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關於企業字型大小侵權的案例

關於企業字型大小侵權的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15 04:30:36

① 侵犯企業名稱權有哪些行為

侵犯企業名稱權的行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非法干涉企業名稱設定權。

企業對其名稱具有獨立的設定權,只要企業在設名稱權定自身的名稱時,按照《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的要求,只要名稱符合真實性原則,且不違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二,非法干涉企業變更名稱權。

企業對其名稱權有依法變更的權利,只要不違背國家設立企業名稱權的相關禁止性規定,不侵犯第三人合法權益,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三,非法干涉企業使用名稱權。

這其中主要包括兩種情形:

1、非法使用他人企業名稱的行為。企業名稱權是一種獨占使用權,除企業自身外,其他企業未經權利人許可不得使用該名稱,否則構成侵權。非法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權的行為以冒用他人企業名稱和盜用他人企業名稱兩種較為典型。冒用他人企業名稱是指冒充他人企業名稱,而為自己企業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即冒名頂替;盜用他人企業名稱是指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以他人企業名稱進行營利活動,給權利人帶來不利益的行為。其次,行為人故意將自己的企業名稱與他人的企業名稱相混同,給企業名稱權利人造成實際損失的行為也是非法使用他人企業名稱的侵權行為。

2、不使用他人企業名稱的行為。企業名稱經部分或整體轉讓後,受讓方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期限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應當使用而未使用的行為同樣是侵犯他人企業名稱權的行為。

第四,非法干涉企業轉讓名稱權。

企業名稱權作為一種財產權,具有財產的可轉讓性。按照《企業名稱管理規定》第23條規定,「企業名稱隨企業或者企業的一部分一並轉讓,企業名稱只能轉讓給一戶企業。企業名稱的轉讓方與受讓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或者協議,報原登記主管機關核准。企業名稱轉讓後,轉讓方不得繼續使用已轉讓的企業名稱。」因此,企業名稱轉讓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② 比較知名的商標侵權的案例有哪些

時間:2010年—2012年
案情:從名不見經傳,到現在的涼茶第一罐,「王老吉」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但是,這奇跡中間卻夾雜著兩家公司的恩怨。從2010年開始,廣葯集團與加多寶之間就展開了「王老吉」的商標之爭。
結果:北京一中院就鴻道有限公司(加多寶)提出的撤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於2012年5月9日作出的仲裁裁決的申請作出裁定,駁回鴻道集團提出的撤銷中國貿仲京裁字第0240號仲裁裁決的申請。該裁定為終審裁定,暫時為廣葯集團和加多寶的「王老吉」商標爭奪案畫上了句號。
時間:2012年—2015年
案情:喬丹和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自2012年以來官司不斷,同年10月,飛人喬丹向商評委提出爭議申請,認為喬丹體育注冊上述商標的行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指的誠實信用原則;2015年初喬丹再次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中國喬丹體育公司撤銷關於「QIAODAN」、「僑丹」、「喬丹王」在內的多個爭議商標。
結果: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起訴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商標爭議案」耗時三年,迎來終審判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78起喬丹體育商標爭議案中的32起做出了終審判決:二審維持原判,駁回了邁克爾·喬丹撤銷喬丹體育爭議商標注冊的上訴請求,保持喬丹體育爭議商標的注冊。
時間:2015年
案情:2004 年,周某買下了一個注冊於 1996 年、名為「百倫」的商標,隨後又注冊了包括「新百倫」在內的一系列聯合商標,並在 2008 年拿到「新百倫」商標的批准。而早年曾以「紐巴倫」為名在國內進行宣傳的New Balance,因為其 2006 年成立的上海公司名為新百倫,便開始使用「新百倫」作為中文名,於是擁有中文商標的企業向廣州中院提起侵權訴訟。
結果: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商標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該院認為,美國New Balance公司在中國的關聯公司——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冊商標「新百倫」,構成對他人商標專用權的侵犯,須賠償對方9800萬元。

③ 字型大小被侵權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品牌

侵犯他人字型大小的侵權行為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將他人的字型大小作為自己的字型大小注冊使用。對於那些在同一區域擅自使用他人字型大小作為企業名稱的字型大小的,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請求撤銷其企業名稱,並請求損害賠償。但是對於不在同一行政區域將他人字型大小作為作為自己企業名稱的字型大小加以登記的話,就不能用《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來進行保護。因為我國企業名稱(商號)採取的是區域登記注冊制。即:由每個行政區域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登記管理機關,負責該區域內的工商企業的注冊登記,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只主管、負責全國公司企業的登記注冊工作。只有在登記區域才具有企業名稱和商號的專有使用權。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

(2)將他人字型大小作為商標進行注冊。根據國家工商管理局1999年4月5日發布的《關於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工商標字[1999]第81號)第四條的規定,商標中的文字和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對市場主體及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應當依法予以制止。該《意見》規定了兩種侵犯商號權的行為方式:

l 將與他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商標,引起相關公眾對企業名稱所有人與商標注冊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l 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起相關公眾對商標注冊人與企業名稱所有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根據《關於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權利人必須自商標注冊之日或者企業名稱登記之日起五年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訴,並附送其權益被損害的相關證據材料。由工商管理機關負責查處,撤銷其擅自使用的包含權利人字型大小的企業名稱。

④ 關於廠商名稱權的案例額分析題

商標被人當廠名 廠名被人變商標
從2000年5月起,在浙江、上海、江蘇、安徽、雲南、重慶等地出現了「惠工牌」工業縫紉機,該縫紉機外包裝及宣傳資料上赫然印著上海海菱縫紉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製造的字樣,產品的宣傳資料及說明書也與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的幾乎一致,而其價格則比「惠工廠」的產品低廉。
2000年9月,「海菱牌」縫紉機的經銷商浙江義烏某公司致函「惠工廠」,反映有客戶要求購買「上海海菱公司」生產的「惠工牌」工業縫紉機,其與「惠工廠」生產的「海菱牌」混淆,影響了銷售。
12月,「海菱牌」縫紉機的經銷商江蘇常州某縫紉設備公司致函「惠工廠」,稱常州地區市場上出現了海菱公司生產的「惠工牌」縫紉機。
2001年3月,浙江義烏某縫制熨燙設備公司致函「惠工廠」,由於「海菱公司」生產的「惠工牌」縫紉機質量很差,導致客戶真偽難辨,不敢購買帶「海菱」字樣的縫紉機。
……
曾獲得上海名牌產品稱號的海菱牌縫紉機的擁有者———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將生產惠工牌縫紉機的上海海菱縫紉機公司告上了法庭。這場歷時一年半的反不正當競爭案在國內企業界及司法界引起強烈反響。
此案在工商局拖了一年
經調查發現,以經營工業用縫紉設備為主的浙江省東陽市華聯衣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張凌木。1998年華聯衣車公司申請「惠工」商標;1999年12月獲准注冊;2000年4月,張凌木在上海閘北區注冊成立了上海海菱縫紉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9年出台的《關於解決商標和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起相關公眾對商標注冊人與企業名稱所有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應當依法予以制止。據此,「惠工廠」向上海市工商局投訴,要求制止「海菱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此後,經上海市、區工商局反復研究後正式答復「惠工廠」:該案在工商局無法解決。因為《關於解決商標和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較籠統,具體執行中無法與國家其他法律相抵抗,只有去找法院。
法官去浙江保全證據撲了空
2001年12月1日,「惠工廠」請專門打不正當競爭官司的朱妙春律師代理,以惡意交叉使用著名企業商標、字型大小誤導消費者進行不正當競爭為由,將「海菱公司」等企業告上法院,要求張凌木撤銷企業字型大小「海菱」及商標字型大小「惠工」,停止侵權,銷毀侵權產品,登報道歉,賠款500萬元。
26日,上海二中院法官前往東陽進行財產、證據保全,因對方不肯在扣押清單上簽字,無法進行證據保全。接著,法官便去銀行,凍結了華聯衣車公司11萬元資金。
受理撤銷「惠工」商標申請
2002年1月31日,律師將撤銷「惠工」的商標申請遞交國家工商總局商評委,文中稱,商標注冊人華衣公司利用不正當的手段,將申請人的企業字型大小「惠工」注冊為商標,屬於典型的惡意搶注行為。華衣公司多次與申請人發生過經濟往來,因此對申請人的企業字型大小是明知的。
國家工商總局商評委授理了撤銷「惠工」的商標申請。
2003年3月9日,東陽市華聯華衣公司答辯:我公司歷年來被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公司享有專用權的已被商標局核准注冊並經我公司長期使用的「惠工」商標,符合商標法中的相關規定。
專家:增加了迷惑性、混同性
2002年2月27日,第一次開庭。被告「海菱公司」辯稱,自己是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成立的公司,其企業名稱「海菱」與海菱牌縫紉機的商標相同,這純屬是一種巧合,而使用「惠工」商標是經注冊人東陽市華聯衣車有限公司許可,並認為此案工商部門現正在處理,不應再由法院同時審理。
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室主任王錫麟教授對此案做了評述:商標和企業字型大小是企業向社會及消費者展示自身信息最重要的區別標志,是企業商業信譽的象徵,它有助於消費者在日益豐富的市場中區分不同經營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商標的專用權與企業名稱權分別受商標法和《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法規》的調整、保護,就其權利取得程序、途徑來看,可謂「互不侵犯」。原告「惠工三廠」對於「惠工」字型大小和「海菱」注冊商標這兩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商業標識均享有合法的在先權利,受到法律保護。被告在實施市場競爭行為時,將「海菱」、「惠工」這兩項信息有機組合,一並展示,這種行為比單獨利用「海菱」或者單獨利用「惠工」的行為更增加了迷惑性、混同性,顯然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理應被禁止。
法院判決被告賠款40萬元
2003年4月25日,法院做出一審判決:經對比,原告、被告產品的宣傳資料基本相同。被告華衣公司曾向原告惠工廠購買過原告的產品,作為同業競爭者,並基於雙方有業務往來的事實,華衣公司應當知曉原告的「惠工」字型大小及「海菱」注冊商標。在此情況下,華衣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了與原告字型大小相同的「惠工」商標,其法人又成立了字型大小與原告注冊商標相同的海菱公司,並將其「惠工」商標許可被告海菱公司使用,由此形成了兩被告生產、銷售的產品及宣傳資料上同時出現了分別與原告「惠工」字型大小、「海菱」商標相同的「惠工」商標和「海菱」字型大小。因此,兩被告的上述行為明顯具有對原告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惡意。法院判決,被告立即停止在其生產銷售的縫紉機及印製、散發的產品說明書和宣傳資料上同時使用「海菱」字型大小及「惠工」商標,並刊登聲明,向原告賠禮道歉,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0萬元.

⑤ 關於侵權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復的:

某著名網制絡公司在網游「泡泡堂」紅極一時的時候推出了與之十分相象的「XX堂」游戲,

在網游「跑跑卡丁車」越來越火的時候也模仿製造了自己的「XX飛車」,

在「網路知道」為網路公司獲取了巨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也推出了自己類似的網路咨詢服務

⑥ 使用他人字型大小侵犯企業名稱權的有關司法

涉及到侵犯企業名稱專用權的法律、法規,主要有: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貫徹《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⑦ 企業名稱侵權問題

不侵權,AB字母公司中國遍地都是,因企業名稱沖突引發的訴訟中,由內於當事人雙方的企業容名稱都經過合法的登記注冊,有合法來源,因此只有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基礎,通過判斷當事人主觀上是否有故意混淆或搭便車的故意、客觀上是否可能使公眾誤解,才能確認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從而認定是否侵犯了企業名稱權。擅自使用他人已經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業名稱專用權行為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所在地登記主管機關要求處理。登記主管機關有權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賠償被侵權人因該侵權行為所遭受的損失,沒收非法所得並可以處以罰款。對侵犯他人企業名稱專用權的,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⑧ 現有一企業告我司字型大小與其相同,要求我司更改字型大小,但其狀告案由為虛假宣傳,請問其的要求是否合理

關鍵在於貴司和對方是否對企業字型大小進行了商標注冊,如果只作為企業名稱出現而且不在同一地區,重名也是沒關系的。例如「四通搬家」和「四通集團」是什麼關系都沒有的。

⑨ 企業字型大小使用在前,商標使用在後,構成侵權嗎

商號權和商標權也都是屬於知識產權中的一部分,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呢回。

  1. 如果是單純的在先答使用,並沒有侵害他人已經核准注冊的商標,那就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放心使用,不必擔心。

  2. 如果您雖然是在先使用的企業字型大小,並且主營產品也和他人的商標相同,也一直用的企業字型大小做的宣傳,建議您乘早修改,這樣做容易導致公眾誤認,對方要是起訴就涉及到了侵權,或者您使用別的商標,這樣就不會引起沖突。

閱讀全文

與關於企業字型大小侵權的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