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醫療糾紛中的死因鑒定
一、死因鑒定的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後48小時內進行屍檢;具備屍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屍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並簽字。屍檢應當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可以請法醫病理學人員參加屍檢,也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屍檢過程。拒絕或者拖延屍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
如果醫方缺乏說明義務致患方不能行使知情同意簽字進行屍檢,不利後果則由醫方承擔。
二、不同意死因鑒定的後果
從醫學上說,患者的死亡及死因應由醫方向患者說明,死者近親屬一旦認可,死亡醫學問題自然終結;從法律上說,醫方有義務就診斷患者死亡和死因提出證據,即隨診療護理而逐次形成病歷等資料,醫患雙方存在死因爭議,屍檢報告是關鍵證據。
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中,醫方提出但患方拒絕屍檢,對患方會產生如下後果:
1、患方是責任方。「拒絕或者拖延屍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
2、患方只能認同臨床死因作為最終死因結論。不進行屍檢並不意味著不能從醫學上確定死因,只是醫學上的死因是無屍檢結論支持的、來自對患者病歷資料等主、客觀證據的臨床死因。若不進行屍檢,患方對醫方或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的臨床死因診斷只能選擇認同和接受,難有證據予以反對和推翻。
3、患者死亡後,家屬簽字拒絕進行屍檢。醫療活動是專業知識嚴重不對稱的活動,作為缺乏醫學專業知識的患者,選擇「拒絕」要非常慎重,在就診過程中,患者選擇「拒絕」屬法律上的知情而不同意,「拒絕」不當可能會付出醫學和法律代價。
B. 如果在醫療糾紛中患者死亡,必須要屍檢嗎
也不一定,如果死亡的原因很明確,或者從病歷上能夠分析出死亡的原因就不一定必須屍檢。醫療糾紛的關鍵是找出醫療過程中的醫療過錯,患者有損害,此過錯與患者損害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如果是因為疾病進展而醫療上沒有出現過錯患者死亡,理論上講是得不到賠償的。或者雖然有過錯,但後果與過錯不存在因果關系也不會得到賠償。比如護士將一瓶過期1天的生理鹽水給患者輸液,恰巧患者的傷口又由於脂肪液化導致癒合不良。那麼如果患者以輸了過期1天的鹽水這個醫療過錯為理由要求賠償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這個過錯與脂肪液化傷口癒合不良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C. 醫療糾紛屍檢時應注意什麼,醫療糾紛屍檢費用由誰承擔
因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屍檢費用由公安承擔,若交通事故以外死亡的屍檢是必須做的,通常費用由肇事方承擔,如是單方事故就由駕駛員家屬承擔了。屍體檢驗分為屍表檢驗和解剖檢驗。屍表檢驗是對交通事故致死屍體表面傷痕的例行檢驗,通過檢驗確認案件性質,證明死者體表傷痕是交通事故所致後果,查明死亡原因,分析死者傷痕成傷機制為還原交通事故服務;解剖檢驗主要用於一是肇逃案,通過解剖屍體確定偵破方向,為破案提供證據;二是多車碰撞、碾壓屍體,尋找最先撞擊車輛,確認直接致死原因;三是死因不明屍體查清死亡原因。交通司法鑒定人需要有什麼資格根據相關規定,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經所在鑒定機構推薦,市司法行政部門組織考核合格,頒發鑒定人資格證書,可在核定的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活動:(一)、具有司法鑒定各專業大專以上學歷,從事司法鑒定工作二年以上的;(二)、具有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從事司法鑒定工作三年以上的;(三)、在司法機關從事司法鑒定工作六年以上的;(四)、具有司法鑒定各專業或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司法機關鑒定機構具備以上條件之一的人員,經市級司法機關考核合格,頒發鑒定人資格證書後,可在核定的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活動。
D. 我有醫療糾紛,也做屍檢八個月了,但法院還沒有判決,屍體可以火化嗎
有屍檢報告,在訴訟中已經履行了相應的舉證責任。
E. 醫療糾紛法醫病理學鑒定有何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科技的進步,醫護技術和醫療服務也在不斷升高,現行醫療體制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同時患者或其患者家屬對其醫療服務的不滿,加上社會、輿論等因素的影響,集中表現為醫療糾紛數量不斷上升,糾紛造成的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已嚴重干擾現有的醫療秩序,甚至危及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這就有了法醫病理學屍體檢驗,法醫病理學對其事件提出客觀、公正的科學依據。法醫病理學鑒定為查明死亡原因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為更好地解決醫療糾紛起到了很大作用。法醫病理學鑒定已經成為解決醫療糾紛的重要手段之一[2]。
法醫病理學是研究涉及法律有關的傷、殘、病、死的變化及發展規律,為暴力性案件的偵察或審判提供醫學證據,並運用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解決有關暴力死和非暴力死亡的死亡徵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時間、死亡地點、個人識別,以及致傷物推斷的一門科學。發生意外的、突然的自然死亡。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中,一方(或多方)當事人認為另一方(或多方)當事人在提供醫療服務或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時存在過失,造成實際損害後果,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但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所爭議事實認識不同、相互爭執、各執己見的情形。
資料:
在文中選取莫耀南[1]在醫療糾紛屍檢86例法醫學分析中的屍檢資料中,醫院發生醫療糾紛的發生率逐年增多,且多集中於兒科(20例,23.2%)、產科(19 例,22.1%)、內科(16例,18.6%)、診所(10例,11.6%)、外科(9例,10.5%),顯示出醫院與患者的關系,將不再是醫患的關系,而是法律在醫患關系中其協商與判決的作用。
1、法醫病理學屍檢在醫療糾紛中起醫學司法鑒定的作用
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簡稱《條例》)。於2002年2月20日國務院第55次常務會議通過,於2002年9月1日起公布施行。
其中涉及死因的問題必須要經過法醫在醫療事故的鑒定。
1.1屍體檢驗的重要性
醫療糾紛涉及賠償與法律問題,其死亡的屍體應作屍體檢驗,明確死因,才能判別誰是誰非,這就要求法醫出面進行屍檢,來給予客觀、公正的科學依據。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1.2法醫病理學死因分析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一書中的建議,並且已經為很多國家承認的死因概念是:所有直接導致或者間接促進死亡的疾病、病情和損傷,以及造成任何這類損傷的事故或者暴力」[3]。法醫病理學則闡述的更加詳細[3]:「死因是導致死亡的原因,即疾病或暴力或生理因素。」根據死亡的作用的不同,可將死因分為:1.主要(根本)死因: 指與死亡有主要關系的原發性疾病或外傷。2.直接死因:是指直接引起死亡的原因,常見直接死因包括感染、出血、中毒等。根本死因和直接死因是一種因果關系。根本死因本身也可以直接導致死亡。3.輔助死因:是指促進死亡的因素,它本身並不足以致命,但在死亡中起到輔助作用[2].4.死亡的誘因:是身體原有潛在病變,因某種誘發因素導致潛在病變惡化而死亡[4]。在分析死因時應避免理論脫離實際,專重理論忽視實際,專重實際而忽視理論的片面錯誤的觀點。將基本認定的事實與相關理論聯系分析。正確的死因分析和鑒定,必須在佔有大量法醫病理學及臨床資料的基礎上,科學地進行歸納,抓住主要病變,做到認定有據,否定有理,獨立的、客觀地作出死因鑒定。
雖然法醫在屍檢中起重要作用,但是法醫病理學屍檢也具有局限性。由於《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指出: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疑義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後48小時內進行屍檢。具備屍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天。死者家屬往往在提出屍檢時都超過屍檢的有利時間,對於法醫的鑒定增加了難度。法醫學病理屍檢中常常遇到形態的改變與機能障礙的發展不平衡,這就要求法醫在面對不同情況的不同解決方法。
2、法醫參與醫療糾紛死因鑒定的地位
醫療糾紛中的死因鑒定是一個十分敏感而復雜的問題,由於我國的傳統思想,對於屍體解剖接受范圍小,造成醫遼糾紛死因鑒定的難度系數增加。同時現在醫療屍檢應用醫院人員,讓死者家屬對於鑒定結果不能信服,這就要求一個中介來對患者死因的檢查進行屍檢。然而醫院的病理醫生對於鑒定患者局部病理有經驗,但對於屍體的全部病理檢查就不如人意。醫療糾紛的屍體檢驗比其他形式的屍檢更難、更嚴格。因為:①屍檢前必須制定嚴謹的解剖方案,做到有的放矢;②解剖檢驗必須包括顱腦、頸部、胸腹腔主要臟器和主要內分泌腺;③主要臟器必須作組織病理學檢驗診斷;④根據具體情況,應注意提取必要血液、尿液、腦脊液、胸水、腹水等體液,送作相關檢驗;⑤屍檢臟器須長期保存,以備復檢;⑥屍檢過程中,當事人雙方在場監督,增強其透明度及公正性[4]。由於現在法制越來越健全,人們對於屍檢可以很好的了解和接受,這就要求法醫病理屍檢工作者須更加倍的學習,謹慎操作,細致觀察,以高度的責任心將此項工作做好,更好地發揮其他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同時醫療糾紛的屍檢比普通的病理學屍檢更加嚴格[5]。
目前,我國從事屍檢工作的主要是法醫病理人員,常年的屍檢工作使他們熟悉和掌握了法醫病理屍檢的基本技術、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工作經驗,並且熟悉屍體解剖的相關程序及法規,這在屍檢病理診斷上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科學、客觀的死因鑒定是法醫屍檢作用及地位的具體表現。對於死者的死因提出有利的科學依據。因此,在處理醫療糾紛案件過程中,法醫病理學的司法鑒定是不可缺少的過程,是確保客觀公正和提高公信力的重要環節。
F. 張殿君律師:如果在醫療糾紛中患者死亡,必須要屍檢嗎
屍檢的目的是確定死因,臨床中大部分病歷通過分析書面材料是可以確定死因的回,那麼就不需要答進行屍檢。如果通過臨床資料不能確定死因,那麼還是建議屍檢的。
從法律上講:在雙方對死因後爭議,或者死因不明的情況下,需要考慮屍檢。
北京姜德福律師,從醫十年副主任醫師,專業代理醫療案件。
G. 醫療糾紛中屍檢30個工作日能出來嗎
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內亡後48小時容內進行屍檢;具備屍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屍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並簽字。
屍檢應當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承擔屍檢任務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有進行屍檢的義務。
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可以請法醫病理學人員參加屍檢,也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屍檢過程。拒絕或者拖延屍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
H. 醫療糾紛當中,簽了屍檢協議之後,還能不能反悔是因為聽說在醫療糾紛當中的屍檢是需要取走全部器官的!
什麼情況?
如需來要委託代理自可以與本律師(榮縣|自貢|成都|四川|中國律師)聯系,本律師為您爭取最大的利益。您如果有急事可以打電話咨詢本律師(24年法律工作經驗,曾在紀委,監察局工作,曾在國家機關從事了30年公務員工作)
由於網上問答無法全面了解具體情況,回答僅供參考,如有必要建議您及時打電話咨詢本律師
I. 像醫療糾紛進行屍檢,需要把人的全部器官都取走嗎
指導意見:
你好,醫療糾紛進行屍檢一般來說有可能需要把人的全部器官都取走
J. 屍檢的過程是怎樣的
1、法醫說需要45天,說明在做病理檢驗,需要做切片等復雜工作;
2、報告沒出來值錢,建議不火化,就怕出現你說的情況,有質疑;
3、不知道你老婆的哪方親戚對她的死因有異議?導致需要屍體病理檢驗呢?抑或是警方對她的死因有懷疑?
4、建議等報告出來火化屍體,免生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