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定資產大修理,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金額較大的也要直接計入當期費用嗎還是記到長期待攤費用啊
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金額較大計入當期費用對損益影響太大,影響了所得稅,稅務查賬的話會很麻煩。
Ⅱ 待攤費用何時取消的啊
新會計准則不是取消了待攤費用.只不過待攤費用不在報表中體現了.
依新准則的精神來回看.就是企業答能不用預提和待攤的就近量不用.但是不是說把科目取消了.
新准則表上還沒有累計折舊了喲.你能說累計折舊也取消了么.
一般預提待攤有餘額的都放在其他流動資產或負債裡面.
能不用就不有預提和待攤.
待攤費用放到預付款項
預提費用放到預收款項
Ⅲ 什麼情況下無形資產不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原因:因為它在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具體不確定的情況如下:
(一)除企業合並以外的交易,若其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不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如承租方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認,會計准則規定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以及相關的初始直接費用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而稅法規定以租賃協議或合同確定的價款加上運輸費、途中保險費等的金額計價,對二者之間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若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例如,某項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按會計准則其入賬價值為100萬元、
但按照稅法規定,其計稅基礎為120萬元,若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0萬元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會使該資產的入賬價值減少20萬元。
此時既不是該資產的公允價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不符合會計准則中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認標准,改變了該資產的初始計量,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二)按稅法規定可結轉以後年度的虧損,若數額較大,且缺乏證據表明企業未來期間將會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可結轉以後年度的虧損,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但彌補期限最長5年,這就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但是否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要視未來期間是否有足夠的應稅所得可用於抵銷以前年度虧損。
只有未來期間稅前利潤抵銷了以前年度虧損後,未來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才會減少,才會有經濟利益的流入。
而這正好符合資產的定義,即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但若企業未來期間無利潤,繼續虧損,無所得稅可交;或者沒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於抵銷以前年度虧損,則不能保證這項經濟利益的流入,不能確認為資產。
(3)不滿足長期攤銷條件指哪些擴展閱讀:
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對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
而對於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但某些特殊情況除外。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減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
其實,不僅是可結轉以後年度虧損問題,所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時,都要以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預計將獲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因為只有當未來轉回期間預計將獲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大於待轉回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才會使未來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減少,才會在未來期間產生經濟利益的流入,才符合資產的確認原則。
Ⅳ 大海公司當期發生研究開發支出共計5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100萬元,開發階段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
為您解答如下:
大海公司研究階段支出萬元計入管理費用,
開發階段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120萬元計入管理費用,
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280萬元計入無形資產成本,
假定大海公司當期攤銷無形資產10萬元.說明此時無形資產賬面價值270萬,
而按照稅法規定:無形資產按150%計提攤銷,則稅法確認的無形資產計稅基礎為420萬元(280*150%),而會計已提攤銷10萬元,可以推出按照稅法規應提攤銷10*150%=15萬元,
所以,大海公司當期期末(即計提攤銷後)研究開發支出的計稅基礎為420-15=405萬元
差額135萬元(405-270)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
綜上所述,題目的答案有可能是錯的。
以下的部分,供您參看:
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
除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時其入賬價值與稅法規定的成本之間一般不存在差異。
1.對於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准則規定有關研究開發支出區分兩個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而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後發生的支出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例題】甲公司當期發生研究開發支出共計10 000 000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2 000 000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2 000 000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發生的支出為6 000 000元。假定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當期期末已達到預定用途,但尚未進行攤銷。
分析:
甲公司當年發生的研究開發支出中,按照會計規定應予費用化的金額為4 000 000元,形成無形資產的成本為6 000 000元,即期末所形成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6 000 000元。
甲公司於當期發生的10 000 000元研究開發支出,可在稅前扣除的金額為6 000 000元。對於按照會計准則規定形成無形資產的部分,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作為計算未來期間攤銷額的基礎,即該項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的計稅基礎為9 000 000元(6 000 000×150%)。
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6 000 000元與其計稅基礎9 000 000元之間的差額3 000 000元將於未來期間稅前扣除,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2.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會計與稅法的差異主要產生於對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及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但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例題】甲公司於20×9年1月1日取得某項無形資產,成本為6 000 000元。企業根據各方面情況判斷,無法合理預計其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期限,作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20×9年12月31日,對該項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表明未發生減值。企業在計稅時,對該項無形資產按照10年的期間攤銷,有關攤銷額允許稅前扣除。
分析:
會計上將該項無形資產作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未發生減值的情況下,其賬面價值為取得成本6 000 000元。
該項無形資產在20×9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為5 400 000元(6 000 000-600 000)。
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6 000 000元與其計稅基礎5 400 000元之間的差額600 000元將計入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產生未來期間企業所得稅稅款流出的增加,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參看資料來源:http://www.caikuai100.com/ziliaoxiazai/zhongji/2013-01-08/2884.html)
建議:閱讀-企業會計准則中的所得稅准則、無形資產准則
Ⅳ 車間固定資產的大修理費用若不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一律列為「管理費用」。 對嗎
車間固定資產的大修理費用若不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一律列為「管理費用「,這句話回是正答確的。
管理費用是指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 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 而發生的各項費用。 管理費用屬於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當期的損失或是利益。
管理費用的費用處理方式:
1、直接支付費用
屬於直接支付費用的主要業務有招待費、審計費、訴訟費,土地使用、印花稅、車船使用稅等。
2、轉賬攤銷費用
屬於轉賬攤銷費用的項目有折舊費、低值易耗品攤銷費、無形資產攤銷費、提取壞賬准備等。
3、預付待攤費用
預付待攤費用主要是指固定資產修理費用。
4、預提應付費用
預提應付費用是指採用預提方法核算應由本期負擔,而在以後各期支付的費用。如企業選擇預提方法核算固定資產大修理費、企業計提的職工教育經費等。
當車間固定資產的大修理費用不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時,就直接計入管理費用中。
Ⅵ 廣告費的長期待攤符合那些會計原則,不符合哪些會計原則
這個沒有完全定死的規定。
主要是看支付的費用受益期是否是一年以上專,如果是一年以上的受益屬期,在發生的時候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如果是一年以內的可以計入當期費用也可以根據情況進入待攤。這個主要看自己掌握,就是你說的對利潤的影響,看你是當月要利潤還是不要。
我個人認為從權責發生制的角度考慮應該根據你的廣告費的性質來看,是一次性廣告還是存在一個收益期的廣告,從而判斷是計入當期費用還是計入待攤費用。
Ⅶ 計提長期待攤費用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一、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內,包括租入固定資容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股票發行費用等.應當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
二、每月的攤銷分錄是:
借:管理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等
貸:長期待攤費用
Ⅷ 會計上的資本化和費用化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什麼區別
一、支出分為資本化支出和費用化支出。資本化支出可以在超過一年的期間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應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屬費用化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
二、解釋
1、企業支出中可直接歸屬於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購建或者生產的,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成本。
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無形資產等資產。其中「相當長時間"是指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所必需的時間,通常為1
年以上(含1
年)
。
2、有關費用允許開始資本化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即資產支出已經發生、費用已經發生、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
3、比如,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中
(1)更新改造等後續支出,能使固定資產壽命延長、或性能(生產產品的數量、質量)提高,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屬於資本化支出,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2)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只是維持其正常運轉和使用,不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則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
4、又如,自行研究開發無形資產過程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
(1)研究階段是探索性的,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具有很大不確定性,企業無法證明其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的存在,因此,對於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有關支出,應均在發生時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
。
(2)進入開發階段的研發項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較大,如果企業能夠證明開發支出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及相關確認條件,則可將其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成本。不符合確認條件的作為費用化支出,計入管理費用。
Ⅸ 高財,會計。問個問題,謝謝。不是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按50%攤銷,那個230裡面不是算上了符合資本化條
根據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科技部《關於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財稅〔2018〕99號)規定: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未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50%,形成無形資產的,攤銷部分加計攤銷50%。具體到本題目中:就是研發階段100萬元和開發階段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100萬元,加計扣除50%,就是(100+100)*50%=1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的300萬元,按5年攤銷,本年度攤銷6個月,金額:300/5*6/12=30萬元,加計攤銷50%:30*50%=15萬元,合計加計扣除115萬元,影響企業所得稅115*25%=28.75萬元。
應繳納所得稅:(1000-115)*25%=221.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