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購買少數股權形式上是投資活動,但是在合並報表中體現為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因為復對於子公司的投資認制為是全部控制了子公司,而對於少數股東的部分就是認為是借的少數股東的資金購買的少數股東的股權,所以說原來用少數股東的資金投資的時候認為是對少數股東的籌資(借款),所以說現在從少數股東的手中買回這部分股權等於是將原來從少數股東手中資金還給了少數股東,所以是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投資活動是指企業長期資產的購建和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的投資及其處置活動。長期資產是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其他資產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資產。這里所講的投資活動,既包括實物資產投資,也包括金融資產投資。這里之所以將「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內的投資」排除在外,是因為已經將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內的投資視同現金。
不同企業由於行業特點不同,對投資活動的認定也存在差異。例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對於工商業企業而言,屬於投資活動現金流量,而對於證券公司而言,屬於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貳』 請教IPO企業收購少數股東權益的會計並表問題.是否有相關案例
是的,B公司歸屬母抄公司的凈利潤為B公司12年下半年凈利潤的80%,B公司的上半年的凈利潤不合並,因為收購時點是12年7月1日,B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產生在收購時點前,可以理解為,這部分凈利潤已經包含在A公司支付收購款項中了,不應再並入A公司的利潤表。
『叄』 合並財務報表,購買少數股東權益的處理
對合並資本公積的調整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合並的時候能夠抵平。 因為收購少回數股東答時,新增的投資成本不等於新增持股比例對應的子公司凈資產,所以在合並抵消的時候,長期股權投資 和 子公司權益類科目是抵不平的,故要將其與子公司凈資產之間的差異先調整到資本公積,使其調整後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權益類科目能夠抵平。理解下。
『肆』 購買少數股東權益的合並財務報表會計處理
根據新的會計准則,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的處理如下:
企業在取得對子公司的控制權,形成企業合並後,購買少數股東全部或部分權益的,實質上是股東之間的權益性交易,應當分別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以及合並財務報表兩種情況進行處理:
1、個別財務報表中
對於母公司自子公司少數股東處新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長期股權投資」准則的規定,作為不形成控股合並的長期股權投資,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
2、在合並財務報表中
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應以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金額反映。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的交易日,母公司新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
(4)收購少數股東股權形成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的雛形是一些由企業自行設計的財務記錄和分類帳簿,它們反映了會計報表的最初目的為企業的業主記錄和反映每天的業務活動情況,這些財務記錄隨意地、偶然地、時斷時續地保持著和進步著。當時的銀行並不信任這些成堆的。
一無標准二無質量控制的財務記錄和分類帳簿,一直到稅收的出現,定期公布標准化的財務報表才提到了日程上來,隨著會計准則的頒布和政府幹預的加強,早期的財務記錄和分類帳就演變成了今天廣為採用的幾種基本的會計報表,根據這些濃縮的會計信息可以有效地判斷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
現在的會計報表是企業的會計人員根據一定時期(例如月、季、年)的會計記錄,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種類編制的系統的報告文件。
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擴展,會計報表的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的不斷增加,僅僅依靠幾張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已經不能滿足或不能直接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需要通過報表以外的附註和說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伍』 母公司向控股子公司收購由其他少數股東持有的股份,在新會計准則下,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如何處理
你好。
在新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2006)下,購買被投資企業股權所支付的初始投資成本,與享有的被投資企業凈資產賬面價值份額之間的差異(以下簡稱「支付與賬面差異」),不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簡單攤銷,而是區別差異形成原因,分別進行處理。
「支付與賬面差異」 = 「支付與公允差異」 + 「公允與賬面差異」
其中:
1、「支付與公允差異」,是指購買被投資企業股權所支付的初始投資成本,與享有的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異。當前者大於後者時,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也不進行攤銷;當前者小於後者時,計入營業外收入,之後,也不存在攤銷問題。
2、「公允與賬面差異」,是指享有的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與享有的被投資企業凈資產賬面價值份額之間的差異。該部分差異,不進行簡單攤銷,而是應當結合投資收益的確認進行相關處理。
處理方式:將「公允與賬面差異」按照相對應的被投資企業賬面資產負債的耗用、處置等進行結轉處理。
處理思路:上述「公允與賬面差異」並未調整被投資企業的賬面金額,因此,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是以賬面價值為基礎的核算結果。所以,應當按上述處理方式進行處理,使得「賬面凈利潤」調整為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的「公允凈利潤」。
舉例:
經評估,被投資企業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0萬元,評估價值120萬元,評估增值(「公允與賬面差異」)20萬元。該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5年。假設被投資企業某年凈利潤100萬元,則:
固定資產評估增值應增加的折舊額 = 20 / 5 = 40萬元
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的凈利潤 = 100 – 40 = 60萬元
投資企業以此凈利潤為基礎,確認投資收益,由此,「公允與賬面差異」變相得到攤銷。
當然,上述敘述是假設該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在「成本法」核算下不存在此類問題。此外,在新准則下,企業對子公司股權的核算,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
『陸』 收購少數股東權益的會計處理~~~
少數股東復權益只有在制合並財務報表中才會體現的。90%股權,控制應該用成本法。
對於合並報表而言,抵銷後,所有者權益在收購少數股東權益後會減少少數股東權益的10%。
可以這樣理解,收購前,合並報表裡包含一塊屬於少數股東的資產,故需確認少數股東權益。收購後,這一塊資產對應你支付10%的對價,收購方真正擁有子公司所有凈資產,故少數股東權益減少10%.
換個說法:
收購少數前,對於合並報表而言,你抵掉了子公司的equity和母公司的長投,增加了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資產大於負債的那塊是你收購90%時支付的對價和少數股東權益。
收購後,資產大於負債的那塊就是你兩次收購支付的對價了,可以理解為母公司本身的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中的少數股東權益同時減少。
『柒』 收購少數股東股權賬務處理
根據解釋2號規定:
企業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東擁有對子公司的股權應當如何版處理?企業權或其子公司進行公司制改制的,相關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應當如何調整?
答 :母公司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所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四條的規定確定其投資成本。
母公司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因購買少數股權新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與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子公司自購買日(或合並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上述規定僅適用於本規定發布之後發生的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交易,之前已經發生的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交易未按照上述原則處理的,不予追溯調整。
『捌』 如何理解購買少數股東股權在現金流量表中的處理
因為對於子公司的抄投資認為是全部控制了子公司,而對於少數股東的部分就是認為是借的少數股東的資金購買的少數股東的股權,所以說原來用少數股東的資金投資的時候認為是對少數股東的籌資(借款),所以說現在從少數股東的手中買回這部分股權等於是將原來從少數股東手中資金還給了少數股東,所以是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投資活動是指企業長期資產的購建和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的投資及其處置活動。長期資產是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其他資產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資產。這里所講的投資活動,既包括實物資產投資,也包括金融資產投資。這里之所以將「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內的投資」排除在外,是因為已經將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內的投資視同現金。
不同企業由於行業特點不同,對投資活動的認定也存在差異。例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對於工商業企業而言,屬於投資活動現金流量,而對於證券公司而言,屬於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玖』 收購少數股東權益會計處理
??
少數股東權益只有在合並財務報表中才會體現的。
不知道你是怎麼入賬的。
『拾』 母公司收購子公司少數股東股權,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合並報表如何抵消
非同一控制購買方應當按照確定的企業合並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版的初始投資成本,權
企業合並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型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之和,所以不全是付出對價作為其入賬價值。
不再確認商譽的的是同一控制的情況,非同一控制的情況還是要確認商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