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海關特許權使用費是指

海關特許權使用費是指

發布時間:2021-01-09 06:10:54

❶ 哪些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完稅價格繳納關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完稅價格的理論基礎和國際標准
1947年締結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是一個政府間的多邊貿易協定,以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為宗旨,可以稱為是現代國際貿易的基礎。GATT第七條首次引入了關稅估價的基礎應為進口產品的「價值(value)」為標準的概念[1] ,這一獨立於「價格」和「成本」的概念並未在GATT中得到具體的解釋。
針對GATT第七條提出的海關估價標准,20世紀70年代末生效的 WTO《海關估價協定》(CVA, Customs Valuation Agreement)對海關估價的標准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規定。這也是大多數國家海關估價標準的來源與出處。協定第一條指出,海關計稅價格應為產品的「交易價值(transaction value)」即為產品銷售價格(selling price)增加或減去協議第八條規定的若干項調整因素(adjustments),其中應當加入「交易價值」的調整因素中即包括第8.1(c)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費。特許權使用費只有應同時滿足以下主要標准時,才應納入「交易價值」: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有關;特許權使用費由進口方直接或間接的向出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作為出口方向進口方銷售貨物的條件;所增加的費用應當依照客觀存在的和可量化的數據(objective and quantifiable data)為依據[2]。
我國的海關對於特許權相關的估價辦法主要制定在2003年海關總署頒布的第102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特許權使用費估價辦法》中,我國海關估價標準的制定實際上參照了GATT第七條和WTO《海關估價協定》的相關標准。
二、我國海關對於特許權使用費的估價標准
與WTO確立的原則一致,我國海關將與進口貨物有關的特許使用權費看作為進口貨物價值的一部分。特許權使用費的概念在海關總署第213號和102號令第51條中有明確的定義,其是指「進口貨物的買方為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人及權利人有效授權人關於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分銷權或者銷售權的使用許可或者轉讓而支付的費用」。[3]
根據特許權使用費的定義,其實質上是貨物進口方向出口方支付的針對貨物所含無形價值的對價,應當作為貨物價值的一部分計入進口完稅價格。但是,由於大多數企業僅關注貨物的有形價值,許多企業在申報進口貨物價格時,僅申報了貨物本身的價格而未包括貨物所包含的無形價值。而特許權使用費則由進出口雙方通過另行簽署協議的方式單獨支付。我國海關在審單和後續稽查的過程中,如發現存在此類特許權使用費的,將會要求企業將該特許權使用費分攤進完稅價格中進行補繳進口關稅。
1. 案例
但是,並不是所有進出口雙方約定的特許權使用費均會被海關納入完稅價格徵收關稅。例如,一家外國製造企業A在中國設立了一家子公司B,作為A公司產品在中國的製造工廠。A公司產品由諸多零部件組成,其中核心零部件為a部件。A持有產品核心技術並在海外製造產品的核心零部件a,出口到B。B將核心零部件a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完成品(a大小與價值約占完成品的1/3左右)後銷售給中國客戶。為了B工廠能夠更好地組裝產品,A與B簽署了一份技術許可協議,將與產品組裝相關的技術授予B使用,由B每年按照產品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A支付許可費。在該技術許可協議中,雙方還約定B不定期的向A購買產品零部件a。
從上述事實可知,B從A進口核心零部件a且B與A簽署了特許權協議,該特許權使用費是針對整個產品的組裝技術。那麼該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被納入零部件a的進口完稅價格呢?我們通過分析中國及WTO關於特許權使用費海關估價標准即可得知答案。
2. 我國特許權使用費海關估價標准
根據2014年2月生效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特許權許可費只有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時才需要被納入完稅價格:(1)該特許權使用費與所進口貨物有關聯;(2)構成該貨物在中國境內銷售的條件。
(1)關聯性判斷標准
對於關聯性判斷,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進口產品是否附屬於特許權或特許權是否附屬於進口產品。海關主要秉持如下三個審查原則:
第一,進口貨物是否已含有或附有(或進口後即將附加)相關知識產權或其載體[3]。如果進口貨物含有特許權使用合同約定的專利、專有技術(或用上述方法生產的)、圖片圖像等著作權作品、 軟體、光碟等或附有(進口後即將附上)商標的,則視為進口貨物與特許權使用費有關聯。這是判斷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之間關聯最為直觀的標准。如甲公司向位於中國的乙公司出口某產品,同時雙方又另行簽署了甲方授權乙在中國使用該產品所含專利技術的特許權使用協議,此種情況下,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該產品進口的完稅價格。
第二,進口貨物是否可直接銷售或輕度加工後即可銷售[3]。如針對商標權支付的許可費,進口後附上商標即可直接銷售或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銷售。此處的「輕度」加工是指稀釋、混合、分類、簡單裝配、再包裝或者其他類似加工;
第三,進口貨物是否是為實施特許技術而專門設計製造的[3]。即,以實施出口方授予的特許技術為目的,根據技術實施需要而專門訂做的附屬產品。如為了實施切削技術,進口毛坯金屬製品,或為了實施某項化學合成技術而進口化學品原材料等。
在上述案例中,A企業向B企業出口零部件a, 雖然雙方之間存在特許權協議,但是A企業與B企業簽署的特許協議是針對產品組裝技術(將零部件a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另外一種產品)而非零部件a的製造技術,零部件a的生產技術並未許可給B使用。由此可知,零部件a不含有特許權協議所約定的知識產權;其次,B公司進口零部件a後需要將其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其它產品,零部件a雖然在完成品的功能上發揮核心作用,但其只是眾多零部件的一個,所佔完成品比例約為三之一,可見B公司並非僅對零部件a輕加工後直接出售;此外,零部件a顯然也不是為了B公司實施組裝技術而製造的。零部件a的進口與組裝技術特許均以生產完成品為最終目的。因此,我們可得出結論,A與B企業之間的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零部件a不存在關聯性。
(2)銷售限制判斷標准
銷售限制標准,又稱為銷售條件標准,即判斷特許權授予與貨物進口的兩個行為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實質上為另一種關聯性的判斷標准。
第一,進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為購買進口貨物的前提條件[3]。即,如果進口貨物則必須先簽署特許權許可協議,貨物買賣協議與特許權協議必須同時進行;
第二,進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影響合同條件的達成[3]。尤其是在進口貨物價格方面,是否因特許權協議的簽署降低了貨物的進口價格。如果進口方進口一項產品,未簽署特許使用協議就無法合法地在中國銷售,表明該項進口產品含有相關特許權或與特許權存在關聯。
對於銷售限制標准,世界海關組織(中國1983年加入世界海關組織,適用世界海關組織頒布的一系列規定)估價技術委員會(WCO, 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Valuation Committee)在2011年4月頒布了《評論25.1》(Commentary 25.1), 該評論雖然是針對《海關估價協定》第8.1(c)中特許權使用費非直接支付給出口方情況時判斷方法的解釋,但仍對銷售限制判斷標准有借鑒意義。評論第9條解釋說明了判斷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構成銷售條件(condition of sale)所應考慮的四個因素:貨物銷售合同中是否提及特許權使用費;特許權合同中是否提及貨物銷售;貨物銷售合同中是否有合同可因一方未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而解除的條款;特許權合同中是否有如一方未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另一方無權製造或銷售含有該特許權的貨物[4]。
銷售限制標准相較於關聯性標准在判斷上較為復雜,WCO的《評論25.1》提及的四點考慮因素僅為存在銷售限制時可能存在的外部表現,但是是否存在銷售限制還是要判斷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與進口產品的購買是否存在相互依存或互為前提的關系,如果兩者必須同時發生且缺少任一項交易,另一項都不能進行則可判斷為存在銷售限制[5]。
在上述案例中,在A與B的特許協議中約定了進口零部件a的相關事宜,符合《評論25.1》的四個因素之一,似乎產品銷售和特許權授予行為兩者之間是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是如果仔細考量可得知其實兩者互不構成限制關系。因為A與B企業是關聯企業關系,即使雙方不簽署許可協議,AB之間還是會存在零部件a的買賣關系(因為A公司設立B公司的目的就在於在中國生產完成品)。但是,在實際審查時,海關可能會將A和B之間的交易作為無關聯關系企業間的交易來看待。從獨立交易原則的角度,AB公司間的特許權協議與零部件進口行為則可能被認定存在關聯性。但是,由於關聯系原則與銷售限制原則有一項不滿足,即可不納入完稅價格計征關稅,因此本文所述案例中涉及的特許權使用費不應當納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中。
三、企業在類似貿易活動中應注意的事項
對於上述B企業的情況,由於同時存在貨物進口和技術許可的情況,如處理不善,很可能遭到海關稽查。屆時,企業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向海關解釋並提交相關證明資料。即使如此,也有可能因證據不全或提交不及時而導致海關作出企業補繳關稅稅款的決定。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對於同時簽署有特許權協議的進出口企業,可考慮採取如下行動以避免可能產生的問題:
1. 不同法律關系的協議分開簽署
首先,與進口貨物貿易合同與無關聯的特許權協議分開簽署。很多企業為了方便,將進出口企業之間相關的商業活動均約定在同一個合同中,如本文案例中,A和B公司之間的零部件買賣和組裝技術許可其實並沒有實際聯系,但均約定在一份協議中。這樣的合同簽署方式可能引起貨物進口和特許權授予存在關聯關系的誤解。除了兩種法律關系的協議應當分開簽署外,兩份合同中也不要相互提及另外一份合同的內容,如《評論25.1》所述,特許權合同中提及貨物銷售或進口貿易合同中提及特許權授予均可能被認為構成銷售限制。
其次,不同內容的特許權協議亦應當分開簽署。如貨物進出口雙方既存在針對進出口貨物的特許權授予也存在其他的不相關的特許權授予,兩種不同的特許權不應約定在同一份合同中。這樣的約定方式容易讓海關人為多項特許權使用費均與進口貨物有關聯,導致將與本不應計入完稅價格的特許權使用費也一並計入了完稅價格,導致企業繳納的稅款增加。
2. 特許事項應在合同中盡量詳盡的表述
很多企業在簽署特許權協議時將重點放在雙方義務、付款等主要條款上,僅將特許事項條款簡單的一句帶過或寫得非常模糊。這樣不利於海關判斷特許權與進口貨物的關系,如果企業不能證明特許權與進口貨物無關,恐將承擔無法提交充足證據的不利後果。因此,特許權協議中,對於特許事項務必要清楚的約定。如在本文案例中,A公司與B公司的技術許可協議中,應明確寫明所許可技術為完成品組裝技術,而非進口零部件製造技術。雖然還需要其他相關證據進行輔證,但將有利於企業在海關審查中取得積極有利的地位。

❷ "特殊關系確認","價格影響確認","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確認是什麼意思

您好。

特殊關系確認:
填報確認進出口行為中買賣雙方是否存在特殊關系,有下列八種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買賣雙方存在特殊關系,填報「是」,反之則填報「否。
(一)買賣雙方為同一家族成員的;
(二)買賣雙方互為商業上的高級職員或者董事的;
(三)一方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另一方控制的;
(四)買賣雙方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受第三方控制的;
(五)買賣雙方共同直接或者間接地控制第三方的;
(六)一方直接或者間接地擁有、控制或者持有對方5%以上(含5%)公開發行的有表決權的股票或者股份的;
(七)一方是另一方的雇員、高級職員或者董事的;
(八)買賣雙方是同一合夥的成員的。買賣雙方在經營上相互有聯系,一方是另一方的獨家代理、獨家經銷或者獨家受讓人,如果符合前款的規定,也應當視為存在特殊關系。

價格關系確認:
在海關審價過程中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賣方對買方處置或者使用進口貨物不予限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施的限制除外)
(二)進口貨物的價格不得受到使該貨物成交價格無法確定的條件或者因素的影響;
(三)賣方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獲得因買方銷售、處置或者使用進口貨物而產生的任何收益,或者雖然有收益但是能夠通過調整項目包含在被估貨物的發票價格中;
(四)買賣雙方之間沒有特殊關系,或者雖然有特殊關系但是未對成交價格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海關審價過程中對於進口貨物成交價格審核的四項條件,是為了實現銷售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則,且銷售行為導致所有權完整轉移的目的。因此,在向海關申報前需要事先審核申報價格是否符合海關成交價格審價原則,避免由於審價而影響通關速度。

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是否計入完稅價格關鍵在於是否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
特許權使用費必須是由買方支付的,且尚未包括在有關價格中,如果特許權使用費不是由買方直接或間接支付的,該費用就無須計入完稅價格。
(二)與被估貨物有關
在實際案例中要判斷這項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通常我們應把握一項基本原則,進口企業是否可以無須購買特許權就可以得到貨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以認定該特許權與被估貨物無關,如果是否定的,那特許權就與貨物有關。
(三)作為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
此項是判斷該費用是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一部分的重要標准,這里所指的銷售是指輸入進口國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後,進口商在進口國內轉售該貨物時引起的特許權使用費不能成為完稅價格的一部分。
那如何認定特許權使用費與被估貨物有關聯,根據海關《審價辦法》第十三條規定:
(一)用於支付專利權或者專有技術使用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含有專利或者專有技術的;
2.用專利方法或者專有技術生產的;
3.為實施專利或者專有技術而專門設計或者製造的。
(二)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商標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附有商標的;
2.進口後附上商標直接可以銷售的;
3.進口時已含有商標權,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以銷售的。
(三)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著作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含有軟體、文字、樂曲、圖片、圖像或者其他類似內容的進口貨物,包括磁帶、磁碟、光碟或者其他類似介質的形式;
2.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權內容的進口貨物。
(四)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分銷權、銷售權或者其他類似權利,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進口後可以直接銷售的;
2.經過輕度加工即可以銷售的。

希望可以幫到您。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特許權使用費估價辦法的第一條

為規范進口貨物特許權使用費的海關估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關稅條例》,特製定本辦法。

❹ 么司少報海關稅百分之二與個人所得稅有關系嗎

公司海關稅和你們的個人所得稅是沒有勾稽關系的,

我就個人所得稅問題舉例說明如下:

第一、現在工資薪金申報個人所得稅是執行:累計預扣法,是按照1月份至當前月份累計收入,減去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數)、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作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對應稅率計算累計應預扣稅額,減去以前月份累計已預繳稅額。

第二、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三、舉例子:

假設某員工1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2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21000元,如該員工有住房貸款利息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每月定額扣除3000元,該員工每月三險一金為1000元,則1月份和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計算過程如下:

1、1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稅為: (16000-5000-1000-3000)×3%=210元

2、1-2月份累計工資應預繳稅為: (16000+21000-5000×2-1000×2-3000×2)×3%=570元

3、扣除1月份工資已預扣預繳稅款,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稅款為:570-210=360元。

第四、從上你可以看出:兩個月合並申報工資,並不會造成多繳或者少繳。

第五、稅率表:

第六、相關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2018.12.20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對於工薪階層最關注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稅問題,未來仍將實施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昨天,國家稅務總局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公告。其中明確,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現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對非居民個人上述四項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公告如下:

一、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見附件1)。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2)執行。

(二)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二、非居民個人扣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按月換算後的非居民個人月度稅率表(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計算應納稅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本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❺ 個人年收入超過多少要自己交稅

一、員工每月工資薪金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後,超過5000元,要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一)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後,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以及按省級政府規定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5000元/月(來源於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員、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同胞在中國境內的所得每月還可附加減除費用3200元),為應納稅所得額,按3%至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計算公式: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收入-5000-「三險一金」

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扣除標准實施細則表明,除13500元之外,稅前扣除的項目還包括三大類。

一是國家規定的三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二是單位給予的5種補助費用,即個人取得的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市內交通費、書報費和洗理費;

三是退休職工的工資和兩院院士津貼等特殊津貼。

其中的書報費和洗理費等幾種補貼,一定要在北京市財政規定的費用標准之內才能免稅,如果單位超額發放、超出的部分一樣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工資、薪金不含稅收入適用稅率表

(稅前工資-5000)×稅率=個人所得稅稅額

(5)海關特許權使用費是指擴展閱讀:

關於稅款徵收的部分相關規定:

1、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少征、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

2、除稅務機關、稅務人員以及經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委託的單位和人員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稅款徵收活動。

3、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對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負有代扣、代收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

4、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可以延期繳納稅款。

5、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6、納稅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減稅、免稅。

7、稅務機關徵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納稅人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應當開具。

8、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帳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帳簿但未設置的;

(三)擅自銷毀帳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帳簿,但帳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帳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額的具體程序和方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9、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

10、納稅人在限期內已繳納稅款,稅務機關未立即解除稅收保全措施,使納稅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損失的,稅務機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11、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下列強制執行措施:

(一)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

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對前款所列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

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強制執行措施的范圍之內。

12、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規定的採取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的權力,不得由法定的稅務機關以外的單位和個人行使。

13、稅務機關採取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行措施必須依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序,不得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決定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稅收優先於罰款、沒收違法所得。

稅務機關應當對納稅人欠繳稅款的情況定期予以公告。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網路

❻ 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的區別

一、首先定義不同:

1、增值稅就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是提供加工、修理修專配勞務以及進屬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

2、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直接稅。

二、其次稅率不同:

1、增值稅的納稅人還可分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企業增值稅稅率為3%。一般納稅人銷售或進口貨物稅率有17%和13%,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稅率17% 。

2、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為25%,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6)海關特許權使用費是指擴展閱讀:

1、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基本上沒有什麼關系。

2、增值稅是價外稅,企業所得稅可稱為價內稅。

3、企業所得稅是收入減支合理支出後的應納稅所得額。

4、增值稅是在商品生產和流通環節,對其生產和流通過程所產生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稅。生產者或經營者繳納的增值稅,最終的承擔者是消費者。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特許權使用費估價辦法的第十一條

收貨人在向海關申報進口貨物的同時,應當如實向海關申報以各種方式支付的特許權版使用費的情況,並同時提權供客觀可量化的數據資料。
收貨人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符合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應當計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海關應當依據客觀可量化的數據資料對特許權使用費進行審定,並確定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收貨人無法提供相關的數據資料,或收貨人提供的數據資料無法進行客觀量化的,海關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的規定估定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收貨人提供證據證明特許權使用費不符合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經海關審查確認後,不計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收貨人申報的完稅價格中已經包含該項特許權使用費的,應當予以扣除;收貨人申報的特許權使用費未單獨列明,且海關依據收貨人提供的數據資料無法確定的,不予扣除。

閱讀全文

與海關特許權使用費是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