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浪微博與今日頭條案件法院怎麼判的
今日頭條被判侵權,賠償騰訊網27萬余元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就騰訊網起訴今日頭條的287宗侵權案件全部做出判決。今日頭條被判287宗案件侵犯騰訊網信息網路傳播權,需向騰訊網賠償27萬余元。
今年4月,騰訊和搜狐以涉嫌侵犯其所屬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為由,一前一後將今日頭條訴至海淀法院。騰訊和搜狐方面稱,因今日頭條涉嫌侵犯其作品版權和約稿版權,分別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交訴狀,目前相關起訴已立案百餘件,要求今日頭條立即停止對涉案作品提供在線傳播,並就涉案作品索賠經濟損失百萬級。
涉案的287宗案件的相關作品,均為騰訊網員工的職務作品和獨家約稿作品。今日頭條從騰訊網直接抓取內容後,存儲在自己的伺服器上,並在今日頭條網站和新聞客戶端發布。今日頭條網站及APP直接發布的頁面上,大部分涉案作品都醒目地展示了「騰訊體育訊」「騰訊娛樂獨家報道」等字樣。但今日頭條無視這些版權信息,仍然抓取使用。287宗案件的相關作品,均屬於未經允許被擅自轉載的情況。
法院審理認為,位元組跳動公司(今日頭條)未經許可,在今日頭條網和「今日頭條」app上主動抓取騰訊公司獨家所屬版權作品,侵害了騰訊公司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
經法院認定,今日頭條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在今日頭條網和今日頭條app上刊出,位元組跳動公司(今日頭條)應當對其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涉案的287宗案件全部被判侵權,賠償額總計達27萬余元。
㈡ 百度起訴今日頭條侵權是不是真的
在2018年的12月27日的今日頭條訴網路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一案,在北京市海內淀區人民法院宣判。法院認定容,網路公司未經許可在「百家號」網站、「手機網路」APP中傳播《天津菜是由魯菜改良衍生出來的嗎?》等文章,侵犯了權利所有人今日頭條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經審理認定,今日頭條有權就涉案作品主張權利,網路構成侵權,應該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網路網訊公司認為,其廣告語無端通過篡改網路網訊公司企業文化口號來貶損網路網訊公司聲譽,侵害了網路網訊公司的名譽權,在網路上造成惡劣影響。位元組跳動公司作為廣告發布者,對於淘友天下公司在其客戶端刊登的帶有侵權內容的廣告,未盡廣告發布者的責任,應與淘友天下公司共同承擔侵權責任。要求淘友天下公司和位元組跳動公司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500萬元。
㈢ 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商標侵權,案件進展如何
現在很多大企業因為商標問題,可能會和一些小企業產生一些摩擦,有可能還會背上,店大欺主嫌疑。前段時間海底撈起訴海底鮮,哪怕兩家經營內容不同,同樣會引起糾紛。雖然這場官司以海底鮮勝訴而告終,為了避免後續問題,海底鮮還是主動把名字給去掉,換成河底鮮。
不過企業說法是今日油條的意思,就是今日的油條,公司申請注冊了,還明日油條,還申請了餅多多塊,今日豆漿手抓餅等商標。這家企業給人的感覺,真的是有些傍大牌,像今日頭條,快手,拼多多,怎麼感覺涉嫌碰瓷呀!
這種炒作,短時間內帶來很大利益,不過本身存在著很大隱患。首先容易招惹一些侵權官司,對於企業長遠發展,並不是好。畢竟沒有特色企業文化,很難發展太過長久。被今日頭條告上法庭,恐怕是第一步,接下來不排除還會有其他企業將其起訴,就連類型都相似。如果真正操作的話,這種可能不是沒有的。企業想要賺取利益,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講究正當的方法。
㈣ 關於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商標侵權一事,你有何看法
我覺得這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做法,不存在什麼問題。
在現實生活當中,出於跟風或蹭熱度的原因對大品牌進行模仿的狀況屢見不鮮,這讓很多品牌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出於對自身權益的保護,起訴侵權單位是合理合法的行為。
其實普通人對於類似侵權行為的標准並不清晰,但是如果任由這種行為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會出現更多的類似行為。
我期待案件的後續發展,但結果如何,還是要由專業人士來判定。
㈤ 有說今日頭條侵犯版權的,也有說今日頭條在法律上無版權問題,是什麼情況
我們專業課老師在課上也讓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回今日頭條是內容服務答商還是技術服務商,如果是搜索引擎的話,根據版權法和《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是不存在侵權行為的。
從今日頭條目前的技術原理來看,其實是家技術公司,並不是媒體。今日頭條把熱門或者是用戶關注的新聞推送給用戶,而且直接將流量導向原內容頁面,不對新聞做任何處理,其實就是一個更加智能化的搜索引擎。
我也是好久才弄清楚今日頭條的技術原理:首先根據用戶的微博行為、閱讀行為、地理位置、職業、年齡等信息挖掘出興趣;二是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對每條信息提取幾十個到幾百個高維特徵,並對信息進行分類、摘要抽取,主題分析、信息質量識別、敏感詞過濾、正能量指數計算等一系列處理;三是精準推薦:根據用戶特徵、環境特徵、文章特徵三者的匹配程度進行推薦。
弄清楚今日頭條的原理之後,也就知道它不存在新聞界爭論的版權問題了,就像是大家不會責怪網路說「你怎麼可以讓我的頁面出現在你的搜索結果里呢」,原理是近似的。聽說國家版權局也入駐今日頭條開頭條號了,應該也是對新技術認可吧,畢竟好的內容需要好渠道的傳播,版權合作才能共贏共生。
㈥ 「今日頭條」被指侵權遭索賠1億 商標被侵權怎麼辦
商標被侵權的情況難免發生,商標侵權怎麼辦?
首先,要注意對證據的收集。
因為只有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才有利行政執法機關或司法審判機關對某一行為是否是侵權行為盡快的加以認定。因此證據是影響案件辦理的前提條件。訴訟法中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為證據。因此我們在收集證據時,也要嚴格遵守這一原則。也就是說,我們要盡可能的去尋找與案件有關,並能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證據。
概括的說,我們這里所說的證據主要是指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被侵權人的在先權利證明文件。(包括商標注冊證、專利證明、版權登記證明、與案件有關的獲獎情況證明等)2、被侵權人的產品樣本。3、侵權產品樣本。4、購買侵權產品的證明。這里主要是指購買發票。在發票上一定要註明,侵權產品名稱、購買侵權產品的地點、侵權產品的價格、銷售人的名稱等事項。
第二步,我們在對證據進行了初步的收集整理後,應該到專業的代理機構進行咨詢。
專業人士會對案件進行初步的分析,並會對細節問題提供專業建議,有利於我們更好的辦理案件。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對侵權案件的處理大體上有兩種途徑。
1、行政查處。這種方法的主要優勢在於,查處力度大,查處行動快。對制假者和售假者打擊迅速能有效制止侵權行為的蔓延。但單獨使用這一方法,很難將法律賦予投訴人的權利用盡。這里所指的就是損害賠償問題。一般來說,侵權行為人因實施了侵權行為會給被侵權人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同時投訴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會投入一定的資金和人力,許多企業都希望侵權行為人因實施了侵權行為對被侵權人提供一定的經濟賠償,以彌補被侵權人所遭受的損失。現行的《商標法》、《產品質量法》里也有明確的規定(詳見《商標法》)但由於通過行政機關請求賠償,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被侵權人權利不能用盡。
2、訴訟程序。適用這一程序的優勢在於,查處力量大,投訴人可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要求侵權行為人對其實施的侵權行為給被侵權人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但訴訟程序相對復雜,投訴人很難在沒有專業律師的協助下單獨實施。
具體兩種方法,那一種更好的問題,筆者認為這里存在價值選擇的問題,也要根據不同案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第三步,製作投訴書或起訴書。
投訴書或起訴書的製作要注意將事實和語氣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以利於案件的順利進行。筆者認為,投訴書或起訴書是直接影響案件進程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建議委託專業人士來完成。
同時我國商標法明文規定,「外國人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商標注冊和辦理其他商標事宜的,應當委託國家指定的組織代理」。換言之,外國人或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辦理商標侵權案件,應委託國家指定的組織代理。
最後,進行投訴或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