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是煙台市一名會計,請問現行的關於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管理的帳務處理和稅收法規都有那些
固定資產
會 計上的處理
固定資產定義: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1.取得固定資產的渠道多元化——以現金形式取得、以非現金資產形式取得。
2.殘值率——企業自定
3.使用年限——企業自定
4.計提減值准備的方法——備抵法
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5.期末計價——成本與可收回價值孰低
6.以債務重組方式換入固定資產計價
成本=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補價一樣)
7.非貨幣性交易換入固定資產計價
入賬價=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相關稅費(補價一樣)
8.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計價的差異分析: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入賬價值。
如融資租賃資產占企業資產總額比例等於或小於30%,在租賃開始日,企業也可按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9.外方投資企業購進國產設備的計價
外商投資企業因采購國產設備而收到稅務機關退還的增值稅款,沖減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企業計提折舊時,應按沖增值稅後的固定資產原價為計折舊的依據。
10.固定資產折舊差異
11.對受贈資產提取折舊的方法:
①平均年限法
②工作量法
③年序數總和法
④雙倍余額遞減法
稅 務上的處理
固定資產定義:「《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1.殘值率——要求5%
2.使用年限:
①房屋、建築物20年
②機器設備10年
③運輸設備5年
3.固定資產減值准備不允許稅前扣除
4.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如果已納入當期的應稅所得,提取的折舊可在稅前扣除(國稅發45號文件)
5.以債務重組方式換入固定資產計價
計稅成本=按換入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相關稅費
債務人放棄固定資產應視同銷售處理:
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放棄的固定資產公允價值-(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相關稅費)]
如有減值准備,因為提取期已做了納稅調增處理,因此,在處置該項資產時,需調減處理。
6.非貨幣性交易換入固定資產計價
①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關稅費=換入固定資產的計稅成本
②銷售:資產轉讓所得=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相關稅費(如有減值,要調減)
7.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計價的差異分析:
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按租賃協議或合同確定的價款+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調試費+投入使用前發生的利息支出+匯兌損益等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計稅成本=「最低付款額」
8.外方投資企業購進國產設備的計價
①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已投入的資本金必是企業投資者各方已到位的資本金的25%以上;
②外商購國產設備,由稅務部門監管5年;
9.固定資產折舊差異:與所得稅有暫行條例有相悖的地方。
①盤盈的固定資產→轉入營業外收入;
②接受投資或因合並,分立等改組接受的固定資產:只有當接受的固定資產中的隱含的增值或損失已確認實現,才能按經評估確認的價值確定有關固定資產的計稅成本;否則,只能以固定資產在原企業賬面的凈值為基礎確定;
③接受捐贈部分,詳見《接受捐贈部分》
④企業為開發新技術,研製新產品所購置的試制用關鍵設備、測試儀器,單台價值在10萬以下的,以一次或分次攤入管理費用,不得扣除折舊費用;
10.對促進科技進步,環保,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於震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鹼等強烈腐狀態的機器設備,可偏短。鼓勵軟體企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最短2年。
可操作點:預計殘值的問題
預計使用年限的可塑性
固定資產的確定問題
無形資產
會計上的處理
1.取得無形資產的渠道多元化——以現金形式取得、以非現金資產形式取得。
外購
自創(申請成功)。
3.無形資產攤銷的年限
①如無形資產有法律年限,按法律年限;
②如無形資產有受益年限,按受益年限;
③既有法律年限,又有受益年限,採用孰低;
④一切全無,採用10年。
4.無形資產攤銷的方法——直線法
5.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備抵法
借:營業外支出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6.期末計價——成本與可收回價值孰低
7.無形資產入賬成本
以非貨幣性資產抵償債務方式換入的無形資產價(同上)
8.以非貨幣性交易方法換入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相關稅費
9.如是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投資方的賬面價值=實際成本
10.以無形資產抵償債務,對外投資或換入其他非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交易
11.企業自創的商譽不作價入賬,但外購的商譽可以作價入賬。
12.會計實務中,企業外購商譽應以購入某企業時所支付的全部價款和該企業全部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之差作為「無形資產——商譽」的入賬價值。
稅 務上的處理
1.無形資產攤銷的年限不少於10年。
2.無形資產減值准備不允許稅前扣除。
3.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如果已納入當期的應稅所得,提取的無形資產攤銷可在稅前扣除(國稅發45號文件)。
4.企業如果正在享受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必在「管理費用——研究開發費」准確歸集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對於加計扣除的技術開發費不得作為無形資產的價值;
5.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的土地出讓金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在不短於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這與會計一致,但如果房產開發企業利用其土地開發商品房,或者企業利用其土地自建項目,則需將其攤余價值轉入開發成本或在建工程,稅收上沒有另行規定;
6.納稅人購買計算機硬體所附帶的軟體,未單獨計價的,應並入計算機硬體作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體,作為無形資產管理,這與會計一致。
7.無形資產入賬成本=公允價值+相關稅費(債務人應以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
8.以非貨幣性交易方法換入的無形資產=公允價值+相關稅費
(差額確認資產轉讓,其評估增值部分的所得已經實現,所以必須確認資產轉讓所得,納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