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出租期間房屋內,物品損壞由誰負責
及時檢查、維修出租房屋是出租人的法定義務,除非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由承租人來承擔維修義務,否則出租人有義務檢查、維修房屋,保證房屋符合合同規定的用途。對於承租人增添的附屬設備,雙方也可以約定由誰來負責維修。如果是因為出租人不及時修復房屋,沒有盡到檢查和維修的義務,從而導致房屋發生倒塌或者其他破壞性事故,並且給承租人的人身財產帶來損失的,出租人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Ⅱ 關於房屋出租後室內設施責任賠償問題
1.你要證明你的閥門是符合安全標準的.
2.你要證明閥門的損壞時由住戶人為造成的.
3.你要證明樓下住戶的損失是由於你的住戶弄壞閥門而導致的.是有直因果關系
的.
否則,你要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合同法規定,租賃物的維修義務在出租人一方.
Ⅲ 房屋出租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原房東是有責任的。談房價時他應該有告知義務。租客可以起訴原房東。
Ⅳ 房屋承租人遭受損失,出租人應承擔的責任
你好,沒有簽訂租賃合同關系不大,但是:
1,如果被盜的電腦是房東的,則,你沒有任何責任;
2,如果被盜的電腦是你的,則,房東基本沒有責任,責任主要在你。因為安裝防盜窗和窗鎖不是房東的必盡義務,除非你提出過這一要求。而且,從你住進出租屋之時起,不提任何要求,就相當於你對房屋安全的認可。
Ⅳ 租戶拒不搬出能把他的物品強行搬出嗎
不可以,即便租客拒不搬出既屬於違約行為,又屬於侵權行為,你仍然不可以強制處置他的財物。
房主若自行開鎖進入該房屋,將對方所以行李強行搬出收回房屋,會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存在非法入侵住宅的情形。如果造成財物損害、人員損傷的情況,還會涉嫌構成故意毀壞財物、故意傷害。若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一)組織、脅迫、誘騙不滿16周歲的人或者殘疾人進行恐怖、殘忍表演的;
(二)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強迫他人勞動的;
(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違背住宅內成員的意願或無法律依據,進入公民住宅,或進入公民住宅後經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行為。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房主應採取正當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1、溝通協商。
房主可以先試著與租戶進行溝通協商,明確對方惡意佔屋的目的。若雙方可以通過協商解決此事,將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2、法院提起訴訟。
租戶拒不協商或者協商不成,房主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租戶搬離房屋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房屋租賃合同解除後,房主可以要求租戶恢復原狀。租戶因未履行歸還房屋的義務,還應向房主支付佔用房屋期間相應的房屋佔有使用費,若給房主造成的損失,還應承擔相應的賠償。
租戶到期仍不搬出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由法院強制其搬遷。
(5)房屋出租物件侵權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到期拒交房租又不騰房,可否強行搬出
問:我有一棟樓房,於去年6月初租給一年輕小伙,雙方簽訂合同,租期為一年,租金為15000元,合同簽訂之時先付8000元,餘款於2014年12月前付清,到期不支付租金即可解除合同。
可現在已經2015年2月份了,找到租戶要房租時,對方卻以資金緊張為由拒絕支付。按照當初簽訂的租房協議,我們的租房合同已經終止。於是我就告知對方,要麼交齊房租,要麼立刻走人。
告知後,我就催他們趕快搬走,可對方一直避而不見。無奈之下,我等了一周,仍然不見其蹤影。後通過窗戶發現其行禮現已打包,一直放置在我的出租屋內。請問我可否強行把其行搬出?
答:權利救濟需要通過正當途徑進行,否則權利可能沒維護好,反而還要賠償對方。所以不建議你擅自搬出其行李,如果你進入該出租屋,將其行禮強行搬出來,對方很有可能會提出行禮里放著大量錢或貴重財產出現丟失等問題,你就不好提出相應證據來反駁,對方主張賠償,你就難以說清,有理說不出,可能對此要賠償。
因此,建議你走法律途徑來解決,想辦法與租戶協商,協商不成起訴到法院,由法院判決其騰房。到期仍不搬出的話,法院屆時強制其搬遷。還有,不用擔心租金問題,因為在此期間租金損失可以向對方主張的。另外,關於訴訟費用問題,雖然由你先行墊付,但最終還是由租戶來承擔,因為是其拒不搬出行為所致。
Ⅵ 某店鋪出售假冒偽劣商品,出租店鋪的商場是否需要承擔連帶的侵權責任,原因是什麼
要看這個店鋪與商場的關系,如果店鋪本身就是商場自己開設的,那麼商場就應當承擔責任。如果店鋪本身與商場僅僅是單純的房屋租賃關系,那麼商場不用承擔責任,
Ⅶ 房屋租賃期如有意外責任劃分
房東免不了責任的。畢竟這個屬於房子本身的問題,房東的責任還更大一點。寫什麼合同都沒有意義,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房子修好。
Ⅷ 我是房客,出租房裡東西壞了,誰負責
自然老化的應房東出錢,人為搞壞的租客出。
【租賃合同糾紛】租賃合同的法律規定:
第二百一十三條租賃合同的內容包括租賃物的名稱、數量、用途、租賃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 和方式、租賃物維修等條款。
第二百二十條出租人應當履行租賃物的維修義務,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一條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第二百二十二條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資料擴展:
《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房屋租賃當事人應當依法訂立租賃合同。房屋租賃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雙方約定,一般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房屋租賃當事人的姓名(名稱)和住所;
(二)房屋的坐落、面積、結構、附屬設施,傢具和家電等室內設施狀況;
(三)租金和押金數額、支付方式;
(四)租賃用途和房屋使用要求;
(五)房屋和室內設施的安全性能;
(六)租賃期限;
(七)房屋維修責任;
(八)物業服務、水、電、燃氣等相關費用的繳納;
(九)爭議解決辦法和違約責任;
(十)其他約定。
房屋租賃當事人應當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約定房屋被徵收或者拆遷時的處理辦法。
建設(房地產)管理部門可以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制定房屋租賃合同示範文本,供當事人選用
Ⅸ 房屋租賃糾紛的種類有哪些,房屋租賃裝修糾紛處理原則
您好:
一、房屋租賃糾紛的種類有哪些
(一)租金違約糾紛。
這是房屋租賃中最為常見的糾紛。在房屋租賃時由於沒有書面合同,只有口頭協議,或租賃合同對租金、租期的約定不明確或由於市場行情的變化,出租方與承租方出現糾紛。有的承租人無正當理由不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拒不付款,出租人要求終止合同,承租人不願意搬出。
(二)損害賠償糾紛。
房屋租賃關系中的損害賠償糾紛同其他法律關系中的損害賠償一樣,主要是由侵權行為引起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房屋損壞賠償糾紛 這多數是承租人在裝修或者使用過程中由於自己的過錯致使房地產受到損毀,也有是出租房屋本身的質量問題致使出租房屋損毀的,出租人與承租人在房屋損壞責任上產生糾紛。
(2)人身財物損害賠償糾紛 由於出租房的質量問題,或者由於出租人的防護措施不當,造成承租人人身、財物損害的,對於出租人是否承擔責任,責任有多大而產生分歧。
(3)房屋共有人的合法權益損害糾紛 房屋共有人對所屬房屋享有共同的權利(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而將房地產出租,侵犯了其他共有人的合法權益。
(4)裝修費用糾紛 房屋租賃關系特別是用於經營的房屋租賃關系建立後,經常會在承租人裝修房屋時發生因承租人拖欠租金出租人提前解除合同的情況,這其中就涉及到尚未攤銷的裝修費用的處置糾紛。
(三)房屋租賃期間出售的優先權糾紛。
《房屋租賃條例》規定:房屋在租賃期間出售的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合同法》也有此類規定。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出租人往往忽視這一優先權的法律規定,有的是故意剝奪承租人的這種優先權,因而產生糾紛。出租人違反這一法律規定出售房地產的行為依法可確認為無效。
(四)轉租糾紛。
現行法律法規允許房地產轉租,然而這方面的糾紛也不少,有的是未經出租人同意擅自轉租,有的是層層轉租,主體混亂;有的是轉租期限遠遠超過原承租期限,造成連環糾紛;有的甚至收取轉租費後逃之夭夭。在實踐中,有的出租人對未經同意的轉租眼開眼閉,認為只要能收到租金就可,這種做法到頭來只能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
(五)變更房屋用途糾紛。
一般情況下是住戶未徵得業主同意擅自將原出租房改建使用或改變原議定好的用途,對房屋的損害比較大和甚至威脅到戶主的人身安全,而承租人又認為自己付了租金有支配權,引發了許多糾紛。
(六)單面解除合同糾紛。
房屋租賃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單方面解除合同,一般情況下是出於無奈,但也有一些當事人為了更大的利益寧可損失較小的利益而故意單方面毀約解除合同。
二、房屋租賃裝修糾紛處理原則
房屋租賃糾紛中裝修投入損失的處理是房地產審判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房屋裝修是指為使房屋內部環境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使用裝飾材料對房屋的內部裝飾修建的工程建設活動。在房屋租賃活動中,裝修具有以下特點:裝修物歸承租人所有,房屋承租方為裝修方,裝修投入的材料的所有權歸承租人。裝修物與房屋具有相對不可分離性,因裝修物並非一般的陳設物,一經裝修,即與房屋緊密結合在一起,要使裝修後的房屋完全恢復原狀,事實上已經不可能,並且在經濟上也不合理。正是基於上述特點,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由於房屋的所有權和居住使用權暫時分離,因此承租人對租賃的房屋進行裝修實質上屬於我國民法規定的添附,即不同所有人的財產合並到一起,形成一種不能分離的財產狀態。
根據我國民法有關物的添附的規定以及審判實踐中租賃房屋裝修投入糾紛的不同類型,處理此類案件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侵權責任原則。
侵權責任原則適用於承租人在沒有取得房屋所有人同意的前提下,私自對租賃房屋進行裝修的行為。根據我國民法規定,非財產所有權人只有在取得所有人的同意之後,才能在他人的財產上從事添附行為,否則為侵權行為。在房屋租賃活動中,承租人只取得了房屋的使用權,在未取得房屋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裝修,侵犯了房屋所有人的所有權,承租人應承擔恢復原狀和賠償損失的責任。此種情況的具體處理辦法為:承租人對其投入的裝修物,能夠拆除的,可以責令其拆除;不能拆除的,房屋所有人不承擔損失賠償責任,承租人因拆除裝修物造成房屋損壞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二)當事人約定原則。
該原則適用於承租人在取得房屋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對租賃房屋進行裝修,雙方事先約定了具體的處理意見,且該房屋租賃合同屬於正常終止。承租人經所有人同意對房屋進行裝修屬於合法的添附行為,對裝修投入損失的承擔按事先約定的辦法進行處理,這是我國民法自願原則和民事權利可處分原則在民事活動中的具體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八十六條規定:非產權人在使用他人財產上增添附屬物,財產所有人同意增添,並就財產返還時附屬物如何處理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三)公平合理原則。
此原則適用於承租人在取得房屋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對租賃的房屋進行裝修,雙方未對裝修補償作約定,且合同屬於正常終止的情況。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承租人在取得房屋所有人的同意後對房屋進行裝修是一種合法的添附行為,但雙方未就裝修費用的承擔問題事先約定且合同屬於正常終止,實踐中一般以公平合理的原則加以解決。具體處理辦法是:承租人投入的裝修物,能夠拆除的,由承租人拆除歸自己所有;不能拆除的可以折價歸財產所有人;造成財產所有人損失的,承租人應負賠償責任。
(四)違約過錯責任原則。
承租人在取得房屋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為裝修行為,若原租賃合同屬非正常終止,如合同無效或者一方違約,必然存在著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過錯行為,可能造成另一方當事人因裝修投入的損失或利益的喪失。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之規定,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因此實踐中處理這一類型糾紛應適用過錯原則。
在房屋租賃合同中,承租人對租用房屋進行裝修是以房屋所有權人同意為前提條件的,房屋一經裝修,必然就存在著雙方當事人對裝修的責任承擔問題,而並非一方當事人的違約過錯行為引起。實際上,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盡管承租人對租用的房屋進行裝修是以房屋租賃合同的成立為基礎的,但是,房屋裝修並非租賃合同成立的必然產物,即存在著房屋所有人同意這一前提。確切地說,在整個租賃合同中,房屋裝修的權利義務既作為合同的一部分又相對獨立於房屋租賃關系而存在,這是物的添附在合同中體現出來的特殊性。一方當事人只有違反了房屋裝修的權利義務關系,才會導致另一方當事人的損失(包括利益的損失),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Ⅹ 關於房屋租賃中雙方責任問題
答復樓主:
租賃雙方,存在不同的義務和權利
其中房東需要保證房屋的建築、公共設置、水電等的正常
租客需要保持自己房間內建築和原有物品的完善,如有破損,可以自己找人或向房東求助,但要自己承擔費用
關於被盜的問題,這個需要報案處理
和房東沒有關系,因為房東只是提供房屋和房屋的使用權給你,並不需要替你看家護院
如果你是懷疑因為房東鑰匙管理不善的,可以提出要求
具體看你們協商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