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內部無形資產加計攤銷

內部無形資產加計攤銷

發布時間:2021-01-02 05:14:37

Ⅰ 研發支出 如果形成無形資產的 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是什麼意思是加計扣除嗎

企業會計准則規定,有關研究開發支出區分為兩個階段,研究階段的回支出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答損益,而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後發生的支出應當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是指研發支出全部都沒有形成無形資產那塊研發支出。它包括研究階段支出和費用化的開發階段支出。
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是按照50%加計扣除,所以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是按照150%加計扣除不對.

Ⅱ 研發費用按50%的加計扣除是怎麼算的,會計怎麼處理謝謝

如費用是100萬,則所得稅扣除時可以是100*(1+50%)=150萬,可以在稅回前扣除
會計處理時答,當時發生時100萬,還是如實反映,是怎樣就是怎樣
所得稅上報時,只是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只用考慮總的所得稅金額,不用考慮某個單項的扣除額,所以不用管它。

Ⅲ 如何理解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加計攤銷規定

依據財稅[2013]70號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的規定,以及國稅發[2008]116號文《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四條的規定,研究開發的項目要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公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度)》的規定,可以納入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究開發費用范圍包括: 1)新產品設計費、新工藝規程制定費以及與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技術圖書資料翻譯費, 2)從事研發活動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用 3)在職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工資、薪金、獎金、津貼、補貼。 4)門用於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的折舊費或租賃費 5)專門用於研發活動的軟體、專利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 6)專門用於中間試驗和產品試制的模具、工藝裝備開發及製造費 7)勘探開發技術的現場試驗費 8)研發成果的論證、評審、驗收費用 9)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為在職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10)專門用於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的運行維護、調整、檢驗、維修等費用。 11)不構成固定資產的樣品、樣機及一般測試手段購置費 12)新葯研製的臨床實驗費 13)研發成果的鑒定費用 上述研發費用范圍的調整是從2013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不是僅針對中關村高新,而是全國高新適用。

Ⅳ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是怎麼回事啊 請舉例分析 謝謝

無形資產的加計扣除問題
甲公司當年實現凈利潤80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當年僅發生如下一項影響納稅調整的業務。
甲公司當期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研究開發支出計2 0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3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5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l 200萬元。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l50%攤銷。假定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當期期末已達到預定用途,甲公司當期攤銷無形資產成本120萬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根據上述規定 ,可以分兩個步驟處理:
(1)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賬面處理:按照800萬元直接列支為當期費用
稅務處理:年度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400萬元。
借:管理費用 800萬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800萬
(2)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本年攤銷120萬。
賬面處理:無形資產按照1200萬元原值分10年攤銷。
稅務處理:年度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60萬元。
借:管理費用 120萬
貸:累計攤銷 120萬
年度納稅賬務處理
(1)當年應納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8000—800*50%—120*50%=7540
應交所得稅=7540*25%=1885
(2)當期遞延所得稅=0
(3)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1885
借:所得稅費用 188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885
分析無形資產加計攤銷形成暫時性差異的處理
(1)對於費用的加計扣除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對於無形資產的加計攤銷是指將無形資產的成本加計50%後分期攤銷扣除,即相當於每期按照折舊額的150%攤銷,而不是與當期全部扣除。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1200-120=1080
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1200*150%-120150%=1080150%=1620
無形資產形成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620-1080=540
此項暫時性差異不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條件,不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問題
企業所得稅涉稅處理案例解析
一、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情況
1、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
會計規定,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其成本為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除此之外,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其他支出應予費用化計入損益。
稅法規定,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另外,對於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稅法中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所得稅會計准則規定:企業發生的某項交易或事項不屬於企業合並,並且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且該項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准則中規定在交易或事項發生時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需調整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對實際成本進行調整將有違會計核算中的歷史成本原則,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在
【案例1】
甲企業當期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研究開發支出計10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1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1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800萬元。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假定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當期期末已達到預定用途(尚未開始攤銷)。
甲企業當期發生的研究開發支出中,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予費用化的金額為200萬元,會計上計入當期損益,稅法上按300萬元(200×150%)當期稅前扣除,即稅法上也不作為資產,計稅基礎為零。形成無形資產的成本為800萬元,即期末所形成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800萬元,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為1200(800×15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1200萬元,形成暫時性差異400萬元。
該項無形資產並非產生於企業合並,同時在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確認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需要調整該項資產的歷史成本,准則規定該種情況下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
2、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會計准則規定,承租方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的確認,應以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的較低者以及相關的初始直接費用作為入賬價值,而稅法規定以租賃協議或合同確定的價款加上運輸費、途中保險費等的金額計價,對二者之間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若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例如,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開始日的公允價值1000萬元,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960萬元。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960萬元,未來支付的租金總額,即計稅基礎為1060萬元。
雖然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時不影響損益,也就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如果確認暫時性差異的影響,在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同時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對應科目是資產類科目,即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這樣調整了資產的賬面價值,使得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又產生了暫時性差異,由此陷入一個死循環,故准則規定這種情況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二、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情況
1、商譽的初始確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因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確認為商譽,但按照稅法規定免稅合並中不允許確認商譽,即商譽的計稅基礎為零,兩者之間的差額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確認該遞延所得稅負債會增加商譽的價值,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對於該部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確認其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Ⅳ 無形資產加計攤銷,既不影響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如何理解

這里的研發屬於內部研發。
確認內部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是借記無形資產,貸記研發支出,版借貸的是資產類科權目和成本類科目,自然不影響會計利潤。你可以直接理解為記賬的時候沒有涉及到損益類科目的分錄都不會影響利潤,當然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無形資產只有在日後攤銷的時候才會影響到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

Ⅵ 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加計攤銷為什麼納稅調減

"打個比方,企業自行研發了一個無形資產,本年形成資產的部分是1000萬,本年計提了版100萬的攤銷,在所得稅匯算清權繳的時候計提的100萬攤銷可以加計50%也就是100*(1+50%)進行稅前扣除,即會計上攤銷是100萬,稅法攤銷加計50%,攤銷150%為150萬。會計稅前利潤如果是1000,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利潤+會計認可的-稅法認可的=1000+100-150=1000-50=950,會減少應交所得稅。所以這是需要納稅調整,減少應納稅所得額。"

Ⅶ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指的是什麼怎麼算呢

按照稅法規定在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的實際發生額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的一種稅收優惠政策。

例如,稅法規定研發費用可實行150%加計扣除政策,如果企業當年開發新產品研發費用實際支出為100元,就可按150元(100×150%)在稅前進行扣除,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國家稅務總局於2017年五月又發布了財稅〔2017〕34號《財政部 稅務總局 科技部關於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

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

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7)內部無形資產加計攤銷擴展閱讀:

研發費用稅前扣除適用於財務核算健全並能准確歸集研發費用的居民企業。以下三類企業不能享受加計扣除:

一是非居民企業。

二是核定徵收企業。

三是財務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確歸集研究開發費用的企業

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可享受加計扣除。企業研究開發活動是指企業為獲得科學與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工藝、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研究開發活動。根據該定義,企業研究開發活動應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具有創新性,對本地區相關行業的技術、工藝具有推動作用;

二是具有價值性,企業通過研發活動在技術、工藝、產品(服務)方面的創新取得了有價值的成果;三是符合目錄,即國稅發〔2008〕116 號文第四條規定,企業從事的研發活動必須符《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公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 年度)》。

參考資料:

網路-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Ⅷ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財務如何反映財務處理

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的財務處理方式,應分兩個階段進行:
1、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
對於未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費用,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在按規定實行100%扣除的基礎上,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再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2、研究開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
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費用,則屬於資本化支出,構成無形資產成本,應允許加計後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按照規定攤銷,也就是說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費用,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從無形資產使用的月份起,按其使用壽命平均進行攤銷。

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方式,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
第一種方式:是按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將構成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100%轉入無形資產,在規定的使用壽命內平均攤銷;待納稅申報時,再按年攤銷額的50%在稅前加計扣除,在納稅申報環節享受所得稅的優惠。
第二種方式:是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將構成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150%,直接轉入無形資產成本,同時將加計的50%成本的攤銷額提前計入企業研發年度的凈利潤。在會計核算時,按使用壽命進行平均攤銷,將加計後的攤銷額直接計入成本費用,不需要再進行納稅調整,從會計核算上享受了稅收優惠。
上述兩種加計扣除方式,雖然形式上不同,但其結果是相同的,每年在稅前扣除的金額,均是形成無形資產成本150%的使用年限的平均值。前者是在會計核算時不反映加計扣除,而在納稅申報時進行了調整扣除。後者是在會計核算時進行了加計扣除;而納稅申報時就無須再進行調整。兩種方式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的結果是一樣的。

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企業研究階段的支出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條件的才能資本化,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從事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研發活動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貫徹落實科技規劃綱要精神,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了企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這一規定有利於引導企業增加研發費用投入,提高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
會計處理:
對於企業自行進行的研究開發項目,企業會計准則要求區分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兩部分分別核算。
在開發階段,判斷可以將有關支出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條件包括:
(一)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三)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
(四)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五)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計量。
只有同時滿足上述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如果確實無法區分研究階段的支出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將其所發生的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內部開發活動形成的無形資產,其成本由可直接歸屬於該資產的創造、生產並使該資產能夠以管理層預定的方式運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組成,包括開發該無形資產時耗費的材料、勞務成本、注冊費、在開發該無形資產過程中使用的其他專利權和特許權的攤銷、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的規定資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為使該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其他費用。在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除上述可直接歸屬於無形資產開發活動的其他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間接費用、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可辨認的無效和初始運作損失、為運行該無形資產發生的培訓支出等不構成無形資產的開發成本。
賬務處理時,相關費用未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同時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研究開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應按「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
企業購買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開發項目,應先按確定的金額,借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以後發生的研發支出,區分資本化部分和費用化部分比照上述規定進行處理。

參考:http://wenku..com/view/2ae86cc0aa00b52acfc7ca2a.html

Ⅸ 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加計攤銷為什麼納稅調減

我覺得因為政府對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整體是有優惠政策存在的,不管是費用化部分(50%抵減),還是資本化部分(150%攤銷),總的意圖就是,自行研發部分的總支出之後交的稅可以少一半。

閱讀全文

與內部無形資產加計攤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