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撫養遺贈協議糾紛怎麼確定被告
一、遺贈扶養協議的含義遺贈扶養協議是指:是受扶養的公民和扶養人之間關於扶養人承擔受扶養人的生養死葬的義務,受扶養人將財產遺贈給扶養人的協議。遺贈扶養協議是中國《繼承法》確立的一項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國繼承製度的新發展。遺贈扶養協議的受扶養人一般多是沒有法定繼承人的孤寡老人。在遺贈扶養協議履行過程中,如果承擔扶養義務人違反協議不盡扶養義務,受扶養人可以解除合同;受扶養人違反協議解除合同,扶養人可以要求受扶養人賠償自己已經履行部分扶養義務的相應經濟損失。這兩種情況下的訴訟解決方式:前者是以承當扶養方為被告提起訴訟,後者是以受扶養人為被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在遺贈扶養協議履行完畢後,涉及到不動產過戶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呢?關於第三種情況就比較復雜:遺贈扶養協議已經履行完畢,受扶養人已經死亡,且沒有其他繼承人。在扶養協議中如果涉及到受扶養人的不動產過戶的情況下,現實生活中房管局要求公證部門出具該公證書或法院出具判決書才能予以辦理過戶。
二、撫養遺贈協議糾紛怎麼確定被告?按照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合同的效力僅及於合同雙方。以此,被告應當是受扶養人。現實中受扶養人已經去世並且沒有法定繼承人。將已經去世的受扶養人作為被告顯然不合適,況且扶養人和受扶養人之間並沒有因為遺贈扶養協議產生糾紛。同時,按照一般合同履行中涉及到不動產過戶的,受扶養人依法應當承擔協助辦理過戶手續的附隨義務。但是,遺贈扶養協議是集受扶養人生前和死後生效相結合的協議。在受扶養人去世後,才會發生協議約定的不動產過戶的辦理程序。受扶養人不可能履行已按合同中的協助辦理過戶的附隨義務。房屋管理部門為了不承擔風險,往往要求當事人到法院訴訟,然後根據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的房屋歸屬來辦理過戶手續·的一些協議在簽訂的時候是彼此統一的,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既有可能發生爭議糾紛,遺贈扶養協議就是民間簽訂協議的一種。
㈡ 遺贈撫養協議案件涉及房屋歸什麼地方法院管轄
遺贈撫養協復議案件,涉制及房屋等財產的,由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鏈接:《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的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政策性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不動產已登記的,以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不動產未登記的,以不動產實際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
㈢ 遺贈扶養協議和遺囑有沖突怎麼辦
您好!遺贈撫養協議與遺囑有沖突的,按照遺贈撫養協議處理,與協議抵專觸的遺囑全部或部分無屬效。根據法律規定,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撫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撫養協議與遺囑沒有抵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抵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抵觸的遺囑全部或部分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5.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撫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撫養協議與遺囑沒有抵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抵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抵觸的遺囑全部或部分無效。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㈣ 老人簽遺贈扶養協議與遺囑沖突怎麼辦
你好;有抵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抵觸的遺囑全部或部分無效。即遺贈扶養協議是相互附專有條件的有償協議屬,扶養人承擔遺贈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並於遺贈人死後取得相應遺產,其法律效力高於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遺贈扶養協議一經簽訂,雙方必須認真遵守協議的各項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扶養人不履行扶養義務,經被扶養人的親屬或有關單位請求,人民法院可剝奪扶養人的受遺贈權;如果遺贈的財產發生滅失,扶養人有權解除遺贈扶養協議,並要求受扶養人補償已經支出的扶養費用。
㈤ 遺贈撫養協議的現實根源和實際意義
遺贈撫養協議,是指公民與撫養人、集體所有制組織訂立的有關撫養、遺贈的協議。這里的撫養人是指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公民與撫養人之間本來沒有法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他們之間的遺贈和撫養是通過協議而產生的。我國《繼承法》規定,公民可以與撫養人簽訂遺贈撫養協議。按照協議,撫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例如:某老農將自己的瓦房遺贈給侄女,侄女寫了保證書,願意負責他的晚年生活,這就是民間常有的遺贈撫養協議。遺贈撫養協議是一種合同應當用書面形式,註明年、月、日,當事人要在協議上簽名蓋章。遺贈撫養協議與遺贈是不同的。主要是遺贈撫養協議是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自簽訂時生效;遺贈是遺囑人單方的法律行為,無須受遺贈人同意,自遺贈人死亡時生效,等等。
遺贈撫養協議是不同於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的第三種繼承方式。遺贈撫養協議不同於前兩種繼承,它是一種獨特的新型的死後轉移死者財產的方式,它體現了遺贈人和扶養人的共同意志,是一種互助性的轉移遺產方式,而且,具有最優先的適用效力。我國《繼承法》第五條中明確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而且,《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條規定:「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撫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撫養協議與遺囑沒有抵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抵觸,與協議抵觸的全部或部分無效。」
遺贈扶養協議是自然人與扶養人(包括集體組織)訂立的,以被扶養人的生養死葬及其財產的遺贈為內容的協議。[23]遺贈扶養協議是我國繼承立法的一個創造,具有明顯的中國大陸特色。[24]公民或者組織與老年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受到法律的明文鼓勵[25].未來民法典繼承編也應該繼續規定遺贈扶養協議。遺贈扶養協議是在總結我國農村五保制度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26]不同於德國法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家庭成員(主要是夫妻或未婚夫妻)之間所訂立的關於遺產繼承的繼承契約;[27]也不應當按照字面理解為扶養和遺贈的結合,盡管從結果意義上講,被扶養人死後發生的繼受被扶養人的遺產與遺贈的效果一樣,但就其實際而言,遺贈扶養協議僅有遺贈之名而無遺贈之實。遺贈需要遺囑,而遺贈扶養協議根本就不是遺囑。遺囑撫養協議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意義上的「身份關系的協議」,而是合同法所規范的「合同」。[28]之所以將遺贈撫養協議規定在繼承編而不規定於合同法編則是民法立法技術使然:在五編制或以五編制為基礎的其他編制模式下,親屬編、繼承編獨立成編的理由與物權編債權編不同,前者採用生活事實類似原則(),後者採用法律效果類似原則()為指導。[29]考慮到遺贈扶養協議涉及一個人死後在財產法上的後果,尤其是原先屬於死者之權利與義務的重新安排,因此遺囑撫養協議才得以歸入繼承編。《繼承法》第五條繼承開始,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該規定明確承認遺贈扶養協議在繼承活動中的優先性,是我國大陸繼承法高度重視扶養關系在繼承活動的作用的體現。
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撫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繼承法》第三十一條對遺贈撫養協議也作出不具體規定,遺贈撫養協議是我國法律上的有自己特色的一種遺產轉移的方式,是對我國民間長期存在的遺贈撫養協議實踐經驗的一種總結和肯定。遺贈撫養有利於更好的解決孤寡老人、殘疾人的撫養問題,保護老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有利於減少國家和社會的負擔及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遺贈撫養協議的含義
關於遺贈撫養協議的概念,盡管學者間的概括有所不同,但並無裨上的區別。學者們均認為,遺贈撫養協議是公民(遺贈人、受撫養人)與撫養人(公民或集體組織)簽訂的關於明確相互撫養和遺贈的權利義務關系而達成的一致協議。
遺贈撫養協議作為一種獨特的法律關系,具有如下法律特徵:(一)遺贈撫養協議是一種雙方法律行為,遺贈撫養協議與遺贈不同。遺贈是單方的法律行為,只需遺贈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遺贈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意思變更或撤銷遺贈的意思表示。而遺贈撫養協議是雙方的法律行為,須有雙方的意思表示的一致才能成立。遺贈撫養協議屬於一種特殊的合同關系,已有效成立的遺贈撫養協議,如需要變更或解除,必須經雙方協商一對敵,任何一方的變更或解除,不能產生其法律後果。(二)遺贈撫養協議是有償、雙務的法律行為。遺贈撫養協議所確立的法律關系是主體間的一種有償互利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對待互動的特徵,即各方即享有權利同時承擔義務,任何一方享受權利者是履行一定義務,履行義務以享有權利為前提,享受權利以履行義務為條件。撫養人有負責受撫養人的生養死葬的義務,受撫養人也有將自己的財產遺贈給撫養人的義務,這也與遺贈不同。遺贈中的受遺贈人並不承擔對遺贈人的生前撫養和死後安葬的義務。遺贈撫養協議雖為雙務的法律行為,但雙方義務發生效力的時間不同。撫養人的義務是自協議簽訂之日起生效,受撫養人即得要求撫養人履行義務。而受撫養人的義務是於其死後才能生效,在受撫養人死亡前撫養人不得要求受撫養人將其財產歸已所有。(三)遺贈撫養協議是諾成性的要式法律行為。遺贈撫養協議是諾成性的行為,因而自雙方意思表示達成一致時起即可發生效力。當然,遺贈撫養協議於受撫養人死亡後才能發生遺贈的效力。遺贈撫養協議是要式的法律行為,須以特定的方式作成才能發生效力。關於遺贈撫養協議的形式,繼承法中未作明確規定。但根據遺贈撫養協議的性質,通常認為,遺贈撫養協議應採用局面形式作成,而不能用口頭形式。(四)遺贈撫養協議是公民生前對自己死後遺留下的遺產的一種處置方式。遺贈撫養協議並不因受撫養一方公民的死亡而終止(只要撫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而且協議中有關遺贈的內容只能於受撫養人死亡後發生效力。這也是遺贈撫養協議與一般合同的重要區別。遺贈撫養協議與國外有的國家繼承契約相似,但二者也不完全相同。繼承契約是由被繼承人與對方簽訂的關於繼承或遺贈的協議。在繼承契約中,訂約的相對人是可為任何人,但以法定繼承人為常;受益人也可以是第三人,而不限於契約的對方當事人;繼承契約的受益人取得繼承或遺贈一般是無償的,不以一定義務的履行為對價。而我國遺贈撫養協議是雙務的,有償的,訂約的撫養人一方也不能為法定繼承人。
二、遺贈撫養協議中公證的介入
遺贈撫養協議的訂立,有利於提倡和發揚社會互助精神,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在日常生活中,遺贈撫養協議的簽訂、履行等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遺贈撫養協議未發揮其應有的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遺贈撫養協議通常是由「孤寡老人」與集體組織之間簽訂的一種合同。由於雙方存在一種特殊的關系,造成地位事實上的不平等,在這種情況下簽訂的合同,雙方意思表示未必都真實,「孤寡老人」可能迫於各種壓力作出虛假的意思表示,使得雙方簽訂的合同歸於無效。(二)遺贈撫養協議的內容不明確。遺贈撫養協議的雙方當事人不一定都是有較高法律意識的人,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的內容往往不夠全面,使用的文字也不夠准確,一旦發生爭議,給爭議的處理造成很大的困難。(三)遺贈人對所有權歸屬不明確的財產或對有的財產並不享有所有權,而僅公享有使用權,在這種情況下,遺贈人對該財產的處分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四)遺贈撫養協議的履行期限比較長,必須在受撫養人死亡後才發生遺贈的效力。而遺贈人的法定繼承人在其死亡後,會提出繼承遺產的要求。此時,遺贈撫養協議是遺贈人處理其遺產的唯一證據,對案件的處理至關重要。在現實生活中,遺贈撫養協議雙方當事人對該協議的重要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協議內容過於簡單、含水量糊,訴訟時法院在處理案件時,對該協議真實性、合法性的認定造成困難。
為了避免遺贈撫養協議在簽訂、履行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公主上機構的介入是完全必要的。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口年齡逐步老年化及公民的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國公證機構辦理遺贈撫養協議的公證逐年增多,公證機關通過對遺贈撫養協議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然後出具公證文書,可以更好的保證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節約訴訟成本。為進一步開展辦理撫養公證和適應新情況的發展,公證機構在辦理這類公證時應做到及時總結,筆者認為應著重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審查雙方當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撫養人必須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未成年人和無行為能力人不能簽訂協議。2、審查雙方當事人是否完全出地自願。對於已婚的撫養人,還應徵得其配偶和其他家屬成員的同意。3、審查協議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載明。撫養人的主要權利義務是:(1)必須具有撫養的能力,妥善地照顧好被撫養人的生活,不得有虐待、歧視等不利於被撫養人的行為。(2)不能隨意中斷對被撫養人的撫養、照顧行為。(3)如因故需要解除協議時,必須事先徵得撫養人的同意,並要安排好被撫養人短期的生活。(4)被撫養人患病時,及時給予醫療。(5)如被撫養人死亡,應料理善後。(6)被撫養人死亡後,依照協議約定合法地接受遺產。被撫養人的主要權利義務是:(1)應遵守協議,不得違背協議將遺贈的財產作不利於撫養人的處分。如被撫養人在遺贈撫養協議中訂明將某某項財產遺贈給撫養人,此後他就不能再將該項財產贈與或出賣給他人,也不能用立遺囑的方法將該項財產作為另外的處分。(2)不得私自變更或撤銷遺贈撫養協議,當他主動向撫養人提出解除遺贈撫養協議時,應根據撫養人所盡義務的情況,給予適應的經濟補償。4、審查遺贈財產的產權。如果遺贈人對所要遺贈的財產沒有所有權、所有權不明或所有權有爭議,公證機關均不能對協議進行公證
http://www.massfj.gov.cn/news_detail.asp?id=196
㈥ 遺贈糾紛該怎樣處理 如何解決遺贈糾紛
遺贈糾紛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34條關於專屬管轄的規定,由遺贈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遺贈財產、遺贈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㈦ 遺贈撫養協議與遺囑有沖突怎麼辦
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扶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扶養協議和遺囑沒有抵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抵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抵觸的遺囑全部或部分無效。因此本案的遺產分配應按遺贈扶養協議進行。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23條的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㈧ 遺贈撫養協議與經過公證的遺囑發生沖突,怎麼審判
我國繼承法相關規定:有效的遺贈扶養協意的效力大於遺贈大於遺囑。只要協議合法有效,不管遺囑是否經公證,都先執行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