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中美合同糾紛

中美合同糾紛

發布時間:2021-08-13 07:16:05

『壹』 中美建交公報 前,在美國國內必須經過哪一機關的批准

國會參議院

『貳』 中美貿易關系

美兩國高層代表經歷多輪談判後,終於達成協議,中方承諾增加對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的進口來縮小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而美國則暫停此前「301調查」時提出的對中國1500億美元出口產品加征25%關稅的計劃,同時雙方還同意鼓勵雙向投資等協議。

中美雙方暫停貿易戰,無論對中美兩國還是全球經濟,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對中美貿易的未來,我們也不能就此而樂觀起來。貿易逆差只是中美貿易沖突的表層原因,是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由頭,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要全面扼制中國的崛起。未來中美之間貿易爭端演進仍然面臨較多不確定性,短期的風平浪靜可能並不代表持續的一帆風順,我們對此還是要做好持久戰的准備。

(2)中美合同糾紛擴展閱讀

未來中美之間貿易爭端演進仍然面臨較多不確定性,短期的風平浪靜可能並不代表持續的一帆風順,我們對此還是要做好持久戰的准備。

首先,中美之間目前僅就解決貿易問題達成了框架性協議,具體進口商品種類及金額還有待進一步的溝通與協商。這些還只是未知數。此外,中國通過增加進口來減少貿易順差的實際效果怎麼樣?這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進行觀察和驗證。如果屆時效果不佳,中美之間是不是可能再起波瀾,這些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其次,中國發展先進製造業、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不會因為中美貿易爭端而暫停。「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發展會直接改變中美之間貿易的比較優勢,可能沖擊美國相關優勢產業的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則可能威脅到美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全球霸主地位。人民幣國際化及中國謀求原油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定價權的嘗試則可能直接影響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基於以上原因,中美之間的沖突不可能就此結束,很可能還會持續存在,甚至有可能擴展到貿易之外的匯率、金融、資本流動、地緣政治、外資等更廣泛的領域。

第三,此次貿易爭端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要全面扼制中國崛起,僅靠縮減對華貿易逆差規模並不足以實現美國這一目標。從當年美國與日本之間的貿易戰來看,持續時間很長,涉及領域眾多,美國打壓對手的手段多樣。

因此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即便這次貿易糾紛得以平息,未來美國全力遏制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和中國全面崛起的意圖不會改變。除了貿易領域,美國未來還可能通過匯率、金融、知識產權等各種手段來打壓中國,貿易戰仍會有反復,對此我們要做好長期斗爭的准備。

『叄』 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既重要又復雜,利益與矛盾交混,許多問題不可能通過一次訪問完全徹底解決。在變化中的當今世界,中美兩國在變化,中美關系相對地位和內涵也在變化,既有新機遇,也有新挑戰。老的問題緩解或解決了,還會產生新的問題,需要中美雙方持續不斷的努力。中美共同利益是關系基礎,互利合作是發展主流,「合則兩利、斗則兩損」是基本共識。中美關系發生重大逆轉的可能性不大,但出現問題並造成局部波折不能完全排除,對此應有思想准備,冷靜對待,努力維護兩國關系大局。我們希望中美關系能夠順暢發展,但現實是中美關系總是在曲折中逐步進展的。這是30多年兩國關系的歷史軌跡,完全改變也不容易。

『肆』 中美貿易摩擦案例

1.升級的貿易摩擦中知識產權問題成為焦點 自1989年以來,中美之間的知識產權爭端就始終是熱點問題。在這段時間里,中美巨額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紡織品設限等熱點問題已被炒得沸沸揚揚,但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波特曼認為,中美貿易摩擦首要解決的應該是知識產權問題。實際上,中美兩國近年來就保護知識產權問題進行過激烈的交鋒,雙方為解決這一問題作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隨著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化和美國貿易政策的調整,知識產權問題目前再次成為中美雙方貿易關系中需要通過磋商來加以解決的又一重大問題。 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分工中,真正有意義的是知識產權。發達國家通過對知識產權的壟斷和控制,可以輕易地源源不斷地從中獲取利益。同時,美國以其自己的思維方式推行的「非專屬管轄」主張,即不考慮行為發生地、被指控方的國籍或與國家執行司法權有關的情況,僅以有無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作為採取行動的依據,這就給其無限的進行干預的權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兩個貿易大國在今後的經貿交流中,知識產權糾紛的升級是可以預見的。

[1]趙瑾:中美經濟摩擦的焦點和主要問題[J].世界經濟2004

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美曾不止一次地在貿易上迎頭相撞。背後有玄機,前景是互爭互利。 人民幣匯率爭端尚未平息,美國又開始向輸美的紡織品、彩電、鋼管、傢具等產品下手,貿易摩擦升級。布希出於明年總統選舉,有可能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而中國由於過於依賴對美貿易,可能會受傷,進而中國的增長。過去的20多年中,中美雙邊貿易獲得了空前的,從建交時的23億美元增加到今天的1470億美元(美方統計數字)。但其間兩國曾多次瀕臨「貿易戰」的邊緣。 1983年1月,中美談判未能就中國輸美紡織品配額問題達成協議,美國政府單方面宣布對中國的限制措施。中國政府回應強硬,包括停止批准自美國進口棉花、大豆、化纖的新合同,並削減從美國進口小麥、大豆等主要農產品。這場沖突的背後實際上是美國紡織業與農業利益的沖突,美國紡織業力主限制中國輸美紡織品的數量。最後,在農業利益集團的強大壓力下,美國政府緩和了立場,並最終解決爭端。但是,中國仍然減少了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的數量。有趣的是,美國政府同時放鬆了對華出口管制的限制,以彌補農產品貿易減少的損失。 進入90年代以後,中美圍繞最惠國待遇問題發生了一系列激烈的經貿沖突。老布希政府以及後來的柯林頓政府,為了「保住」對華最惠國待遇這一兩國關系的根基,不惜在其他經濟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姿態,滿足國內不同利益集團的需要。這些問題包括中國勞改產品的出口、市場准入、紡織品轉運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諸多問題。中國給予美方以一定的「理解」或「配合」,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達成了勞改產品出口、市場准入、知識產權保護等雙邊諒解備忘錄。在談判過程中,特別是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美國兩次威脅制裁,公布了高達10億美元的制裁清單。中方也不示弱,同樣公布了等額的反制裁清單。中國的反制裁行動起到了良好的反製作用,美國國內反對兩國「貿易戰」的利益集團出來「說項」、「滅火」。沸沸揚揚的「貿易戰」最終因兩國及時達成協議而「熄火」。 2002年,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中國,策略地抵制了美國對鋼鐵業的保護措施,令美國當局對中國刮目相看。該年4月,小布希政府發動了「201」條款的臨時「保障」措施,對來自歐盟、日本和中國等國的鋼鐵徵收臨時性的附加關稅。中國與同是「受害者」的歐盟等各方積極協調立場,一紙訴狀把美國告上了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WTO最終裁定美國的做法違反自由貿易的有關規定,限期其撤銷決定。當時,中國的果斷做法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官員頗為「吃驚」,認為中國行為「過分」,沒有給美國「面子」。

『伍』 中美雙方之間的爭議能否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解決為什麼

1,可以。甲乙公司營業地所在國都是公約的締約國。
第一條
(1)本公約適用於營業地在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所訂立的貨物銷售合同:
(a)如果這些國家是締約國;或
2,不成立。
十五條(2)一項發價,即使是不可撤銷的,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於發價送達被發
價人之前或同時,送達被發價人。

『陸』 中美合作項目,應該適應哪一個國家的法律

如果簽訂合同,當然是約定適用中國法律及司法管轄最有利,較為差的應規定北京國際仲裁或其他較為有利的機構。
如果已經簽訂,參考民事訴訟法涉外部分。

『柒』 我需要一篇關於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論文 不需要太長 1000字即可 文章通俗易懂

中美知識產權問題:
在世界經濟日趨全球化的今天 ,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比過去任何時候都相互聯系、 相互影響、 相互作用。在 21 世紀 ,中美兩國對全球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性日益顯示。中國從1979年開始對內搞活經濟、 對外開放的同時進行法制建設 ,特別是在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方面 ,用 20 多年時間走過了美國等發達國家 100 多年所走過的立法路程 ,而且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 ,已經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美國依賴其政治、 經濟、 軍事實力、 甚至法律制度對世界施加影響 ,企圖使當今時代成為美國時代。正如有學者指出的: 「對美國法律的接受就等於承認現在是美國時代。 」 〔1〕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方面 ,美國依託其科技發達的優勢 ,要求擴大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范圍 ,甚至影響了一些國際公約的部分內容 ,以自己的標准來衡量中國 ,提出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責難 ,並通過貿易報復的威脅來使其知識產權產生域外效力 ,甚至提出了所謂的 「國際化標准」 問題。美國常常以人權問題干涉中國的內政 ,以知識產權問題威脅或遏制中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 ,以所謂的觀念自由來企圖 「西化」 中國。因此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方面 ,中美在貿易上經常發生爭端。由於兩國在歷史文化、 經濟結構、 法律制度、 經濟發展水平、 國家實力等方面的不同 ,知識產權的制度也必然存在著重大的差異。由於兩國經常因知識產權問題引發糾紛 ,人們希望對於中美兩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進行比較 ,以深層次了解兩國之間紛爭原因 ,通過比較而得出相應的啟示。
1,中美兩國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不平等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經歷了 20 多年的敵對階段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後 ,才開始了兩國關系的正常化。但是從 1989 年「六四」 以後 ,則出現了多次嚴重的問題。中美關系受到政治、 經濟、 文化傳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中國的對美政策中國長期以來奉行獨立自主、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基礎上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對美關繫上致力於發展兩國正常的外交關系。正是這種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使得中國的政治、 經濟、 文化得到較快的發展。有西方學者認為 ,在一個已成為多極的世界中 ,中國是一個大國 ,它將對美國目前為全球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提出挑戰 , 「中國是亞洲惟一行動自由的國家 ,亦是該地區惟一能夠真正與白宮主子和五角大樓的老闆們平起平坐的國家。近年來 ,人們看到歐洲各國的商務代表及政治領導人不停地穿梭於北京。他們的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爭取合同;嘴上只掛著一個口號:不要得罪中國人。中國為什麼不利用這種意外收獲呢 ? 現在該輪到他們將 『不平等合同』 強加給其夥伴了。 」 〔2〕在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 ,嚴格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確立的各項原則 ,在「增進了解 ,擴大共識 ,發展合作 ,共創未來」 的戰略方針指導下 ,中國積極發展對美關系。在中國普通百姓的眼裡 ,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 ,但同時美國又是一個霸氣十足的國家。(二)美國的對華政策11美國政治陣營思潮影響下對華的敵對政策美國長期以來的反共宣傳 ,將社會主義和法西斯、 獨裁等同起來 ,形成了某些美國人的中國觀中 ,視中國為 「壞國」,甚至認為 「一個新的邪惡帝國正在出現 ,它的國名是中國」 。 〔3〕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和傳統觀念 ,促使美國應驗這樣一個預言:將中國當成一個不可避免地抱有敵意和危險的國家來加以對待。因此 ,美國希望通過和平演變 ,使中國成為其政治上的同盟。美國的 《紐約時報》 在1997年 1 月 30 日發表一篇題為 「柏林牆與中國」 的社論中說道: 「柯林頓總統本周預言 ,自由終將在中國取得勝利 ,就像當年自由使柏林牆倒塌一樣。 」 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各種手段 ,使得中國成為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體系的一員。甚至有自由主義者聲稱: 「把中國與俄羅斯吸收到世界資本主義的懷抱 ,是促進大國關系穩定、 世界繁榮與和平的最佳途徑。 」 〔4〕 出於政治陣營需要 ,美國對華的政策長期以來是 「謀求促進中國出現從共產主義到民主制度廣泛的、 和平的演變」 。 〔5〕政治上的敵對態度 ,必然造成美國對中國各方面的敵視 ,對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也必然地產生不切合實際的指責情緒。21美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對華遏制和利用政策1990 年以來 ,美國國會部分議員以所謂的人權、 貿易逆差、 敏感武器擴張、 知識產權保護不得力、 中國產品傾銷、 市場准入等問題為借口 ,多次提出議案試圖取消或者有條件地延長中國的最惠國待遇。當西方其他國家政府都在積極主動地幫助本國工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下 ,美國政府才意識到 ,用取消最惠國待遇來制裁中國最終會導致自己在中國市場中喪失希望所得到的利益。布希總統明確提出: 「中國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 ,中國是一個競爭對手。 」 〔6〕美國認為 ,通過尋求中國加入全球經濟貿易體系 ,不但可以使中國享受到 「公共財貨」 ( Publicgoods)所帶來的好處 ,從而緩解其對既存秩序的 「不滿」,而且可以藉助多國的力量來束縛住中國這條正在騰飛的巨龍 ,使其 「融入國際社會」 。因此 , 「遏止」 與 「利用」,有條件地同意中國加入世界組織和當今國際體系 ,並准予中國在其中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 ,是美國長期以來在經濟上對華的政策導向。31美國的霸權外交政策美國以武力和 「良知」 為基礎的霸權主義和德行並非自今日始 ,從這個民族誕生的那天起就與整個美國民族不可分離。美國相信的是 「上帝、 金錢和槍桿子」,軍事上的強大導致了政治上的霸權 ,也必然導致在經濟領域的蠻橫無理。18 世紀歐洲的啟蒙主義思想的傳入 ,以及艱苦卓絕的反英獨立斗爭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人權宣言以及先於歐洲創建的共和國體制 ,使美國人有理由認為自己就是 「上帝的選民」,形成了強烈的種族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美國的價值觀縱深滲透 , 「經濟、 安全、 人權」 成為其未來全球戰略的三大支柱。「當今世界似乎沒有一處不關乎到美國的利益」 。 〔7〕美國所強調的 「市場民主」 和 「世界新秩序」,都是必須以符合美國利益為前提的 ,可以說美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迫切渴望做包括政治、 軍事、 經濟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全球綜合的主宰。在多極發展的世界中 ,面對著美國的霸權 ,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 ,它們越來越想把老卡頓的著名斥責 「見鬼去吧 ,美利堅 !」 變成自己的斥責。 〔8〕「中國威脅不了美國 ,美國不應該把中國當成威脅自己的對手」 。 〔9〕但是在美國人眼裡 ,總認為中國需要美國的程度大於美國需要中國的程度。柯林頓 1998 年 6 月訪華期間在北大發表演講時說 ,中國在 21 世紀成為一個強國具有什麼意義 ?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們在經濟上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們在文化方面會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們將能夠在解決世界問題方面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 ? 或者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們能夠以某種形式或方式主宰你們的鄰國 ,而不管鄰國是不是願意 ? 這是每一個偉大的國家都必須作出的決定。 〔 10〕美國害怕中國的強大 ,但矛盾的是美國又擔心中 。

『捌』 中美什麼合約

估計有關注WTO的朋友能看到了中美協議的英文版了。但這不足以構成與國內學者的信息不對稱。因為,這個版本一公布,即有中文版譯出。奇怪的是,國內媒體包括網路我沒有見到過完本。在貼本貼之前,在下以「中美WTO協議」在新浪網進行搜索,計有65301條消息,仍無全文。

本文為本人寶貝地持有近兩年。也罷,為了關注EMCCHINA的朋友方便了解WTO,先提供本網有心人相賞相析。

包括本文在內的有關WTO內容,國內均有相關專家認真予以研究。比如農業條款,通常被人認為賣國求榮的,但農業專家盧鋒、陳錫文等均有嚴謹分析一一予以否定。其他內容也大多如是,象汽車產業,我和牛津專家亦研究過,我敢保證入世後中國汽車不會亡國,也不會出現雪崩式的降價(可以打個賭)。電訊業,目前本人正在與中興、東方電子合做,初步結論並不象有人所說的那麼可怕。另外,較好的分析尚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CICC的,以及社科院余永定教授主持的研究,當然還有不面世的政府各大部門的研究。

本人將國內專家視如草疥,以為他看到的寶貝國人壓根不知道,未看一篇象樣的國內經濟學家對中國入世的分析報告,卻道聽途說,以泛政治分析代替嚴肅的經濟分析,信口開河,整個兒一個大批判。這樣不尊重他人成果,只有大格局的「經濟學家」,我還真沒見過(就事論事,我不否定他在其他方面的真知灼見,水滴和野狼莫生我氣。)

喝過洋墨水的簡直君最恨「假洋鬼子」自我膨脹,居高臨下的訓人。

據說南方人做生意,只管自己賺多少錢。而北方人做生意則不同,不僅要算自己賺多少錢,還要算對方賺多少錢,如果對方比自己賺的多,就不幹。所以南方人總是在賺錢,而北方人自視清高,卻總也賺不多錢。

最後,我想說的是,愛中國的不止本人一個,有腦的也不止他一個。如果國人除了我,都是草包的話,我看我愛國愛得連家都不要,寫文章寫得連飯都不吃,中國也照樣完蛋。

閑話不多提,如有機會在本壇和EMAIL評理說法是最好。

農業
協議同意把范圍廣泛的美國出口商品的市場准入提高並且消除障礙。承諾包括:
大幅削減關稅,這將於二○○四年一月前完成。大致上,農業產品關稅平均降至百分之十七,美國優先產品百分之十四點五。
為小麥、玉米、棉花、大麥和米之類大批商品的進口建立一個關稅率配額制度(TRQ),私營商人亦可分享這TRQ。有關TRQ如何運作的具體規例將提高這過程的透明度,有助確保進口的增加。毋須通過國營貿易企業或中間人進口和分銷產品的權利。
中國還同意消除並非建基於科學證據的SPS障礙,並且不再給予農產品出口補貼。
工業產品
中國承諾將會消除對美國出口品的廣泛的制度性障礙,例如什麼人才可以輸入貨物和在中國分銷貨物的限制,以及例如限制美國產品進口的配額和許可證之類的障礙。
關稅
關稅降至整體平均為百分之九點四,美國優先產品為百分之七點一。
中國將參加消除例如電腦、電信設備、半導體、電腦設備和其他高科技產品的所有關稅的資信科技協議(ITA)。
在汽車業方面,中國將於二○○六年之前,把關稅由目前的百分之一百或百分之八十降低至百分之二十五,最大的減幅將在加入世貿的頭幾年作出。汽車零件關稅將於二○○六年之前減至平均百分之十。中國亦將大幅降低木材業和造紙業的關稅,由目前的木材百分之十二至十八和紙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五降到大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七點五。
中國還將落實化學品統一倡議大部分內容。根據該倡議,各個類別的產品的關稅將會是百分之零、五點五和六點五。
取消配額和許可證
世貿規章禁止配額和其他數量限制。中國同意在五年內分階段取消這些限制。
配額:中國將取消現有的美國優先配給(例如光纖電纜)進入中國市場的配額限制。中國將逐步取消剩餘的配額,大致在二○○二年之前,但不遲於二○○五年。為確保逐步增加市場准入和減少數量限制的影響,目前貿易水平的配額將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上升。
汽車配額將在二○○五年前逐步取消。在這期間,基本水平的配額將為六十億美元(先於中國工業汽車政策的水平),以後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五,直到取消為止。
進口和分銷權
貿易權和分銷權是製造業的優先部分。現時,中國嚴重限制貿易權(進出口權)和分銷權(批發、零售、維修、運輸等)。根據協議,中國將首次向美國公司提供貿易權和分銷權。貿易權將在三年內逐步實施。分銷權則會在哪怕是中國限制最嚴的分銷行業例如批發、運輸、維修中實施。中國將提供貿易權和分銷權。
服務
中國已承諾在所有重要服務行業,在經過合理過渡期後,取消大部分外國股許可權制(尤其是在美國有強大商業利益的行業),同意加入「基本通訊與金融服務協議」,以及不限制美國服務供應商進入目前的市場。中國將不限制所有服務行業的現有市場准入和活動。這將保護現時在中國的美國分銷服務、金融服務、專業和其他服務商,包括那些根據合同或股東協議或許可證而進行經營的公司,使它們在中國逐步實施協議時免受限制。在現時的中國,外國公司無權分銷在中國製造之外的產品,或擁有或管理分銷網路、批發市場或貨倉。中國現在還頻頻發出各種商業許可證,限制美國公司進行市場推廣、售後服務、維修和顧客支援的能力。從工業貨品的情況可以看到,這方面的限制對貨品出口和服務出口都構成嚴重阻撓。
中國的承諾涉及上述所有問題。這反映出中國在分銷方面作了全面承諾——包括批發、在固定地點以外銷售、零售、維持和運輸等。如此,則美國商人就可以分銷進口產品和在中國製造的產品,為擴大美國貨品的出口提供了重要機會。如上所述,中國將於三年內逐步取消大部分產品的分銷服務限制。
輔助分銷的服務
中國在輔助分銷的服務方面承諾,包括租賃、速遞、貨物儲運、貨倉、廣告、技術檢測和分析、包裝服務等。在這方面的限制將在三至四年內逐步取消,在此期間,美國的服務供應商將可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資擁有的分支機構。
電訊
中國現在嚴格限制推銷電訊服務和禁止外國在此領域投資。中國的承諾標志著首次同意開放其電訊領域,可在電訊業務方面進行廣泛服務和直接投資。中國因此將成為基本電訊協議的成員。
管理原則——中國同意履行包含在基本電訊協議中的支持競爭的管理原則,並同意技術中立的安排計劃,這意味外國供應商可利用他們所選擇的任何技術來提供電訊服務。
服務范圍——中國將逐步在兩年內取消所有的傳呼和增值服務的地域限制,五年內取消對流動電話的限制,六年內取消對國內電話線路的限制。約佔中國國內電訊往來百分之七十五的北京、上海和廣州的主要電訊服務通道,將立即對所有電訊服務商開放。
投資——在目前情況下,中國不允許外國投資電訊服務業。根據此協議,中國將允許所有電訊服務領域中外國投資的份額可佔百分之四十九,增值服務兩年後、傳呼服務三年後外商擁有的份額可達百分之五十。
保險
中國現在只准外國保險公司在上海和廣州營業,根據此協議:
地域限制——外國財產和人壽保險公司可立即在中國全國進行高風險項目的保險業務,並在五年內在未來的營業牌照上取消所有的地域限制,在二至三年內允許進入美國有重要利益的主要城市。
范圍——中國將在五年內逐步擴大外國保險商的業務范圍,使之包括占保險費總額百分之八十五的集體、健康和退休金方面的保險業務。
咨詢原則——中國同意只在諮詢原則的基礎上發放保險營業牌照,在發牌數量上沒有經濟審查必要或資格限制。
投資——中國同意允許外商擁有百分之五十的所有權,取消對外國人壽保險公司合資企業的繁瑣要求,並逐步取消在國內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外國人壽保險商可選擇他們自己的合夥人。在非人壽保險方面,中國將在兩年內允許外國保險商擴大業務或合資擁有百分之五十一的所有權和建立獨資附屬機構。再保險業務經同意即可完全開放(百分之百,沒有限制)。
銀行業
現時外國銀行不得與中國客戶進行人民幣業務往來(只有少數可以用人民幣與外國客戶進行人民幣業務往來)。中國對外國銀行的開設,實施嚴厲的地理限制。中國已承諾在五年內使美國銀行獲得充分的市場准入。在准入後兩年,外國銀行將可以與中國企業進行人民幣業務往來。在准入後五年,外國銀行將可以與中國居民進行人民幣業務往來。在五年內,地理限制和顧客限制都將撤銷。在准入後非金融業金融公司可提供汽車融資。中國將允許佔少數的、外國人擁有的合資公司參與基金管理,條件與中國公司相同。隨著中國公司的業務規模擴充,外國合資債券公司將可享受同等的業務擴充。佔少數的合資公司
將獲准包銷國內證券和包銷及交易以外幣計算的證券(債券和普通股)。
專業服務
在專業服務方面,中國現時嚴厲限制外界法律公司和會計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中國在協議中提供廣泛的承諾,涉及法律、會計、稅收、管理諮詢、建築、工程、城市規劃、醫療和牙醫、與電腦有關的服務等。中國將允許外國專業人員根據高透明度的程序進入中國市場。
視聽
中國的承諾還包括有權分銷錄影機、錄音機和照相機的擁有權和經營權。在錄影機和錄音機方面,中國將允許外國在從事這些分銷的合資企業中佔百分之四十九股權。中國還同意在准入後進口四十部電影,並在三年內逐步增至五十部,其中二十部屬利益分享。
旅遊業
酒店——中國將在三年內允許有能力建造百分之百外資擁有的酒店的經營者不受限制進入中國市場,准入後允許佔大多數股權的擁有權。
協議條款
中國的世貿協議和工作小組報告的承諾,確立透過世貿組織糾紛解決程序可強制執行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就有關反傾銷和津貼、針對進口急升實施的保護措施、科技轉移條件和補償,以及國家擁有和國家投資的企業的做法的重要條款達成了協議。這些規條對美國工人和商業具有特別的重要性。中國同意一加入世貿就落實TRIMs協議,消除和停止實施貿易和對外交流平衡規定,消除和停止實施地方滿意規定,停止執行強加這些規定的合約;並且只頒布或執行同科技或其他知識的轉移有關的法律或其他條文,如果它們同關於保護知識產權和有關貿易投資的世貿協議一致的話。這些條款亦將有助保護美國公司不會被強迫轉移科技,因為中國亦已同意,一旦加入,它將不會以任何種類的表現要求——包括地方滿意規定、補償、科技轉移或要求在中國進行研究和發展——作為是否批准投資、進口許可證或任何其他的進口批准程序的條件。
反傾銷和補貼方法
已同意協議條款規定,美國公司和工人可強烈保護自己免遭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傾銷和補貼的損害。美國和中國同意美方將來碰到反傾銷個案時可以維持美方現時的反傾銷方法(把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而毋須遭遇法律挑戰。這個條款在中國進入世貿之後十五年內維持有效。此外,當美方對中國採取抵消性的扣稅法律時,若發現可能存在任何補貼性的優惠,可把中國經濟的特殊性列入考慮。
產品特殊保護
已同意的條款還規定,美國國內公司和工人可強烈保護自己免受進口迅速增長的損害。 為此,「產品特殊保護」條款將作為一個特別機制,調整導致或有可能導致美國某行業發生市場干擾的急增的進口。中國是一個大出口國,享受自由進入美國市場。這個機制,加上世貿其他保護條款,有別於傳統上的保護措施。這個條款允許美國調整僅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而不是來自整個世界的。此外,美國可根據低於世貿「安全協議」的法律標准,實施單方面限制。這個條款將在中國進入世貿後十二年內維持有效。
國有和國家投資的企業
協議強調與中國政府經濟投資有關的重要問題。中國同意保證國有和國家投資的企業將只基於商業考慮(如價格、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等)進行采購和銷售,使美國公司有機會在不受歧視情況下在銷售和采購方面進行競爭。中國還同意將不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這些企業的商業決定,除非是以和世貿組織的規定相一致的方式。為了尊重世貿組織關於國有和國家投資企業的規章,這些企業必須遵守世貿組織的紀律。
——這些企業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采購不構成「政府采購」,因此必須遵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
——根據世貿組織「津貼和補償措施協議」澄清這些企業的地位。這將有助於保證我們在這些企業合適地這樣行事時,有效地對其應用我們的貿易法規。
紡織品
中國的協議方案將包括在一九九七年的紡織品雙邊協定中的有關條款,該協定允許美國公司和工人對紡織品和服裝進口的增加作出回應。對紡織品的這種自衛措施將保留至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在世貿組織的「紡織品和服裝協議」期滿之後

『玖』 我在北京中美圖特廠子上班,想辭職,廠子里不批,即使提前一個月遞交離職單也不行煩死了

如果你與工廠簽訂正規勞動合同的話,想要離職的話,需要提前三個月就得寫離職申請書。

『拾』 中美大都會銷售騙人,如何退保

開始真以為你被騙了我都沒聽過這個名字……可能是比較孤陋寡聞吧查了才知道好像也是家大公司屬於美國的。
你買的險種沒有具體看到,但是保險界的通例是猶豫期(10天)後退保只退現金價值。而現金價值每個險種每年都是不同的。如果他們告訴你只能退600,那多半是你年齡和投保時間對應的現金價值就是那麼多。仔細閱讀你手裡的條款,裡面沒有特別提到類似「退保只退利息」的話,那他們的做法在法律上是沒有錯的。
你沒有具體說明投保人和你的關系怎麼不合法而業務員又是怎麼改的。
我印象中投保人一項沒有特殊規則……只是受益人規定比較嚴格。
或者是你搞混了?
投保人是指負責交錢的那個,保單給誰保的,誰就是被保險人。出事保險公司賠錢給誰,誰就是受益人。
醫療方面受益人只能是被保險人。身故受益人必須是直系親屬。
比如在你的保單中,業務員所做的是兩人不是夫妻,但填保單時填成夫妻。這份保單本身就是不合法的。這里應該是退回保費最可行的著手點。
希望建議對你有幫助。

……他不承認的話根據保險法這份合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吧。那不是更方便啦?
不成立的合同收你錢就更不合理了吧?
對合同法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你得看看律師怎麼說。
不過怎麼想也是……根據不合法的合同收的錢難道會合法嗎?

閱讀全文

與中美合同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