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起訴合夥糾紛未清演算法院能受理嗎
起訴合夥糾紛,如果未清算,法院一般不會立案受理。
即使受理了,也無法審理。最終可能會駁回原告方的訴訟請求。
⑵ 法院判決解除合夥關系但未清算怎麼辦
個人合夥未復經清算,向法制院申請請求解除合夥關系法院可以受理。請看案例——
合夥未清算依法被駁回
安慶法院網訊: 原告朱某與被告李某、余某是好朋友, 2008年三人口頭約定合夥養殖,並各有投入。這期間,因朱某要求退夥,三人產生矛盾。為此朱某於2010年訴至法院,請求判決兩被告李某、余某支付其墊付的合夥資金。兩被告則反訴,請求判決解除原、被告之間的合夥關系,並由朱某承擔合夥虧損60000多元。在訴訟過程中,朱某因證據不足,撤回本訴。
⑶ 合夥協議,一方不提供賬目到帳無法清算。法院判決嗎
這類糾紛現實生活中很多。由於合夥的雙方或者多方都是關系不錯的親戚、朋友、同學專等,所以發生屬糾紛大多數也都能自己協商解決好;
如果協商解決不成,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前法院對這類案件很少受理的。現在因為實行登記立案,法院必須受理。但是,無法給雙方判決出一個結果,大多數都是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⑷ 合夥未結算案件法院能判嗎
向上一級法院上訴
⑸ 合夥協議糾紛乙方不清算,後來甲方拿賬務去會計事務所清算後,法院讓該事務所出司法鑒定,但是乙方不同意
你可以試試,至少能起到一個輔助證據的作用
合夥糾紛最好還是通過協商解決,清官難斷家務事。
⑹ 在合夥協議糾紛中,法院已認定合夥屬實,但是提供的原始票據法院不要,最後票據是單方清算對方沒有簽字,
如果一審判決有問題,可以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上訴。
⑺ 合夥糾紛未清演算法院如何處理
合夥糾紛未清算,要看有沒有合夥協議的約定,如果無約定,法院可能會啟動審計,並以此確定合夥財產。
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1992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1)桂法(經)字第23號《關於審理合夥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的財產能夠清償聯營或合夥債務的,應當以合夥型聯營體或個人合夥的財產清償。
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無財產清償或者其財產不足清償聯營、合夥債務的,應當由聯營成員或合夥人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夥型聯營各方,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體成員之間、合夥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聯營體各成員、各合夥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容易確定,各聯營體成員、合夥人之間爭議不大的,為簡化訴訟程序,可以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一並確定聯營、合夥各方承擔債務的份額,但應在裁判文書中指明合夥型聯營各方、各合夥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各方、合夥人之間對如何承擔責任爭議較大,將聯營體、合夥組織對外債務糾紛與聯營、合夥糾紛一並處理不利於案件及時審結的,可以分開審理。如果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合夥型聯營各方對聯營債務不負連帶責任的,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必須確定聯營各方應當承擔清償債務的份額。
⑼ 合夥協議,一方不提供賬目到帳無法清算.法院判決嗎
1、這類糾紛現實生活中很多。由於合夥的雙方或者多方都是關系不錯的親戚、朋友、同學等,所以發生糾紛大多數也都能自己協商解決好。2、如果協商解決不成,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前法院對這類案件很少受理的。現在因為實行登記立案,法院必須受理。但是,無法給雙方判決出一個結果,大多數都是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3、理由是:法院審理個人合夥糾紛案件時,不能適用《合夥企業法》的相關規定,即使可參照該法條去處理,也缺乏可操作性。因個人合夥財目的混亂,當事人自己無法清算,通過審計、會計鑒定的方式,仍不能查明合夥經營期間的賬目情況,此時,即便合夥收入清楚,合夥現有財產明確或部分明確,只要雙方對支出存有爭議,法官就會以帳目不清,盈虧無法確定,或舉證不能為由駁回原告要求分割合夥財產的訴訟請求。司法實踐中,有的合夥人故意讓帳目無法查清;有的一方當事人認為帳目和財產均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不肯配合帳目清算,對於合夥經營的實際收入和支出等事實就難以全面查清,為的就是要原告無法舉出證據,法院無法處理,達到永久佔有的目的。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規定:立案後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或者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裁定駁回起訴。5、也有人認為,可以先就查清的事實法先行判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0條規定:「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並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按照共有理論的通說,依照此規定處理。合夥帳目不清,在有部分財產和賬目清楚地情況下,就明確的部分先行判決,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緩和了當事人雙方之間的關系,有利於矛盾糾紛的化解。
⑽ 個人合夥未經清算,向法院申請請求解除合夥關系,是否屬於法院受理范圍有高手請附法律條文
個人合夥未經清算,向法院申請請求解除合夥關系,屬於法院受理范圍。
個人合夥中合夥人請求分配合夥利潤並不必然以合夥清算完畢為前提。
法院可根據雙方提供的賬目材料初步審查合夥盈虧情況,如果現有證據足以證明存在合夥利潤的,法院應當對該部分合夥利潤按照合夥協議或法律規定進行分配。
判決後再發現其他合夥債權債務的,雙方可另行提起訴訟解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法院完全可以通過證據規則,對雙方提供的證據作出認定,如果證據能夠確定部分案件事實,能夠確定某一合夥事項存在一定利潤,即可據此作出判決。如果判決之後有新的證據表明還存在其他合夥利潤的,合夥人可另行提起訴訟解決。
總之,對已經明確的部分合夥利潤進行處理是有法律依據的。對賬目不清、未經結算的案件一律駁回訴訟請求,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反而不利於合夥人合法利益的保護。
(10)合夥糾紛未清演算法院擴展閱讀:
解決個人合夥糾紛「立案難」情況的對策建議:
(一)引導當事人恰當行使訴權
訴訟是含有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活動,因具體訴訟過程中的請求、陳述不妥當,或舉證失誤都可能產生不同的裁判結果。針對因個人合夥糾紛引發的訴訟,從立案階段就要引導當事人恰當行使訴權。
(二)法院應協助清算合夥賬目
對於合夥人之間已經結算,債權債務關系清晰或者證據充分、賬目簡單且清晰的案件,法院可以依據結算憑據或經開庭審理由審判人員加以核算後,依法作出判決。
(三)委託審計部門對合夥賬目進行審計
如合夥人之間對合夥開支、對外債權債務以及盈餘虧損情況存在較大爭議,但合夥賬目規范、齊全,或雖缺少賬目或賬目不清,但合夥人對做帳情況能統一口徑的,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應當及時引導當事人申請委託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