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作權民事來糾紛案件,由中級以源上人民法院管轄。
2、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
3、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前款規定的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5、對涉及不同侵權行為實施地的多個被告提起的共同訴訟,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被告的侵權行為實施地人民法院管轄;僅對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訴訟,該被告侵權行為實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6、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㈡ 鄉鎮法庭可以受理民事侵權案件嗎
可以受理,屬代為基層法院受理,真正的立案是在法院的立案庭。同時審理的判決栽決也是基層法院的公章,也就是說行使的是基層法院的審判權。
㈢ 起訴的包括國家部位,地方部門,可以到基層法院起訴嗎
在我國國務院部級單位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受理案件的法院都是中級人民法院,除此之外都是區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包括。省公安廳市公安局以及其他的省衛生廳,市衛生局以及縣政府,都是由縣級也就是說區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這是在我國行政訴訟法中明確規定的,法律認為國家部級單位跟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相對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因此由中級人民法院來受理管轄。
㈣ 軟體開發合同屬於基層法院管轄嗎
還要看設計金額丫,設計內容丫,是否涉密丫,雙方什麼身份丫,等等滴。不過一般都是基層法院管轄滴。
㈤ 計算機軟體侵權法院按什麼標准量刑的
計量機軟體的侵權做法,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復制流程的基本要素或結構,這一點是較容易證實的,因為復制即表明是完全的翻版,只要完全相同就構成侵權。二是按肯定的規則、步驟只復制部分軟體代碼。在第二種情況下,法院在判定時通常要審查被告可否竊取了足夠多的軟體流程表達形式。事實上操作中,這個問題就比較復雜、比較難判斷,因為計量機軟體產品究竟要被復制多少比例,才能確定發生了抄襲的侵權做法,並無固定數量限定。當然,復制的數量越大,就越易於獲到證明其是侵權做法的證據,但是被復制的數量達到什麼程度就能夠認定為侵權,司法實踐中也不是很好確定的事情。
對於復制數量小的情況,目前法院大多採用的判定準則包括:
一是接觸附加。依照這個准則,只要發現接觸,任何復制都將被認為是一種侵權做法。但是,我倆認為這種觀點是有肯定局限性的,因為它忽視了查證兩個軟體作品之間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而且把對計量機軟體的保護范圍擴大到對計量機流程中包含的「思想」,這與我國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和《計量機軟體保護條例》的基本精神相違背。
二是要求對計量機軟體流程進行兩步分析。首先,法院必須確認在兩個計量機軟體流程中所體現的「思想」可否相同:如果分別,則不構成侵權;如果相同,那麼第二步就應該設法查證上述兩個計量機軟體的流程在「表現形式上」可否有實質性相似。
三是正在受到各方面廣泛認可的疊合準則。依照這個准則,原告須證明:1、被告在完成他的軟體產品時未經許可「使用」了原告享有在先軟體著作權的流程作品;2、被告的軟體作品是一種疊合而成的再生品,即採用了原告軟體產品的實質部分與他自己開發的內容進行迭合復制。這個准則主要著眼於兩個軟體產品之間「質和量的相似」,是事實上運用中比較好的判斷方法。
通過總結多年代理計量機軟體侵權案件的經驗,我倆認為,識別計量機軟體侵權做法,直接、有效的判斷准則是:實質性相似加接觸()。
實踐中判定兩個軟體作品「實質性相似」的准則是:被指控的計量機流程可否極其類似於原告的計量機軟體產品。計量機軟體流程的「實質性相似」有兩類:一是文字成分的相似,它以流程代碼中引用的百分比為依據進行判斷;二是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強調應該以整體上的相似作為確認兩個軟體之間實質上相似的依據。所謂整體上的相似是指兩個軟體產品在流程的組織結構、處置流程、採用的數據結構、產生的輸出方式、所要求的輸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
㈥ 什麼知識產權案件能在基層法院審理的
我記得有這么一條,高院授權的基層法院可以受理著作權案件。
㈦ 基層人民法院能處理專利糾紛嗎
經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基層法院可以受理專利糾紛案件。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版關於修改《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決定
(201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0次會議通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0次會議決定,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作如下修改:
第二條規定增加一款:「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指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專利糾紛案件。」
㈧ 網上可以辦理向基層法院提起訴訟嗎
目前沒有網路起訴一說,因為根據規定,當事人應該親自或者委託律師到法院進行起訴。以便於法院進行核實。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