調減) 。
2、數據來源:來源於納稅人分析計算。
3、注意事項:建議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的扣除情況建立相應的台帳,詳細列明每年會計核算中計提的折舊,和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的扣除額,以及結轉情況。
15、第15列「累計結轉以後年度扣除或攤銷額」:
金額等於第12+13-14列。
關於第12、13、14、15行的填報例題:
某企業一機器設備原值為100萬元,不考慮殘值,會計折舊年限5年,每年計提折舊為20萬元;按照企業所得稅現行政策規定,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每年允許稅前扣除折舊額10萬元,前5年每年會計多提折舊20-10=10萬元應作納稅調增,並逐年結轉至以後年度;第6年-10年,每一納稅年度會計上不再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企業所得稅政策,允許每年扣除10萬元。

申報表
年 限 本年結轉以後年度扣除的折舊或攤銷
12列 以前年度結轉額
13列 本年稅前扣除額
14列 累計結轉以後年度扣除或攤銷
15列

年 限 12列 13列 14列 15列

第一年 10 0 0 10
第二年 10 10 0 20
第三年 10 20 0 30
第四年 10 30 0 40
第五年 10 40 0 50
第六年 0 50 10 40
第七年 0 40 10 30
第八年 0 30 10 20
第九年 0 20 10 10
第十年 0 10 10 0
無形資產參照固定資產填報;
其他資產參照固定資產填報;
(四)表內表間關系
表內關系
1.1行(固定資產小計)=2行+3行+4行
2.5行(無形資產小計)=6行+7行+…12行
3.13行(其他資產小計)=14行+15行+16行
4.17行 (合計)=1行+5行+13行
5.2列(會計核算的折舊或攤銷額)=3列+4列+5列+6列
6.8列(本期資產計稅成本)=1列(資產的平均原值或賬面歷史價值)+7列(應予調整的資產平均價值)(調減的以「負數」表示,如資產評估增值、2003年以前的捐贈資產以及商譽的攤銷;調增的以「正數」表示,如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轉回等。)
表間關系
1.10列(本期納稅調整增加額)=2列-9列。第10列17行合計(正數)填入附表四《納稅調整增加項目明細表》第3列第8行,負數填入附表五《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第18行內。
2.第14列第17行填入附表五《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第18行內。

閱讀全文

與固定資產攤銷表怎麼填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