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資產折舊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公式是什麼啊
1、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折余價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3、月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月折舊率
4、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5、最後兩年,每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2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一種計算方法,它的基本規則是:以固定資產使用年數倒數的2倍作為它的年折舊率,以每年年初的固定資產帳面余額作為每年折舊的計算基數,但由於在固定資產折舊的初期和中期時不考慮凈殘值對折舊的影響。
為了防止凈殘值被提前一起折舊,因此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在固定資產使用的最後兩年中,折舊計算方法改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的帳面余額減去凈殘值後的金額除以2作為最後兩年的應計提的折舊。

(1)折舊攤銷雙倍余額遞減法擴展閱讀:
適用的范圍:
1、當凈殘值率較大時,要注意最後年度出現負折舊,宜從早採取平均年限法。
2、當雙倍余額遞減能正常用到倒數第二年,且不影響凈殘值,同時整個年度滿足加速折舊法,則宜將雙倍余額遞法用到最後,不必拘泥於「最後兩年」的限制。
3、當最後兩年改平均法計算的結果與加速折舊原則出現沖突時,應服從加速折舊要求,可以改為提前年度進行折舊方法的轉換。
為此,在實務中應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時,我們應當對固定資產各期折舊計算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特別是在處理最後年份的折舊計算時,應綜合考慮可能出現的以上各種因素,妥善處理好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變形各修正問題,以避免不必要的會計更正。
2.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怎麼計算
雙倍余額遞減法來:
年折源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年折舊額=年折舊率×每年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
折余:折舊以後的余額
【例】某企業於2010年12月31日購入一項固定資產,其原價為2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0.8萬元。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
第一年(2011年)年折舊額=2/5×2000000=800000(元)
第二年(2012年)年折舊額=2/5×(2000000-800000)=480000(元)
第三年(2013年)年折舊額=2/5×(2000000-800000-480000)=288000(元)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前兩年內(即:倒數兩年),將固定資產賬面折余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剩餘價值在兩年間平均攤銷
第四年(2014年)、第五年(2015年)
每年年折舊額=1/2×[2000000-8000-(800000+480000+288000)]=212000(元)
3. 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折舊率怎麼確定
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固定資產年折舊內額=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容年折舊率=(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年折舊率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要求在倒數第二年改為年限平均法。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時候除了最後兩年之外是不需要考慮預計凈殘值的。
最後兩年每年的折舊額=(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凈殘值-以前年度累計折舊)÷2

(3)折舊攤銷雙倍余額遞減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要注意在最後兩年計提折舊時,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2、由於雙倍余額遞減法不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當下述條件成立時,應改用直線法計提折舊。
4. 雙倍余額遞減法如何計提折舊
借:在建工程1800000+10000
貸;銀行存款1800000
借:在建工程10000
貸;銀行存款10000
借:固定資產1810000
貸:在建工程1810000
第一年應提折舊額=1810000*(2/5)=724000
借:製造費用724000
貸:累計折舊724000
借:銀行存款63000
貸:壞賬准備63000
5. 請問固定資產折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什麼,計算公式如何,使用該方法計提折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以平均年限法折舊率(不扣殘值)的兩倍作為折舊率,乘以每期期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求得每期折舊額的一種快速折舊的方法。
用直線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方法。 就與加速折舊法類同,可讓你在第一年折減較大金額。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二、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加速折舊法的一種,是假設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在前期消耗較大,在後期消耗較少,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速折舊。

(5)折舊攤銷雙倍余額遞減法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價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這就是固定資產為什麼要計提折舊的原因。
但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他的成本攤銷的期限不應該僅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計每個期限要攤銷的成本,這就是每年的折舊額和攤銷額。如果在購買時直接全部攤銷,則當年費用很高,利潤減少,而以後年度利潤高估。這都是會計所不允許的。
固定資產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能夠連續在若干個生產周期內發揮作用並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而其價值則是隨著固定資產的磨損逐漸地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中去,這部分轉移到產品中的固定資產價值,就是固定資產折舊。
6. 資產折舊,雙倍余額遞減法
資產折舊方法有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速總和法,四種,版
雙倍權余額遞減法:=原價-累計已提折舊*2/預計使用年限,最後兩年要用原價-累計已提折舊-預計凈殘值/2,
所以要2003年應提的折舊為=原價-2002年已提折舊*2/5=(300-300*2/5*6/12)*2/5=96萬。
7. 固定資產折舊,用雙倍余額遞減法來算,每月折舊額為多少
固定資產折舊,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公式: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回月答折舊率
雙倍余額遞減法
(1)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3)月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內(當採用直線法的折舊額大於等於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額時),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8.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雙倍余額遞減法
1、年數總和法又稱折舊年限積數法、年數比率法、級數遞減法或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數字總和。
年數總和法,最好後兩年是不用平均計提折舊。雙倍余額遞法計提折舊最後兩年才是要平均計提折舊的。
2008年計提折舊額=(1000-20)*5/(5+4+3+2+1)*6/12=163.33萬元
2009年計提折舊額=(1000-20)*5/15*6/12+(1000-20)*4/15*6/12=294萬元
2010年計提折舊額=(1000-20)*4/15*6/12+(1000-20)*3/15*6/12=228.67萬元
2011年計提折舊額=(1000-20)*3/15*6/12+(1000-20)*2/15*6/12=163.33萬元
2012年計提折舊額=(1000-20)*2/15*6/12+(1000-20)*1/15*6/12=98萬元
2013年計提折舊額=(1000-20)*1/15*6/12=32.67萬元
2、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5=40%
第一年折舊額=1000*40%=400萬元
第二年折舊額=(1000-400)*40%=240萬元
第三年折舊額=(1000-400-240)*40%=144萬元
第四、五年折舊額=(100-400-240-144-20)/2=98萬元
那麼2008年折舊=400/2=200萬元
2009年折舊=400/2+240/2=320萬元
2010年折舊=240/2+144/2=192萬元
2011年折舊=144/2+98/2=121萬元
2012年折舊=98萬元
9.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雙倍余額遞減法
你是不是做錯了呀?
第一年的折舊為:10000 * 2/5 * 4/12=1333.33
第二年的折舊應該為專:10000 * 2/5 *8/12 + (10000-1333.33)*2/5 * 4/12才對哦。。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