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利辛解集土地糾紛

利辛解集土地糾紛

發布時間:2021-08-13 14:17:39

⑴ 土地糾紛被告上法庭怎麼應對

提供不了村裡的土地底賬或者政府檔案,法院不受理訴訟

⑵ 土地糾紛有和同書有四至叫正據不足嗎

一、雙方協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糾紛可以通過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協商必須遵循以下原則:①自願。即雙方願意進行商談,並達成一致協議。任何一方,無淪是單位、個人都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任何單位或個人也不得非法干預。②合法。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協議必須是合法的,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權益。該方法適用於因土地權屬不明、范圍不清、地界沒有標志引起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糾紛。雙方協商後,應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爭議雙方當事人應當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查備案。

二、行政調解

當事人協商不成的,應申請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解時應在雙方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進行。調解時,應做到以下幾點:①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明確責任。②依照法律法規、政策進行耐心的說服工作,講明利害關系。③既要符合法律法規,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④爭取有關部門的配合與支持。

當事人在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主持下自願達成的協議,應當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和雙方當事人蓋章。調解協議書一經送達當事人,即發生法律效力,成為雙方當事人履行法律的依據。如果當事人不願調解或不服調解,或在調解成立後調解協議書送達前反悔的,依照法律規定,都可以直接要求人民政府處理。

調解時不能帶有自己的感情,不能決而不調,也不能久調不決。調解時間越久,越會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帶來麻煩和被動。行政調解不成時,要及時進入處理階段。

三、行政處理

人民政府處理即所謂的行政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鄉級人民政府處理的土地糾紛主要是因為主體一方或雙方為個人的土地權屬爭議(爭議范圍不大,數量少,情節不太復雜)。為了及時解決土地糾紛,方便群眾,這類糾紛宜由鄉級人民政府處理。但是情節復雜,影響較大的權屬爭議,處理後牽涉登記、發證,因鄉級人民政府無權登記、發證,應由縣級人民政府處理為妥。但鄉級人民政府可以承擔受理。

行政處理是仲裁的一種形式,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相關規定進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處理時,要按照國土資源部《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應先認真審閱爭議雙方提交的申請書、答辯書及有關證據材料。要調查事實、核實證據、查閱有關歷史資料和原始憑證,並可請有關部門協助調查或現場勘察。在爭議的基本事實調查清楚後,依據土地管理有關法律法規作出處理決定。處理後,要製作《土地糾紛處理決定書》,決定書要寫明下列各項:①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地址以及代理人、代表人的姓名、職務。②申請理由,爭議的事實和要求。③處理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④處理結果。⑤不服處理的補救措施等。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處理土地糾紛時,要注意審查申請人所遞交的申請書及有關證據材料,如發現有下列問題,受理機關在收到處理申請書7個工作日內,應依法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通知:①申請人與爭議的土地沒有直接利害關系。②申請的具體要求不符合法律規定。③無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依據。④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的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土地違法案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等案件。受理機關如發現上述問題仍然進入處理程序,將很可能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具體辦案人員如果和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應及早迴避。當事人如對《土地糾紛處理決定書》不服,可在接到決定書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或在60日內向上級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

四、訴訟

訴訟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任何單位或個人的土地利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都有權請求國家運用法律來加以保障。訴訟作為土地糾紛處理的一種方法有3種形式,即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

(一)土地糾紛的民事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侵權行為,如未發生重大的人身事故,沒有引起生命財產等嚴重損害後果的訴訟屬民事訴訟。這類民事訴訟案件雖經過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調處,但這種行為是應當事人一方或雙方請求進行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只是調處者,不是訴訟的參與者或關系人,所以不參與該項訴訟。訴訟當事人仍為原來爭議的雙方。這類案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處理,其目的是為了更快更好地解決土地糾紛,減少訴訟以便及時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平息事端。

(二)土地糾紛的行政訴訟。土地糾紛雙方當事人如對人民政府的處理不服,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即不服處理一方的當事人作為原告,把人民政府作為被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房地產案件受理問題的通知》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門就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的處理決定不服,對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門就房地產問題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由房地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依法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人等土地使用權人對行政機關處分其使用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行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三)刑事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設立了四條土地犯罪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第七十六條、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都有關於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爭議雙方的一方當事人或知情的公民或組織認為土地違法者已構成了犯罪,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檢舉揭發。人民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犯罪的具體情節和各種證據,通過偵查,進行仔細分析,認真研究後,認為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且犯罪事實清楚,情節已經查明,證據確鑿充分,應予追究刑事責任,提起公訴。這類案件概括起來可分為: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非法佔用耕地罪;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和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

土地糾紛的解決必須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研究問題,分析原因,既要從實際出發,又要尊重歷史。依照法定程序,依據不同時間的有效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按照先易後難、先調查後判斷、先個別後一般的原則,實事求是地依法解決。

⑶ 利辛縣國土局於強我們張村鎮李集村高腰三隊的土地糾紛是怎麼處理的三年了,請問局長大人還要拖幾年

安徽省利辛縣張村鎮李集村高腰三隊的被佔耕地何時解決!!!
檢舉利辛縣法院院長魏國鈞、行政庭庭長李學敏執法犯法、嚴重犯有失職瀆職罪行。貪污腐敗現象。不為老百姓辦事。他們把我們反映的事情向踢皮球一樣踢來踢去。汪做人民公僕。
事情是由幾年前開始,我村兩戶惡霸霸佔我村三隊集體耕地並違法建房,我村村民100多名群眾連名上訪,反映到中央、省級、市級、縣級、鎮級、村級,上級指示由利辛縣國土局起訴到利辛縣法院,由利辛縣法院處理此事,然而利辛縣法院不聞不問,基層幹部爭隻眼閉隻眼,致使兩村霸更加消張。在村裡指使他人打人罵街。直接導致我村上訪的兩戶村民被打。
在2008年8月20日,經查《利辛縣國土監[2008]152、153號土地行政處罰決定書》出台對村民高心良、高傳清違法佔用耕地,限二人在30日內拆除非法建築物及其它設施。該行政處罰公文已產生法律效力。在同年12月26日國土局申請到法院強制執行書[2008]221號、222號文件,提交法院行政庭,到今法院還沒有立案查處,真讓廣大群從痛心!六年間我們找院長百餘次,到縣、市、省、國家信訪部門多次,找了縣政法書記三任、紀檢書記二任、縣委書記二任,領導接訪數次,每次面談結果都是由利辛縣法院處理,具體有法院執行。利辛縣法院院長魏國鈞一直推諉、推託責任,以調解為由拖延時間,致使處理至今未果。我們就是想不明白了,為什麼利辛法院一直不給處理,是不是收了人家的好處了。
我們27戶100多名群眾從2007年春天反映當事人違法佔用集體耕地建房,至今六年的官司還未得到公平、正義、合法的解決問題,耕地是我們老百姓的命根子,然而我們的政府無法保護我們村的集體耕地,無法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利益,無法懲治違法惡魔。
嚴格執法,法不容情,體現法律的尊嚴,這標志著法治國家的公正和平等。基層幹部要走進群眾心中,為廣大群眾干實事,不能光耍嘴皮子,對群眾謊言假話,欺騙群眾。
我們六年的官司使我們廣大群眾含辛若苦,流淚痛心,實在無法,巡求上蒼,墾求上級領導關注查處此案,我們廣大群眾拜謝!拜謝!

此事已於2010年1月20日《安徽日報農村版》報導過,標題是:利辛縣法院不受理強制執行申請。新華網等網站已轉載此報導。

⑷ 歷史遺留集體土地糾紛問題,多次反映政府無果,村民砍樹八十棵被抓十人,以破壞生產經營罪抓,怎麼辦好

解決糾紛可以調解、訴訟,做違法的事肯定要承擔法律責任,現在只能坦白從寬了

⑸ 利辛縣新張集鄉王灣村民事糾紛,別人轉讓土地給我建房,建成一層後他反悔要收回土地,我該怎麼辦

潑地之水不可收。如對方執意收回土地使用權,你可讓其賠償你建材費和工匠工資,必要時附加違約金。

⑹ 農村土地糾紛鎮政府不處理怎麼辦,如果走法律程序該怎麼走,須要什麼材料。

你好:土地糾紛分為侵權糾紛、確權糾紛。侵權糾紛應當向人民法院起訴解決。確認權屬糾紛應當向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由人民政府裁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⑺ 土地糾紛無法調解 當地法院又不受理 我該怎麼辦

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補全相關資料再次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立案和受理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四條 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第一百四十八條 宣判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第一百五十四條 裁定范圍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7)利辛解集土地糾紛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十六章審判監督程序

第一百九十八條 法院決定再審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二百條 再審理由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⑻ 土地糾紛鎮上不處理我可以直接打12345投訴他們嗎

===可以。除了打電話外,還可能有電子信箱、手機簡訊、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等聯系功能。最好寫個書面材料,避免口頭表述不清,遺漏重要環節。
===土地糾紛涉的發生,涉及很多原因和處理程序,處理部門也會有所不同,如果鎮里沒有法定處理職能,就不能堅持要求鎮里處理,可以根據鎮里的指導和建議,向有權處理的部門提出申請。
===如果鎮里既不處理,也不說明理由,也沒有告知應該找哪個部門,那得投訴。

⑼ 土地糾紛調解不成怎麼辦,在線求解

土地糾紛調解不成的,不同類的土地糾紛依不同途徑解決。

土地確權糾紛,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以作出處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土地侵權糾紛,協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也可不經行政調處直接提起民事訴訟。

土地行政爭議,按一般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程序處理。

閱讀全文

與利辛解集土地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