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產類科目有哪些
1、資產類科目: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利息、其他應收款、壞賬准備。
資產類賬戶是反映資產增減變動的賬戶。資產賬戶按照資產變現速度(流動性) 的快慢又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類,用來核算各類資產的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的賬戶。
2、負債類科目:
短期借款、存入保證金、拆入資金、向中央銀行借款、吸收存款、同業存放、貼現負債、交易性金融負債、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
負債類賬戶按照反映流動性強弱的不同可以再分為流動負債類賬戶和非流動負債類賬戶。是用來反映企業負債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賬戶。
3、所有者權益按其構成,分為投入資本、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三類。
(1)技術改造費用攤銷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表反映了企業一定日期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情況。資產負債表「年初數」欄內各數據填寫:應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年末數」欄內所示數字填列。
所有者權益類的未分配利潤項目,在月(季)報中,根據「本年利潤」賬戶期末余額和「利潤分配」賬戶期末余額合並或相減後的數額填列(如果採用表結法,則實現凈利潤額應根據損益類賬戶的期末余額計算確定);在年報中,則可根據「利潤分配」賬戶的年末余額直接填列,如果為未彌補虧損,則以負數填列。
❷ 在建工程完工後,怎麼轉分錄
在建工程完工後,應計算分配待攤支出的分錄:
借:在建工程——×內×工程
貸:在建工程——待容攤支出
在結轉在建工程成本時的分錄:
借:固定資產等科目
貸:在建工程——××工
待攤支出是指在建設期間發生的,不能直接計入某項固定資產價值、而應由所建造固定資產共同負擔的相關費用。
包括為建造工程發生的管理費、征地費(最新會計准則將其刪除)、可行性研究費、臨時設施費、公證費、監理費、應負擔的稅金、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建設期間發生的工程物資盤虧、報廢及毀損凈損失(計入工程成本),以及負荷聯合試車費等。
其中,征地費是指企業通過劃撥方式取得建設用地發生的青苗補償費、地上建築物、附著物補償費等。
企業為建造固定資產通過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而支付的土地出讓金不計入在建工程成本,應確認為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❸ 企業拆遷賠償款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
1, 需要,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118號)文的規定,企業取得符合規定的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根據搬遷規劃,異地重建後恢復原有或轉換新的生產經營業務的,用這些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建造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重置固定資產),或對其他固定資產進行改良,或進行技術改造,或安置職工的,准予其搬遷或處置收入扣除固定資產重置或改良支出、技術改造支出和職工安置支出後的余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2, 企業利用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改良的固定資產,可以按照現行稅收規定計算折舊或攤銷,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3, 企業從規劃搬遷次年起的五年內,其取得的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暫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在五年期內完成搬遷的,企業搬遷收入按上述規定處理。
拓展資料:
一, 搬遷收入有哪些?
企業的搬遷收入,包括搬遷過程中從本企業以外(包括政府或其他單位)取得的搬遷補償收入,以及本企業搬遷資產處置收入等。
二, 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收入,是指企業由於搬遷取得的貨幣性和非貨幣性補償收入。具體包括:
1, 對被徵用資產價值的補償;
2, 因搬遷、安置而給予的補償;
3, 對停產停業形成的損失而給予的補償;
4, 資產搬遷過程中遭到毀損而取得的保險賠款;
5, 其他補償收入。
三, 企業搬遷資產處置收入,是指企業由於搬遷而處置企業各類資產所取得的收入。企業由於搬遷處置存貨而取得的收入,應按正常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進行所得稅處理,不作為企業搬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