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大學生權益糾紛處理

大學生權益糾紛處理

發布時間:2021-08-13 10:05:26

① 大學生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自衛。指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威脅時,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實施的合法行為,如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

2、協商、和解。協商、和解是指被侵權的公民依法自行與侵權人相互溝通、交流,從而達成維護合法權益的方案與共識。協商、和解是被侵權人救濟自己權益常用的方法,但協商和解必須遵循一個重要原則-合法。

3、調解與仲裁。由第三方(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保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仲裁是指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

4、訴訟。俗稱打官司,就是指告於司法機關以爭辯是非曲直。司法訴訟是公民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最終的途徑。

5、司法訴訟。是指大學生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受到學校、教師侵害時,依法定程序向法院提出的請求救濟的制度。這是大學生合法權益救濟的最終途徑。

(1)大學生權益糾紛處理擴展閱讀:

訴訟時效:

1、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

2、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訴訟時效



② 怎樣處理好大學生活中的利益沖突

改變一下思維方向,不如想想怎樣做自己。
如果你拚命的去想怎樣處理好與周圍的關系,那結果往往會讓你失望。人是復雜的動物,你永遠很難知道每個人都在想什麼。你會很痛苦.其實恰恰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太顧慮別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做自己,別管他人。喜歡和認同你的人自然會和你成為朋友。

③ 大學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利益糾紛 比如說和以前關系很好的同學 因為錢而變得不好了!

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關於你的問題,最好還是不要有利益關系,尤其是金錢方面。
互相幫助是必要的,要把持好一個度。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可以跟你的好朋友多溝通,尤其是你們談的來話題,交流的是心...

④ 大學生應該如何維權

這件事肯定是你的老師不對,你們是交了費的,未經你們同意不應對你們的宿舍進行任何調整。你們宿舍的一個人搬出宿捨去外面住了,只空了一張床,學校最多可以協調住進來一個大一學生。出國留學的那個同學既然交了住宿費就應該給人家留著床位。

首先,你們宿舍現在的人應該集體商量下,是否維權。每個人對於維權的決心不一樣,如果現在你帶頭維權,到時候其他舍友都打了退堂鼓就不好了。維權一定程度上會得罪老師,你們要做好心理准備。但是你們是維權,不是做壞事,所以最後老師也會理解你們的。幾種維權方法供你們參考。

  1. 找你們老師的上一級領導談,上級領導不管就上上級領導,直至學校校長。職位越高,越不想破壞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應該會管的。

  2. 找媒體曝光。聯系當地媒體,把事件的前前後後說說,媒體都是很缺新聞材料的,一般情況會積極報道,多找幾家媒體。但是媒體可能會要求錄制視頻在節目播放。

  3. 找律師。律師的費用比較高,要考慮你們的經濟承受能力。請律師並不是一定會打官司,先讓律師去和你們老師溝通,學校知道你們請律師了,就會慎重對待這件事,畢竟沒有一個學校想被學生告而全國出名的。如果你們老師依然執迷不悟,就法院起訴。你放心,到不了開庭,你們學校就屈服了。他們就是欺負弱者,你們堅決維權,法律和正義都是站在你們這邊的。

我們不做欺負人的人,但是也不能被欺負。忍一時風平浪靜,一味的隱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要做的下一步就是和舍友商量,是否要堅決維權,如果要堅決維權,上面的方法可以做參考。

⑤ 大學生實習糾紛中如何進行權益保護

面對目前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重視到用人單位的實習,把實習視為就業的熱身和擇業的捷徑;也有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願意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從中挑選自己滿意的新人。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我們國家並沒有完善的大學生實習制度,關於在校生實習的法律法規還處於「真空地帶」,不少用人單位正是鑽了這個空子,對實習生進行欺詐和不負責任地使用。因此,大學生在實習期間要特別注意對自身權益的維護。

(一)實習生與實習單位的關系

大學生到單位實習是一種培訓性質的學習,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延伸。實習生仍是全日制在校學生,並非嚴格意義上進入社會的完整的勞動者,因此通常情況下實習生和實習單位之間沒有形成勞動關系。如果雙方發生糾紛,一般不能通過勞動監察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只能尋求民事訴訟的途徑予以解決或比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二)實習期間的報酬

國家沒有對實習人員是否該獲取報酬而作出硬性規定。有的單位願意提供一定的報酬,作為對實習生的補助或補貼,但這種報酬不等同於工資;也有的用人單位提供的是無報酬實習,僅承擔教育培訓義務,幫助大學生學習工作、認識社會;甚至還有很多單位要向前來實習的學校和學生收取一定的實習費用。有效的實習機會,是彌補「工作經驗不足」等應聘條件差距的最佳途徑,因此實習生不應太過計較實習的報酬,重點放在工作經驗的獲取。但如果某些單位總打著接收實習生的旗號而干著重復使用廉價勞動力的勾當,則實習生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三)實習過程中意外傷害的處理

由於沒有形成勞動關系,因此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遭遇意外傷害,按規定不能定性為工傷,只屬於普通的民事糾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且與用人單位協商不成時,實習生可依據《民事訴訟法》向法院起訴,或請求按民事傷害賠償的有關規定和標准進行索賠。所以,大學生在外實習應選擇合適的工種和工作內容,千萬要注意安全生產與操作。

此外,大學生實習時還應該注意:慎重選擇實習單位,事先了解該單位的經營合法性和行業信譽;在對實習單位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最好實習前與之簽訂實習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拒絕實習單位收取抵押金或扣留身份證件的無理要求等等。同時,在實習過程中,要多留意周圍的人和事,一旦權益受損發生爭議,才能找出有利於自己的證據或證人。

⑥ 大學生在權益受到侵害時怎麼維權希望用勞動法解釋,或從勞動法的角度解釋。求高手指點一二、。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建立...有勞動手冊的話可以維權,見習的話沒辦法,只好找學校協調 ...大學生實習...

⑦ 你認為關於大學生權益的最具爭議的問題是什麼

摘 要:就業難背景下的大學生實習期間合法權益受損問題日益嚴重,健全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規范企業市場運作規則,努力構建大學生實習合法權益保障網路體系,是當前保證大學生實習期間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保障;法律體系

面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高校和用人單位都及其關注大學生的實習環節,大學生是否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成為衡量大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尺度,尤其是用人單位把大學生是否具有豐富的實習工作經驗,作為優先錄選的重要條件。為此,各高等學校積極為大學生實習拓展渠道,許多公司、企業等單位成為部分高校的定點實習場所和實訓基地,實習活動日益彰顯出其特殊的育人功效。就大學生的實習方式而言,一方面,高校根據高等教育的目標要求,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開展這項重要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另一方面,為了積累經驗,增加就業的砝碼,學生個人也在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總之,不論是學校組織的統一實習還是學生自主實習,值得關注的是,大學生實習期間的權益保護問題應當受到高度重視,這關繫到大學生群體利益,而且也是非常敏感的社會問題。但是,令人擔憂的是:實習時期的天之驕子卻處於管理的「真空」階段。他們一旦出現工傷、酬薪等權益方面的糾紛問題時,由於沒有統一的規定和程序,加上不簽實習權益保障協議,雙方的權利義務不明確,大學生實習合法權益法律保障體系尚未健全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學校、學生、實習單位都處於尷尬境遇。所以,積極探索與構建大學生實習期間合法權益保障體系勢在必行。
大學生實習現狀令人擔憂
據上海交通大學關於大學生打工狀況的調查顯示:將近40%的大學生在打工過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其自身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即使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選擇各種途徑維權的也僅佔13.9%,而選擇忍氣吞聲者佔86.1%。由此可見,如果政府不能盡快建立健全大學生實習期間的權益保障體系,隨著就業壓力和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學生的權益受損問題將呈現上升趨勢。其表現如下:
1、實習期變成「盤剝期」,無故辭退實習生或延長試用期現象長期存在
順利通過實習期是當前大學生首先要面對的挑戰,部分用人單位以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為了降低用工成本,利用實習生求職急切的心理,在試用期上做文章。以試用為由延長試用期,並在試用期內不與實習大學生簽訂相關的勞動合同,不為其辦理相關的社會保險,並在試用期結束時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無端將實習生辭退,或者故意延長試用期,致使實習生自己辭職,然後重新招募新的實習員工,置社會的道德倫理全然不顧,把大學生的試用期當成剝削期,從中獲利,這已成為一些用人單位的慣用伎倆,這些單位,不斷地從人才市場招聘新的實習生,不斷有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扮演「奴役」的角色,這些單位只用實習生,實習期結束就辭退大學生。在這種不斷的招收—辭退——再招新中實現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的最小化,少數用人單位這種短視的心理取向,致使大學生的實習期成了部分用人單位榨取人力資源的無償「剝削期」。
2、實習期間尚未享有相關基本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問題難以解決
理所當然,大學生的勞動付出就應該得到相關的有效補償。但當前由於處於轉型時期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很健全,作為市場主體的僱傭方,許多行為得不到規范和約束。大學生因為社會經驗少,處於相對的弱勢地位,他們的付出與回報比例懸殊,甚至有些大學生在實習期間,還要向實習單位交納一定的費用。我們承認,用人單位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遇,但問題的本身與界定的尺度應該是大學生勞動投入與企業回報之間的利益大小問題。如今,部分企業管理者以金錢為導向:愛心缺失,龐大的學生群體的就業壓力使部分用人單位以提供就業機會和試用考察為由,把實習生當成廉價了勞動力,部分只是給予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些分文不給,這些與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用人單位的不正確價值取向有直接聯系。國家教育部與團中央的有關通知中,曾要求企業的實習生應該享受基本工資和工作時間的保護,但事實是,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實習生在職場目前所處的劣勢,並不享受要求享受這些基本保障的主動權。

⑧ 畢業大學生合法權益如何維護

簽訂合同不能違反《合同法》,你簽訂的合同涉嫌違反《合同法》中「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條款,以及國家法律中強制性的規定。合同是無效的,你可以不理會合同中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是違法的,拿著合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一定要拿好合同,那是你的證據)。 如果公司違法事實存在,在此,譴責!

⑨ 大學生兼職權益受侵害應該怎麼辦

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向老闆要求賠償,如果老闆拒不執行的話,可以向有關部門發起訴訟,當然要在前期注意收集證據,因為只有充分的證據才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受到別人的侵犯。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權益糾紛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