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撤銷和停止侵害的法律區別
撤銷和停止侵害的法律區別:最直接的區別就是撤銷就是直接取消,停止侵害就是侵害受到阻止。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決議的內容違反章程的或者決議的程序違反法律的,系可撤銷事由。因此,在決議的程序違反法律時,如果股東或者董事正在開會,可以請求停止。如果開會作出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則可以請求撤銷該決議。
另外,如果決議的內容有待會議以後執行,則停止是指停止執行決議的行為。撤銷是指撤銷決議。即一個針對會議決議,一個針對執行行為。
《民法通則》在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中將停止侵害作為一種獨立的責任方式,並且在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我國民法理論通常認為,停止侵害這種責任形式以侵權行為正在進行或仍在延續中為適用條件,所謂停止,僅指對於已經發生、正在造成損害時令行為人停止其侵害行為,以縮小損害范圍,減少損失;而在侵害人的行為尚未實施前,權利人如欲事先阻止其不法行為,則無法適用。(1)故此,有學者指出,停止侵害還應當包括防止侵害,也就是說如果某些誹謗性的作品即將發表或傳播,為對此予以阻止,受害人有權要求法院禁止該作品的發表和傳播。他們認為,「此種請求權的行使對防止損害的發生十分必要」。 [6]在實務中,停止侵害請求權的適用范圍也不斷擴大。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之十關於「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承擔形式」的解答是: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的精神,在訴訟過程中,如果遇到有需要責令侵權行為人立即停止侵害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人民法院的職權,先行作出停止侵害的裁定。
⑵ 侵權人撤權成立要件
你好,
是指債權人對於債務人危害債權實現的行為,有請求人民法院撤消該行為的權利。不需要,債權沒有到期的情況下也可以行使,行使撤銷權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出現了合同及有關法律規定的撤銷事由發生,在債權人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就可以行使,和債權期限屆滿沒有任何關系。第七十四條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編輯本段適用范圍乁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第七十五條 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第一百九十五條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
自己對於以上的回答不明白的,看可到 ——http://tieba..com/p/4313353742網路律師平台去 咨詢 一下 啊。親。
⑶ 什麼是法定撤銷
撤銷權,又稱廢罷訴權,是指債權人在債務人與他人實施處分其財產或權利的行為危害債權的實現時,得請求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法定撤銷就是根據我國法律明文規定的條件行使撤銷權的撤銷。
比如: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
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條件,我國《合同法》第192條第1款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撫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第193條第1款規定:「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以上就是行使法定撤銷權的法律的明文規定。
⑷ 如果法院判定侵權行為成立並下達判決書,三個月後專利被宣告無效,可否要求撤銷
您好!不能要求撤銷。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並已執行的法律文書,不具有追溯力。如果您認可本解答,請點擊採納,謝謝!如有問題可繼續追問。
⑸ 任意撤銷權的行使,法定撤銷權有什麼不同
您好, 任意撤銷權與法定撤銷權的區別有以下三點:
一是兩者的法律依據不同。行使任意撤銷權的依據是《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而行使法定撤銷權的依據則是《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如果贈與人就贈與房產行使任意撤銷權,還應當適用《物權法》第九條的規定。
二是兩者適用的條件不同。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條件包括:(1)贈與合同尚未履行,贈與物的物權尚未發生轉移。動產的物權轉移以交付為要件,不動產和特殊動產(如機動車、船舶、飛機)的物權轉移以登記為要件。因為贈與合同具有實踐合同的特點,物權轉移後,贈與人即喪失任意撤銷權;(2)贈與合同不具有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的性質;(3)贈與合同尚未經過公證。具備上述條件的,贈與人方可行使任意撤銷權。法定撤銷權是基於法定事由,由贈與人行使的撤銷贈與的權利。行使該項權利的要件是,無論贈與合同是否已經履行,受贈人只要符合下列一種情形即可行使撤銷權:(1)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2)對贈與人有撫養義務而不履行;(3)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只要具備前述三項事由,不論贈與合同是否經過公證證明,贈與的財產是否已交付,也不論是否屬於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性質,享有撤銷權的人均可以撤銷贈與。從這兩種撤銷權的條件可以看出,依法成立的法定撤銷權,可以包含任意撤銷權,而任意撤銷權則不包含法定撤銷權。
三是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法律後果不同。行使任意撤銷權的後果是,生效的贈與合同從此失去效力(但已經履行部分有效),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解除,贈與物的所有權不變,受贈人的履行請求權也隨之消滅。行使法定撤銷權的後果是,不僅尚未履行的贈與合同不再履行,而且已經履行的贈與合同也失效,在贈與物的物權發生轉移的情況下,贈與人可以受贈人不當得利為由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包含法定撤銷和任意撤銷的合同法案例
第二,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贈與合同中,贈與地產的權利轉移之後,贈與人即喪失了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但在以下條件具備時,贈與人仍可享有撤銷產與合同
⑺ 業委會違反《物權法》第76條「雙過半」的規定,業主欲依據《物權法》第78條規定訴請法院撤銷侵權決定;
訴請法院依法撤銷業委會侵害業主利益決定的時候,對起訴人數沒有規定,只要是受侵害的業主都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八條,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決定,對業主具有約束力。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侵害業主合法權益的,受侵害的業主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7)法定撤銷侵權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