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居民企業在國內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所得
全文應該是: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版設立機構、場所但取權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這也就是經常說的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所得,這種所得一般都是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之類的。
例如,A公司在中國設立了一個常駐代表機構B,A公司又直接借錢給了中國某居民企業。那這個利息收入,是A的收入,應扣繳企業所得稅,10%。就算是B代收這個利息,利息與B無關,不能算是B的收入。依然要扣繳企業所得稅。
B.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什麼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應於特許權已經轉讓,同時收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所有權,二是轉讓使用權。在財務上,無論是轉讓其所有權,還是轉讓其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均應作為企業的銷售收入處理。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我國個人收入調節稅的一項應稅收入。即指單位和個人因提供或轉讓各種專利權、專有技術、版權、商標權等給他人使用所取得的收入。
單位和個人所擁有的特許權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用以為自己服務謀取利益,只有當特許權所有者同意轉讓或允許使用,並在支付一定使用費後,才能使用。因此,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特許權所有者的一項專有收入,也是單位和個人應稅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
(2)特許權使用費有沒有實際聯系擴展閱讀
1、交易對象無形化
特許權交易活動涉及大量無形商品,包含了技術、知識產權、數字產品等多種無形的對象。無形交易對象意味著它們是與有形的進口貨物相分離的。
2、因智而生
特許權均是智力或才藝等產生的成果而帶來的財產權利,創造力是產品內在價值的源泉。無論是商標、專利、專有技術還是著作權都是智力的凝結和創造力的體現。
3、用於再生產或服務
從交易的目的來看,特許權轉讓的顯著特點是明確用於再生產產品或服務的商業目的。如果限定為個人使用的交易,則通常不界定為特許權使用費。
4、交易定價過程復雜
由於技術、知識等產品大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沒有市場同類產品可供參考,因此產品定價難以明確。相應的,海關對特許權的估價也較為復雜。
C. 稅法中特許權費與特許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特許權費就是資產的使用者在使用過程當中向提供資產者(提供資內產者要提供相應容的服務)所支付的使用費(由於設備或其它有形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只能由單一使用者來使用,所以叫做特許權費);比如說A公司提供給B公司一台機器設備,並且承諾在兩年之內負責該設備修理,同時B公司要支付相應的價款,那麼A公司在實際進行修理時收到的價款就是特許權費,應當在其提供修理服務時予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專利權或專有技術使用費;商標權使用費;著作權使用費;分銷權、銷售權或其他類似權利費。個人用於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特許權使用費的應稅條件: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有關;許權使用費的支付構成進口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
D. "特殊關系確認","價格影響確認","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確認是什麼意思
您好。
特殊關系確認:
填報確認進出口行為中買賣雙方是否存在特殊關系,有下列八種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買賣雙方存在特殊關系,填報「是」,反之則填報「否。
(一)買賣雙方為同一家族成員的;
(二)買賣雙方互為商業上的高級職員或者董事的;
(三)一方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另一方控制的;
(四)買賣雙方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受第三方控制的;
(五)買賣雙方共同直接或者間接地控制第三方的;
(六)一方直接或者間接地擁有、控制或者持有對方5%以上(含5%)公開發行的有表決權的股票或者股份的;
(七)一方是另一方的雇員、高級職員或者董事的;
(八)買賣雙方是同一合夥的成員的。買賣雙方在經營上相互有聯系,一方是另一方的獨家代理、獨家經銷或者獨家受讓人,如果符合前款的規定,也應當視為存在特殊關系。
價格關系確認:
在海關審價過程中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賣方對買方處置或者使用進口貨物不予限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施的限制除外)
(二)進口貨物的價格不得受到使該貨物成交價格無法確定的條件或者因素的影響;
(三)賣方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獲得因買方銷售、處置或者使用進口貨物而產生的任何收益,或者雖然有收益但是能夠通過調整項目包含在被估貨物的發票價格中;
(四)買賣雙方之間沒有特殊關系,或者雖然有特殊關系但是未對成交價格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海關審價過程中對於進口貨物成交價格審核的四項條件,是為了實現銷售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則,且銷售行為導致所有權完整轉移的目的。因此,在向海關申報前需要事先審核申報價格是否符合海關成交價格審價原則,避免由於審價而影響通關速度。
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是否計入完稅價格關鍵在於是否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
特許權使用費必須是由買方支付的,且尚未包括在有關價格中,如果特許權使用費不是由買方直接或間接支付的,該費用就無須計入完稅價格。
(二)與被估貨物有關
在實際案例中要判斷這項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通常我們應把握一項基本原則,進口企業是否可以無須購買特許權就可以得到貨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以認定該特許權與被估貨物無關,如果是否定的,那特許權就與貨物有關。
(三)作為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
此項是判斷該費用是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一部分的重要標准,這里所指的銷售是指輸入進口國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後,進口商在進口國內轉售該貨物時引起的特許權使用費不能成為完稅價格的一部分。
那如何認定特許權使用費與被估貨物有關聯,根據海關《審價辦法》第十三條規定:
(一)用於支付專利權或者專有技術使用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含有專利或者專有技術的;
2.用專利方法或者專有技術生產的;
3.為實施專利或者專有技術而專門設計或者製造的。
(二)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商標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附有商標的;
2.進口後附上商標直接可以銷售的;
3.進口時已含有商標權,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以銷售的。
(三)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著作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含有軟體、文字、樂曲、圖片、圖像或者其他類似內容的進口貨物,包括磁帶、磁碟、光碟或者其他類似介質的形式;
2.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權內容的進口貨物。
(四)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分銷權、銷售權或者其他類似權利,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進口後可以直接銷售的;
2.經過輕度加工即可以銷售的。
希望可以幫到您。
E. 特許權費與特許權使用費有何區別請老師細講定準
"特許權費,可以理解為特許經營某種商品或服務收取的費用,例如奧運特許商品,版收取特許權費,特許經營權商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奧組委支付特許權費, 如果是提供開始和後續服務的特許權費,則在實際提供服務的時候確認收入。
屬於提供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的特許權費,在交付資產或轉移資產所有權時確認.
例如:某專利技術必須依託一定的設備才能實現,這時轉讓專利技術所有權即在交付資產或轉移資產時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F. 賬上計提但還未實際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預提所得稅,怎麼處理
境內如果對外支付的是特許權使用費,則應按照《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規定按收入全額繳納10%的所得稅。
境內如果對外支付的是勞務費等,則需要視該境外所提供的勞務是在境內還是境外,如果勞務完全發生在境外,則按照《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規定不需在我國繳納所得稅;如果該境外需要到境內進行服務,則需要視提供服務的國家是否為與我國簽訂了稅收協定的國家。
如果是與我國簽訂稅收協定的國家,則還要判斷其是否在境內構成了、場所,如果未構成常設則按照協定不需要在境內繳納所得稅;如果確實構成了常設,則應於境內按勞務所得繳納所得稅。
而對於與我國沒有簽訂稅收協定的國家和地區的派遣雇員到中國境內提供勞務,通常構成上述意義上的、場所,應對歸屬於該、場所的所得繳納所得稅,適用25%的稅率,而不再區分是否構成常設。
通常情況下,技術服務費與特許權使用費的區分,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07號)相關規定進行判定。
G. 特許權使用費與租金的關系
一般情況下應在實際支付時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但是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1)雖未支付,但已計入企業當期成本、費用,並在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中作稅前扣除的,應在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時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
(2)雖未支付,並且不是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而是計入相應資產原價或企業籌辦費,在該類資產投入使用或開始生產經營後分期攤入成本、費用,分年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 應在企業計入相關資產的年度納稅申報時就上述所得全額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文本並請做好執行准備的通知》(國稅函〔2007〕790號)第十二條規定:本條「特許權使用費」一語是指使用或有權使用文學、藝術或科學著作,包括電影影片、無線電或電視廣播使用的膠片、磁帶的版權,任何計算機軟體,專利、商標、設計或模型、圖紙、秘密配方或秘密程序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或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情報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由於國家稅務總局以國稅發〔2010〕75號文件發布的中新協定及議定書條文解釋中規定: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與此前下發的有關稅收協定解釋與執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協定條文解釋為准。因此上述特許權使用費定義應當具備權威性,但在上述定義中明顯不包括土地使用權的轉讓費用(即土地出租)。
H. 該項所得是否與非居民納稅人設在中國的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
該項所得是否與非居民納稅人設在中國的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
常設機構回是答指非居民企業或個人在中國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的固定營業場所。固定基地是指從事獨立個人勞務活動的人員從事其業務活動的固定場所(地點)。如該項所得與非居民納稅人設在中國的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則該項所得應納入常設機構的營業利潤征稅,或納入獨立個人勞務所得征稅,不能享受股息、利息或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稅收協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