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區業主佔用公共區域違反哪些法律法規
違反第四條、第八十三條業主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內院提起訴訟,具有相鄰關容系或利害關系的業主,可以損害自己安全居住利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
⑵ 私佔小區公共用地違反物業管理條例的哪一條
《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六條
對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環保、物業裝飾裝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制止,並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接到物業管理企業的報告後,應當依法對違法行為予以制止或者依法處理。
住宅小區內私佔小區侵害小區公共利益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對於部分業主私自搭建違章建築的行為。
物管公司或自身權利受到侵害的業主應當主動維權,必要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停止侵權、恢復原狀並賠償損失,私占亂建。
(2)物業公共部位侵權擴展閱讀
私佔小區公共用地的解決辦法
1、雙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協和讓步,解決糾紛。該方法快捷簡便、心平氣和,但應以書面方式記載協商內容。
2、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當爭議各方失去對話基礎,尋求第三方調解實為高明選擇。
3、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4、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
⑶ 物權法施行後物業公司如何應對侵佔公共部位的行為
《物權來法》第六章「業主的建築物區自分所有權」規定了比較敏感的關於居住小區的物權問題。這十四條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區共有部分的產權進行了明確。對於物權法施行後物業管理企業面臨的新問題,筆者作為物業行業的從業人員,以為此題受當今媒體及輿論導向影響,似乎意指物業管理公司的行為都存在「如何調整」問題,而筆者結合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卻是業主肆意佔用小區公共部位、侵害業主共同利益甚至影響毗鄰住戶,物業公司盡到告知義務甚至上報行政機關,卻無人對此現象進行制止,因而,更應該加以調整的是業主。北京現在開發的樓盤,一層贈小院、頂層贈平台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里就不討論這種行為的合法性。所贈予的小院或平台搭建建築物或構築物肯定是違反規劃的。而實際情況是:除位於大興舊宮德茂庄的上林苑小區是通過物業管理公司積極與一層業主協商,取得業主理解,沒出現一層小院蓋房的情況外,其他小區均有一層小院蓋房、頂層平台建陽光房或鴿子籠的現象,這是物業管理公司僅作為一個企業遠遠制止不了的,而所盡到的義務就是書面告知,然後通知城管部門。
⑷ 物業公司侵權如何主張維權
如果物業公司侵權,屬於民事責任,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是物業管理規定中規定的侵權類型,可以向當地物業行政主管部門投訴。
有關物業侵權的類型及責任:
《物業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五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不移交有關資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移交有關資料的,對建設單位、物業管理企業予以通報,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資質證書從事物業管理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給業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以欺騙手段取得資質證書的,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處罰,並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吊銷資質證書。
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物業管理企業聘用未取得物業管理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給業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物業管理企業將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全部物業管理一並委託給他人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委託合同價款30%以上5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吊銷資質證書。委託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給業主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追回挪用的專項維修資金,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挪用數額2倍以下的罰款;物業管理企業挪用專項維修資金,情節嚴重的,並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吊銷資質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管理企業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一)擅自改變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用途的;
(二)擅自佔用、挖掘物業管理區域內道路、場地,損害業主共同利益的;
(三)擅自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
⑸ 小區業主佔用公共區域違反哪些法律法規
1、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定:「業主違反物業服務合同或者法律、法規、管理規約,實施妨害物業服務與管理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小區業主私自佔用公共區域,既是一種違反管理規約的違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違反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的違法行為。
在此情況下,物業公司有權代表全體業主提起訴訟要求違法、違約業主停止對公共區域的侵佔,這既是物業公司的權利,同時也是義務。
2、根據《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相鄰各方,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德等,本著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同時根據《物權法》第83條的規定,業主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具有相鄰關系或利害關系的業主,可以損害自己安全居住利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
3、在處理類似小區業主私自侵佔公共區域的事件中,應當積極發揮物業公司或業主委員會的職責。部分業主私占公共區域、私搭亂建,物業公司應當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可以代為提起訴訟。物業公司進行制止既是權利,同時也是義務,如果其怠於履行制止義務的,應當承擔不利
(5)物業公共部位侵權擴展閱讀
破壞小區公共設施觸犯的法律法規:
1、如果損失不大,可以依照《治安處罰法》予以治安處罰。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斗毆的;
(二)追逐、攔截他人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尋釁滋事行為。
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如果損失較大,會構成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追究刑事責任。
2、如果損失較大,會構成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⑹ 物業改變公共場所用途如何維權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七十條「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的規定,訴爭的公共區域應由業主進行共同管理,作為小區業主,有權對共有物行使物上請求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第一款「建設單位或者其他行為人擅自佔用、處分業主共有部分、改變其使用功能或者進行經營性活動,權利人請求排除妨害、恢復原狀、確認處分行為無效或者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的規定。
在住宅小區中,開發商出於安全或者景觀等考慮,對建築物會設計不同的共有區域。對於這一小區共有區域,多數業主抱著不佔白不佔的心理,將共有變私有。其實,我國《物權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這意味著如果要取得對佔用公共區域的合法化,必須要徵得其他共有權人的同意,且不能危及建築物的質量和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因此,業主在裝修時切不要因小失大,以為多佔的公共區域就是天上掉餡餅,其實極有可能是燙手的山芋,造成的後果也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請採納謝謝
⑺ 小區業主佔用公共區域物業有權力強行拆除么,有什麼法律依據
這種行為屬於違法建設行為,小區物業服務公司無權強制拆除,應當由縣級人民政府作出主要性決定,並由城建或者城市管理局等機關實施強制拆除。首先,針對上述情況,物業可以要求在約定的期限內恢復原狀,如果業主認為物業的處理方式不妥,也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建築區劃內符合下列條件的房屋,以及車位、攤位等特定空間,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的專有部分:(一)具有構造上的獨立性,能夠明確區分;(二)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可以排他使用;(三)能夠登記成為特定業主所有權的客體。」據此,陽台、窗戶當屬業主的專有部分。而《物權法》第七十一條指出:「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你安裝防盜網是出於自我安全防護之需,且防盜網外側與房屋外牆面處在同一平面位置,既不危及房屋安全,也不損害他人利益,故物業公司無權干涉。另一方面,你與物業公司關於不可安裝防盜網的約定無效。《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因為物業公司與你簽訂的《房屋裝飾裝修管理協議》源自其所提供的格式文本,而「不可安裝防盜網、紗窗等防護設備」的約定,排除了你對自己房屋陽台、窗戶享有的合理使用權利,故雖然你在簽訂協議時屬於自願,該條款仍屬無效,所涉內容從一開始便對你沒有法律約束力。
⑻ 物業在小區公共部位搭建違法不
不論是什麼單位,只要沒有經過規劃審批,所進行的建設,統統都是違法建設,物業在小區公共部位進行搭建,可以斷定是違法搭建
⑼ 如何投訴物業物業這樣做屬於違規或侵權嗎
外牆面是牆體的一部分,而牆體又是房屋的組成部分,屬於公民個人的合回法財產,未徵得所答有人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使用所有人財產。
是不是違規你可以直接打電話給行政執法,就是城管,城管管那肯定就會拆。或者打市長熱線進行投訴。小區有業委會的,這事也可以找業委會反映,讓業委會出面跟物業談
⑽ 物業違法將公共部分出租,怎樣進行起訴
確認公共部分的出租是物業所為(別是傀儡型業委會指示的)
取證,照片、視頻錄像(音頻不算直接證據),最好先由當地媒體曝光。
法律主體為業主大會或業委會,由業主大會或業委會出面起訴,起訴費可以從業委會活動資金里出(如果合同里沒有約定活動資金就只能挨家挨戶湊錢了,一般70%都會有)
如果嫌麻煩或者業委會不管,只能先向當地房管局-物業科(或物業辦)提意見,這個不是很好走,需要提意見的人次比較多才行。而且也是取消物業資質什麼的,對你們沒什麼幫助。
如果業委會不管,可以多組織些業主向街道提交你們經過全體業主投票重新選出的新業委會進行備案。
以上哪個時間都非常漫長,不交物業費傷害的是你自己,只要有30%以上人交,加上他出租的公共地方,加車位費,加基站的佔地費,廣告費,廢品收購進場費等,再適當的減人,他活的時間絕對跟你一樣長。當然我所說的這些收益都可以是業委會起訴的對象,不單單是你看到的公共部分出租這么簡單,物業的理由一般都是用這些沖抵一些不交費的,等物業起訴不繳費業主後再歸還。
勸你一句啊,如果這個物業還行,就別跟人家對著干,你也沒法確定下一個就一定比他好,流氓物業有的是,這家物業辦公室不養狼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