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訴訟期間提供的假催款合同怎麼認定
訴訟期間,對方提供的假催款函,不影響合同效力。催款函是一種催交款項的文書,是交款單位或個人在超過規定期限,未按時交付款項時使用的通知書。
㈡ 合同糾紛案開庭後多長時間叛決,開庭前一個月立的案
簡易程序三個月內,普通程序六個月內。期間沒有法律規定時間。
一般情況下,庭審後半個月左右會下達判決書。
㈢ 合同糾紛,以尾款沒補全為由,催款,達不到合同內容的要求
一、先寫起訴狀,起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1、雙方當事人的基本詳細情況;2、寫明案由也就是原因(xx合同糾紛);3、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支付尾款以及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4、事實部分,詳細的事情經過;5、起訴的法院,時間等二、工作日遞交給人民法院的立案庭,交納案件受理費(由原告您先行墊付)。三、接下來的程序就是看法院何時通知您了,然後您就按照法院告知您的流程繼續。
㈣ 合同糾紛法院開庭審理過程原告陳述模板
陳述應當包括事實的時間、地點、起因和經過。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向法院說明案件的事實經過,提出證據和分析證據,提出適用法律的意見,以及同意或者反駁對方提出的事實和主張,都稱為當事人的陳述。
開庭審理的程序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開庭審理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庭審准備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准備。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當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核對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對於訴訟代理人應當查明其代理資格和代理許可權。
核對完畢由審判長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 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2、法庭調查
法庭調查的主要任務是:
審判人員在法庭上全面調查案件事實,審查和核實各種證據,為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奠定基礎。依照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若干規定》,法庭調查主要包括兩個內容:
一是當事人陳述;
二是出示證據和質證。
(1)當事人陳述
首先由原告口頭陳述其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然後由被告陳述案件事實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見。被告提出反訴的,應陳述反訴的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 實、理由。
有訴訟第三人的,先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陳述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再由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針對原、被告的陳述提出承認或者否認 的答辯意見。當事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由訴訟代理人陳述或答辯,也可以在當事人陳述或答辯完後,再由訴訟代理人補充。
(2)出示證據和質證
當事人陳述結束後,必須將案件的有關證據在法庭上展示,並由當事人進行質證。但是,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不必在法庭上質證。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各類證據按以下順序出示,由當事人進行質證:
①證人證言
證人經當事人申請,經人民法院許可的,應當出庭作證。作證前,審判人員應當對證人的身份進行確認,並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要求其客觀真實地提供證言。
為了保證證人所提供的證言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②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
在法庭出示的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包括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也包括人民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人民法院依照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 據,作為提出申請的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出示書證、物證應當由法警進行,出示視聽資料時必須當庭播放演示,必要時由錄制人員到庭說明錄制過程和情況。
③鑒定結論
當事人出庭時,由鑒定人或審判人員 當庭宣讀鑒定結論,並接受當事人質詢。鑒定人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的,由審判人員宣讀鑒定結論,經人民法院准許,鑒定人可以書面答復當事人的質詢。
④勘驗筆錄
勘驗筆錄由勘驗人或審判人員當庭宣讀。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勘驗人發問。當事人可以申請重新勘驗,是否准許,由法庭決定。
①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能夠當即認定的,應當當即認定;
②當即不能認定的,可以休庭合議後再予以認定。
3、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根據法庭調查階段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進行言詞辯駁的訴訟活動。
4、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
這是開庭審理的最後階段,是合議庭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證據,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作出判決並宣告判決結果,從而解決當事人之間民事爭議的階段。
(4)催款合同糾紛庭審擴展閱讀:
原告要提起民事訴訟,就必須滿足起訴的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簡稱《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所謂「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或者其他合法權益直接受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與其發生了權利、義務歸屬的爭議。
(二)有明確的被告。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通過民事訴訟所控告的對象是具體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1、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通過人民法院向對方當事人提出的實體性權利要求。如要求離婚、要求賠償損失、要求解除合同等。
2、事實和理由。事實就是糾紛的產生、經過和最終結果的描述。理由就是當事人對訴訟法律關系的看法和理解,以及對法律責任歸屬的認識。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㈤ 你好,經濟合同糾紛5700元,我起訴時就遞交了證據,開庭時,我有關鍵的新證據催款通話記錄要補充,
開庭後是可以提交新證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如果現有證據不足以勝訴的話可以考慮撤訴再起訴。
撤訴,原告只是處分自己的訴訟權利,而沒有對自己的實體權利進行處分。撤訴的案件,從傳統的訴訟理論和審判實踐來看,原告可以在撤訴後的任何時間再次向有權管轄案件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來保護自己的民事權利。
當然提起訴訟的時間,應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以內。
㈥ 合同糾紛勝訴,對方老賴不還錢,怎麼辦
1、很多人都會疑惑,明明是打贏了官司,怎麼老賴就是不還錢呢?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超過了強制執行的期限,或是法院的執行力度低,以及老賴進行了財產轉移躲避債權人。
2、其實打贏了官司,遇到了老賴欠錢不還的情況,債權人在拿到判決書以後,可以先法院在向法院申請申請強制執行,在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是3年內。因此是特別的提醒大家,在通過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必須是在法定期限內。如果是超過了期限沒有去申請的,這是會失效的。
3、債權人在拿到了判決書,老賴還是不履行法院的判決,不能一直等著,需要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需要趁早,老賴是轉移了財產,進行隱匿。到時候法院進行了財產查名,並沒有可以執行的財產,那怎麼申請強制執行了。在申請強制執行後,如果是沒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法院會下達中止執行的裁定,到你發現可以執行的財產,在來申請恢復執行,這是永遠不會過期的。
4、而法院還可以對其司法拘留,就是我們說的半個月,對於被執行人來說,一共可以拘留27次,算下來有13.5個月。這都快趕上有期徒刑了,還害怕老賴躲避不還錢嘛?隱匿,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等等這些情況。
5、現在國家是大力的建設誠信社會,法院雖然是一直在強調,債權人利益受損,失信人會付出代價的,不僅僅是依靠輿論的壓力來逼迫老賴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