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譽攤銷
商譽這一概念是隨著企業產權有償轉讓行為的發生才在企業財務會計中出現的。
商譽版可以是自己建立的,也權可以是向外購入的,但是只有向外購入的,才能作為商譽入帳,也就是說,企業在兼並或購買另一個企業時,才能進行商譽的核算。商譽的價值可以按買者付給賣者價款總額與買進企業凈資產總額之間的差額計算。
❷ 將合並商譽作為一項永久性資產並且不予以攤銷,這種處理方法()多選
這個答案是A符合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和C符合商譽不能脫離會計主體而獨立存在的這一特性
❸ 商譽權的攤銷年限按新會計制度有什麼規定
按新會計制度,商譽不再攤銷。
對商譽的性質,早在19世紀末期就存在爭論,直到現在理論界對此問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目前,會計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①商譽代表被收購企業凈資產的「收購價格與其公平價值之差額」。②商譽代表企業所具有的超額盈利能力,也就是說,商譽是能為企業帶來預期超額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收購價與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公允市價之間的差額,並不能代表商譽的性質,而且,將這種差額全部歸結為商譽是極其武斷和危險的,它不利於對企業盈利能力作出合理預測。事實上,收購企業願意以超過被收購企業公允市價的代價來收購另一家企業,往往是出於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而超額盈利能力僅僅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因此,商譽的本質只能是超額盈利能力,而那種將商譽視為差額的觀點應該摒棄。
第一,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並》或《資產減值》等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一般是公允價值,而稅法上的投資成本也為公允價值,所以,在合並或初始投資時,財務上或稅法上在新准則下沒有差異。
第二,新准則為了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大量使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負商譽在當期即確認為收益,法律界或會計界有不同的觀點,而我國採用了國際會計准則通用的方法,計入當期收益,對報表盈餘難免會產生影響。
另外,商譽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其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系統,共同反映和影響商譽。由此可見,商譽主要是由一些不可以量化的因素組成的。即使是外購的商譽,其購買價格也不能真正反映其所包含的諸多不可量化的因素。所以商譽不可以攤銷。
❹ 無形資產攤銷為什麼產生的暫時性差異不影響所得稅,還有商譽
根據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回除,無形資產的答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所得稅法的精神是允許無形資產攤銷的,但要符合規定的攤銷辦法,如果企業採取的攤銷方法與稅務規定的有出入,那麼在每年的匯算清繳時,注冊會計師就會按照規定的辦法重新計算攤銷,差額部分調整或調減應納稅所得額,但是長遠來看,盡管每年都有差異,但是最終攤銷的總量是不變的,所以長遠來看最終是不影響應納所得稅額的。
商譽只是會計制度下的科目,稅務上是不承認的。根據所得稅法第十二條規定,商譽的攤銷費用不得計算扣除。因此在匯算清繳時都要進行調整。
❺ 為什麼商譽只能進行減值測試,而不能攤銷呢
今年的新准則裡面,商譽不屬於無形資產了,所以它不可以攤銷,但是商譽仍屬於資產的范疇。
❻ 上市公司的報表中的商譽是不是本年商譽的攤銷數啊,如果不是,攤銷數怎麼算啊有知道的嗎!謝謝了!
按新會計准則,商譽不再是無形資產,會計賬務上不做確認,所以不需要攤銷了。
❼ 商譽怎麼攤銷的
自創或外購的商譽 不得計提折舊或攤銷費用。
❽ 請教高手指點,會計商譽攤銷從利潤中減去還是從凈利潤中減去 3Q
商譽是一種無形資產,在按照規定攤銷時作分錄;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無形資產——商譽權
因而商譽權的攤銷不是從利潤中減也不是從凈利潤中減,而是在稅前列支。
❾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為什麼自創商譽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商譽只有在企業並購時才能體現價值,因此自創商譽沒有價值,所以不能攤銷。
❿ 商譽是計提減值准備好還是攤銷好
根據資產減值准則要求商譽是要計提減值准備的。商譽不是無形資產,因此沒有攤銷一說。專
商譽屬是無法辨認的,因此它的價值和整體有關。企業關門,商譽也就不存在,沒有市價。
根據相關准則規定在計提減值時要將其還原成完全商譽:比如持股80%的商譽是800,那麼測減值時候要將20%的商譽合並計算。800/80%=1000,最後根據資產減值幅度減抵減商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