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常熟法院網查不到俞建名的案件
不是公安系統應該是無法查到的
② 求助:一起民事借貸糾紛案法院判決書下來了,但找不到被告人,怎麼辦
可以先去查詢其名下抄的房產及銀行賬戶等個人財產,在提起強制執行時一並將以上材料提供給執行局。但被告家裡要是一分錢也沒有,也必須先提起來。可以在發現其有錢的時候要求法院前去執行財產。但他要是一直是個窮光蛋,光有一紙的勝訴判決書,也是沒有用處的。
③ 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已結案,卻在匯法網是失信人員,網上找不到聯系匯法網方式,如何是好
可以前往匯法網官網查找聯系方式,對方隨便將您信息放在失信人員名單侵犯您權利的,可以起訴匯法網。
④ 民間借貸糾紛案被告人不出庭要多久才能判下來
這要根據案情審理情況來確定,如果事實清楚,對方不出抗也不提出辨護的,一般開庭後在適當時間(幾個工作日或一個月內)作出判決,以不超過審限為原則。
⑤ 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時發現有哪些情形,應嚴
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版〔2015〕18號,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十九權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時發現有下列情形,應當嚴格審查借貸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款項來源、交付方式、款項流向以及借貸雙方的關系、經濟狀況等事實,綜合判斷是否屬於虛假民事訴訟:
(一)出借人明顯不具備出借能力;
(二)出借人起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明顯不符合常理;
(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債權憑證或者提交的債權憑證存在偽造的可能;
(四)當事人雙方在一定期間內多次參加民間借貸訴訟;
(五)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委託代理人對借貸事實陳述不清或者陳述前後矛盾;
(六)當事人雙方對借貸事實的發生沒有任何爭議或者訴辯明顯不符合常理;
(七)借款人的配偶或合夥人、案外人的其他債權人提出有事實依據的異議;
(八)當事人在其他糾紛中存在低價轉讓財產的情形;
(九)當事人不正當放棄權利;
(十)其他可能存在虛假民間借貸訴訟的情形。
⑥ 2017民間借貸糾紛最高利息有判36%的嗎
法院最高只能判決支付24%的利息,絕對不會違法判決36%的利息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⑦ 民間借貸糾紛案一般多久能判決
一般起訴後兩三月內開庭,大部分案件開庭後會直接判決。特殊的案子會在開庭後,半個月到一個月判決。
⑧ 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理論上來,你可以起訴公司,自要求返還18000元違約金,但這樣做,你在公司也沒法幹了。
起訴的案由:借款合同糾紛
訴訟請求:1、撤銷支付違約金18000元的民事行為;2、要求公司返還18000元。
打贏官司沒有問題。
⑨ 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幾個新問題及原因
民間借貸糾紛發生的原因
1. 與金融機構貸款相比,民間借貸手續簡單,提取資金方便。目前,借款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財產或實力強大的擔保人,很難達到金融機構的貸款條件,並且貸款手續繁雜,借款人急需資金時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而民間借貸手續簡單,提取資金比較方便,彌補了銀行貸款手續繁瑣、貸款困難的短板,使得借款人紛紛轉向民間融資,進而使民間借貸糾紛逐漸增多。
2. 出借人無法通過個人能力收回借款。實踐中,有些當事人明知自己沒有償還能力,但為了一時所需仍向他人借款;有的許諾高息利誘,騙取出借人的錢款;有的在還款期限屆滿後外出躲債,甚至否認借款事實存在,在這些情況下,出借人無法通過個人能力收回借款,只好向法院提起訴訟。
3. 追逐高利,法律風險意識淡薄。許多出借人過於看重高額回報,只考慮以遠遠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方式來收取高額利潤,而輕視風險防控,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借款用途等方面不加考量,最終導致本金和利息均得不到償還。由於法律意識淡薄,很多出借人不能認識到借貸手續的重要性,對借款主體、用途、利息、還款時間等內容約定不明確或無約定,有的案件甚至連借據都沒有;許多擔保人不清楚擔保的含義,隨意簽字擔保的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借款人隨意在空白借據上簽名,或在還款後未及時銷毀借據,這些都為糾紛產生埋下了隱患。
⑩ 因賭債引發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因賭債引發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由於賭債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護,法院一版般應當權判決借款合同無效,同時收繳借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取得的資金又轉貸給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