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叫他人綽號是侵犯名譽權還是姓名權
名譽權公民或法人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人格權的一種。人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任何人對公民和法人的名譽不得損害。凡敗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形象的行為,都是對名譽權的侵犯,行為人應負法律責任
『貳』 取綽號侵犯了名譽權還是人格尊嚴權
給他人取綽號,看似是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權,實際上是不尊重中他人的表現,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人格尊嚴權包括名譽權,所以,侵害他人名譽權,肖像權等,也是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
『叄』 關於給他人取外號是侵犯了他人的哪項權利有人認為喊綽號是表明彼此之間關系親近,是否正確
我個人認為給他人起綽號的行為,如果沒有對他人名譽或榮譽產生不利影響,一般不構成侵犯名譽權或榮譽權。但是,即使未對他人名譽產生不利影響,也構成侵犯他人姓名權。公民具有的姓名權是一種可以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身權利。
『肆』 冒用他人綽號的行為是否構成侵犯
綽號,不是合法登記的戶籍姓名,依法不涉及侵犯姓名權,即使冒用也不侵權行為。
『伍』 給別人起綽號 侵犯了別人什麼權利
給別人起綽號侵犯了其名譽權。
帶有侮辱性質行為侵犯別人的名譽權,給對方帶來不便的,對方可以要求其道歉。造成對方損失的,需依法進行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嚴格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零二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人民法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九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名譽,是指人們對於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幹、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發布捏造虛假信息、刊登誹謗新聞,否則構成名譽權。如果是真實事件發布,或辱罵對方,則不構成名譽權。
(5)喊綽號是否侵權擴展閱讀:
名譽侵權的形式
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重要隱私等。
侮辱: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下流,骯臟的語言等形式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的心靈蒙受恥辱等。
誹謗:是指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並四處張揚、損壞他人名譽,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誹謗是常見的名譽侵權行為,民法通則101條明令禁止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他人名譽。對法人名譽的侵害,主要表現在散布有損法人名譽的虛假消息,如虛構某種事實,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以圖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等等,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譽權的侵權行為。
侵犯名譽權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人民法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九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陸』 取綽號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什麼權利
看綽號是否有侮辱的意思,如果有就是誹謗。侵犯名譽權。如果沒有,不犯法~這需要綽號看是否具有人身攻擊,侮辱等傷害性,如果有則侵犯公民名譽權。
其實這是朋友間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歡,就跟朋友說讓他別這樣就好。
『柒』 取綽號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什麼權利法律對此作了怎樣的規定
如果是侮辱性的綽號並廣泛傳播,程度嚴重的可能造成侵犯名譽權或人格尊嚴,可以根據《民法通則》請求民事賠償,要求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如果更加惡劣,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侮辱罪。侮辱罪是告訴才處理的,公民可以自行到法院起訴。
但是一般的綽號(大多數),並不觸犯法律。
『捌』 給他人起綽號到底是侵犯他人的姓名權還是侵犯他人的名譽權,要准確,謝謝!
我個人認為在沒有惡意的情況下一般是侵犯姓名權,在綽號對姓名人的名譽存在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才涉及侵犯名譽權,在綽號涉及詆毀他人榮譽的情況下,還涉及侵犯榮譽權。僅供參考。歡迎法學同仁批評指正。
我個人認為給他人起綽號的行為,如果沒有對他人名譽或榮譽產生不利影響,一般不構成侵犯名譽權或榮譽權。但是,即使未對他人名譽產生不利影響,也構成侵犯他人姓名權。公民具有的姓名權是一種可以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身權利。
附:
姓名權是指公民決定其姓名,使用其姓名和變更其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身權利。
姓名權延伸出的「使用姓名權」是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包括自己使用、不使用和禁止他人使用的權利。
所謂名譽權,是指民事主體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他人不得侵犯的權利。通常所說的名譽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他人對特定人的屬性所給予的社會評價,即外部名譽或客觀名譽;二是指他人對其內在價值的感受,即內部名譽或主觀名譽,亦謂名譽感。因此,民事主體有權保持自己的名譽不降低、不喪失,而且在知悉自己的名譽處於不佳狀態時,有權憑借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進這種狀態,他人不得干預。
『玖』 叫別人綽號的法律責任
1、綽號並非都具有侮辱性。
但故意給別人取不雅的綽號,或不分場合隨意喊別人的綽號,其實質是取笑別人,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表現,侵犯了別人的人格尊嚴。
2、侵犯名譽權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和第134條的規定,應當立即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拾』 給別人取外號是侵犯了他人的什麼權利
名譽權給同學起善意的、褒獎的外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給同學起具有歧視性的、侮辱性的外號,是侵害公民名譽權 參考: http://www.czxkb.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