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農村糾紛殺人案

農村糾紛殺人案

發布時間:2021-08-15 18:56:33

① 因土地糾紛請了殺人放來殺人殺傷8個人我做為農民該怎麼辦

這事情可就大了,等於說你是僱主,是主犯,且造成一定的危害,情節嚴重的會受到法律制裁的
主動投案自首或許有一定機會從輕處理。

② 農村因宅基地糾紛發生命案,村幹部有沒有責任

宅基地糾紛?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都是本村村民,那麼負責的肯定是兩方村民,村幹部沒有參與到這個糾紛中的話,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如果是在糾紛過程中,村幹部進行調解,但是還是發生命案了,這個和村幹部也沒有關系啊。
如果糾紛的一方當事人就是村幹部本人,那麼他是需要承擔責任的。

③ 特大殺人案回顧:兇手因果園糾紛,久積成恨,連殺一家三口! 後來怎樣了

2013年12月5日,遼寧省遼陽市燈塔市柳河子鎮棉花堡村發生了一起惡性殺人事件,一家三口無一倖免,兇手竟連8歲孩子都不放過,簡直是泯滅人性,道德敗壞。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兇手最終難逃法網!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幸福的三口之家慘遭殺戮,誘使兇手痛下殺手,釀成慘案?到底是人性的缺失還是道德的淪喪?下面和小編一起走進遼陽特大殺人案,探尋案件背後隱藏的真相。


警方得知此消息後,便兵分兩路,根據其逃跑路線作出部署,一方面命搜山警員化裝成砍柴人員查找支某下落,另一方面前往其岳父家,進行追捕。後警方在山洞內均發現嫌疑人生火的蹤跡,且待的時間都不長,警惕性很高。

後於12月15日上午,警方得到重要線索,於上午11時許,警方與沈陽警方聯手合作,將欲打算租房子的支某成功抓獲,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④ 特大殺人案:因佔地引發糾紛,兇手懷恨在心殘殺13人!兇犯為何如此狠毒

2003年2月18日,遼寧省葫蘆島市蓮山區羊角鄉高西溝發生一起致命的復仇殺人案。兇手郭忠民因建設蔬菜大棚佔用一塊土地的問題與村民劉長瑞、郭忠仁、張寶華3人發生沖突,於是懷恨產生復仇的念頭,將13名村民用武器殺害。

郭忠民犯罪後潛逃。2月23日,犯罪嫌疑人郭忠民在他的家鄉綏中縣吞下配製好的農葯後死亡。自那以後,此案已被宣布破案。

這起事件是由一處蔬菜大棚佔用的土地引發的,導致13人死亡。真遺憾!小編認為《六費巷》的故事值得學習。如果雙方都妥善處理了這個案子,每後退一步都不會落得這樣的結果。正是所謂的「退一步,海更明」來實現雙方!

⑤ 民間矛盾引發的故意殺人,都不判死刑立即執行嗎

根據《刑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對於罪行極其嚴重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還是死刑緩期執行,取決於是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盡管判處死緩也是判處死刑,但判處死緩的罪犯除個別以外一般不再執行死刑。這樣,對於罪行極其嚴重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還是死刑緩期執行,對犯罪分子來說往往是生死兩重天。因此,在相關立法、司法解釋尚未對「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作出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准確裁量犯罪分子是否屬於「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從而作出選擇死刑立即執行還是死刑緩期執行的判決,無論是對統一死刑的適用標准,還是發揮死緩在限制死刑適用中的重要作用而言,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當犯罪行為觸犯法定刑為絕對確定死刑之罪的,在具有從輕處罰情節的情況下,該情節可以作為適用死緩的依據。當犯罪行為觸犯相對確定死刑之罪的,在既具有相應的從重處罰情節又具有從輕處罰情節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可見,對於罪行極其嚴重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還是死刑緩期執行,是否具有從輕處罰情節是一項重要的考量因素。這種從輕處罰情節,既可能是法定的也可能是酌定的。在司法實踐中,以下情況一般可視為「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從而可以考慮對被告人適用死緩或者其他較輕刑罰。

第一,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未遂、從犯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可不立即執行。1999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的《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會議紀要》)指出:「被告人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在司法實踐中,自首情節是裁量死緩中適用最廣泛的法定從輕情節。

第二,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被告人如實供述同種罪行,或者能如實坦白交代罪行,認罪態度好,確有悔罪表現和酌定從輕情節的,可不立即執行。被告人如實供述同種罪行,其價值和意義有時並不遜色於自首情節。尤其是供述同種較重罪行的,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一般應當從輕處罰。被告人坦白交代罪行,認罪態度好,有悔罪表現和酌定從輕情節的,被告人的人身危險性降低,故可不立即執行。

第三,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或者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地位以及犯罪後果等具體情節,可不立即執行。如在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犯罪案件中,只有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的,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而對於手段不是特別殘忍、情節不是特別惡劣的,可以考慮適用死緩或者其他較輕的刑罰。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一般應堅持同一案判處死刑不要過多的原則,應當對最重要的主犯適用死刑立即執行,其他可適用死緩或其他刑罰。

第四,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案件系婚姻家庭、鄰里糾紛激化引發的,可不立即執行。《會議紀要》指出:「對於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應當與發生在社會上的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其他故意殺人犯罪案件有所區別」。因婚姻家庭矛盾而引起的殺人、重傷案件,其社會危害性、主觀惡性具有特定性和局限性,行為往往帶有突發性,危害結果發生後犯罪人往往會醒悟悔罪。因鄰里糾紛等引起的殺人、重傷案件,往往都有著復雜的社會原因。對於因民間糾紛激化引發的死刑案件,可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這有利於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防止新的沖突。最高人民法院於 2007年9月中旬再次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刑事審判工作的決定》,《決定》第35條明確規定:「對於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案件,因被害方的過錯行為引起的案件,案發後真誠悔罪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案件等具有酌定從輕情節的,應慎用死刑立即執行。注重發揮死緩制度既能夠依法嚴懲犯罪又能夠有效減少死刑執行的作用,凡是判處死刑可不立即執行的,一律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第五,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案件因被害人過錯引起的,可不立即執行。《會議紀要》指出:「對於被害人一方有明顯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直接責任……一般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被害人過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告人的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的降低,因而是分析、考察被告人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大小的重要依據。被害人過錯可分為嚴重過錯、明顯過錯、激化矛盾過錯和一般過錯。對於一般過錯,過錯程度輕微,尚不足以對被告人的犯罪行為的發生、行為方式和侵害強度產生較大影響的,一般不考慮過錯情節而對被告人予以從輕處罰。雙方對案發都有過錯的,要分清哪方是嚴重過錯,哪方是一般過錯。對於被害人存在嚴重過錯,明顯大於被告人過錯的,對被告人可酌情從輕處罰。

第六,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被告人確有悔罪表現,其賠償被害方的經濟損失已獲得被害方的諒解,且不屬於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可不立即執行。被告人賠償被害方的經濟損失,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犯罪造成的實際危害,反映了被告人具有真誠悔罪的態度,並因此得到被害方的寬恕和諒解,顯示了其人身危險性的降低。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的《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規定:「對於犯罪數額特別巨大,但追繳、退賠後,挽回了損失或者損失不大的,一般不應當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當然,對於罪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並不能僅因為賠償得好,又得到了被害方諒解,而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需要十分慎重,要結合具體案情,綜合考慮判決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第七,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被告人作案時的年齡、智力和身體狀況等自身因素,可不立即執行。如對於年齡超過70周歲的老人、智力低下的人、又聾又啞的人、盲人等犯罪的,盡管罪行極其嚴重,一般不宜適用死刑立即執行,而應考慮適用死緩或者其他較輕刑罰,體現刑罰的人道主義關懷。

第八,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被告人作案時系間接故意,被告人的主觀惡性比直接故意相對要小,且有其它酌定從輕情節的,可不立即執行。正如《會議紀要》指出的那樣:「在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是不同的,在處刑上也應有所區別。」

第九,罪當判處死刑,但考慮到案件個別事實情節難以完全查清,而在量刑時留有餘地,可不立即執行。在司法實踐中,對於案件的主要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但仍有個別影響犯罪危害程度的事實未查清或不可能查清的,或者同案人之間的罪責未查清或不可能查清的,可以適用死刑緩期執行。如沒有直接查獲販毒犯罪分子的毒品,販賣毒品的數額是憑口供及言詞證據而認定,缺乏定性定量分析的,宜適用死刑緩期執行。在共同殺人或共同傷害致人死亡案件中,當多數案犯在逃的情況下,誰是直接致人死亡的兇手或誰是主犯未能查清,就不能對已歸案的少數案犯適用死刑立即執行,而應判處死緩刑,以留有餘地。

⑥ 刑事案件案例分析:某村發生了一起特大的殺人案。

1、要兩個偵查員訊問
2、問:李某,你的問題想的怎麼樣了?說說你殺人的經過。誘導提問,是不允許的
3、問:現在你不能請律師,你可以自己為自己辯護。可以請律師。
4、問:你可以不回答我的問題,可是你要想清楚後果。不可以不回答,沒有沉默權
5、問:據我們調查,你一貫品行不端,經常賭博,還和鄰村張寡婦鑾搞男女關系。我們黨的刑事政策歷來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你的罪行是嚴重的,據不交代就只有死路一條。不可以問與案件無關的問題,不經法院審判不能確定任何人有罪。不得威脅。
6、問:坦白就能從寬,就可以不判死刑的。坦白只是作為量刑情節考慮,不能作為定罪依據

⑦ 在我國,農村鄉鎮是兇殺案的多發區,大部分兇案發生在農村的親戚或鄰里之間。為什麼

這叫殺熟,因為親人、鄰里殺人作案很難被懷疑即使殺人作案後因有親戚及鄰里關系一般都會得到被害人的涼解,一般不會判死刑其實這兩種人殺人作案事實在刑案中佔一定比例的這種人更應該重判沒有人性更談不上親戚及鄰里關系了。

⑧ 農村宅基地糾紛引發命案怎麼定性

殺人心態分為兩種,故意或過失。
不管是因為什麼殺人,如果主觀方面是故意(直接故意或是間接故意)都是故意殺人;
主觀方面的是過失(過於自信的過失或是疏忽大意的過失)都是過失致人死亡。這種定性主要是偵查機關在偵查期間的定性,不是個人說故意還是過失的。

⑨ 為什麼在糾紛引發的故意殺人案件中,即便兇手有過錯在先,也不會被判死刑

根據《關復於辦理死刑案件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在對被告人作出有罪認定後,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的量刑事實,除審查法定情節外,還應審查以下影響量刑的情節:
(一)案件起因;
(二)被害人有無過錯及過錯程度,是否對矛盾激化負有責任及責任大小;
(三)被告人的近親屬是否協助抓獲被告人;
(四)被告人平時表現及有無悔罪態度;
(五)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賠償情況,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被害人近親屬諒解;
(六)其他影響量刑的情節。
既有從輕、減輕處罰等情節,又有從重處罰等情節的,應當依法綜合相關情節予以考慮。
不能排除被告人具有從輕、減輕處罰等量刑情節的,判處死刑應當特別慎重。
縱橫法律網 於家亮律師

⑩ 農村惡性殺人案件應該怎麼化解和防範

如何解決和預防農村兇殺案?我剛剛發現了一條有關一個惡性案件的消息,該惡性案件涉及三名祖父母由於露天排便問題而死亡。農村地區的此類事件層出不窮,例如宅基,廁所和化糞池,耕地人滿為患,婚禮和葬禮,打架引起成年人之間的爭執,二流子惹麻煩,惡棍責罵,小偷小摸等,因為許多的原因。是造成惡性事件的主要引信。

實際上,您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解決沖突並通過村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村委會有調解員或村支書,村長協助,效果很好。在村莊中尋找受人尊敬的人,或與可以與雙方交談的公平的村民,朋友和同學一起出現。事情更容易正確處理。如果事情不是很嚴重,一方會主動高調屈服,而另一方會因為輿論而感到尷尬,矛盾肯定不會加劇。不要將針對准麥芒,以免您遭受痛苦和丟面子,這會加劇沖突並造成嚴重後果。

閱讀全文

與農村糾紛殺人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