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法律有哪些規定
環境公益訴訟即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公益性訴訟,是指由於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或不作為,使環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將遭受侵害時,法律允許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會團體為維護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
環境公益訴訟利益歸屬於社會,訴訟成本應當由社會承擔,因此,原告起訴時可緩繳訴訟費,若判決原告敗訴,則應免交訴訟費,若判決被告敗訴,則應判決由被告承擔。
❷ 公益性捐贈糾紛的法律救濟
你的問題太籠統了,不太清楚你要問得具體問題,希望你把具體情況說一下。
公益性機關與捐贈者之間具體是什麼樣的糾紛,如果是民事的糾紛,那麼可以按民事糾紛解決,可以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果是行政糾紛,則可以去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你沒有說明具體的事情經過,我也只好大概的告訴你這樣的解決途徑。畢竟具體到每件事情上會有著千差萬別的。
贊助費不同於公益性捐款,贊助費不給你可以按合同是否有無違約責任去解決,屬於一般的民事糾紛;公益性捐款雖然也是合同,但因為具有公益性,作出捐款承諾就應該實現,除非這個公司倒閉或破產以及嚴重虧損等無力實現捐款承諾的,一般是要履行捐款的。
❸ 公益維權訴訟是什麼
在國外有「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這種訴訟活動,可以意譯為「公益訴訟」。在中國廣泛使用的「公益訴訟」術語並不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概念,雖然通常人們把本文第一章中介紹的案件都歸入公益訴訟的范疇,但是迄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這是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客體)的不同劃分的;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後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
❹ 國家有關公益方面的法律
有
我國涉及公益慈善事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范性文件主要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以下簡稱《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 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以下簡稱《紅十字會法》)、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基金會登記管理條例》、 《個人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 《救災捐贈管理辦法》等,而志願服務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是政策性文件、社團規范性文件,以及各省、市志願服務地方性規範文件。
❺ 公益性捐贈經常出現糾紛原因有哪些
先說特點:
捐贈者往往人數眾多,數額不大,捐贈人分散。
公益機構得到總的捐贈數額巨大
受助者在受助條件消失時(有其他經濟來源/治癒/死亡)往往還剩餘大量錢款
對此款的所有權歸屬問題就成了爭議的焦點。到底是屬於受助者的個人遺產由其親屬繼承,還是屬於公益性質的基金繼續保存於公益機構?此時公益機構往往容易與受助者家人發生糾紛
以上針對醫療救助等社會臨時性捐贈來講,是發生較多的爭議。
對於經常性捐贈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糾紛問題,因為受助者就如同領工資一樣固定領取錢款。而是公益機構對捐贈錢物的財務管理,使用的透明度問題。
❻ 什麼是公益性訴訟
vivileah的我基本同意。但是有一種學理的劃分是將公益訴訟分為自益式、他益式和法律援助式的公益訴訟,即是說只要是為了社會公益,一般來說都能夠稱為公益訴訟的。公益訴訟一般對單個個人造成的損害比較輕微,但是范圍廣就成了社會公益問題。即便是自益式的公益訴訟,其訴訟花費也可能是遠超單個人所有損失的,還是可以看作是為了維護公益。
❼ 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有哪些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公益訴訟】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解釋》第284條 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有明確的被告;
(二)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三)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解釋》第285條 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
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解釋》第286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應當在十日內書面告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解釋》第287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依法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准許參加訴訟的,列為共同原告。
《解釋》第288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不影響同一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提起訴訟。
《解釋》第289條 對公益訴訟案件,當事人可以和解,人民法院可以調解。
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者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將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進行公告。公告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經審查,和解或者調解協議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出具調解書;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出具調解書,繼續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依法作出裁判。
《解釋》第290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辯論終結後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解釋》第291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其他依法具有原告資格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就同一侵權行為另行提起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❽ 公益組織相關法律
看了一下 你這個東西法律關系非常復雜 包括組織的注冊審批成立 這就是一大團法律關系 成立後再看具體情形 是好意施惠 還是有償服務 如果無償 再區分事故原因 單車 還是有第三人的事故 駕駛方是否對事故的原因負具體哪一種責任 不要在這里問了 如果是組織一定要有自己的法律顧問 或者咨詢當地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