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夜晚施工噪音擾民 如何進行投訴
《建築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規定:排放限值為晝間70dB/夜間55dB。夜間施工擾民,可以打以下電話投訴。
1、12345市民服務熱線。
2、可撥打110。
3、12369環保熱線。
這些電話都可舉報夜間施工噪音擾民。
12369主要受理廢水、廢氣、雜訊、固體廢物等污染環境方面的問題。當市民發現身邊有此類污染事件時,可撥打110城市聯動或12369環保熱線投訴。
12369接到的噪音投訴較多,但噪音種類多,歸屬不同部門管理。建築工地夜間施工等工業雜訊排放限值是屬於環保部門負責,當市民不清楚雜訊該歸哪個部門管理時,可撥打110城市聯動,其將根據投訴噪音的種類轉接到相關部門。
1、建築工地施工噪音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條: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建築施工雜訊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二十九條: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
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所採取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
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2、建築工地施工噪音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條:建築施工單位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的集中區域內,夜間進行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的,由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1)投訴施工噪音擴展閱讀:
規定建築工地的噪音上限在白天是70分貝、夜間是55分貝。不得不在室內測量時,室內噪音標准要比所在區域低10分貝。
在建築施工的過程中的噪音排放標准:土石方階段,晝間雜訊限值是75分貝,夜間雜訊限值是55分貝;打樁階段,晝間雜訊限值是85分貝,夜間禁止施工;結構階段,晝間雜訊限值是70分貝,夜間雜訊限值是55分貝;裝修階段,晝間雜訊限值是65分貝,夜間雜訊限值是55分貝。
如果超過這個標准,就屬於工地施工噪音擾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生活中,如果市民遭遇噪音困擾,首先,可以向當地居委會或小區物業公司反映,讓物業公司出面協調解決,因為相關法規條例中有明確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對管理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行為予以制止,並及時向有關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如果物業公司溝通協調無果,業主也可以自行撥打12369向環保部門進行投訴。
Ⅱ 建築噪音歸哪個部門管理,我要投訴
目前抄管理城市噪音主要由環保與公安兩個部門負責。
環保局:
工地夜間施工、企事業生產、飲食服務行業噪音
遇噪音可撥12369
環保部門只負責「工地夜間施工、企事業生產、飲食服務行業」噪音的監管。
「比如說建築工地上打樁、混泥土攪拌等噪音,確實是由環保部門監管的。」
公安局:
機動車輛、社會生活類、裝修噪音
遇到噪音可撥110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機動車輛、社會生活雜訊、室內裝修等擾民行為。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處理以下這些「社會生活類」的雜訊,比如機動車輛未按規定鳴號的;擅自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音響器材,造成社會生活雜訊污染且不聽勸阻的;在已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的。又比如在夜間和午間使用電鑽、電鋸、電刨等產生雜訊污染的工具的行為。
其他:
城管局:
可取締佔道,從源頭消除噪音
Ⅲ 施工擾民怎麼投訴電話
可撥打:抄12369
根據《噪襲聲法》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第五十六條建築施工單位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的集中區域內4夜間進行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的,由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Ⅳ 怎麼投訴施工噪音擾民
施工噪音擾民,可打電話給以下三個部門投訴
第一,可以向當地的安監部門投訴。
第二,向環保局投訴。
第三,向當地政府投訴,撥打市長熱線。
Ⅳ 工地雜訊污染如何投訴
工地雜訊污染投訴辦法:管理施工雜訊除搶修、搶險作業外,任何單位一律不準夜間(晚22時至次日6時)施工。這種雜訊屬當地行政區的環保局管。可以撥打你所在地環保部門的舉報電話進行舉報(可以撥打12369進行投訴)。
要求損害賠償的,可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及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另外,也可以就雜訊污染危害直接向法院起訴。
Ⅵ 夜間施工擾民 該投訴那個電話 什麼部門
夜間施工擾民,可以打以下電話投訴
1、12345市民服務熱線
2、可撥打110
3、12369環保熱線
這些電話都可舉報夜間施工噪音擾民。
12369主要受理廢水、廢氣、雜訊、固體廢物等污染環境方面的問題。當市民發現身邊有此類污染事件時,可撥打110城市聯動或12369環保熱線投訴。
12369接到的噪音投訴較多,但噪音種類多,歸屬不同部門管理。建築工地夜間施工等工業雜訊排放限值是屬於環保部門負責,當市民不清楚雜訊該歸哪個部門管理時,可撥打110城市聯動,其將根據投訴噪音的種類轉接到相關部門。
(6)投訴施工噪音擴展閱讀:
噪音擾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
《雜訊法》對噪音擾民行為並沒有提出聲響一定要達到多少分貝才構成噪音擾民的必要條件。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
因從事本職生產、經營工作受到雜訊危害的防治,不適用本法。
第四條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並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改造所產生的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功能區和建設布局,防止或者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八條國家鼓勵、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和普及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科學知識。
第九條對在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Ⅶ 白天施工擾民能投訴嗎
能進行投訴。
1、撥打12345非緊急救助服務
用來幫助訴求人解決生活、生產中所遇困難和問題,是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傾聽民意的平台。
原則:
(1)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心繫群眾、服務群眾為基本理念,堅持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准。
(2)工作堅持實事求是、按章辦事的原則。對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符合政策規定的,要及時處理,盡快解決。不符合政策規定的,要說服疏導,講明道理。對受理的來電來信做到事事有結果、件件有答復。
(3)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公開電話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市長公開電話值班室交辦事項要認真辦理,及時回復。
2、撥打12369環境保護的舉報熱線
環保熱線將做到24小時暢通,執法隊伍接到舉報迅速出動,及時處理環境違法案件,接受社會檢驗。社會各界及廣大群眾在向環保部門舉報環境污染問題時,可根據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地點向轄區環保局或「12369」市指揮中心舉報。
(1)一般程度的污染問題由轄區環保局受理,遇到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可直接向「12369」市指揮中心舉報。
(2)屬於環保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如果屬於市本級的,則有市本級處理;如果屬於某區的,則轉交給該區環保部門處理。
(3)一些並不屬於環保部門管轄范圍的,例如城市垃圾處置,12369並不會派專人到現場,而會轉給有關部門來處理。
《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四章 建築施工雜訊污染防治:
第二十七條本法所稱建築施工雜訊,是指在建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二十八條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建築施工雜訊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二十九條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
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所採取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
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