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築行業新會計准則,合同結算、合同履約成本這2個科目增加到那個類目,科目代碼分別是多少
合同履約成本屬於存貨類科目,是對應相應的合同負債的,合同履約成本最後也是要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的!類似於生產成本科目!
② 企業為履行合同發生的成本為什麼是要確認為一項「資產」
新收入准則
第二十六條
企業為履行合同發生的成本,
不屬於其他企業會計准內則規范范容圍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作為合同履約成本確認為一項資產:
(一)
該成本與一份當前或預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關,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或類似費用)、明確由客戶承擔的成本以及僅因該合同而發生的其他成本;
(二)該成本增加了企業未來用於履行履約義務的資源;
(三)
該成本預期能夠收回。
③ 為履約合同耗用的原材料計入什麼科目
合同履約成本
④ 合同負債屬於什麼科目
合同負債屬於負債類科目,類似於預售賬款。
《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2017年修訂,以下簡稱新收入准則)首次提出了合同資產與合同負債的概念。新收入准則第四十一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本企業履行履約義務與客戶付款之間的關系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合同資產或合同負債。合同資產,是指企業已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且該權利取決於時間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合同負債是指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
合同權利的會計核算
對於一項收入准則規范的合同,如果企業已將商品轉讓給客戶(即企業已履行履約義務),在客戶尚未付款的情況下,企業應當將該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列報為一項資產。
如果企業擁有無條件向客戶收取對價的權利,應當將該項資產作為應收款項單獨列示;如果該權利取決於時間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企業應當將該收款權利作為合同資產單獨列示。
關於合同履約成本,學習以下三點
1、對於確認為資產的合同履約成本和合同取得成本,企業應當採用與該資產相關的商品收入確認相同的基礎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
2、企業應當根據預期向客戶轉讓與資產相關的商品的時間,對資產的攤銷情況進行復核並更新,並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3、合同履約成本和合同取得成本的賬面價值,高於企業因轉讓與該資產相關的商品預期能夠取得的剩餘對價與為轉讓該相關商品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之間的差額,應當將超出部分計提減值准備。
⑤ 合同履約成本,合同取得成本在某一時點的會計分錄有可能出現嗎
合同履約成本、合同取得成本在某一時點的會計分錄有可能出現,出現版在合同可以即時獲權得取得即刻履約
合同履約成本是當交易雙方的交易合同達成後,由於交易的達成與交易的執行往往存在著時空上的分離,因此,如何保證交易雙方忠實地履行已達成的交易合同是保證交易達成的又一重要因素。為了做好這一點,同樣又需要社會付出一定的資源。除了交易雙方為了這一目的而花費的費用以外,從社會整體上來看,需要抽調大量的人力、物力服務於該方面。
合同取得成本是核算企業取得合同發生的、預計能夠收回的增量成本的科目。簡單地說就是取得了合同後的所花的錢,例如取得某一個合同後,公司因為取得這一個合同給予的獎勵,傭金等。
⑥ 結轉成本類賬戶的會計分錄
(一)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存貨跌價准備【有的話】
貸:庫存商品、合同履約成本等
期末: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二)結轉其他業務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
周轉材料
累計折舊(出租固定資產時)
累計攤銷(出租無形資產時)
銀行存款等
期末:
借:本年利潤
貸: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於產品成本、服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銷售商品的時候,需要結轉對應的成本,如果計提過存貨跌價准備的話,不要忘記相關處理
⑦ 合同履約成本和合同取得成本最後要轉入主營業成本嗎
根據財會(2017)22號的規定(財政部關於修訂印發《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的通知),企業為履行合同發生的成本,不屬於其他企業會計准則規范范圍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作為合同履約成本確認為一項資產:
(一)該成本與一份當前或預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關,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或類似費用)、明確由客戶承擔的成本以及僅因該合同而發生的其他成本;
(二)該成本增加了企業未來用於履行履約義務的資源;
(三)該成本預期能夠收回。
企業為取得合同發生的增量成本預期能夠收回的,應當作為合同取得成本確認為一項資產;但是該資產攤銷期限不超過一年的,可以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增量成本,是指企業不取得合同就不會發生的成本(如銷售傭金等)。
企業為取得合同發生的、除預期能夠收回的增量成本之外的其他支出(如無論是否取得合同均會發生的差旅費等),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但是,明確由客戶承擔的除外。
特別說明:
根據上述規定,合同履約成本即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勞務的投入成本,在成本發生時應通過「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勞務成本」、「開發成本」、「工程施工」等科目進行核算,完工時轉入「庫存商品」、「開發產品」等資產,銷售時再轉入「主營業務成本」等;合同取得成本是指簽合同的差旅費、銷售傭金等,簽合同的差旅費應記入「銷售費用」核算,銷售傭金應先記入「生產成本」等科目核算,再轉入「庫存商品」等資產,如果該資產攤銷期限不超過一年的,可以在發生時記入「銷售費用」核算。
⑧ 合同履約成本既然不屬存貨,為啥報表中可以列報為存貨
企業為履行合同發生的成本,不屬於其他企業會計准則規范范圍且同時滿足版下列條件的,應權當作為合同履約成本確認為一項資產:
(一)該成本與一份當前或預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關,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或類似費用)、明確由客戶承擔的成本以及僅因該合同而發生的其他成本;
(二)該成本增加了企業未來用於履行履約義務的資源;
(三)該成本預期能夠收回。
企業為取得合同發生的增量成本預期能夠收回的,應當作為合同取得成本確認為一項資產;但是該資產攤銷期限不超過一年的,可以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