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如何解釋專利權
在中國,專利分為三種,即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的,只需提交請求書以及該外觀設計的圖片或者照片等文件[1],不需要提供權利要求書,沒有權利要求。而申請人在提出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時,除了要在說明書中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內容進行詳細介紹以外,還要在說明書記載內容的基礎上,用構成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撰寫成一項或多項權利要求,具體定義申請人希望獲得保護的專利權的范圍。作為記載全部權利要求的書面文件,權利要求書是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時必須提交的申請文件之一[2]。因此,本文中所稱權利要求書或權利要求僅是針對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而言的。
權利要求對於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來說非常重要。我國專利法[3]第56條第1款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如果沒有權利要求,就無法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保護就成為一紙空文。然而,即使有了權利要求,也不等於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就被清楚地界定了,因為專利權的保護對象是「知識」,是一種思想,是無形的,在轉換成文字表述的過程中,難免含義會發生一定的偏差。這時,如何在基本原則的指導下,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其含義做出准確的解釋,就變得特別重要。以下就我國對專利權利要求進行解釋時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方法作一粗淺探討。
② 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界定原則是什麼
一、中心限定製原則
此項原則只要通過說明書及其附圖的內容全面揭示發明創造的整體構思,將保護范圍擴大到四周的一定范圍。只要滿足授予專利權的專利性條件即可,不必進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因此,中心限定原則相對於周邊限定製原則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擴展補充解釋,在專利糾紛中可以有效的防止有人利用專利撰寫的漏洞規避相應的法律追究,這對企業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由於其保護的范圍比較模糊,對社會公眾來說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現象,很難與其區分。
二、周邊限定製原則
周邊限定原則在理解和解釋權利要求時,只能嚴格地按照權利要求書的字面含義來進行,任何其他的擴展解釋都是不被允許的。雖然這樣的方式能夠更清晰的呈現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但是也存在巨大的風險。因為「文字游戲」是非常容易被人發現紕漏,一旦出現漏洞,在專利糾紛中就會處於弱勢。因此其對專利申請人或專利代理人有極高的要求,專利撰寫更是要字字斟酌。
三、折衷原則
折衷原則就是介於以上兩者之間,該原則既不局限於「周邊限定」中完全機械地拘泥於文字游戲,又巧妙地避開了「中心限定」將專利權保護范圍擴大到無限制的不公與尷尬,它是在專利權人和社會公眾之間尋求利益平衡點的較好方法。目前,很多國家都採用折衷原則進行專利的撰寫,我國在界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上基本也是採用了折衷原則。
③ 專利權(名詞解釋)
專利權(Patent
Right),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
④ 淺談專利權利要求解釋中的幾個問題
專利權是指專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獨占使用、收益、處分其發明回創造,並排除答他人干涉的權利。專利權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及法律確認性。此外,專利權還具有如下法律特徵:(1)專利權是兩權一體的權利,既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2)專利權的取得須經專利局授予。(3)專利權的發生以公開發明成果為前提。(4)專利權具有利用性,專利權人如不實施或不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有關部門將採取強制許可措施,使專利得到充分利用。
⑤ 專利中說明書解釋權利要求的時機是怎樣
一份完整的抄中國專利說明書指含襲有扉頁。
說明書中的扉頁傳達專利的基本信息、說明書等組成部分的用以描述發明創造內容和限定專利保護范圍的一種官方文件或其出版物、權利要求書、公布或授權的時間、出版專利文件的國家機構等、申請人或專利權人:
專利申請的時間、發明創造名稱、文獻號
般的專利說明書包括、權利要求、技術說明:專利公報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七條第一款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說明書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該名稱應當與請求書中的名稱一致。說明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技術領域:寫明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所屬的技術領域;
(二)背景技術:寫明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理解、檢索、審查有用的背景技術;有可能的,並引證反映這些背景技術的文件;
(三)發明內容: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並對照現有技術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四)附圖說明:說明書有附圖的,對各幅附圖作簡略說明;
(五)具體實施方式:詳細寫明申請人認為實現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必要時,舉例說明;有附圖的,對照附圖。
⑥ 關於專利保護的問題,請專家幫忙!
你最關抄心的,是當別人使襲用相同原理但更為先進的方案時,是否侵犯你的權利。由於專利不保護「想法」、「原理」,而是由一個個可以實施的方案構成,因此如果別人的方案與你的方案不同,並且更先進,效果更好,就不算侵權。
所以,如果你要保護自己的專利,應該盡可能地擴大保護范圍,增加不同種類的實施方式,讓對方難以繞開你的方案。
⑦ 專利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專利權的主體可以是發明此項技術的創始人,也可以是轉讓人,當一項技術創造出來時,若不及時申請專利權,被他人進行盜竊使用時,便很難得到法律的保護,那麼專利權的取得方式是什麼呢?
一、專利權的取得方式
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專利權的取得是依照專利權人的申請取得的,發明創造要取得專利權,必須滿足實質條件和形式條件。實質條件是指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自身必須具備的屬性要求,形式條件則是指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文件和手續等程序方面的要求。此處所講的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僅指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條件。
二、專利權的取得的手續
1、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提交的文件
(1)請求書。
請求書是指申請人向專利部門提交的請求授予其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以專利權的一種書面文件。
請求書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發明人的姓名,申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以及其他事項。
(2)說明書。
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必要的時候,應當有附圖。
(3)說明書摘要。
說明書摘要是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進行簡要說明的書面文件。
(4)權利要求書。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依賴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申請人應當在專利申請文件中說明該遺傳資源的直接來源和原始來源;申請人無法說明原始來源的,應當陳述理由。
2、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應當提交的文件
(1)請求書。
(2)圖片或者照片。提交的該外觀設計的圖片或照片,應當清楚地顯示要求專利保護的產品的外觀設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准。簡要說明可以用於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
三、專利申請的審查與授權
(一)發明專利的審查與授權
1、初步審查。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在受理發明專利申請後,應對該申請在形式上是否符合專利法的規定進行審查。
2、專利申請的修改和撤回。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在初步審查後,應將審查意見通知申請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內陳述意見或補正。申請人期滿未答復的,其申請被視為撤回。申請人陳述意見或補正後,專利局仍認為不符合專利法規定的形式要求的,應當予以駁回。
3、公開
(1)自動公開。發明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專利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即行公布。
(2)早期公開。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布其申請。
4、實質審查
(1)實質審查申請。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3年內,專利局可以根據申請人隨時提出的請求,對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請求實質審查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
(2)依職權進行的實質審查。專利局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但應當通知申請人。
5、授權與駁回
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專利局將作出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發明專利證書,並予以登記和公告。
對於不符合授權條件的,應當通知申請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內陳述意見,或者對其申請進行修改。經過修改後符合條件的,做出授權的決定。無正當理由逾期不答復的,該申請被視為撤回。
發明專利申請經申請人陳述意見或者進行修改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仍然認為不符合專利法規定授權條件的,應當予以駁回。
6、對駁回專利申請的法律救濟
(1)專利復審。
(2)訴訟。
(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審查與授權
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做出授予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相應的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四、專利的無效宣告
(一)申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為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授予專利權之條件的,都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
(二)宣告無效的程序
1、審查並作出決定。
2、將決定及時通知申請人和專利權人。
3、對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維持專利權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前置程序)
(三)無效宣告的法律後果
1、具有溯及力。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後,專利權視為自始即不存在。
2、溯及力的例外:
(1)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並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調解書,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以及已經履行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和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具有追溯力。
(2)但是因專利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賠償。如果依照上述規定不返還專利侵權賠償金、專利使用費、專利權轉讓費,明顯違反公平原則的,應當全部或者部分返還。
⑧ 專利發明的認定方式是怎樣來進行認定的
對於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判定方法,法院基本上採用的是分三步走的方法。即:
a:確定被控侵權產品(含方法,以下均相同)的相應技術特徵。也就是根據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對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進行對應的分解。
b: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即首先要明確專利權人請求保護的是什麼。根據專利法第59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因此,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是我們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唯一依據。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之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所謂獨立權利要求,是指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為達到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徵。獨立權利要求寫在從屬權利要求之前,它的結構由前序和特徵兩部分組成,二者合在一起限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可用下式來表示:前序特徵+特徵特徵=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所謂從屬權利要求,是指記載要求保護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附加技術特徵,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的限定,其主要作用是專利權人用來維護專利權不被無效掉。因此,專利侵權判定中所說的權利要求,就是指獨立權利要求,而不是從屬權利要求。為了方便比較,通常要把獨立權利要求分解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必要技術特徵。這個過程,就是對權利要求進行解釋。解釋權利要求的法定文件是專利說明書及附圖。當然,專利文檔等也是解釋權利要求的重要參考文件。
c:將經過分解後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比較的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完全相同。即:假如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也為a、b、c,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c=abc,那麼我們就認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全面覆蓋了被控侵權產品,或者說被控侵權產品完全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成立。這種情形的專利侵權是標準的、不折不扣的專利侵權,有的人將其稱之為"字面侵權"。
(2)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不完全相同。即: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為a'、b'、c',那麼此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abc與a'b'c'之間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c1a'b'c';另一種是abc與a'b'c'之間的區別是非實質性的,是等同物的替換,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對於第一種情況,我們會認定被控侵權產品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不成立;對於後一種情況,我們則認定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是對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的等同物替換,被控侵權產品仍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成立。這就是專利侵權判定中所常說的等同原則。
⑨ 專利權 名詞解釋
專利權(Patent Right),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我國於1984年公布專利法,1985年公布該法的實施細則,對有關事項作了具體規定。
專利權是指專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獨占使用、收益、處分其發明創造,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專利權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及排他性。此外,專利權還具有如下法律特徵:
(1)專利權是兩權一體的權利,既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
(2)專利權的取得須經專利局授予。
(3)專利權的發生以公開發明成果為前提。
(4)專利權具有利用性,專利權人如不實施或不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有關部門將採取強制許可措施,使專利得到充分利用。
(9)專利權折中解釋方式擴展閱讀: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作為技術信息最有效的載體,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術情報,相比一般技術刊物所提供的信息早5~6年,而且70%~80%發明創造只通過專利文獻公開,並不見諸於其他科技文獻,相對於其他文獻形式,專利更具有新穎、實用的特徵。
可見,專利文獻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信息源,另據實證統計分析,專利文獻包含了世界科技技術信息的90%~95%。
如此巨大的信息資源遠未被人們充分地加以利用。事實上,對企業組織而言,專利是企業的競爭者之間惟一不得不向公眾透露而在其他地方都不會透露的某些關鍵信息的地方。
因此,企業競爭情報的分析者,通過細致、嚴密、綜合、相關的分析,可以從專利文獻中得到大量有用信息,而使公開的專利資料為本企業所用,從而實現其特有的經濟價值。科研工作中經常查閱專利文獻,不僅可以提高科研項目的研究起點和水平,而且還可以節約60%左右的研究時間和40%左右的研究經費。