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惡意欠薪是否構成犯罪
法律上規定惡意欠薪犯罪,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而欠款則不在此列。若有人故意欠款不還,可以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強制其還錢,但這種行為不構成犯罪。
Ⅱ 老闆拖欠工資構成惡意欠薪罪,請問該在那個部門報案
老闆拖欠工資構成了惡意欠薪罪,你可以到勞動監察部門的勞動監察大隊去舉報的,也可以到公安局報案,還可以到人民法院進行訴訟。
Ⅲ 惡意欠薪罪的法律規定
惡意欠薪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客觀表現為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本罪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企業和自然人;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本罪犯罪客體是雙重客體,既侵犯勞動者的財產權,又侵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妨礙了正常的勞動用工關系。
Ⅳ 老闆拖欠工資,已構成惡意欠薪罪,請問該在那個部門報案
拖欠工資,不發工資、剋扣工資可以打12333電話投訴,該電話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電話。也可以到勞動局監察大隊投訴。涉嫌惡意欠薪罪的,可以報警,由公訴機關起訴到法院。
由於公司未能按時發放勞動報酬,當事人可以申請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關系,並要求經濟補償。當事人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行政部門進行舉報,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工資,勞動監察大隊協調不成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Ⅳ 惡意欠薪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你好:
我是貴州法律達人團王致富法律資格,對於你的問題給你解答於下:
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五)》出台前,坐客某些媒體的嘉賓曾將用人單位拒不支付勞動者報酬的行為行為希望定罪名為惡意欠薪罪。此規定出台時間一長,有的媒體又忘了 正規罪名叫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因而又叫起惡意欠薪罪了。事實上,罪名是件很嚴肅的事情,不能朝令夕改,最高層也不會這樣做。所以,使用法律術語應慎之又慎,以免造成公眾的誤解。
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五)》規定,刑法第276條之一(《刑法修正案(八)》第41條)的罪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Ⅵ 惡意欠薪罪的法律缺陷
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關於執行《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五)將惡意欠薪罪改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務工收入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量務工人員工資被拖欠,惡意欠薪已逐漸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隱患,並由此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面對這一「頑疾」,以總理幫助重慶農婦熊德明討要被拖欠的工資為發軔,各級黨委、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予以清欠,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遠遠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往往是舊的積欠未完全解決,新的積欠又產生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復雜的,但立法滯後、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造成處罰手段薄弱,應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現行規范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工資關系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199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民法》、《民事訴訟法》、《企業破產法(試行)》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各部委制定的勞動規章等等。總的說來,各類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龐雜、效力等級不一,相關規定時有沖突,對勞動工資關系的規定較為原則,不易操作執行。如作為規范勞動工資關系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權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九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事責令支付賠償金:(一)剋扣或者無權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再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之規定等等。這些規定,雖然明確了用人單位在侵害勞動者勞動工資關系時要承擔的責任,但縱觀這些規定,對勞動者勞動工資關系受到侵害時的權力救濟都過於籠統,賦予勞動行政部門的監督職權僅為責令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責令支付賠償金三種措施。總的說來,處理手段單一、薄弱,缺乏剛性。 由於處置手段的弱化,當前勞動工資關系糾紛特別是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薪金問題已漸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進而影響到了社會的和諧穩定,並成為許多違法犯罪行為的誘因。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寧夏民工王斌余被包工頭惡意欠薪,在討薪時又被毆打,激憤之餘,連殺四人被處死刑。普遍的社會輿論並不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而是對其報以深切的同情,希望能從寬處理。這說明,欠薪特別是惡意欠薪這種社會現象已觸及社會道德的底線,成為一件具有嚴重社會危害的行為,它惡化了勞動者的生存環境,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進而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已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當然,欠薪行為的成因是十分復雜的,必須認真剖析,分清性質。筆者認為;欠薪行為從欠薪者主觀方面的不同,可劃分為惡意欠薪行為和一般欠薪行為。對於一般欠薪行為因其生存往往是因為用人單位屬客觀上經營遇到困難,資金周轉不開,經營不善等造成的,主觀上並不具有故意和惡意,根據刑法上犯罪構成的主客觀一致原則,不宜將其納入刑法調整行為,對這種欠薪勞動者可以通過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權力救濟途徑去維護其合法權益。而對於惡意欠薪行為,因其業已存在的巨大社會危害性,應將其中性質嚴重的或造成嚴重後果的納入刑法調整范圍。 根據法理的基本觀點:法律要具有尊嚴和權威性,必須正確反映經濟關系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在刑法中增設惡意欠薪罪是契合這一基本觀點的。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根據刑法犯罪構成的基本原理,將應增設「惡意薪罪」予以剖析:在犯罪主體方面,應規定為用人單位和僱主,犯罪主體可以是單位;在主觀要件方面,應為故意;在犯罪客體方面,應為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勞動者的財產權,又侵犯了市場經濟秩序。
在犯罪客觀要件方面,應既有危害行為又有危害結果,且兩者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危害行為應當是不作為,即行為人能夠履行自己應盡義務而拒不履行,危害結果應是要造成群體性上訪、拖欠數額巨大、引起勞動者精神失常、自殺等等嚴重後果。
另外,在追訴體制上,可以參照傷害案件的有關追訴規定(輕傷害為自訴案件,重傷害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根據惡意欠薪行為危害結果的不同,分別規定為自訴案件和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案件,以利於將有限的司法資源用於嚴重的惡意欠薪犯罪上去,節約司法成本。在量刑體制設置上,應規定為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並處或單處罰金刑。另外,為確保整個刑法體系的科學、嚴密,根據惡意欠薪罪侵犯的復雜客體,應分清主次,將其納入刑法第三章《妨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八節《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罪》,以求嚴密、科學。
Ⅶ 我可不可以告他惡意欠薪罪
沒達到刑法追溯標准:只是拖欠,可依法要求支付雙倍工資
惡意欠薪罪:「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Ⅷ 新勞動法 惡意欠薪
你的欠款問題屬於勞動爭議,5000元欠款有欠條,可以通過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方式予以解決。
當然前提是必須能找到欠款人。
Ⅸ 勞動局調解仍然不支付工資,算惡意欠薪罪,可以去法院告他們嗎
申請了勞動爭議仲裁,
仲裁結果是要求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
但是單位仍然不支付勞動者工資。
勞動者可以帶著勞動爭議仲裁的裁決書,
去一審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要求單位必須支付勞動者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