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因鄰里糾紛,樓上故意放水致使樓下漏水,經多次協調無果,應如何處理
受漏水損害的一方應首先請房屋質量檢驗部門對房屋漏水原因和如何補漏作出鑒版定報告;鑒權定出來後,如果是相鄰方的原因,可憑報告要求相鄰方立即或及時給予修補,並可向相鄰方提出對修補期間造成的損害作出賠償的要求。如果相鄰方不配合,受損一方可將爭議提交到法院。其法律依據是《民法通則》第83條: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假若相鄰方不履行法院的判決,受損方可自請施工隊從樓下維修,發生的費用可向法院提出要求樓上業主賠償。如果樓上的不賠償,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直接去法院用不了多少錢的!也用不著請律師!證據確鑿!
看了這些你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和諧社會,你應該跟他把上面這些講講,不然就是法院見了!免費提供混凝土防水滲漏水修復專業技術咨詢
『貳』 鄰里糾紛:房子樓上漏水該找誰
樓樓上漏水肯定找誰漏水的那戶人家。如如果找不到那戶,人家找物業來核實情況,順便幫你找出那戶人家在漏水。如如果涉及到賠償問題,那需要物業出面一起來協調這個問題。
『叄』 鄰里漏水糾紛如何解決急急急 求專業人士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章「物權的保護」,第三十六條回造成不動產或答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第三十七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建議:法律歸法律,搞好鄰里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里強調的是「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畢竟,這是權利人的合法權力;居委會只有協調權,城管雖有執法權、可以依據法規對違規事宜進行糾正,但沒有判決權。所以,最優的方案還是與樓上協商,講清楚這是你的權力,聘請專業人員進行補漏維修。
『肆』 水管漏水引起鄰里糾紛
如果是你家的下水管,下彎的那一部分的話,責任是在你!!那一部分雖然在樓下才能看到,但用的是你家在用,所以責任是你的!
『伍』 懂法律的進 鄰里關於房屋漏水問題的糾紛
1,首先你家鄰居的洗漱間漏水的原因應當經具有資質的技術部門予以判定。
其次,由於回你們購買的均是開答放商的房屋,所以出現了上述問題的責任不在於你。
最後,你家洗漱台應當由你家鄰居全額賠償。
2,維修產生的費用由受益人,即你家鄰居承擔。
3,因維修而產生的積水,肯定由受益人負責了。
4,雖然開發商破產了,但是應當在當地房屋管理部門預留的有維修基金,你可以咨詢下房管局。
『陸』 如何調解因空調漏水引起的鄰里糾紛
對於因空調漏水而引起鄰里糾紛的情形,當事人可以在自願合法前提下協商解決,協回商無效的,可以依法提起訴答訟,通過訴訟方式,請求人民法院對糾紛進行解決。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柒』 用智力解決家庭矛盾或鄰里糾紛 作文
現實中的家庭矛盾,或者是鄰里糾紛,是經常見到,並且是比較棘手的問題,處理起來比較麻煩,還成效不大。在處理的過程中,既要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理,還要有耐心,自己還必須懂法,懂規。以下內容,僅供參考。祝順!
遇家庭矛盾鄰里爭吵 找社區法律服務室調解
遇到家庭矛盾、鄰里爭吵等問題,通過設在居委會或村委會的法律服務室,居民便可將矛盾化解。記者了解到,自2006年8月起,北京市各區、縣均建立起基層法律服務室,為居民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近日,記者前往北京市門頭溝區進行了采訪。
法律服務室調解鄰里糾紛
「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的糾紛很有可能鬧到法院去。」4月16日,在門頭溝區城子街道橋東社區居委會的法律服務室內,居民林女士不停地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此前,工作人員剛剛幫她調解完一起因自來水管道漏水引起的鄰里糾紛。
林女士告訴記者,她居住的小區屬老舊小區,供水管道老化,因沒有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每次遇到供水管道漏水,鄰里間都會產生一些摩擦。「昨晚樓上鄰居用水時造成管道破裂,水全部流到我家廚房裡,一些傢具被水泡壞了。樓上住著兩位老人,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最初不同意賠償我的損失。」林女士到法律服務室尋求幫助,工作人員立刻趕到現場了解情況。
「我們到林女士家調查發現,造成傢具損壞的原因確實是樓上鄰居家漏水所致。依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給相鄰不動產權人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考慮到當事人的經濟條件,我們先後6次對雙方進行調解,目的是使雙方能和解。」橋東社區法律服務室工作人員馬德彥告訴記者,最終林女士獲賠2500元。通過他們的工作,這起糾紛不僅得到了解決,林女士與鄰居間還加深了理解,鄰里關系更為親密和諧了。
記者在橋東社區法律服務室內看到,服務室面積約為15平方米,擺放著兩張桌子和5把椅子。正對門口的牆上,懸掛著「人民調解」的標志,周圍的牆壁上懸掛著法律服務室的性質、基本制度、工作職責和運行方式及法律援助案件受理范圍等。「現在,我們工作人員的手機、住址都被居民們熟知。只要有需求,我們可在30分鍾內開始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隨著我們工作的不斷深入,社區內的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橋東社區法律服務室主任李淑芳告訴記者,該法律服務室於2007年6月建成,除了有兩名多年擔當人民調解員一職的固定工作人員,每月還有律師來這里為居民進行公益性質的法律講座。法律服務室為社區3000餘名居民提供服務,工作人員雖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但只要居民有需要,可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前期普法排查預防矛盾
已經退休的橋東社區居民孫女士,是社區法律服務室的一名糾紛信息員。每天,她都會與樓里鄰居聊聊家常,詢問誰家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糾紛。「我已經擔任糾紛信息員一年多了,了解到哪家存在矛盾,我就立刻上報給法律服務室。」孫女士說。
李淑芳告訴記者,社區居民間的法律糾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家庭內部矛盾,另一種是因缺少物業公司管理導致居民使用基礎設施建設不當造成的鄰里糾紛。對此,「我們在社區每棟樓都設有糾紛信息員,這些信息員都是樓里人緣較好的居民。信息員每天都會通過聊天的形式與樓內居民進行溝通,一旦發現矛盾隱患,他們會在法律服務室每周一次的例會上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再主動找當事人化解糾紛。」李淑芳說,這種主動排查矛盾的方法將一些潛在的糾紛及時化解了。
預防法律糾紛,普法宣傳至關重要。李淑芳介紹說,利用門頭溝區政府每年給每個工作室下發3000元經費,他們為居民購買了法律圖書、光碟,定期組織居民觀閱。在橋東社區法律服務室內,記者看到一個法律宣傳資料自由索取欄,上面擺放著《人民調解案例》、《合同法》、《部分常用法律條款》等法律資料。
此外,針對一些熱點民生問題,法律服務室還在社區內進行大型普法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的維權意識。李淑芳遞給記者一本《2008年法律服務室工作記錄》,記者在其中看到,該服務室去年共舉辦了6次法律宣傳活動,其中包括「3·15普法系列講座」、「家庭及鄰里矛盾如何避免」、「食品安全注意事項」等,每次宣傳活動都有200名以上居民參加。
服務室成基層法律平台
記者了解到,2006年8月北京市司法局制定了《關於在農村建立法律服務室的意見》,要求各區縣建立法律服務室為基層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截至2008年底,北京市共建立了1500個法律服務室。
「法律服務室是基層司法所依託街道社區居委會及農村村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的,集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法制宣傳等司法行政職能為一體的法律服務機構,在群眾家門口將糾紛進行化解。」4月16日,門頭溝區司法局局長馬星告訴記者,目前,門頭溝區已經建立155個法律服務室,共有1505名工作人員進行調解工作。在2008年的工作中,全區法律服務室共調解民間糾紛952件,共涉及20726人次。
法律服務室的工作人員由村鎮、社區人民調解員、律師、離退休法官、法律志願者及其他行業專家學者擔當,保證了工作人員自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同時,對政府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及當前熱點民生問題,司法局會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便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到今年年底,我們建立的法律服務室的總數將達到232個,並逐步建立律師值班制度和服務預約制度,使群眾的法律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這種鄰里糾紛怎樣解決?
7月25日,居住在朝陽路65號樓的朱女士來到報社投訴:住在她家樓上的某足浴中心員工經常半夜發出很大的聲響,鬧得鄰里無法安睡。她到很多部門投訴,但效果都不理想。
朱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樓上的住房從去年年底開始租給了某足浴中心。該足浴中心將住房作為員工宿舍,住進了40多個人。由於足浴中心經營時間長,每天晚上到了11點多,員工們下班,在樓道上發出很大的聲響,影響了周圍居民的正常休息。同時,40多個人進進出出,樓下的電子門經常開著,給整個樓道造成了安全隱患。為此,她曾經向社區、房東、足浴中心經理等投訴過,甚至打了110。雖然每次投訴後,半夜吵鬧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但過了幾天又恢復原狀。有一次,樓上實在鬧得厲害,她沒辦法,就打了110請求援助,可過了一會兒,樓上又不鬧了,只得又打電話給110,告訴他們不用來了。這令她全家很煩惱。
記者隨即聯系了管轄該棟樓的司徒街社區,社區幹部告訴記者,社區為此曾多次會同民警、輔警上門協調,並到足浴中心協調。現在經他們與房東協調,房東表示等租房合同到期後就把房子租給別人。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記者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租住房成了員工宿舍,眾多年輕人住在一起,難免比較喧鬧,尤其是上夜班的,下班時或下班後的聲響會影響周圍居民休息,從而造成鄰里糾紛。就像朱女士遇到的情況,即使這些員工搬出去,但他們總還要租地方住,還可能影響其他鄰居。對於這種糾紛,只有提高市民素質、完善管理制度,才能徹底解決。
『捌』 我因鄰里滴水糾紛問題,去年在街道的調節下簽了調節書.但我房頂的水不能正常排出.
泌陽律師胡球干回答您:
反悔是不太容易的。在調委會參與下的協議,只要雙方無精神病、年滿18周歲、不違背法規、不存在欺詐,協議就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已於2002年9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02年9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02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0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2]29號
為了公正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參照《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結合民事審判經驗和實際情況,對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有關問題作如下規定:
第一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
第二條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對方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調解協議,或者請求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三條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履行調解協議,對方當事人反駁的,有責任對反駁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提供證據予以證明。
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調解協議,或者請求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有責任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提供證據予以證明。
當事人一方以原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方當事人以調解協議抗辯的,應當提供調解協議書。
第四條具備下列條件的,調解協議有效:
(一)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調解協議無效:
(一)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人民調解委員會強迫調解的,調解協議無效。
第六條下列調解協議,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調解協議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調解協議,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不得撤銷。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八條無效的調解協議或者被撤銷的調解協議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調解協議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九條調解協議的訴訟時效,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
原糾紛的訴訟時效因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而中斷。
調解協議被撤銷或者被認定無效後,當事人以原糾紛起訴的,訴訟時效自調解協議被撤銷或者被認定無效的判決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
第十條具有債權內容的調解協議,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人可以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人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第十一條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一般應當適用簡易程序。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調解協議被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變更、撤銷,或者被確認無效的,可以適當的方式告知當地的司法行政機關或者人民調解委員會。
第十三條本規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涉及2002年11月1日以後達成的人民調解協議的,適用本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