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有區別嗎
一、什麼是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確定是否為醫療事故目前需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才能認定。
二、什麼是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中,一方(或多方)當事人認為另一方(或多方)當事人在提供醫療服務或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時存在過失,造成實際損害後果,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但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所爭議事實認識不同、相互爭執、各執己見的情形。
二、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的區別
醫療糾紛,涵蓋了醫療事故、醫療差錯、醫療意外、並發症和產品質量、疾病自然轉歸等,而醫療事故是主要構成部分。在許多的醫療事故中,對患者的人身損害的因素除了一些不可預見的醫療風險因素外,醫務人員的過失行仍為是主要因素。如何避免這些風險因素,關鍵還在醫務人員。在現實醫患關系中,患者由於對醫學知識的缺乏,治療方案完全由醫生單方面制定和實施,患者僅僅是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常常只是按醫務人員的要求配合檢查治療,有時甚至處於意識不清、昏迷狀態,連配合的能力都沒有,任由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處理。所以,醫務人員在醫療過程中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任何輕微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的醫療損害結果,如何做到有責任心,避免疏忽,關鍵在於有無盡到注意義務。
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無論是手術、葯物療法,醫療行為本質上是一種侵襲行為,基於保護患者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應做好知情同意。知情同意包含兩個層面:第一是「知情」,即病患及其家屬有了解病情的權利,醫師有如實告知的義務。告知應作廣義理解,除應當告知病患的病情外,還應當告知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和前沿實驗性的、探索性的診斷治療方法,以及採用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預測、並發症預測,各種治療的費用預測,並以醫師自己的經驗,建議採用何種治療方案等。知情同意的第二個層面是「同意」。同意是在告知的基礎上,病患及其家屬對疾病以及治療有了充分了解後,作出適當的決定。只有取得患者的同意,才能使醫療行為正當化,才能減免醫療損害事件中醫務人員的責任。
【欽州律師】http://www.lawtime.cn/qinzhou
『貳』 影響醫患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醫患關系的因素主要來自醫方和患方兩個方面。
(一)醫方因素
1﹒醫務人員對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很多醫務人員仍然習慣於在那種信息不對稱的方式下開展醫療服務工作,將醫患關系視為主動‐被動型的關系,覺得患者是來求醫的,缺乏服務意識,有「居高臨下」的思想。醫務人員認為患者只能被動地聽從指令,而忽視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不重視傾聽患者的訴說和提問。他們沒有認識到醫患溝通可以通過影響患者的心理因素,從而影響疾病的康復,影響醫患關系。這樣會導致醫療實踐中醫患之間缺乏信息交流,醫患溝通不順暢。
2﹒醫務人員人文素養、溝通技巧的缺乏
醫學的服務對象是人,醫學本身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醫學與人文融為一體才能更有效地為人類服務。醫學人文精神強調尊重患者的情感世界,尊重患者意願。由於一些醫務人員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知識貧乏,對患者沒有同情心,缺乏關懷、關愛,在醫患溝通中不能敏銳地覺察和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不會根據患方的情緒、表情、心理反應,運用不同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使患者獲得精神、心理的慰藉和改善,從而影響了醫患溝通的效果。
3﹒醫務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不高
醫患溝通中醫務人員需要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經驗,而醫療實踐中有的醫務人員業務知識水平卻不高。由於醫學業務知識和經驗的限制,溝通中難以全面詳盡地介紹診療情況、告知患病風險和預後,難以說清要說明的問題,也不能較好地解答患方提出的疑問。這樣醫方就難以取得患方的信任,導致醫患溝通不良,進而影響醫患關系,醫療過程中一旦出現不滿意後果,極易引發醫療糾紛。
4﹒不良醫德醫風、醫療機構形象的影響
由於少數醫務人員的不良醫德,如索要紅包、吃回扣以及部分醫療機構的不合理用葯、濫施檢查、不合理收費等,使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形象嚴重受損,在群眾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部分患者及家屬由此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抱有成見,影響了醫患溝通效果。
5﹒醫學的特殊性
醫學具有高科技、高風險性,且其發展也有階段局限性,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通過臨床實踐不斷探索、總結。因此醫務人員很難全面認識每個患者與疾病相關的所有狀況,也不可能預知患者可能會出現的還未被認識的病症。醫學的特殊性影響了醫患溝通中的信息交流,醫患溝通中存在的這些不可能全面告知患方的情況,一旦出現,患者及其家屬就難以理解,就可能導致醫患關系惡化,引發醫療糾紛。
6﹒醫療機構管理層缺乏職業化
對醫患關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醫療機構管理層職業化管理相對薄弱的表現之一。目前,衛生事業管理人才相對較少,特別是高層次醫療機構管理人才的培養缺乏專業化。醫療機構管理者精通醫學專業知識,在某種意義上對提高整體醫療水平有利,但若把主要精力放在醫療工作上,勢必影響到醫療機構經營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醫療機構管理不同於臨床醫學,要求管理者需不斷充實和更新管理理念,及時將先進的管理手段應用到實際的醫療機構經營發展過程中,並善於不斷總結經驗。醫療機構管理層應堅持依法治理、科學管理的工作原則,將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與和諧醫療機構當作大事來抓。
(二)患方因素
1﹒患方的健康意識與維權意識不斷增強
患方作為弱勢群體,對醫療過程缺乏專業性了解和認識,且在病態下對事物的承受能力相對不足。隨著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很容易將醫療過程中出現的不滿意轉化為對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質疑而引發醫療爭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患方處處注意維護自己的權益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患方以消費者的角色對醫院提出較高層次的服務要求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2﹒患方對醫療工作的特殊性缺乏應有的認同
絕大多數患者及家屬對醫學專業的了解帶有一定片面性,這種認識上的固有缺陷先期成為醫療糾紛的導火索,後期則成為醫療糾紛處理相持不下的困擾。故患方不遵循醫學科學規律,對醫療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與寬容,甚至個別人試圖將醫療糾紛作為獲取不正當經濟利益的工具,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加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醫療保健制度不完善與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某些地方較為突出,患方在期望值過高的情況下一旦出現治療效果不滿意,便會造成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爭議事件增加。
『叄』 現在醫療糾紛頻繁 醫患關系緊張 醫療糾紛的巨額賠償 我們醫生該怎麼辦
首先在自己職責范圍內,做到耐心細致。如果發生醫患糾紛
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要注意搜集有利於自己的證據,從法律層面保護自己,堅決不能因為纏鬧而賠錢息事寧人,事實證明很多時候做出了錯誤賠償反而會成為自己「心虛」的表現。
自己存在過錯時,就需要誠懇的道歉,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盡快履行賠償義務,安撫好家屬情緒。
『肆』 怎樣正確處理醫患關系,如何避免醫患糾紛
為堵住暴力「醫鬧」橫行,我國近年頻出重拳。與法治剛性相對應版的,是制度柔性,兩者權缺一不可。解決「醫鬧」問題,「堵」只是手段之一,更重要的還是「疏」——暢通沖突處置渠道、強化調解的公信力和可信度、提高調解的效率等,如此才能確保醫患糾紛處理步入正常軌道。
預防暴力傷醫,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政策和財政上給予支持,減輕貧困患者就醫的沉重負擔。還應該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通過立法,明確規定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進行醫療糾紛救濟的途徑,減少患者救濟的程序限制,保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伍』 醫療糾紛和醫患關系的論文哪個好寫 8000字以上的 都從哪些方面寫
醫患糾紛好寫。。。 當然是從醫療事故上面寫了。。
『陸』 現在醫患關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為什麼會有這些矛盾
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
從總體上看,
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顯著進展。我國用不到3%的全球衛生資源,維護著世界近1/5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壽命已經達到76歲,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這一成就凝聚了近千萬醫務人員的辛勤汗水與無私奉獻。客觀地講,我國醫患關系的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患者及其家屬對於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是肯定、理解和支持的。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涌現出了以華益慰、王忠誠、王振義、吳孟超、王萬青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醫務工作者,他們的感人事跡彰顯了當代醫務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受到群眾愛戴和稱贊。然而,當前我國醫患關系矛盾凸顯,特別是惡性傷醫襲醫事件屢有發生,為我們敲響了警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醫患關系緊張的現實。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的統計,2013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患糾紛約7萬件。由於我國目前的就診人次和住院人數已經比10年前翻了一番,醫患糾紛的絕對數確實增加了,加之網路媒體時代的到來,任何突發社會事件都會被急速擴散、發酵,引來無數的圍觀甚至惡意炒作,
醫療糾紛等事件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甚至成為個別人借機炒作的新聞熱點。
然而,醫患矛盾或者醫患糾紛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任何情緒化的認知和處理都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我們需要理性深入地分析,從醫患雙方、醫學活動本身特質、醫療衛生體系現狀和社會大環境等方面探究原因,理清醫患關系實質,探索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長效機制。
醫生以治病救人為天職,「醫」和「患」絕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致的。醫患關系就像同一戰壕的戰友一樣,應該是人世間最親密的關系之一。醫患關系的實質是健康利益的共同體。只有醫患雙方團結一心、「同仇敵愾」,才能最終戰勝病魔。當然,由於醫療技術水平局限、優質醫療資源短缺等原因,醫患關系也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和諧音符。總體來看,造成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有五個方面。
對醫療服務特點認識不足,「非理性就醫」現象仍較普遍。醫療服務有自身特點和規律。由於醫學本身的局限性,並非只要花了錢,就一定能葯到病除。醫療服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品交易,無法實現等價交換。家屬在親人患重病花費巨額費用之後而無期待的結果時,往往更加難以接受人財兩空的結局,特別是認為診療活動有過錯時,更容易產生激烈反應,形成醫患矛盾和糾紛。同時,由於我國基層醫療機構的初診和轉診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加劇了醫療服務的提供能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結果是,用大醫院的專家解決普通疾病,耗費了緊缺的優質醫療資源,也加大了對疑難重病患者診治的負擔,成為導致醫患糾紛的導火索。
對衛生事業發展規律認識不足,醫葯衛生體系仍不健全。醫葯衛生體系關乎人民群眾的健康,涉及醫療保障、醫療衛生服務、葯品生產供應保障和監管等方方面面。因此,探索衛生事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不斷改革和完善醫葯衛生體系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經過幾十年努力特別是新一輪醫改實施5年來,我國編織了覆蓋13億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保障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基本醫保的籌資水平和報銷水平仍然較低,重特疾病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仍不健全,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因病致貧的問題,群眾看大病時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看病貴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同時,以葯補醫機制仍未從根本上破除,符合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薪酬制度、績效考核與用人制度仍未建立,專業化、精細化管理制度仍需完善,引發醫患矛盾和糾紛的醫療安全質量和服務態度仍有待進一步改進。
對醫學局限性認識不夠,醫患溝通仍不順暢。現代醫學科技雖已取得重大發展,但還遠沒有達到包治百病的階段,這是由生命活動的復雜性和人類對自身認識的局限性所決定的。對疾病,醫學更多的是緩解而非治癒,這不是醫生的無能,而是醫學的局限。即便是對某些常見病,由於病患個體的差異,醫學有時也不能提供有效治療。對醫學的局限性和風險性認識不夠、期望過高,是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
醫療風險分擔和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不完善。醫療服務本身屬於高風險職業,在醫療活動中存在意外、一定概率的錯誤率甚至事故率。即使在美國,住院病人中發生醫療差錯或事故的概率也在8%—10%,每年導致近10萬居民死亡,是全美人口的第五位死亡原因。目前,通過醫療責任保險等有效方式分擔和化解醫療風險的機制在我國尚未建立,一旦出現醫療糾紛,患者的矛頭就會直接指向醫院和醫務人員,甚至導致醫患之間的直接沖突,醫護人員成為直接受害者,醫療機構成為實施傷醫危險場所。同時,醫院並沒有作為公共場所納入《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管轄范圍,缺乏一個起緩沖防範作用的「安全閥」。這是影響醫患關系良性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輿論引導機制不健全。一些媒體特別是一些小報和新媒體僅以有限的醫學知識判斷報道醫患糾紛,往往容易出現偏頗、有失公允,甚至以偏概全、誤導公眾。還有個別媒體不能恪守新聞媒體職業操守,為了吸引眼球,不顧客觀事實,對醫患糾紛渲染炒作,起到負面推波助瀾作用,激化了醫患矛盾,加劇了醫患關系緊張。
『柒』 醫療糾紛和醫患關系,你怎麼理解
黑心
『捌』 如何看待醫患關系
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療糾紛日益增加,一方面經常有病人投訴、毆打甚至殺死醫務人員的事件發生,另一方面醫務人員也多有抱怨。如何改善醫患關系,維護醫療服務行業秩序,已不僅僅是衛生部門的責任,而是全民的責任。
醫患關系的緊張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患者及家屬的心理,也干擾了醫療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時加重整個社會的信任危機,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究其原因無非有三個層面:一是院方,二是患方,三是媒體。
首先,從院方的角度看,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醫院已經定位為服務行業,在這種情況下,醫療活動的商業化日益嚴重,許多醫院運轉的大部分經費需要從給病人提供服務中收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負擔。加之,在醫療過程中院方逐漸將病人物化,缺少人文關懷,部分醫務人員缺乏人文素養,漠視病人的權利,只重視「病」不重視人,更是加劇了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情況。
其次,從患方的角度來看,患者從之前的享受福利到現在的出錢買健康買服務,所以患者及家屬對院方的期待會更大,以至於對醫療效果期望過高而忽略了許多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對醫學的特殊性和無奈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把所有出現的醫療問題歸責於院方,所以才會出現一系列的暴力維權現象。
第三,從媒體角度來看,醫患關系的持續演變惡化一定程度上與媒體的大幅報道有很大的關系。由於醫患關系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所以新聞媒體對醫療糾紛和事故進行報道,雖然一方面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但是許多媒體對事件的報道明顯帶有感情色彩,甚至偏激報道,所以更多一方面還是加大了患者對院方的不信任,激化了醫患關系的不和諧,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和消極的社會價值導向。
針對以上原因的分析,解決醫患矛盾需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醫院內部要加強對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監管,加強對患者的關懷,轉變「醫者至上」的服務觀念,用尊重的態度讓患者感覺和醫務人員處在同等地位,用人性化的關心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同時還應該努力引進先進的醫療科技和知識,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水平,切勿因了解技術落後造成誤診誤治,從而為脆弱的醫患關系雪上加霜。
第二,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醫療機制,加強醫德醫風的建設以及對醫療市場的整頓和監管,凈化醫療環境,暢通醫患之間的溝通渠道,加強對患者的宣傳教育,包括醫學方面的常識,醫院的規章制度等,使患者與院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第三,新聞媒體要充分認識自己在處理醫療糾紛與沖突中扮演的角色與許可權,發揮正面效應,以公正、全面的立場,對醫療糾紛與沖突進行客觀的報道與評論,從而成為溝通醫務人員和患者心靈的一座橋梁。
第四,患者應充分信任醫務人員,尊重事實,尊重醫學科學的客觀規律,學會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避免暴力沖突的發生。
總之,醫患關系的協調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醫療衛生領域實踐活動的展開與良性運轉,維護醫患這對利益共同體的良好關系,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也是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的一項嚴峻課題。
『玖』 遇到醫療糾紛,該怎麼辦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回,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答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拾』 造成目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頻發的原因有那些
本人根據工作經驗總結:
1、最大的因素是患者的期望過高,因為我們要專知道醫生不是屬神仙,不是所有病都能治癒。
2、社會上各地的不負責任的小媒體及記者誤導社會輿論導致的,因為醫患關系還是相對融洽的,發生糾紛的患者占患者總數的比例實在是很低。
3、大家都知道,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都會產生糾紛或矛盾,現在部分患者往往很喜歡利用社會媒體將時間擴大化,扭曲化,在這里我要說的還是媒體,因為有些不負責任的記者為了利益將黑白顛倒,曲解醫院給予患者的解釋,進一步激化醫患的矛盾
4、有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導致患者死亡或未能康復等
5、醫院極小部分醫療技術缺陷
6、醫院存在極小部分醫護人員不負責任
7、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往往不願意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導致一起起惡性的醫鬧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