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根據新會計准則,長期待攤費用轉入管理費用,那麼需要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嗎
借:管理費用100
貸:長期待攤費用1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100*25%
貸:所得稅費用25
後面根據攤銷期間和金額沖回。
❷ 要不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問題
在以下情況下,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版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權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二、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其他綜合收益。
❸ 關於無形資產加計扣除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問題,求CPA大佬回答
你說的這個問題,屬於財稅綜合實務范疇。
以下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內「假容如無形資產100,計稅基礎自然是175」——如果不存在稅會差異,那麼,計稅基礎應當是100,不可能會變成175。
第二、「攤銷的時候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嗎?」——當年攤銷的部分,僅僅就攤銷的部分進行加計扣除,一般不存在時間性問題,當然不可能確認什麼遞延問題。
第三、「我認為加計的75%扣除是永久性差異」——這個,這個,可以這么認為吧。
第四、「這個差異在什麼時候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呢?」——我以為,應當在每一個攤銷會計期間的期末,直接調整所得稅費用即可。
弱弱提示一下:不是什麼無形資產都可以加計扣除75%的。
上述看法,僅供參考。
❹ 關於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計算的幾個問題。謝謝大家了!!!
我今年考注會的會計,也正好復習到這章了,所以和你探討一下。
1.關於無形資產所得稅的問題,我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你的問題
例:A企業2007年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研究開發支出共計5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1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5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發生的支出為350萬元.假設無形資產從08起分5年攤銷。2008年稅前利潤為200萬。如不存在其它調整事項。計算08年的所得稅費用
a.應納稅所得額:200-(350*150%-350)/5
=165
說明: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因企業攤銷了70(350/5),稅法允許多攤50%部分(350*50%)/5=35,所以應納稅所得額要減去允許多攤的部分35萬
b.08年底無形資產賬面價值:280萬,計稅基礎:420=350*150%-350*150%/5
雖然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該項無形資產並非產生於企業合並,同時在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確認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需要調整該項資產的歷史成本,准則規定該種情況下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這個原因
是書上的原文,我也沒理解透徹,為了考試把它記住就
是了。
2.關於國債利息收入。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故無遞延所得稅,只是在計算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時從利潤中減去。
❺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怎麼計算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本期發生額=累計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適用稅率。
遞延所得稅資產應以相關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的所得稅稅率計量。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說通俗點就是,因會計與企業所得稅的差異,當期多交企業所得稅稅,未來可稅前扣除的金額增加,即未來少交企業所得稅。
(5)遞延所得稅資產要不要算攤銷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來源
1、公司實際的支出的費用與稅務局認定的不一致。
主要是有於稅法和會計准則不一致。如折舊攤銷、減值准備、壞賬准備、修理和保修費用、超過年度15%的廣告費等。
2、公司內部的關聯交易。
如甲公司生產的商品先賣給了旗下的全資的銷售公司乙,但乙公司並未將商品賣出,合並報表上計為銷售和利潤都為零。但稅務局認為甲公司完成了一筆銷售,產生了利潤,就要收所得稅。
3、公允價值波動損益產生的所得稅差異。
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利潤,稅務局是不收稅的,帶來的虧損稅務局也不允許從利潤中減除從而讓公司少交稅,只有當賣出時,稅務局才對其收稅。
❻ 遞延所得稅資產金額要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嗎
遞延所得稅不會影響到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隻影響到所得稅費用科目。所以,遞延所得稅資產金額不需要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1)當期所得稅費用即當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對應的所得稅費用。
(2)遞延所得稅費用即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資產類科目增加在借方)會減少所得稅費用,分錄如下: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會增加所得稅費用,分錄如下: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6)遞延所得稅資產要不要算攤銷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
一、企業在確認相關資產、負債時,根據所得稅准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於本科目余額的,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於本科目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所得稅——當期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
❼ 那後續年度的攤銷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嗎
1、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情況:稅法與會計的計稅基礎是一樣的,攤銷年限一樣;2、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情況:稅法與會計的計稅基礎不一樣的,攤銷年限不一樣;
❽ 後續年度的攤銷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嗎
無形資產確復認時加計扣除部分不確認遞制延所得稅資產,後續年度也不存在攤銷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屬於資產類科目中的非流動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 ,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遞延稅款科目的借貸方分別核算的內容是:
一、借方核算(資產類):轉回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發生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稅率,債務法下遞延稅款余額是借方時稅率增加,遞延稅款余額是貸方時稅率減少。
二、貸方核算(負債類):發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轉回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稅率。債務法下遞延稅款余額是貸方時稅率增加,遞延稅款余額是借方時稅率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