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損害求償權和民法的侵權損害賠償的區別
消費者協會的主要職責
消費者協會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以保護消費者合法的社會團體。其主要職責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2條作了7項規定。具體是: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者信息和咨詢服務。為了幫助消費者正確購買和使用商品,各地消費者協會以刊物或設立咨詢站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二、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工商、技監、衛生、標准、計量、物價等行政部門在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檢查時,消費者協會有義務參與。
三、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在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受理消費者投訴中發現的問題,消費者協會應及時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有關事項,並建議有關行政部門予以盡快解決。
四、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這是消費者協會一項最重要的職責。
五、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提請鑒定部門鑒定。消費者的投訴往往涉及到一些技術性的問題。為了切實解決消費者的投訴事項,分清責任,消費者協會有權提請有關技術鑒定部門予以鑒定。有關鑒定部門有義務盡快做出鑒定,並告知鑒定結論。
六、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消費者與經營者相對而言屬於弱者,所以有必要得到社會組織、團體的支持。如消費者的權益在受到侵害後,如投訴、申訴、調解等方法均不能如願,消費者協會作為社會團體,按我國民訴法的有關原則,支持消費者訴訟,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七、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和批評。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是指新聞輿論,消費者協會要充分利用新聞媒介,揭露和批評那些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和單位,加強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政府支持消費者協會開展消保工作和活動。消費者協會是社會組織,有組織優勢,可組織理事單位(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行業主管)開展活動並通過其查處案件,可依靠社會力量,通過調解、督促和社會監督等方式來發揮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作用。
⑵ 侵權損害賠償一定要有損失嗎
1、侵權損害賠償來一定要源的損失。
2、《侵權責任法》第15條第1款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3、根據上述規定,承擔民事責任並不一定要有損失,但是承擔賠償責任一定要有損失,因為「賠償」就是「賠償損失」,所以,侵權損害賠償一定要有損失,否則也就不存在賠償。
⑶ "強制消費" 應該負什麼"法律責任
強制消費,是未經消費者同意強加於人的,比如到餐館吃飯給你要消毒費,未經同意給你用收費的餐具,這種都構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侵權,應付相應的民事責任,包括:賠禮道歉,返還消費款,或加倍賠償由此造成的消費者的實際損失等,當然,這種法律責任的實現是需要消費者訴諸法律的,如果不主動提出,國家機關一般不會主動做為的,因為這種訴求是需要由被侵害的對象(公民)主動提出的。
此外,還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也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如果消費者向有關行政執法部門舉報,比如工商管理局,或行政執法大隊等,可以就此行為對相關企業或組織進行行政處罰,或者責令限期改正。需要補充的是,實現以上兩種法律責任都應有相應的證據。
⑷ 侵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是指違約方用金錢來補償另一方由於其違約所遭受到的損失。各國法律均認為損害賠償是一專種比屬較重要的救濟方法。在國際貨物買賣中,它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救濟方法。但是各國法律對損害賠償的規定,往往只涉及到違約一方賠償責任的成立、賠償范圍和賠償辦法等問題,而且差異較大。2.是指對業已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賠償是債權訴訟最主要的特徵,也是普通法所給予的最主要的救濟形式。一般情況下,賠償能夠對原告的損失進行彌補,但對於商標侵權案件,原告最關心的往往是如何首先讓被告停止侵權,其次才是賠償。
⑸ 侵權損害賠償應遵循哪些原則,侵權損害賠償的原則
您好,侵權損害賠償的原則主要有全部賠償原則、限定賠償原則、版懲罰性賠償原則權和衡平原則四項原則。
1、全部賠償原則。即侵權行為人對因侵權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的大小,應以其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為依據,予以全部賠償。
2、限定賠償原則。主要適用於一些特殊侵權損害:
①國家損害賠償。
②交通事故損害賠償。
3、懲罰性賠償原則。主要適用於侵犯知識產權和產品責任。
4、衡平原則。即在確定侵權損害賠償范圍時,應考慮諸如當事人的經濟狀態等因素,使賠償責任的確定更公正、公平。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買東西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可以向那些人提出侵權損害賠償
銷售者,生產者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五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