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事訴訟法中的近親屬
按現行相關規定,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是,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具體情況,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2.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⑵ 民事糾紛中家屬拒絕屍檢法律後果
《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如果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屍檢的,也應當
1、第六十四條第一、三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2、第六十五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3、第六十八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4、第六十九條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⑶ 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工作人員 如何理解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解釋如下:
1,「當事人的近親屬」是指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2,「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是指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包含;1當事人是法人,其中的職工;2當事人是自然人,它擔任法人里有勞動關系的職工)。
引用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第八十五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六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3)民事糾紛家屬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一、中國人的近親屬;二、定居在中國的;三、有其它正當理由。
此處的「近親屬」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⑷ 民事糾紛調解時家屬沒有到場簽字生效嗎
只與財產有關的。原則上生效。
一、夫妻雙方,只要有一方出面的,在法律視為夫妻雙方的代理人。
二、如果協議明確約定,必須夫妻雙方到場簽字的,那家屬不簽字的,協議不生效。
三、如果與家屬有特殊的關系的,則必須家屬簽字。如果只是財產關系的,不必家屬到場。
對財產關系可以自由處分,這是合同法調整范圍內的,民事調解協議經簽字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但對於身份關系,當事人沒有自由處分的權利。即使雙方簽訂了協議,例如在婚姻關系、收養關系糾紛。也必須要通過法律規定的方式才能產生訂立或解除身份關系的效力。例如離婚協議,即使雙方簽訂了,也要一起到民政局,經審審核同意後再辦理手續。另外,即使簽字了,雙方也是可以反悔的。
⑸ 在公安局處理民事糾紛能帶家屬嗎
公安局應對糾紛中的肇事方或過錯方應視情必須給予相應的治安處罰;凡持械傷人或故意損壞財物者,應視情必須給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罰款的處罰;糾紛雙方均有錯且又均符合治安處罰條件的,必須視情分別給予處罰。治安處罰不影響對民事賠償的調解。民事糾紛案件的調解處理,應製作書面「調解協議書」,交由當事人雙方簽字生效。「調解協議書」應存檔備查。對不服公安派出所調解意見的,應勸導雙方到人民法院提請民事訴訟。
⑹ 家屬在民事調解中到底有什麼作用
可以安撫當事人的情緒,家屬會讓當事人的情緒變得更加穩定,也使民事糾紛更快的解決,給警察帶來一些便利。
⑺ 民事起訴會影響家屬嗎
在發生了民事糾紛之後,如果我們在法院進行起訴的話,一般是不會影響到家屬的,但是我們需要看是什麼原因被起訴的,如果在訴訟的過程中敗訴了,可能會有經濟承擔的情況。
⑻ 民事訴訟親友代理中親屬的范圍
「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六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意是:
(一)「偵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依照法律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二)「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四)「訴訟參與人」是指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
(五)「訴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
(六)「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8)民事糾紛家屬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五條 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於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
(一)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的;
(二)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的;
(三)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
(四)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的;
(五)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
受理申訴或者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⑼ 民事訴訟可以連帶起訴債務人家屬嗎
民事訴訟是否可以起訴被告人的家屬需要分幾種情況:
第一,如果被告是完全行為能力人,那麼只需要其個人承擔還款義務就可以了。
第二,如果被告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或者無行為能力人那麼可以將其監護人作為共同被告
第三,如果是完全行為能力,並且已經結婚,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的話,可以連對方的配偶一並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