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養老地產法律糾紛

養老地產法律糾紛

發布時間:2021-08-13 06:11:07

Ⅰ 養老地產是否可以銷售,如果可以是否有限制不可以是否有處罰

養老地產在開發的時候,有不同的開發模式。目前我國有以下幾種模式:採用出租的方式、租售並舉的方式、出售的方式、會員制等。你說的養老地產物業是可以銷售的,銷售是否受限制,就要看你和開發商簽訂的合同明細以及開發商在開發地產時的運營模式。給你舉個例子:上海親和源老年公寓,它採用的是會員制,分A.B卡,其中的A卡可以繼承和轉讓,B卡只有15年的使用年限,不可以轉讓和繼承。不知道表達清楚沒?一個一個字敲得,望採納,如有疑問,繼續提問!

Ⅱ 房產糾紛和養老有關系嗎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對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和親生子女是一樣的

家庭成員間最需要互相幫助
但,現在的情況是母親年歲也大
不知是否還有其他收入

繼子有病,是否已失去工作能力
兒媳,也沒工作
不知這家人的基本生活是怎麼維持的

現在用老人的房子抵押貸款
孫女還款,是可以的
但,要和孫女好好商量和評估她的還款能力
雖然贍養他父母是她的責任,但還要考慮
她的能力和發展

自家自救
再尋求社會幫助

Ⅲ 養老院常見的糾紛類型有哪些

其實這類問題分為兩類:一類是侵權糾紛,人身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另一類就是合同糾紛。屬於不同的民事法律關系。

Ⅳ 以房養老該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以房養老」模式目前在我國還不成熟,面臨著諸多問題有待解決。首先,「以房養老」將面臨中國傳統家庭模式下「代際契約」關系的沖擊。中國式的「養兒防老」,一般存在如下默認的「契約」:子女負責照顧老人安度晚年,老人百年之後將遺產留給子女,其中房產是最重要的遺留財產之一。這一契約始於中國古代「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的傳統觀念,隨著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契約內容由「方寸地」改為「商品房」。雖然無論是從法律的角度,抑或是從倫理道德上講,有房或無房,子女均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長期形成的傳統契約卻使「以房養老」的實施面臨較大阻礙。事實上,根據此前上海民政部門的調查,高達90%的老人均考慮將房產留給子孫。其次,「以房養老」的實施效果將受到我國養老市場發展程度的制約。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且老齡人口佔比持續上升,雖然養老市場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但與實際需要相比差距仍較明顯。根據民政部調查數據,我國城鄉養老機構平均每50個老人不到一張床。而且現有的大部分養老機構在居住條件、生活環境上,與老人的期望尚存在較大差距。近些年,國內已開始建設品質相對較高的養老社區,多家房地產企業、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其中,但總體尚處布局階段。我國養老市場發展進程滯後,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在數量與質量方面的嚴重不足,使「以房養老」面臨著更現實的難題,房產抵押出去後養老服務卻買不到。此外,在醫療資源相對緊缺的背景下,老人看病難的問題更為突出,這可能是更多老人關注的焦點。再次,「以房養老」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讓金融機構望而卻步。「以房養老」對房產進行的「倒按揭」方式,並非金融機構的常規業務,目前尚缺乏統一的、具有操作性的業務規則可以借鑒,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是按揭金額難以確定。在「以房養老」模式下,房產一般需在老人過世之後才能進行處置,在簽訂合同到執行處置時間跨度可能較大,難以准確預估房產的實際價格,如何確定按揭金額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按揭期限難以確定。不同於傳統房產按揭合同中對還款期限所作的明確規定,由於人的壽命難以預期,「倒按揭」的期限無法事先確定,每月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金數額難以准確計算。三是房產處置可能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根據現有規定,銀行並不具有對涉及抵押按揭業務的房產進行直接處置的權利,而只能通過法院拍賣渠道解決。拍賣的價格受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銀行可能面臨拍價過低而導致較大損失的風險。最後,「以房養老」政策的具體實施,可能還將涉及銀行、保險等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當前我國金融分業經營格局可能將使操作的方式較為復雜,在業務鏈條中不同監管機構如何有效實施監管,避免重復監管與監管漏洞,還有待進一步討論。盡管相關制度和條件有待完善,但也應當看到「以房養老」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如何切實有效的實施「以房養老」是當前亟須思考的問題。筆者建議,應通過遺產稅加大子女繼承房產的成本,改變中國家庭形成傳統契約的激勵,為「以房養老」的實施創造條件。其次,加大對養老服務市場支持力度,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措施引導民資進入養老市場。第三,將養老抵押房產與養老社區甚至廉租房等,通過適當的方式聯系起來,為參與「以房養老」的房產提供相對穩定的價格體系,既保障老年人的利益,同時也避免金融機構面臨過高的風險。第四,政府應加快對房屋產權期限、金融綜合經營等方面的研究,及時推行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為「以房養老」的有效實施提供製度保障。

Ⅳ 以房養老法律問題方面要注意哪些

以房養老」也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
存在的問題 (法律制度

以房養老(7張)
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政府層面的「以房養老」就很難推行。「以房養老」需要民政局、房管局、人社局、金融和保險機構等多個部門一起制定具體的政策和細則才可能得到推展。
「以房養老」需要透明、公正的法治環境。「以房養老」牽涉到房地產業、金融業、社會保障、保險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對這些領域的運作質量要求相當高。如何保證這些行業、部門公平、公正地經營、管理和執法,在當前法治不健全的條件下是個極大的挑戰。就拿房地產評估來說,由於起步較晚,中國房地產評估機構還極不規范,不但整體素質偏低,而且市場存在惡性競爭,有爭議的評估結果,尤其對於弱勢群體來說,更難以得到及時、公正、合理的處理。
有相關人士表示,在將來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時,應設立對老年人居住權的優先保護原則。
養老觀念
「養兒防老」的觀念一直還在影響著這一代老人。將自己居住多年的房產抵押給養老院,不給子女,許多老人和年輕人還難以接受。在當前經濟還不怎麼發達、貧富差距還比較大的情況下,許多老百姓辛苦一輩子也難以攢下一套房子,到老了,卻又不得不將房子抵押給銀行,以貸款養老,這怎麼都讓人感覺銀行似乎在「搶錢」。有評論者指出,「以房養老」折射出的是中低收入群體深深的無奈。
養老機構
老人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房子到養老機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養老機構不夠完善。好點的養老院收費太高,還要找關系;差的服務又不到位。
金融機構
「以房養老」金融產品推出的最大阻力來自於金融機構,其中擔心房價下行是主要原因。一位保險從業者說,這項工作的「難度在於,對國內房地產市場價格中長期走勢、人均預期壽命等關鍵因素的難以預測。對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來說,倒按揭與正按揭恰恰相反,時間越長風險越大。
產權制約
我國推行的住宅用地70年年限也是保險公司和銀行等機構普遍擔憂的問題。當老人年邁將房產抵押時,

以房養老
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大都已經不多,而當老人身故後,房子的使用年限更是所剩無幾。保險公司或銀行依靠剩下的使用年限來補償已支付的養老金成本,一方面所能承受的給付能力有限,另一方面風險也較大)影響簡單點說就是老人去世後,房子屬於國家 懂了么?

Ⅵ 有關以房養老的法律問題都有哪些

盡量以老年夫妻作為共同投保人
《意見》規定,投保人應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未規定老年人夫妻能否共同作為投保人的情況。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60歲以上的老年夫妻共同生存的情況非常普遍,如果僅由夫或妻一方投保,則在投保人死亡後,另一方可能面臨喪失房屋處置權的不利局面。從周延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角度考慮,應盡量使老年夫妻作為共同投保人,只有在夫妻均身故後保險公司才取得抵押房屋的處置權。
不是所有的房屋都可設立反向抵押
《意見》規定,老年人需對設定反向抵押的房屋具有完全的產權,這里包含了三層意思:
一是要求老人年對房屋享有產權,而非使用權,或受限制的產權。城市直管公房和自管公房、軍產房、公租房等,此類房屋老年人不享有所有權僅享有使用權,除非政策允許或者產權人同意,否則不能設定抵押。至於經濟適用房,根據《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產權人在出售經濟適用房時,國家享有優先回購的權利,而國家優先回購權系基於公共利益設定,應優先於保險公司房屋處置權。
第二層意思是老年人對房屋必須享有完全產權。目前老年人名下的住房多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家庭共同財產,應當明確不宜以共有的房屋設定反向抵押,尤其在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情況下,老年人之一以共同房產設定抵押,其去世後保險公司對房屋的處置可能導致仍在世的一方生活困難。
第三層意思是房屋不存在法律規定禁止設定抵押權的情況,尤指宅基地上房屋。根據《物權法》的184條規定,除法律另行規定外,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可見農民即使對宅基地房屋享有所有權,也不能以此設定反向抵押。

Ⅶ 養老地產是否可以買賣

養老地產是否可以買賣要看情況決定。如果該養老地產是屬於出售模式的,就可以進行買賣。養老地產是適合50歲或60歲以上行為不便的老人居住的房屋。

Ⅷ 養老地產沒有產權敢不敢買,靠譜嗎

沒有房產證的房子盡量不要購買,無法走正常的流程過戶,給未來帶來很多的產權風險。對於靠譜的養老地產應該從多個方面考慮:1、戶型盡量選擇南北通透的,這樣房子通風、採光能力才會好;2、整個戶型室內空間要相對寬大,方便老人活動;3、房間地面一定要平整、並且要具有一定防滑能力;4、周圍環境要安靜、距離噪音源遠一些,盡量不要打擾到老年人休息;5、主卧最好能帶衛生間,老人少走步,同時也避免晚上因去衛生間磕傷;6、小區內部要為老人提供安全的散步、活動空間,方便老人鍛煉身體;7、小區周邊醫療配套健全,在緊急情況下,及時得到治療。

Ⅸ 關於養老法律的問題

你說的問題在社會上確實存在,這不必要用法律來解決,你們一家人三代同堂,你奶奶的行為是正常的,她手裡有餘錢,要如何支配,是她自己的權力;你爸爸和你叔叔拿錢給你奶奶,也對的,且也應該;你大姑是你奶奶生的,一個母親要給女兒些錢,這是人之常情;只是你大姑的生活狀況如何,你奶奶為何要給她錢,還得找找原因,如果確實困難,這問題最好是能讓你爸爸和叔叔來過問解決,你奶奶和你大姑都可能老了,或者說很快老了,你不必苛刻她們,我們一大家人和和美美的互相照顧,哪怕都困難,但一個家庭能和諧地過日子,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希望採納

Ⅹ 養老糾紛,向法院起訴,需交多少費用

企業職工因養老保險未繳一般是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法院一般不受理。
《勞動合版同法權》做出了明確規定,該法第92條第2款規定,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
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閱讀全文

與養老地產法律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