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吳良才商標糾紛

吳良才商標糾紛

發布時間:2021-08-16 06:41:14

A. 【投訴】商丘市吳良才眼鏡店(NO:303店)配依視路鑽晶A2變色定製鏡片為何不給質保卡和出廠編號

商丘吳良才3店 那個驗光師姓熊 很垃圾的 說話特難聽 我都不在哪裡配!

B. 開眼鏡用吳良才店名算不算侵權

如果對方沒有進行商標注冊的話是不構成侵權的。
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的店名還沒有形成商標,是不會出現侵權的情況的。

C. 吳良才的簡介

2001年吳良才品牌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總店位於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以眼光准確、研磨工藝考究而享譽海內外,經過百年風雨的歷練,連續11年被評為國家眼鏡質量抽查合格企業,獲得國內貿易部頒發的「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2003年更是被國家工商總局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1992年吳良才在嘉興開設了第一家連鎖店,是國內眼鏡行業最早開設專業連鎖的眼鏡店,並在短短幾年中在全國開出了300多家連鎖店,形成了一家配鏡全國連鎖服務的企業。

D. 吳良材眼鏡真的好嗎

其實不建議。這邊估計去吳良材買眼鏡最多的就是我了。我至少在他們家店配了7個眼鏡。一開始也是,眼鏡一摔,鏡框的螺絲就崩掉,後來是一摔,鏡片底部碎裂,金屬框架的。然後是換的什麼所謂的記憶合金的。還是一摔,底部碎裂了。第三副,用的時間還行,換成板材的,用了兩年,鏡片到處都是劃痕。第四副,用到了我高二,也是板材很大,沒有可以裝的盒子,後來也是死於鏡片劃痕(什麼破鏡片,自己的眼鏡布擦都可以劃痕)、第五副,又是鏡片問題,板材鏡框,一年後鏡片磨光。第六副,聽他們忽悠花了1800買了一副很好的鏡片,這一次活的比較久,一直從我大學四年,用到畢業直到工作兩年後,六年。第七副,最後一副,在上海嘉定新城配的。鏡片雖然超薄,但是感覺材質一般(他們自己說的好聽,給的盒子都垃圾),板材框架,感覺是最不滿意的一次了。而且配鏡還很垃圾。算是真的砸掉了我的信任。因為當時忙,上一個眼鏡其實還可以戴,鏡片還么什麼問題,是鏡框老化了,就想換一副,結果坑。
現在戴的,是在丹陽眼鏡城配的。120鏡框和鏡片,我度數高,所以貴點,度數低,80。我買了兩副,以後再也不去吳良材了,感覺性價比太低。家裡人比較追求大牌子,前面這六副眼鏡花的不是我的錢,第七副是我上班之後自己掏錢買的,瞬間就感覺到了華而不實。和父母消費觀念不一樣,所以,對吳良材沒多大感覺。不好,上一次當就不高興了。

E. 吳良才眼鏡怎麼樣

吳良材服務挺好的,眼鏡質量也不錯,但是就是價格有點貴。

吳良材眼鏡公司是杭州江蘇商會會員單位,其始創於清代康熙58年,公元1719年,至今已有280餘年的歷史,是全國眼鏡行業中最老的百年老店,是眼鏡行業的開山鼻祖。無論是在全國或是在海外,都享有盛譽。總店位於上海南京路,以驗光准確、研磨工藝考究而享譽海內外。經過百年風雨的歷練,連續11年被評為國家眼鏡質量抽查合格企業,獲得國內貿易部頒發的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2001年吳良材品牌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03年吳良材品牌更是被評為上海市馳名商標,2006年被譽為全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商標。吳良材公司憑借精湛的工藝,不斷創新與突破的技術書寫新的精彩篇章,展現新的榮耀,更吸引了眾多加盟商使公司的業務遍布全國,形成緊引密相連的規模優勢,市場份額占具更為寬廣

F. 有人知道鎮江專一眼鏡是怎麼回事,彷彿一下子原來的安泰,睛喜,吳良才等店被專一置換了

合並了唄。我覺得是想壟斷,一起賺哦。 我之前也特地跑丹陽去,可是一個來回再加上吃飯啊什麼的,也都100多了,還不如在學校那邊的眼鏡店配吶。現在鎮江好像也有幾家說是丹陽眼鏡的。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質量應該是有差別的,之前一直都在驚喜眼鏡配,質量是很好,但是一副配一下都好幾百,心疼那。現在成年了,度數基本都定了,一般的將就用著,如果你還在上學,學業重,我建議最好去好點的地方配。

G.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皮膚科吳良才醫生怎麼樣中山六院皮膚科是不是被私人承包了

您好,在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省胃腸肛門醫院)官網查詢 專家信息 吳良才 ,搜索結果:吳良才 職稱:皮膚科主任 職位: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治病需要看口碑,更需要醫德醫術,不要盲目聽從網路資訊建議。公開資料查詢不到廣州中山六院皮膚科是被私人承包了,但是廣州中山六院1號樓28層的雅和醫療門診部,屬於私立性質,床位費用每天:套間RMB 1200-1500元 單人間RMB 600-800元 雙人間RMB 400元/床,介紹上說是為社會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H. 南京吳良材和上海吳良材有什麼區別

南京吳良材和上海吳良材是2個不同公司。

具體區別如下:

1、地點不同,上海吳良材總部上海,南京吳良材總部在南京。南京吳良材地址:南京市秦淮區太平南路357號;上海吳良材地址(上海三聯集團公司):上海市南京東路463號-477號。

2、公司法人不同。上海吳良材是屬於上海三聯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是浦靜波;南京吳良材的法定代表人是包春發。

3、創辦時間各不相同,南京吳良材晚於上海吳良材。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56年,是全國唯一一家專業經營鍾表、眼鏡、照相器材零售批發的企業集團;南京吳良材有限公司:1979年11月13日在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

(8)吳良才商標糾紛擴展閱讀

南京吳良材是民國時期上海吳良材設立在南京的分公司,後因解放後公私合營,分別並入了當地的百貨公司而分家,之後南京吳良材在1979年恢復工商登記,而上海吳良材在1982年才恢復工商登記,1989年注冊商標上海吳良材。

上海吳良材對於南京吳良材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吳良材」商標上。1989年10月,上海吳良材獲得首個「吳良材」注冊商標專用權,核定使用商品為第9類,此後又先後在1999年6月、2004年8月、2010年2月獲得3個「吳良材」注冊商標專用權,覆蓋了眼鏡服務行業涉及的領域。

就上海吳良材和南京吳良材的發展歷史來看,主觀上不存在需要濫用他人勞動成果、商業信譽的問題,南京吳良材也為「吳良材」的商譽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此也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類似的情況並不鮮見,比如亨得利、雷允上,這些案例最後的處理結果都是允許共用,但為了不讓消費者混同,一般會要求各方在使用名稱時加以區分,比如「南京吳良材」、「上海吳良材」。

I. 南京吳良材眼鏡和上海吳良材有什麼區別

從名字上,一個是南京一個是上海,據說南京的是從上海分離出來,是上海老闆的兄弟啥的。我個人認為質量沒感覺有差別,南京的要便宜些。

J. 工商注冊字好與商標注冊法律性一樣嗎

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啊,都有個法律規范的問題字型大小與商標的沖突導致了多少年來企業之間戰事不斷,但維權與侵權之爭往往被「法」所困。
眼下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吳良材」在江蘇省六地法院狀告蘇州「吳良材」侵權與不正當競爭,此舉引發了法律界新一輪的討論熱潮。
200年的老字型大小與8齡同名「兄弟」爭戰難休 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是由吳良材先生於1807年創設的「吳良材眼鏡店」沿續而來,至今已經有200年了,「吳良材」是該公司的注冊商標,其字型大小是前國內貿易部和現商務部認證的「中華老字型大小」。
2004年2月25日,「吳良材」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上海「吳良材」注冊商標的許可使用加盟店在全國已遍布100多個城市共200餘家,至2005年底,其營業額達2.28億元,列全國眼鏡零售店首位。
2004年,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發現蘇州市吳良材眼鏡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字型大小與自己已在先注冊的商標「吳良材」相同。
經調查發現,該公司1992年成立,原名為「蘇州市寶順眼鏡有限公司」,1999年11月5日變更為「蘇州市吳良材眼鏡有限責任公司」。
隨後,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發現,在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經營的商店和加盟店內,將「吳良材」和「吳良材眼鏡」突出使用,申請注冊了吳良材.com域名,在其公司網站、宣傳品、包裝袋、發票、眼鏡盒上使用與上海的注冊商標「吳良材」相同的文字,並且以「吳良材」字型大小許可他人加盟,收取加盟費。
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認為,自己的商標「吳良材」注冊時間比蘇州寶順變更企業名稱使用「吳良材」早10年,上海使用自己的「吳良材」字型大小比蘇州的「吳良材」企業名稱早200年。
作為同業的鄰居,蘇州「吳良材」是藉助合法的形式攀附上海「吳良材」200年的商業信譽,是「搭便車」和「傍名牌」,誤導消費者,其行為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字型大小權與商標權產生於不同的法律授權,上海「吳良材」的遭遇似乎源於法律「真空」 2004年11月5日,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向蘇州市工商局請求制止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不正當競爭行為,撤銷其企業名稱。
07年6月,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先後向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泰州市、鹽城市、常州市6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蘇州市工商局始終未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近日,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陸續收到江蘇省無錫市、常州市等中院的《民事裁定書》,裁定中止訴訟,要等待蘇州市中院的審理結果。
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的分公司和加盟店在此期間已由原來的28家發展到了40家。
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的遭遇似乎源於法律的「真空」。
正如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所稱,字型大小權與商標權產生於不同的法律授權,兩種權利沒有強弱和高低之分,目前不存在一種權利可以限制另一種權利的法律依據。
這種沖突是中國法律立法的缺陷造成的,並不能歸責於當事人。
蘇州市工商局也強調,蘇州市吳良材眼鏡公司是1999年由蘇州市寶順眼鏡公司變更而來,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的商標在2004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蘇州「吳良材」名稱變更與上海「吳良材」公司馳名商標的認定無關。
專家稱有法律「盲點」但無法律「真空」不能以制度漏洞掩蓋主觀惡意近年來,字型大小權與商標權的沖突一直是我國知識產權糾紛的熱點和難點,也是法律界關注的重點。
在北京務實知識產權發展中心召開的「商標與企業字型大小法律保護專家研討會」上,眾多知識產權專家紛紛指出,解決兩權沖突只有法律「盲點」而無法律「真空」。
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葆霖等專家指出,不能把馳名商標認定時間與事實上的「馳名」混為一談。
他認為蘇州企業名稱變更是在「吳良材」馳名商標認定之前,因此就沒有追溯力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
從保護原則上來看,認定馳名商標的時間並不是商標事實上「馳名」的具體時間。
以「吳良材」為例,判斷上海「吳良材」商標該不該保護的關鍵問題在於1999年蘇州寶順眼鏡公司做企業字型大小變更時,「吳良材」商標是否被相關公眾所知曉、是否被熟知。
「依法取得」並不能抵消他人的在先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高級官員、發展中國家PCT司原司長王正發表示,在我國企業名稱是分級管理的,而商標是全國范圍的統一注冊,合理地解決企業名稱和商標的沖突,無論是行政機關還是法院,關鍵要抓住兩條:是不是侵犯先有權利,是不是混淆誤導。
不能以制度漏洞掩蓋主觀惡意。
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秘書長唐廣良認為,商業標識的沖突無非有兩大類:一類可以簡單地稱為善意的沖突,這種行為多發生在一些公用的標識、大家通常願意選擇的一些詞彙、標識、地理名稱上等,比如「長城」之類的名稱,還有一些地方性的語言,一些美好的詞彙,這類沖突的產生可能有制度上的原因;另一類是惡意的沖突,即使制度上有漏洞也不是導致這類沖突產生的本質原因,其本質是商業誠信問題。
在解決字型大小與商標沖突問題上,只有認識上的「真空」,不存在法律上的「真空」。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田坦言,惡意,是主觀故意要利用別人的商譽來為自己謀利,這是違背公平、誠實、合法基本原則的,所以無論侵權方經營、宣傳投入多少費用,都不能成為法律支持的對象。
只要我們准確地把握是非,法律只是一個技術手段問題。
無論是行政機關還是司法機關,通過個案逐步地推進,向社會釋放一種理念,一種傾向,一種導向,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正當的,應當制止的,通過示範作用,教育社會最終遏制這種沖突的發生。

閱讀全文

與吳良才商標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