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概念是德國誰提出

無形資產概念是德國誰提出

發布時間:2020-12-31 10:20:00

① "經濟法"這個概念,最早哪國人提出的

"經濟法"這個概念,最早德國人提出的。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回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答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經濟法最早產生於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學家關於經濟法的概念,主要見於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學術文獻中。英美法系國家盡管存在我們看來屬於經濟法的法律規范,但它們不注重法律部門的區分,沒有民法的概念,更沒有經濟法這一概念。因此,要說明大陸法系國家,尤其是德日學界對經濟法的解說。

② 德國學者魏茨查克提出了哪個概念

里夏德·馮·魏茨澤克,出生於1920年4月15日,是德國的政治家。德國基督教民主聯回盟成員,曾於1981年任答西柏林市長,1984年至1994年擔任德國聯邦總統,而他亦於90年成為兩德統一後首任總統。
1985年二戰結束40周年時,他曾發表著名講話,稱納粹垮台的日子為「解放日」,「我們所有人,無論有罪與否,無論老少,必須接受過去,忘卻就沒有和解」。
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德國統一。魏茨澤克發表講話,他引用了一句中國成語:兄弟團結一條心,門前泥土變黃金。
魏茨澤克總統平易近人,溫和謙虛,與政治家、學者、青年學生都能搞好關系。他耐心聽取各方面意見,大量接觸社會的各個階層。
魏茨澤克認為,如要很好地履行其職責,主要應密切「與人的交往,而不是只同文件打交道」。

③ 國家資本主義概念是誰首先提出來的

列寧在1917年9月寫的文章《大禍臨頭及防止之法》,提出了「國家資本主義」。

④ 什麼是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但是會計學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專利權、商標權等。
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

部分國外學者的定義

佩頓(Paton)提出的定義

佩頓在1922年的《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廣義無形資產的定義:「歸屬於某一企業但不具實物形態、存續期較長的任何有價值的補償物、因素或要素」。

西德尼·戴維森的定義

1983年西德尼·戴維森(Davidson S.)在其主編的《Handbook of Accounting》一書中引用了於1927年出版的《會計學:它的原理與問題》中的一段話:「無形資產的含義是指專利權、版權、秘密製作法和配方、商譽、專營權以及其他類似的財產。

亨德里克森的定義

亨德里克森在1992年的新版《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企業的遞延支出可以分為兩類,其中用於購買財產的支出構成存貨等實物資產的成本,用於購買服務的支出則形成無形資產。

巴魯克·列弗提出的定義

巴魯克·列弗(2001)認為,無形資產是一種對未來收益沒有實物形態或非金融形態(股票或債券)的要求權。當這些要求權得到法律的保護後,就被稱為知識產權,如專利權、商標權或著作權(版權)。

安妮·布魯金的定義

安妮·布魯金(1996)認為,使公司得以運行的所有無形資產的總稱是智力資本,包括市場資產、知識產權資產、人才資產和基礎結構資產。

托馬斯·A·斯圖爾特的無形資產概念

托馬斯·A·斯圖爾特(1997)認為無形資產等同於智力資本,包括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顧客資本。

布菜爾和沃曼的無形資產概念

布菜爾和沃曼(2001)認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商品生產或勞務提供中使用的非實物資產或企業控制的能夠帶來未來預期收益的非實物資產。

⑤ 什麼是無形資產的概念、特徵及內容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⑥ 世界上是誰最先提出了美育這一概念

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

「美育」概念的出現,是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鮑姆嘉通建立「美學」學科體系之後,由席勒提出來的。

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6)無形資產概念是德國誰提出擴展閱讀

法國大革命時期,席勒發表美學論著《論人類的審美教育書簡》(1795年),曲折的表達了席勒對暴風驟雨般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抵觸情緒。他主張只有培養品格完善、境界崇高的人才能夠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

這也是在《唐·卡洛斯》中宣揚的開明君主思想的延續。盡管如此,席勒始終沒有放棄尋求德國統一和德國人民解放的道路。他的美學研究和社會變革等問題結合得非常密切。

我國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是:

①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包括培養學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養學生對社會美的正確觀點和感受社會美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藝術美的能力等。

②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於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形成他們對於美和藝術的愛好。

③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成他們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

⑦ 集合概念是誰提出的

集合論的基礎是由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在19世紀70年代奠定的,經過一大批科學家半個世紀的努力,到20世紀20年代已確立了其在現代數學理論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可以說,現代數學各個分支的幾乎所有成果都構築在嚴格的集合理論上。

集合基數:

集合中元素的數目稱為集合的基數,集合A的基數記作card(A)。當其為有限大時,集合A稱為有限集,反之則為無限集。一般的,把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表示:

假設有實數x < y:

①[x,y] :方括弧表示包括邊界,即表示x到y之間的數以及x和y;

②(x,y):小括弧是不包括邊界,即表示大於x、小於y的數。


(7)無形資產概念是德國誰提出擴展閱讀

集合的性質:

1、確定性

給定一個集合,任給一個元素,該元素或者屬於或者不屬於該集合,二者必居其一,不允許有模稜兩可的情況出現。

2、互異性

一個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認為是不相同的,即每個元素只能出現一次。有時需要對同一元素出現多次的情形進行刻畫,可以使用多重集,其中的元素允許出現多次。

3、無序性

一個集合中,每個元素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元素之間是無序的。集合上可以定義序關系,定義了序關系後,元素之間就可以按照序關系排序。但就集合本身的特性而言,元素之間沒有必然的序。

⑧ 無形資產的概念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內。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容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⑨ 「經濟法」這個概念,最早哪國人提出的

1、最先在其著作中提出經濟法概念的學者是摩萊里。
2、世界上首次將經濟法作為法律名稱加以使用的國家是德國。
3、現代經濟法的發源地是德國。
4、頒布世界上第一部經濟法典的國家是蘇聯。

⑩ 四十年代德國猶太人盧因首先提出什麼概念

盧因最先提出「守門行為」和「守門人」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專當時美國政府鼓勵公屬眾食用動物內臟,盧因帶領學生對這一宣傳活動進行研究後發現:家庭主婦對不受歡迎的食物,扮演著猶如守門人的角色。除非家庭主婦決定將動物內臟推銷給她的家人,否則,她的先生和孩子是不可能吃到的。
1947年,盧因發表了他生前的最後一篇論文《群體生活的渠道》,將傳播系統內的「守門行為」和「守門人」概念予以理性闡述,認為在傳播過程中信息總是沿著包含有檢查點即「門區」或關卡的某些渠道流動,那些能夠允許信息通過或不許信息流通的人或機構,即為守門人。守門人的主要作用是選擇和過濾他所接到的信息。接著,盧因的學生懷特(D.White,1950)和其他的傳播學者(如麥克內利和巴斯等人)便依據盧因的提示開始研究大眾媒介機構中的守門人行為,如報社新聞電訊編輯就把持著全國性和國際性的新聞流向和流量。可以這樣說,「守門行為」和「守門人」的概念,是盧因成為傳播學創始人的重要理論原因。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概念是德國誰提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