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承租車輛侵權

承租車輛侵權

發布時間:2021-08-15 13:27:53

『壹』 法院如何強制執行車輛。我有輛計程車租了出去,後來對方發生交通事故,車輛被第三方保全,我與對方有承包

  1. 一般為受害方保全車輛,車主與車輛的承租人即實際使用人同為本案訴訟的被告,因此,對方提請法院保全車輛。若是單起訴實際使用人的話,不在其名下車輛,車管所不能予以保全查封車輛的。

  2. 對於本案而言,被告有車輛使用人也是承租人、車主、保險公司(交強險、商業險)

  3. 本案所涉及的法律依據為:《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判斷機動車的所有權人是否存在過錯主要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並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四)其它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第二條 未經允許駕駛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請求由機動車駕駛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具有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二條之規定:盜竊、搶劫或者搶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盜竊人、搶劫人或者搶奪人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的,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第三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 被多次轉讓但未辦理轉移登記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最後一次轉讓並交付的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五條 套牌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套牌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被套牌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意套牌的,應當與套牌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六條 拼裝車、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或者依法禁止行駛的其他機動車被多次轉讓,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由所有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六條 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九條 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不是同一人,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條 具有從事交強險業務資格的保險公司違法拒絕承保、拖延承保或者違法解除交強險合同,投保義務人在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後,請求該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綜上,若法院判定車主對交通事故損害發生沒有過錯,應由實際使用人即承租方、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因此給車輛所有人帶來的保險費上浮、車損等損失依你與承租人之間的承包合同處理,沒有約定的可協商處理,協商不成,訴訟解決。

『貳』 如果發生交通意外,我公司對租賃車輛的司機要承擔責任嗎

租賃公司根據自己的過錯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九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叄』 租賃權是不是侵權責任法調整的范圍

一般屬於合同糾紛,不過具體情況不明不好講,因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行。

『肆』 汽車融資租賃中,第三人侵權致車輛受損情形下,承租人向出租人承擔違約責任後,如何向侵權人主張權利

要求出租人出具權益轉讓書後,向實際侵權人主張賠償。

『伍』 承租方在承租期間發生交通事故與車主有關系嗎

有關系的。
車主也是賠償責任人,如果車主將車出租給沒有駕駛證的人,還要承擔主要責任。

車主的責任如果在交強險或三責險范圍內,一般由保險公司承擔了。

但保險公司免責的就不好說了啊。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要。

『陸』 借用,租用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怎麼劃分

借用,租用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怎麼劃分,其具體內容如下:

《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該條規定明確了此類情形下,機動車使用人作為主要的賠償責任主體,理由是:

第一,從危險來源和危險控制的角度看,危險源主要產生於使用人的駕駛行為,而非機動車作為物本身的危險性,能夠最有效的控制機動車所造成的危險的只能是機動車的使用人。此時再科以其難以實現的危險控制和危險防範義務,顯然與危險責任理論相悖。

第二,從運行控制和運行利益的角度看,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能夠控制機動車運行的是機動車的使用人而非出租人和出借人,運行利益一般是指因運行本身所產生的利益,主要體現為機動車的運行所帶來的便利、甚至享受,因此,該利益顯然由機動車的使用人獲取,而機動車的所有人的出借利益(體現人有償或無償)或收取的租金是所有人所有權的體現,並非是對於機動車的運行享有的利益。

在借用、租賃情形下發生交通事故時,機動車所有人承擔過錯責任。因為機動車所有人雖然不是機動車運行的實際控制人,但其仍然負有一般的注意義務,在基於其意思移轉機動車的佔有使用場合,所有人應當預見到機動車由他人駕駛會產生危險,在此情況下所有人應當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例如,機會車的車況,使用人是否具備必要的駕駛能力等。從危險開啟和危險來源的角度看,如果所有人未盡上述義務,則顯然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危險的來源。因此,所有人的過錯主要體現在未對借用人、承租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駕駛能力等影響機動車駕駛安全駕駛因素的合理審查,或者體現為未對機動車適於運行狀態進行合理維護等方面。

1.未經許可擅自駕駛他人車輛時的責任主體。在實踐中,經常發生未經所有人許可擅自駕駛他人車輛且不屬於盜竊、搶劫和搶奪的情形,對於此種情形可類推適用本條規定,即對超出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的部分,由駕駛人承擔責任,如果所有人以於他人擅自駕駛(偷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責任。

2. 未成年人作為使用人的責任承擔問題。票據我國公安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申領駕駛證的最低年齡要求是18歲,且根據車型的不同對年齡有不同的限制。在實踐中,經常發生未成年人借用或租賃機動車的情形,此時如何確定責任主體?首先,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租賃合同或者借用合同的效力問題並不影響侵權責任的承擔。換言之,這里的租賃合同或借用合同是否有效與責任承擔是兩個問題。其次,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2條的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造成他們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責任,並不考慮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也不考慮監護人的過錯問題。因此,在限制行為能力人借用、租賃他們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到貨損害的,應當由其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最後在此情形下,機動車所有人存在過錯的,即未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將機動車出借、出租給未成年人,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責任。

3.注意兩種不同的出租情形。在出租機動車場合,實踐中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在約定的時間內出租經營者將機動車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賃費用,不提供駕駛勞務。另外一種則是出租經營僅提供機動車,而且提供駕駛勞務並收取租賃費用。應注意的是,本條僅適用於第一種情形,而不適用於第二種情形。

4.本條不適用城市中的計程車。在城鎮中運行的「招手即停」的計程車,不適用於本規定。因為這里的計程車名為出租,實為運輸合同關系。從運行利益和運行控制的角度,旅客都不應當承擔此類計程車發生交通事故的侵權責任。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准:http://www.peichang.cn/list/id67zid1.html

『柒』 租賃汽車事故責任怎麼承擔

一、汽車租賃的概念
汽車租賃,也稱為機動車租賃,即在約定的時間內租賃經營人將租賃汽車交付給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賃費,不提供駕駛勞務的經營方式(《汽車租賃業管理暫行規定》第2條)。被租賃的汽車是指除公共汽車、出租汽車客運以外的各類客車、貨車、特種汽車和其他機動車輛(《汽車租賃業管理暫行規定》第3條)。從事汽車租賃經營的必須是符合一定條件的法人,且獲得了有關主管機關的批准。
二、有關汽車租賃責任主體的不同觀點
有觀點認為,機動車的所有者將機動車出租給承租人使用,以收取租金,純粹屬於營利目的,出租人是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的歸屬者,應承擔責任。
上述理論僅以營利為依據,就認定應一概由出租人承擔責任,有欠公允。實踐中理論上及實踐上也存在著不同觀點。
第一種認為,汽車出租人與承租人應當對該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出租人沒有過錯,其在賠償後有權向承租人追償。例如《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事故賠償案件有關問題的經驗總結》第7條規定:「機動車所有人或租賃公司將機動車出租,承租人駕駛租賃的機動車造成第三人損害的,由承租人根據事故責任比例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或者汽車租賃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種認為,汽車的出租人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人身損害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12條規定:「借用、租用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傷害的,車輛所有人與使用人承擔連帶責任。借用人、租用人又擅自將車輛出借或出租的,與車輛所有人、實際使用人一並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種認為,此時原則上應當由承租人自行承擔責任,但是在出租人具有過錯時,兩者對於交通事故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例如,有些學者指出:原則上,借用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下列情況仍由車主負責:1.當事人雙方另有約定;2.明知道車輛有故障的所有人仍然轉移佔有;3.明知借用人、租用人無駕駛資格和技能;4.租用、借用人是其屬員或者家庭成員;5.以營利為目的的租車公司的租車行為。
有學者認為:在出租機動車而承租人造成他人損害時,機動車的保有人應為出租人,由其承擔所謂的危險責任。至於承租人,則僅僅承擔過錯責任。其理由在於:首先,出租人收取租金,獲得運行利益,因此其對於汽車的運行有享有利益。出租人並不因出租而喪失對機動車的支配,仍然享有支配權。因此基於運行利益說與運行支配說,應當將承租人認定為機動車的保有人而承擔危險責任。而承租人僅為機動車的實際使用人,按照一般 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如果其對於損害的發生有過錯,應當負過錯責任。第二,如果承租人的過錯是導致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且出租人無任何過錯,那麼兩者就受害人的損害承擔的是不真正連帶責任,出租人在承擔賠償責任之後有權向承租人進行全部的追償;如果出租人也有過錯,如機動車的剎車系統存在缺陷而未及時修理等,那麼因出租人與出租人的共同過錯導致損害的發生,構成直接結合的共同侵權行為,應由二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內部再按照原因力的大小進行分攤。
筆者認為:上述學者的看法並不妥當:首先,機動車出租後,承租人獲得使用利益,而出租人收取租金,這兩種利益何者屬於運行利益?還是二者都屬於運行利益?為什麼隻字不提承租人的使用利益而僅僅強調出租人的租金利益?這是否公平?其次,出租人將機動車交付給承租人後,到底誰能夠對機動車進行現實支配?為什麼在絲毫未加論證的情況下就得出了「出租人並不因機動車的出租而喪失對機動車的支配,即對機動車仍然享有支配權」的結論?再次,發生事故後,同樣是毫無過錯,駕駛車輛的承租人可以不承擔任何責任,而出租人卻要進行賠償,這一點明顯有違社會上的一般公平觀念,難以為廣大群眾接受。最後,如果因為出租人是專門從事汽車租賃這種營業活動的企業就不適當地加重其責任,也不利於這種新興產業的發展。
考察國外立法及判例,要讓出租人承擔責任是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的,比如要考察出租人到底是否還保留著對機動車的現實支配力,判決出租人承擔責任的前提是其仍然對機動車有「使用時的必要的處分力」。是否具有此種支配力,可以通過考慮下列因素確定:1.期間之長短;2.運行費用之負擔;3.機動車之管理;4.專屬性之有無。如果出租人因為長期出租機動車等原因而喪失了這種支配力,自然無需賠償。再如還要從「管理責任」的角度出發,考察出租人在出租機動車的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若毫無過錯,則可以考慮免除出租人的賠償責任。筆者認為,國外經驗頗值借鑒,當租賃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後,原則上應當由承租人承擔賠償責任,只有在出租人對汽車仍有現實支配力或者在出租過程中存在過錯時,才可以考慮由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

『捌』 法律問題 車輛租賃合同中的連帶責任

道路交通事故中,有關機動車輛權利人的責任負擔問題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話題,但在買賣、租賃合同中機動車輛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責任負擔問題比較特殊,案件發生後有比較大的爭議,筆者試圖通過本文就有關問題進行闡述,力圖澄清有關法律關系。 一、基於買賣合同,機動車輛未過戶所產生的責任負擔問題 在區分責任之前,必須確認機動車輛的所有權人。如果機動車輛買賣交付後未辦理過戶登記,誰為機動車輛的所有人?有人認為機動車輛所有權人即為機動車輛在機動車輛管理機關所登記的戶主。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問題的實質是關於機動車輛所有權移轉的公示方式。機動車輛作為特殊動產,相對於一般動產所有權的轉移有其特殊性。一般動產以其被交付為公示方式,而對機動車輛的公示方式則產生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我國採用的是登記生效主義,這種觀點曾在我國司法機關辦案過程中普遍採用。實際上這種觀點是將特殊動產與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的公示方式相混淆了。正確的觀點應當是登記對抗主義,理由是:1、我國目前尚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確規定車輛所有權移轉的公示方式為登記生效主義;2、機動車輛雖然具有特殊性,但仍然是動產,仍應遵循動產以交付為所有權轉移的公示方式,其特殊性只是在於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3、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九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中,可以得知我國對機動車輛採用的是登記對抗主義。故筆者認為機動車輛所有權人是指實際對機動車輛具有完全支配權、處置權的人。 由此可見,車輛在交付後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盡管沒有辦理過戶手續,所有權已移轉於買受人,責任也應當由買受人負擔,出賣人不再承擔由此而引發的相關責任。交通事故的發生是因買受人過錯和違法、違章行為所致,理應由買受人承擔責任。相反,在出賣人交付標的物之後,出賣人對車輛已經失去實際控制權,還由出賣人承擔侵權責任則顯失公平。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12月31日以(2001)民一他字第32號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承擔責任的請示》的函復中明確指出:「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營運,也不能從該車的營運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 還有人提出這樣一種觀點:因出賣人未履行過戶登記的附隨義務,出於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之考慮,在買受人無力承擔對受害人的侵權賠償責任時,可以由出賣人承擔墊付責任,但由於出賣人的墊付責任與買受人的侵權責任不是同一概念,在出賣人盡了墊付責任之後,有權向買受人就墊付的金額進行追償。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也值得商榷。在機動車輛交付後,出賣人只承擔質量瑕疵和權利瑕疵擔保義務,除此之外,法律並未為其設定任何義務。所以,要求出賣人承擔墊付責任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如果事故的發生與機動車輛本身質量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受害人能否要求出賣人承擔責任?為方便闡述,本文所稱機動車輛本身質量問題是指車輛在交付之前所固有的、潛在的、隱性的質量問題,排除交付之後因買受人的管理不當或自然損耗所引起的質量問題。如果出賣人未盡告知義務,則違反了質量瑕疵擔保義務。此時,買受人處於不知情狀態之中。嚴格意義上講,如果買受人沒有主觀過錯,則事故發生不屬於道路交通事故%26;#61632;。任何責任的承擔必須以法律關系存在為前提。出賣人與受害人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系?廣義上講他們之間存在侵權關系。但這種侵權關系是基於產品質量責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直接設定的,與一般的侵權關系有所不同。由此可見,只有在這種也是唯一情況下,出賣人才承擔責任,這與機動車輛所有權的移轉沒有牽連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此時並不存在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問題,受害人只能主張產品質量責任。當然,受害人可以將出賣人和買受人作為共同被告起訴。買受人也基於出賣人的違約責任享有對出賣人追償權利。出賣人與買受人之間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只有買受人也存在損害時,才發生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由其選擇其中一種方式主張權利。
二、基於租賃合同,交通事故的責任負擔 在租賃期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引起的責任負擔,應當根據租賃方式的不同而予以區分。 (一)光車租賃合同 所謂光車租賃合同,是指機動車輛所有人(下稱出租人)只向承租人提供機動車輛,在約定的期間里由承租人佔有、使用和收益,並向機動車輛出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此時,承租人對該機動車輛擁有除處分權之外的所有權中其他一切權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七天長假的實施,這種租賃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它滿足了那些沒有汽車而又追求交通便捷的人們的需求。對這種合同所引起的糾紛,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其中,就該租賃合同期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引起的責任承擔,應當區別不同情況而予以確定。 1、出租人對承租方%26;#61612;駕駛資格的審查有過錯。因機動車輛行駛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國家對駕駛人員有嚴格的資格要求。只有取得機動車輛駕駛證的人員,方可從事相應級別機動車輛的駕駛。出租人的審查過錯,客觀上是幫助了沒有駕駛資格或達不到相應級別駕駛資格的承租方違法駕駛機動車輛。出租人的幫助行為和承租方違法駕駛雖然不是同一行為,但兩行為前後相連(幫助行為是違法駕駛的前提),共同造成了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損失,仍屬共同侵權行為。對受害人損失,出租人和承租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需特別強調的是,從鼓勵交易之目的出發,必須界定出租人對駕駛資格的審查限度。筆者認為審查應以出租人明知承租方沒有駕駛資格或有重大過失為限,即在簽訂光車租賃合同時,只要出租人要求承租人提供了駕駛證或有相應級別駕駛資格的人員,就應當認為出租人對駕駛資格審查沒有過錯,出租人不再承擔由此而產生交通事故的責任。 2、出租人違反質量瑕疵擔保義務,導致事故的發生。如果事故的發生純因機動車輛本身的質量問題所致,基於產品質量責任,出租人應當對事故的受害人承擔侵權責任,並對承租人承擔違約責任。如果承租人也存在過錯,則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共同承擔對受害人的侵權責任。在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按過錯大小區分責任。
3、交通事故的發生純因承租人的過錯所致。在這種情況下,對責任負擔問題引起的爭議較大。有人認為,出租人基於機動車輛所有人和出租行為的受益人,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都必須承擔侵權責任。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沒有理論依據。侵權責任的承擔必須以侵權行為存在為前提。如果出租人的出租行為並無不當,則對交通事故的發生不存在過錯,更不存在違法行為,不符合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即出租人的行為不構成侵權。同時,交通事故不屬於特殊侵權中的任何一種類型。所以僅以所有人和受益人為由要求出租人承擔侵權責任便是無稽之談。筆者認為,在此情況下因交通事故所產生的侵權責任應當全部由承租人獨立負擔,並且承租人還應對出租承擔違約責任。其理論依據便是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和合同法的有關規定。侵權行為構成要件和合同法有關的內容,筆者不再贅述。與其類似的有:房屋墜落物和動物傷人所引發的侵權責任由其管理人和飼養人承擔,而不是所有人承擔。 (二)運次租車合同 所謂運次租車合同,是指機動車輛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約定的由出租人配備駕駛員的機動車輛,按承租人要求從事運輸任務,由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顯而易見,運次租車合同與運輸合同相競合。 1、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責任負擔。因駕駛員由出租人配備,駕駛員的行為系職務行為,即可視為出租人的代理行為,駕駛員的駕駛行為所產生的一切後果均由出租人承擔。所以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侵權責任便直接歸責於出租人,由出租人獨立承擔責任,承租人不承擔責任。如交通事故還造成了承租人損失,出租人還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如承租人對交通事故的發生也有過錯(如強迫駕駛員疲勞駕駛),屬共同侵權,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責任。在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按過錯大小區分責任。 2、出租人與駕駛員之間的責任負擔。交通管理部門在《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中直接認定是駕駛員的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駕駛員必須對受害人承擔責任。即使是駕駛員的惡意行為(如酒後駕駛)而引發交通事故,也應當由出租人對受害人承擔全部民事責任。但基於出租人和駕駛員之間的僱傭關系,因駕駛員的惡意行為造成出租人的損失,故出租人在對受害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享有對駕駛員進行追償的權利。

『玖』 出租方交通肇事與承租方的法律責任疑惑

租用、借用他人車輛後發生交通事故的,如果屬於該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對超出保險限額的部分,應由車輛承租人或借用人承擔賠償責任,出租人、出借人一般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如果出租或出借方作為車輛所有人或管理人,在有過錯的情況下,依然要承擔與過錯程度相應的賠償責任。
在租賃、借用的情況下,借用人、承租人是車輛的實際駕駛人,應對自己駕駛車輛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此時機動車的所有人和機動車實際上處於分離狀態,即所有權與使用權、受益權的分離。在此種情況下,機動車的所有人雖然對機動車有物權意義上的控制權,但對機動車的實際作業、運行則沒有事實上的支配權,也不能從機動車運行中獲得運行利益。機動車所有人雖然獲得了租金收益,但是這一利益的獲得是基於對機動車這一重要物質資源的所有權在價值層面上的體現,而不是機動車的運行利益。從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上來分析,機動車在出租、出借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導致他人人身及財產損失時,機動車所有人在主觀上沒有過錯,其對機動車的所有權與交通事故的發生也沒有因果關系,故不承擔賠償責任。
但需要注意的是,機動車的所有人、管理人在出租、出借機動車時應當預見到機動車由他人駕駛可能會產生危險,所以應當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如機動車車況是否符合安全標准、駕駛人是否具有相應資質等。如果機動車出租人、出借人在知道或應當知道機動車本身存在缺陷、駕駛入存在不符合或者妨礙安全駕駛的情形下,依然出租、出借機動車的,其因未盡必要注意義務而具有過錯,依法應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另外,出租人的注意義務應當適當高於出借人的注意義務。理由有三:「第一,因租賃為有償,由出租人收取租金,而出借人一般為無償(如有償則實質上與租賃無異)。因此,根據法律對無償受益人的保護高於對有償受益人的保護的一般原則,也應當對出租人科以更高的注意義務。第二,出租人可以通過定價機制等轉移風險,而出借人往往並無相應的風險轉嫁機制,因此出租人也應當比出借人承擔更多的責任。第三,出租人往往是專業的經營者,其專業知識、危險防範能力也往往高於出借人。」
《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閱讀全文

與承租車輛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