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糾紛調解申請
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糾紛進行的行政調解,是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方式之一,也是一項必經程序。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再申請由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人民政府處理決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若爭議各方當事人經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就簽訂土地權屬協議書,即具有法律效力,但注意協議不得損害第三方利益,包括國家利益,否則協議無效。協商不成,則由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處理申請;土地管理部門接到申請後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進行調查取證;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由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對處理決定不服,可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最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備案。為了避免和減少土地糾紛的發生,必須強化土地的統一管理,進行地籍調查和明確權屬地界,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和核發證書工作。土地糾紛的處理採用屬地管轄的原則,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
② 法庭土地糾紛調解(請專家幫忙)
你們的土地是什麼性質的?是集體所有的還是國家所有的?我想如果你們是包村子裡的土地,那麼應該還是集體所有的。
集體所有的土地,如果被國家徵用,那麼對於土地的補償款應該補給村委會,由村委會負責分配。這個款項是屬於集體所有的,集體成員享有平等的分配權,即使是你們自己耕種的土地,也不可能把這個款子都給你們的。
除了徵用土地的補償款之外,還會有一定的土地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助費,這些費用是歸使用權人的。這塊土地現在既然是已經由別人耕種了,那上面的附著物當然也應該是別人的,這些補償款你們當然沒辦法得到了。
還有你說的調換是什麼意思?應該是村委會的決定吧?那麼你們應該已經拿到新的土地了,原來的土地就和你們沒什麼關系了,你們只能針對新分到的土地主張權利,基於原來的土地所享有的權利,只能由新的使用權人享有。
③ 土地糾紛調解不下到司法的報告怎麼寫
一塊土地政府只能給一個家庭,糾紛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違法佔地,就別強詞奪理混淆概念了
④ 讀農村土地糾紛調解有什麼好處
如果是讀書學習的話,「農村土地糾紛調解」之類的書籍對個人非常有好處:
可以更多了解和掌握農村土地法律知識。
可以更有利於依法維護個人的土地權益。
可以懂得農村土地使用的條件和審批,了解合法用地和非法用地。
隨著土地資源的不斷減少,國家對土地使用管理越來越嚴格,土地利益也非常微妙,所以非常有必要掌握土地法律。
⑤ 如何做好土地糾紛調解仲裁工作總結
工作情況概述,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取得的經驗
不足和問題
努力方向
⑥ 土地糾紛調解不下到司法所的報告怎麼寫
當前只有依託人民調解法 建設大調解體系 爭取把司法所建成街道鄉鎮的調解中心回 利用司法助理員的個答人能力 強化調解 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能力 讓基層黨委政府看到司法所作用 當然這個工作和綜治辦得信訪維穩工作有類似之處 如果能夠讓綜治辦和領導理解 只要調解搞的好 信訪維穩的壓力就能夠輕松這個道理 那麼工作就好作了 其次就是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把社區矯正日常考察盡可能量化 同時也要向街道鄉鎮領導解釋社區矯正人員同樣也是轄區不安定因素才 爭取領導投入資源 這是我當司法助理員快2年的一點經驗之談 當然比不上各位前輩了 我自認也是盡力去有為才有位了
⑦ 土地糾紛解決的方法有哪些,應該怎麼做
一般分為四種解決方法的:
和解(協商)
和解是依糾紛主體自身的力量,在平等和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解決糾紛的方式。和解通常無須第三方的介入,無須嚴格遵守實體法規范和程序規范,和解協議也沒有強制力,這是一種最為平和的糾紛解決方式。
調解(非訴訟調解或民間調解)
調解,即糾紛主體將爭議提交第三者,由其協調、說服並幫助雙方進行協商交流,以達成解決糾紛的合意。這是一種運用比較廣泛的糾紛解決方式。在農村土地糾紛的解決過程中,屬於這類調解的主要是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和鄉(鎮)政府的調解。《土地管理法》第57條規定,土地承包合同糾紛的解決,可由雙方協商解決、申請村委會或鄉(鎮)政府進行調解,也可到法院起訴。其中村委會或鄉(鎮)政府的調解即屬這類調解。
行政裁決及復議
行政裁決,即行政機關依法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相關的爭議進行處理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即上級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不服下級行政行為的審查及決定行為。《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第3款規定:「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行政復議法》第30條第1款規定: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訴訟
訴訟是解決土地糾紛的法律機制中最正式、最權威、最規范的一種方式。因土地糾紛引起的訴訟通常是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例如,政府為公共利益征地、土地確權或行政機關先行處理後當事人不服起訴的,應為行政訴訟;而在平等主體間發生的土地爭議引起的訴訟則為民事訴訟。相對於行政裁決與復議,訴訟更加客觀、中立和公正,也應當更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⑧ 土地糾紛
農村土地歸全體村民所有,是不能買賣的,所以你敗訴了,在不改變地使用性質是可以租的,千萬不能最買了,我相信法院不會主持調解你們土地交易的,那個錢應該退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