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大股東侵犯中小股東權益的典型案例
案例:
日前,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股東損害公司利益糾紛案件,支持了原告小股東的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公司控股股東向第三人公司返還其受侵佔資金189.44萬余元,並賠償利息損失。法官還首次在判決中認定股東代表訴訟的訴訟時效期間自修訂後的公司法施行之日起算,而不是通常情況下的從權利人知曉利益受侵害之時起算,從而保護了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
原告林某和被告某科技公司均為北京一家智能卡公司的股東,分別佔有公司15%和35%的股份。2002年底,智能卡公司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2003年,林某提起清算之訴。2004年10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林某與科技公司及其他兩位智能卡公司的股東共同對智能卡公司進行清算。
在該案執行過程中,海淀區法院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對智能卡公司2001年3月26日的資產負債表及成立以來的收支情況進行了清查認定,會計師事務所作出審計報告,認為科技公司佔用智能卡公司資金170萬元,且智能卡公司因違規事宜已支付的不合格支出19.44萬余元應從責任人科技公司處收回。
另,2002年10月,會計師事務所受智能卡公司另一股東委託,對智能卡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及成立以來的收支情況進行了清查核實,發現在1999年10月8日公司成立之初,即有智能卡公司的入資款轉付科技公司170萬元,形成其他應收款。林某在得知該情況後,於2002年11月6日曾向科技公司發函,要求妥善解決智能卡工程公司注冊資金170萬元被抽逃等事宜。
訴訟中科技公司辯稱,在2002年11月6日林某即已發現了科技公司收回借款170萬元的問題,本案訴訟時效應從2002年11月6日起算,現已過兩年的訴訟時效期間,請求法院駁回林某的訴訟請求。
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類型為股東代表訴訟,針對的是侵犯公司利益的行為,而這種侵犯利益行為的主體除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外,公司股東應屬此列。由於智能卡公司已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並經人民法院判決由幾位股東對其進行清算,故智能卡公司的董事會或監事會已不能代表公司行使訴權。該公司的股東在發現公司利益受到他人損害發生損失的情況下,通過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董事會提起訴訟尋求救濟已無實際意義和可能,又因智能卡公司清算組也未成立,足以說明通過智能卡公司內部救濟途徑無法實現該公司的權益救濟。在此情況下,公司的股東林某以自己的名義直接提起訴訟,為智能卡公司請求利益保護,符合法律規定。
公司法在2005年10月27日修訂之前,尚無股東代表訴訟之制度的明確規定,林某尚無法定之訴權,因而不受訴訟時效制度的約束。修訂後的公司法明確規定了股東代表訴訟制度,賦予股東起訴權。林某起訴之日,在修訂後的公司法實施日之後,並未超過法定訴訟時效期間。科技公司非法佔用智能卡公司注冊資金170萬元及違規支出194 465.90元的行為給智能卡公司造成了財產損失,依法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法院判決被告科技公司向第三人智能卡公司給付1 894 465.9元並賠償相應的利息損失。
案件宣判後,原被告雙方均未提出上訴。
② 糾紛案例分析---懂法律的請幫忙
是無權代理,具有特定人身屬性的合同中,是不能有別人代理履行的,A不能委託兒子代理創作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97條案例評析
公司設立時的相關事務是有發起人負責籌辦的,因此設立中的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對外進行法律行為,只能由發起人對外進行法律行為,公司不能成立時,發起人對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另外,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④ 商法的一個案例分析—公司股東欠繳出資糾紛案
公司法28條第二款: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版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權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因此:
1、精工機電有限公司對久安公司有訴權,可以起訴要求被告久安公司補繳出資;
2、不論上述的訴訟結果如何,如果馬飛與久安公司之前就成立新公司的事宜簽訂了書面合同並約定了違約責任,可以自己名義起訴被告久安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3、如果未簽訂書面協議,馬飛可以自己名義起訴被告久安公司賠償自己的實際損失
⑤ 經濟糾紛案例分析
就你的問題而言,也符合個人合夥的特徵,即男方出資,女方提供勞務,並參與管理。盡管女方每月獲得少許報酬,並不能否認其合夥人的身份,因為我國合夥法規並不拒絕合夥組織在分紅之外再給部分合夥人適當的勞動報酬。特別是雙方當時是戀人關系,需集中財力購置新房,女方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等情形。至於沒有營業執照,那是行政管理法規問題,也不影響雙方民事權利的確認和劃分。當然,本案如果進入訴訟,女方如要贏得案件,還必須提供雙方系合夥關系的證據,如書面合同、證人證言等。因為你沒有詳細說明二人簽訂的合同及「書面申請」的具體內容,只能為你提供上述回答。但如果能證明二人合夥關系的成立,則因女方掌管有財務,分割財產時應能充分維護其的權益的。如果仍須交流,請致函[email protected]或QQ:317285201。祝一切順利。
⑥ 案例分析
案情:徐某系某市國有黃河商貿公司的經理,顧某系該公司的副經理。2005年,黃河商貿公司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將國有公司改制為管理層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徐某、顧某及其他15名幹部職工分別佔40%、30%、30%股份。在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委託某資產評估所對黃河商貿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資產評估所指派周某具體參與評估。在評估時,徐某與顧某明知在公司的應付款賬戶中有100萬元繫上一年度為少交利潤而虛設的,經徐某與顧某以及公司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商量,決定予以隱瞞,轉入改制後的公司,按照股份分配給個人。當周某發現了該100萬元應付款的問題時,公司領導班子決定以辛苦費的名義,從公司的其他公款中取出1萬元送給周某。周某收下該款後,出具了隱瞞該100萬元虛假的應付款的評估報告。隨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經研究批准了公司的改制方案。在尚未辦理產權過戶手續時,徐某等人因被舉報而案發。
問題:
1. 徐某與顧某構成貪污罪還是私分國有資產罪?為什麼?
【答案】徐某與顧某構成貪污罪,而不構成私分國有資產罪。本案不符合以單位名義集體私分的特徵,而是採取隱瞞的方式將公款予以非法佔有,符合貪污罪的特徵。
【解析】刑法第396條規定的私分國有資產罪,是指國有單位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的行為。其與貪污罪的區分在於:第一,私分國有資產罪是單位犯罪,體現單位的整體意志。貪污罪是自然人犯罪,體現自然人的意志。第二,私分國有資產罪是集體私分,也即非法佔有國有資產的是一個單位集體,而非個人,參與者是全體成員,體現利益均沾。第三,私分國有資產罪的行為方式,在形式上和表面上是公然進行的,單位全體人員均知曉並公然進行。而貪污罪不可能讓單位全體人員知曉。題中,徐某、顧某和其他領導成員商量,看似體現單位意志,但是,第一,100萬轉入改制後的公司,按照股份分配給個人。然而股份分配是徐某、顧某及其他15名幹部職工分別佔40%、30%、30%股份,這表明100萬只是公司17名幹部私分,而非全體成員均分。也即這是公司部分成員的行為。第二,100萬是採用隱瞞的方式進行私分,沒有讓公司全體成員知曉,不是對全體成員公開進行。因此,徐某與顧某構成貪污罪,而非私分國有資產罪。
2. 徐某與顧某的犯罪數額如何計算?為什麼?
【答案】徐某與顧某應對100萬元的貪污總數額負責,而不是只對個人所得部分負責;此外,用於行賄的1萬元也應計入貪污數額。
【解析】因為徐某與顧某構成貪污罪,而且是共同犯罪。根據部分行為全部責任的原則,徐某與顧某應對100萬負責。同時,用於行賄的1萬元,屬於徐某、顧某先貪污然後再行賄,也應計入貪污數額。
3. 徐某與顧某的犯罪屬於既遂還是未遂?為什麼?
【答案】徐某與顧某貪污100萬元屬於未遂,因為公司產權尚未過戶,但貪污1萬元屬於既遂。
【解析】貪污罪的既遂標準是取得財物。因為沒有取得財物,所以是未遂。
4. 給周某送的1萬元是單位行賄還是個人行賄?為什麼?
【答案】給周某送的1萬元屬於個人行賄,因為不是為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解析】單位行賄罪要求是單位為了單位不正當利益而行賄。因為徐某、顧某等人構成的是貪污罪,而非私分國有資產罪,是個人犯罪,而非單位犯罪。給周某的1萬元,是為了個人利益,而非單位利益,所以屬於個人行賄,而非單位行賄。
5. 周某的行為是否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與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實行數罪並罰?為什麼?
【答案】周某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不應與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實行並罰。
【解析】根據刑法第229條,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是指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這些人員收受賄賂,然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論處,並從重處罰。也即受賄是該罪的情節加重犯。
6.周某是否構成徐某與顧某的共犯?為什麼?
【答案】周某構成徐某與顧某犯罪的共犯,屬於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與貪污罪共犯的想像競合。
【解析】周某明知徐某、顧某欲貪污仍提供幫助,屬於徐某、顧某貪污罪的幫助犯,與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想像競合。
⑦ 民事糾紛案例分析-急!請給予專業的民事糾紛案例分析!!感謝好心人!!!
1.對方最多被行政拘留,如果傷不重,不構成犯罪。
2.小牛糟蹋你家莊家,對方要陪
3.你父親要求對方賠償醫療費是合理的,因為傷害是對方造成的,但是對方的傷害你父親可能也要陪。
4.這里很關鍵的一點事,令尊和對方是怎麼打起來的,是對方先動手還是你父親激怒他,這很關鍵,這是分清過錯的關鍵所在。
5.公安局的人一般會先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再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