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犯罪嫌疑人屬於報復性有預謀的故意殺人,怎麼判刑,和怎麼賠償
您好:
第一、在司法實踐中,故意殺人如何判刑,有很多種情況。但是「慎用死刑」是最高法向全國各地法院下達的要求。
第二、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下故意殺人罪的過程中,存在「激情殺人」的情形,即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最初不存在主觀上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是處理與受害人之間的糾紛過程中,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使得雙方的矛盾不斷激化,情緒不斷激動,在沖動的狀態下臨時起意,將受害人殺死。這種情形,法庭一般會考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並非有預謀、有計劃,犯罪過程系對矛盾處理不當,激情殺人,犯罪後果雖然嚴重,但是社會危害性並沒有其它故意殺人罪大。
也會判處犯罪嫌疑人故意殺人罪,但是在量刑的時候,一般不會按照最高「死刑」進行判罰。多數會是死緩或者無期。
第三、也有很多受害人對於故意殺人犯罪後果的發生存在巨大過錯,我曾看過一個70多歲的養父,不堪忍受養子長期的虐待,趁養子睡覺時,將其殺死。全村百姓上書求情。就連檢察院也提出書面意見,建議判處3年有期徒刑,並適用緩刑。
這種案件犯罪嫌疑人也會被判決故意殺人,但是合議庭肯定會考慮這個故意殺人的殺人動機,和其發生的客觀因素與背景。一般會判決老人故意殺人罪名成立,但是量刑的時候基本會按照最低標准執行,極有可能還會適用於緩刑。
第四、對於犯罪嫌疑人在犯下故意殺人罪過程中,有預謀、有計劃故意剝奪他人生命實現自己惡劣的犯罪目的,犯罪手段殘忍、社會影響惡劣、社會危害性巨大。
這種故意殺人一般都會被判決為死刑立即執行。
上述描述稍微差一些的,一般都是死緩2年。
Ⅱ 殺人後法院判決賠償對方不服
對於民事賠償部分,16000多元的確是少了,因為人身傷害的賠償是有依據准確計算的。估計在160000左右。對方對民事部分上訴,二審可能會改判。如果你的親屬確實無賠償能力,那就會終止執行。
Ⅲ 故意殺人關於賠償的問題
可以申請民事賠償,男方已經死了不能作為本案的原告,但是可以把繼承該男子遺產的遺產繼承人作為原告要求賠償,賠償的金額應在其繼承的財產范圍內。
Ⅳ 被人陷害殺人自己又承認如何賠償
坐牢就賠償,沒有失去人身自由,那就沒法賠償,現在的司法賠償,漲了一些,具體是多少不清楚,倒是應該有280左右一天,一年就是將近十萬,自己就能算出來
Ⅳ 故意殺人後的民事賠償是多少
這個跟當地的消費水平、當事人的賠償能力,以及危害的程度不同,其賠償的額度也不一樣。
Ⅵ 人命案上法廳大概賠償多少
現在的人身損害賠償的數額在不斷提高,你看一下交通事故造成人死亡的話,一般的賠償在50萬元以上。
Ⅶ 殺人犯除了要負刑事責任外,還要負民事賠償責任嗎
應當負民事賠償責任。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第十九條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第二十二條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第二十七條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條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刑法》第三十六條【賠償經濟損失與民事優先原則】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7)命案糾紛賠償屬於擴展閱讀:
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關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件要准確把握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的標准:
對故意殺人犯罪是否判處死刑,不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情況。對於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應當與發生在社會上的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其他故意殺人犯罪案件有所區別。
對於被害人一方有明顯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直接責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Ⅷ 故意殺人至人死亡應如何計算賠償
故意殺人罪需要承擔兩種責任,一種是刑事責任即定罪量刑,如無期徒刑,另一種是民事責任,就是對死者的人身損害進行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九條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於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於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於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